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鞭挞(dá) 霰(xiàn)弹 熟稔(rěn) 徇(xún)情枉法
B.勾(gōu)当 菲(fěi)薄 打烊(yàng) 熠(zhě)熠发光
C.侪(chái)辈 羞赧(nǎn) 埋(mán)怨 便(biàn)宜行事
D.应(yìng)届 倥偬(cōng) 晕(yūn)厥 奸狡诡谲(jué)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提倡迂回婉转地进谏,并不是让人学会曲意逢迎、奴言媚骨,而是做到棉里藏针,确保事半功倍。
B.成群结对的快递小哥,在马路上飞弛,有的甚至在车流中穿梭,使本已十分复杂的城市路况平添了交通隐患。
C.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其中包括忠孝诚信、礼仪廉耻等教养,恪守为人之道,而绝不是无底线的对他人卑恭屈膝。
D.徜徉于江南水乡,看斜晖脉脉水悠悠,那与水相邻的农家与蜿蜒于林下的通幽石径、古朴的白墙砖瓦构成西溪有序的整体。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伟大民族的复兴之路从来都不平坦。刚刚过去的一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有改革深水区的克难攻坚……我们要以( )的紧迫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蹄疾步稳的节奏全面深化改革,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全面依法治国,以( )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坚定着人们( )困难的信心。
A.不负韶华 壮士断腕 战胜 B.时不我待 刮骨疗毒 战胜
C.不负韶华 壮士断腕 挑战 D.时不我待 刮骨疗毒 挑战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人不快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把“我”放到了首位,凡事都先想到“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现实不可能总是以“我”为中心去发展。
①认为好事都应该有“我”的份
②而一旦把“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③自我认同感也会下降
④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
⑤人就容易焦虑和不满
A.①⑤④②③ B.⑤②①③④ C.②①⑤③④ D.④②①⑤③
5.下列对联和所描绘的店铺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能于细处求精细,惯与时间较短长 ②好句不妨灯下读,高龄能辨雾中花
③满堂鼎彝列秦汉,数窗图画灿云霞 ④柳上春风织翡翠,店中纤手绣芙蓉
A.①钟表店 ②眼镜店 ③古董店 ④织品店
B.①织品店 ②钟表店 ③眼镜店 ④古董店
C.①眼镜店 ②钟表店 ③古董店 ④织品店
D.①钟表店 ②织品店 ③眼镜店 ④古董店
6.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意境最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B.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亿在江楼。
C.秋风落木秋天高,月入金樽动酒豪。 D.好山深处静开轩,目送孤云手弄泉。
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
(3)_____________,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5)《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余大家①祔葬墓石记
【明】袁宏道
余先世自黄移南郡,盖武胄也。至王父左溪公行而族始著,课子弟章句业。至余大人行,始文冠诸生。先世阙记载,大王父至遗其字,其遗行逸事,惟王母余大姑能道其略。余尝问大姑:“大王父何如人?”大姑曰:“闻之先姑言,隐而豪举者也。遇岁馑则煮糜以饲饥者,所活不可计。”问王父,则曰:“余不知其它。记嘉靖之廿三、四年间,出母金以千计,出谷以万计,时乡邑饥甚,王父取其券尽焚之。是年而父生。生平不识邑大夫门,所交为而外大父龚公,时为贫诸生,困甚,延之读书,倾肝胆交焉。龚公后举进士,官至河南左辖。其豁达知人多此类。”余私叹曰:“是袁氏所以盛也。”欲为家乘未果。去岁使回,大姑耄矣,欲就枕蓐间详而私志之,会卒。噫,姑之矣,复母之矣,尚何言哉!
岁乙卯,余兄举于乡,大姑为一开颜。丙戌,试南宫第一。戊子,不肖孙宏继举于乡,壬辰,复得隽。大姑乃辗然喜曰:“袁氏二世无冢妇矣。余毕世为袁氏劳薪,攻苦茹燥,不遗余力,天高地远,以有今日,他日见先府君地下有词矣!”甲午,余谒选,大姑执余手而哭曰尔有王事八九十老人岂能待尔耶去有尔父在莫念我也余时感伤甚。
庚子,长兄与余及三弟皆留京邸,大人书来云:“大姑病,痛念儿辈,前者废箸数日,尔妹冠进贤拜床下曰:‘儿归矣。’大家喜见齿,遂进食。”余兄弟把书,肠为之裂。时伯修②直东华日讲,国本未定,侍讲筵者才三人,何忍言退。小修试事迫,余方官太学,例不得请,每相对而泣。无何,余转春曹郎,私喜曰:“是有间,可以见大姑矣。”遂以秋试终之月,挟弟南归,归而拜王母于床下,则犹喜也。至仲冬之廿五日,病革,遂不起。时亡兄讣亦至。呜呼,痛哉!
注:①“大家”和“王母”都是指作者祖母余大姑。下文中“王父”指祖父,“大王父”指曾祖父。②“伯修”是作者之兄袁宗道,“小修”是作者之弟袁中道。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课子弟章句业 课:督促 B.延之读书,倾肝胆交焉 延:邀请
C.大姑病,痛念儿辈 痛:悲痛 D.病革,遂不起 革:深重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3分)( )
A.大姑执余手而哭曰/尔有王事/八九十老人岂能待尔耶/去/有尔父在/莫念我也/余时感伤甚
B.大姑执余手而哭/曰尔有王事/八九十老人岂能待尔耶/去有尔/父在/莫念我也/余时感伤甚
C.大姑执余手而哭/曰尔有王/事八九十老人岂能待尔耶/去有尔/父在/莫念我也余时/感伤甚
D.大姑执余手而哭曰/尔有王/事八九十老人岂能待尔耶/去/有尔父在/莫念我也余时/感伤甚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祖上原本是武将,祖父这一辈才弃武从文,父亲这一辈,便文才冠绝诸生,后世也出了诸多人才。
B.祖母熟知家族历史,作者曾想写家谱而未能成功,原打算拜见祖母时向她请教,没想到祖母很快亡故。
C.因为袁氏两代没有当家主妇,祖母余大姑不得不亲自操持家庭,不遗余力,艰难维持,最终得到回报。
D.自古忠孝难两全,作者兄弟三人在外为官。祖母病重,想见见包括作者在内的儿孙,却至死未能如愿。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遇岁馑则煮糜以饲饥者,所活不可计。
(2)小修试事迫,余方官太学,例不得请,每相对而泣。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题。
访 秋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李商隐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市)。
1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诗不言访秋而处处访秋,通过形象的景物描写,婉曲深沉地表达出无穷的乡思。
B.首联说“酒薄”,是因“愁深”,与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的“淡酒”用意不一致。
C.诗人巧妙地用具有桂州特点的景色,来烘染自己的乡思,隐而不显,含蕴深沉。
D.尾联写唯有“丹枫”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意,含蓄地表露出急切的思乡心情。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楼危望已穷”的“危”意为“危险”,“穷”是“穷尽”,这句的意思是诗人登危楼望北方的家乡,故园却杳不可见。
B.“帆席见归风”使用反衬手法,江中归船正在轻快地驶回,而自己却有家难归,心中不免涌起异乡作客的惆怅。
C.第三联中的“白”、“红”是色彩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鲜明,以乐景衬哀情,表现诗人的思乡愁绪。
D.“殷勤”将丹枫人格化,富有深情。“只是”写出了桂州地暖的自然特点,同时婉转地表示出诗人的孤独和落寞。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随着纪录片在国内的不断发展,愈发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朝着轻量化、重趣味的特点而演变。尤其是美食类微纪录片的兴起与流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展现出的影片色彩、镜头的多样性以及声音的独特性不断挑战着观众的视听觉“味蕾”,同时还通过情感叙事触及观众内心,以精巧构思的细节实现文化与社会价值的传播。
它应当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这是英国纪录片导演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定义。据此,“画面+解说”成为了纪录片在视听方面的两大主要板块。近些年,美食类微纪录片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制作上愈显巧思,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诸如《早餐中国》《沸腾吧火锅》《人生一串》等美食类纪录片,以一种全新样貌切合着新时代人们的观影习惯。在画面方面,此类微纪录片往往拥有大量抓人眼球的特写镜头,《沸腾吧火锅》里的“撕”“涮”“烫”;《早餐中国》里的“咬”“嚼”“嗦”;《人生一串》里的“撸”“闻”“品”,都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食类微纪录片经过专业调色师的色彩把控,通过暖色调营造出新鲜、美味、诱人之感。声音方面不仅保留了市井长巷中的同期声展现烟火气息,还搭配人物采访进行延伸,再配以轻松、幽默、玩梗式的解说词进行内容衔接与提炼,以及具有综艺感的音效,更具时代网感。如《人生一串》中的解说,总是有意无意地“冒犯”着片中的主角,在一种插科打诨的轻松氛围中完成叙事表达。此外,“花字”也为此类微纪录片增添了趣味,起到调节气氛、引导流程、解释说明等作用,使得整体制作更加年轻化。比如《早餐中国》每集片尾都会展现店家的地址,在方便观众打卡的同时,实现了纪录片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
如今,众多美食类题材纪录片已超脱于单纯对美食的记录,相比视听制作,更注重影片的情感叙事,让生活在快节奏、强压力之下的人们能够脱下社会铠甲、放下紧张情绪,为自己的情感蓄能。作为一种集娱乐、文化和推广于一体的文艺形式,美食类微纪录片成为了人们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好方法。在短短的纪录片里,我们或是深夜躲在被子里望梅止渴,或是在外漂泊游子的思乡浮现,亦或是清晨公交地铁上的短暂愉悦,总能牵动起心底的某些情感。此类纪录片一般包含两条线索,一方面展现美食文化,另一方面聚焦饮食背后的人物情感。《早餐中国》从前三季片尾的结束语“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到第四季的“只需早起你就能回到故乡”,将乡愁这一情感逐步进行了渲染;《沸腾吧火锅》里香气诱人的“成都串串香”的背后,是叔侄二人对时代规则和初心坚守之间的犹豫,以及对未来重拾信心的真实写照。通过一个个故事表现人们的情感,在某一时刻激活观众的情感迸发点,让观众眼睛大饱眼福之后,又被其中的情感所牵动。
现代人已逐渐习惯从美食中寻找精神寄托,美食题材的节目和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而从《舌尖上的中国》开始裂变式的传播,纪录片在解说词的创新、叙事的变化上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一股“美食”新风。如今,《风味人间》《人生一串》《小城夜食记》《青春夜佰味》等美食类微纪录片使得纪录片不再是高大上的影像载体,平民化的视角让观众在城市的快节奏与生存环境的急速更迭下寻得短暂歇息。
当下,无论是电影短视频化,还是纪录片微纪录化,亦或是微短剧的兴起,都体现着内容创作者和制作方不断迎合现代人的碎片化观影习惯。与此同时,大量美食类纪录片的涌现导致内容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使人难免产生审美疲劳。如何在众多同类型题材的作品中突出重围,值得创作者深思。不可否认的是,微纪录片拥有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和叙事手段,并通过便捷、轻松的方式予以呈现,这更有利于作品的推广传播。在纪录片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时代给予了它形式与内容上的“新”,而唯有真实影像和真情实感,才是使这一影像载体历久弥新和打动人心的良方。
(周子琦《美食类微纪录片:以视听体验打开情感叙事》有删改)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美食类微纪录片先以色彩、镜头和声音给观众以视听享受,再通过情感叙事触及观众内心,最后以精巧构思的细节实现文化与社会价值的传播。
B.美食类微纪录片只有拥有大量抓人眼球的特写镜头,表现享受美食的过程,才能给观众以较强的视觉冲击,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为了帮助人们脱下社会铠甲、放下紧张情绪,为自己情感蓄能,美食类微纪录片多强调影片的情感叙事而不注重对美食的记录。
D.纪录片解说词的创新和叙事的变化,使得美食类微纪录片得以通过平民化的视角让观众在城市的快节奏与生存环境的急速更迭下寻得短暂歇息。
15.与传统纪录片相比,美食类微纪录片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让人耳目一新,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6分)
16.班级演讲,你打算向全班推介《人生一串》,请写出你的推介理由。(6分)
六、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奥斯卡 王尔德说:“生活是这个世界上最罕见的事情,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
现在的社会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处处刷存在感,王尔德的话引发我们思考,这样刷存在感的人并不是真的拥有生活。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拥有生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学测模拟卷参考答案2024.01
1.C(A鞭挞tà 徇情枉法xùn B勾当gòu 熠熠发光yì D应届yīng 倥偬zǒng)
2.D(A“奴言媚骨”应为“奴颜媚骨”,“棉里藏针”应为“绵里藏针”;B“成群结对”应是“成群结队”,“飞弛”应为“飞驰”;C“礼仪廉耻”应为“礼义廉耻”,“卑恭屈膝”应为“卑躬屈膝”)
3.B(不负韶华:指不辜负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时不我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珍惜并充分利用时间。刮骨疗毒,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比喻意志坚强。壮士断腕: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战胜:在战争、竞争或竞赛中取得胜利或取得成功。挑战:指激使敌方出战。)
4.C(根据②的“一旦”、①的“都应该”、⑤的“就”、③的“也”,可以得出②①⑤③的顺序,④的“从而”,交代这样做的结果,因此在最后,也与末句相衔接。)
5.A(①能于细处求精细,惯与时间较短长。“求精细”“与时间较短长”,符合钟表的特点和作用。此对联适合钟表店;②好句不妨灯下读,高龄能辨雾中花。“灯下读”,灯下读书也能看清,“高龄能辨雾中花”,年纪大的人也能看清雾中花,因此应是眼睛店;③满堂鼎彝列秦汉,数窗图画灿云霞。满屋都是秦汉时期的“鼎彝”,数幅的“图画”。自然说的是古董店;④柳上春风织翡翠,店中纤手绣芙蓉。“织翡翠”“绣芙蓉”明显是织绣。因此该联是写织品
6.B(观察漫画的主要构成:夜月、几人、江水、大雁,与之最接近的的只有B。)
7.(1)天生我材必有用 (2)樽酒家贫只旧醅 (3)矮纸斜行闲作草 (4)叶上初阳干宿雨 (5)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8.C(痛:非常)
9.A(大姑执余手而哭曰:“尔有王事,八九十老人岂能待尔耶?去,有尔父在,莫念我也!”余时感伤甚。)
10.D(“却至死未能如愿”错,后来作者和弟弟一起南归,为祖母送终)
11.(1)遇到饥荒之年(曾祖父)就煮粥来给饥饿的人吃,其使活下来的人不可计数。(岁馑、所活各1分,句意1分)
(2)弟弟考试在即,我刚到太学任职,按例不能请假,兄弟们常常相对流泪。(官太学、例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我的祖先从蕲黄搬家到南郡,世代为武官。到了祖父左溪公这一辈家族才开始显扬,督促子弟们走读书、科举的道路。到了我父亲辈,才凭借文章冠绝诸生。先代缺少记载,曾祖父的表字都不知道了,他的事迹,只有祖母余大姑能够说出一些大概的情况。我曾经问祖母:“曾祖父是什么样的人?”祖母说:“听闻我的婆婆说,是个隐于世间而豪放大方的人。遇到饥荒之年就煮稠粥来给饥饿的人吃,其使活下来的人不可计数。”问祖父,就说:“我不知道其他事情。记得嘉靖二十三、四年间,祖父共拿出上千的本金,拿出上万的谷物,当时乡里饥荒很严重,祖父取出债券都焚毁了。这年你的父亲出生。祖父生平不结交乡邑大夫,只结交了你的外祖父龚公,他当时是个穷书生,困窘得很,祖父邀请他一起读书,和他肝胆相交。龚公后来中了进士,官至河南左辖。祖父豁达、知人,有很多这类事情。”我私下慨叹说:“这是袁氏能够兴盛的原因。”想写家谱没有成功。去年调任时回乡,祖母已是耄耋之年,想要靠她着床边详细地了解并且私下记录下来,适逢她去世。哎,祖母,就像我的母亲,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乙卯年,我的兄长经乡试举荐,祖母因此露出微笑。丙戌年,考进士第一名。戊子年,我的孙子袁宏又经乡试举荐,壬辰年,又考中进士。祖母于是高兴地笑着说:“袁氏两代没有长妇了,我一生为袁氏操劳,艰苦辛劳,内心忧燥,不遗余力,艰难维持,才有了今天,将来我到地下见你去世的祖父也就可以交代了!”甲午年,我等朝廷派选,祖母拉着我的手说:“你有朝廷差事,我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哪能等你呀!去吧,有你的父亲在,不要挂念我!”我当时感伤得很!
庚子年,长兄和我及三弟都留在京城,父亲写信来说:“祖母病,很相信你们,前些天好几天不动筷子,你的妹妹戴着进贤冠拜于床下说:‘孙子回来了。’祖母笑了,才进食。”我们兄弟拿着信,肝肠寸断。当时兄长负责朝廷日讲,太子未定,为皇子们讲学的才三个人,怎么忍心退身。弟弟考试在即,我刚到太学任职,按例不能请假,兄弟们常常相对流泪。没多久,我转任春曹郎。私下高兴说:“这样就有一段时间,可以拜见祖母了。”最终在秋试结束的那个月,带着弟弟南归,回来之后在祖母床下叩拜,祖母还是很高兴的。到了十一月二十五日,病重,终至亡故。当时亡兄的讣告也到了。呜呼,让人悲痛啊!
12.B(用意一致。都是因为“愁深”而“酒薄”、“酒淡”)
13.A(“危”意为“高”)
14.D(A原文用“同时”,没有先后顺序;B原文是“往往”而非“只有”,以偏概全;C“不注重对美食的记录”曲解了原文“超脱于单纯对美食的记录”。)
15.内容上不断丰富,制作上愈显巧思;通过暖色调营造出新鲜、美味、诱人的影片色彩;制作更具独特性和时代网感的声音;注重影片的情感叙事;在解说词、叙事视角等方面追求创新和变化;通过真实的情感叙事触及观众内心,以精巧构思的细节实现文化与社会价值的传播。(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6.它是美食类纪录片,能够给人丰富的视听体验;它采取了平民化的视角,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它在内容丰富,制作精巧,切合着新时代人们的观影习惯(它有大量抓人眼球的特写镜头“撸”“闻”“品”,能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人生一串》中的解说,在一种插科打诨的轻松氛围中完成叙事表达,轻松有趣)。(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