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酒精 B.铜丝 C.KOH D.食盐水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KClO3 B.CH3COOH C.NH3 D.Br2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被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Fe3+,Ba2+、NO3-、Cl-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NH4+、Cl-、SO42-
C.c(Al3+)=0.1mol/L的溶液中:K+、Mg2+、SO42-、AlO2-
D.由水电商产生的c(H+)=10-13mol/L的溶被中:K+、Na+、CH3COO-、NO3-
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溶液 B. C. D.蔗糖
5.下列各组离子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6.下列方程式能正确解释相应实验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AlCl3溶液:2Cl-+2H2O Cl2↑+H2↑+2OH-
B.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FeCl3+3NaOH=Fe(OH)3(胶体)+3NaCl
C.将水垢浸泡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 +Ca2+=CaCO3↓
D.将浓氨水滴在氢氧化钠固体上:NH3·H2O NH3↑+H2O
7.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mol L﹣1 AlCl3溶液中:H+、Na+、Cl﹣、SO42﹣
B.含有0.1mol L﹣1 Fe3+的溶液中:Na+、K+、SCN﹣、NO3﹣
C.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Fe2+、K+、NO3﹣、SO42﹣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 L﹣1的溶液中:NH4+、SO42﹣、HCO3﹣、Cl﹣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B.钠与H2O反应:Na+H2O=Na++OH-+H2↑
C.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 +Ba2++OH-=BaSO4↓+H2O
D.钠加入硫酸铜溶液:2Na+Cu2+=2Na++Cu
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 Cu2++2Cl﹣
B.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增重:Pb﹣2e﹣+SO42﹣=PbSO4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时,溶液变红:CO32﹣+2H2O H2CO3+2OH﹣
D.明矾可用于净水:Al3++3H2O Al(OH)3↓+3H+
10.下列选项中,Ⅰ和Ⅱ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Ⅰ Ⅱ
A 锌粒中加入稀硫酸 锌粒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
B 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 向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
C 将少量的溶液滴入足量的溶液中 将少量的溶液滴入足量的溶液中
D 将少量的氯气通入到溶液中 将足量的氯气通入到溶液中
A.A B.B C.C D.D
11.常温下,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K+、Na+、SO、Br- B.Na+、K+、ClO-、NO
C.K+、Cl-、Fe3+、SO D.Al3+、Na+、Cl-、NO
12.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排列的是( )
A.烧碱、液态氧、碘酒 NaCl、酒精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熔融NaCl、BaSO4
C.干冰、铁、氯化氢 铜、二氧化硫
D.空气、氮气、胆矾 熔融的KNO3、硫酸溶液
13.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 L﹣1,该溶液可能是:①盐酸、②氯化铵溶液、③硝酸钠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向硫酸铜蓝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Ba2++SO42﹣═BaSO4↓
B.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C.锌与盐酸的反应:Zn+2H++2Cl﹣═Zn2++2Cl﹣+H2↑
D.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 Fe(OH)3↓+3H+
15.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Cu(OH)2+HCl;Cu(OH)2+CH3COOH
B.NaHCO3+H2SO4;Na2CO3+HCl
C.NaHSO4+NaOH;H2SO4+NaOH
D.BaCl2+H2SO4;Ba(OH)2+H2SO4
1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O32- B.Na+、Cu2+、OH 、NO3
C.Fe2+、H+、SO42 、MnO4 D.Na+、Fe3+、Cl 、SO42
二、综合题
17.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HCl③CaCO3固体④熔融KCl⑤蔗糖⑥铜⑦CO2⑧H2SO4⑨KOH溶液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3)以上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18.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下列三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与(1)相同的是 ( 填序号).
A.向NaH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
B.向NaH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
C.向NaH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3)若Ba(OH)2溶液中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 I 表示)可近似地用如图1中的 (填序号)曲线表示.
(4)若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Ba(OH)2溶液中央,如图2所示.向该烧杯中缓缓注入与 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 .( 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动”)
19.回答问题
(1)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固体;②CO2;③液态醋酸;④石墨棒;⑤盐酸;⑥酒精(C2H5OH)⑦熔融K2SO4;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填写);
其中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 K+、Ag+、Cu2+、OH-、Cl-和 六种离子。
①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含有的三种离子是 ;
②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 (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 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③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 ,可用来浇灌农田。
20.对物质进行合理分类,可以为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实现高效。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A.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嫦娥四号探测器主体部分使用钛合金①等新材料,太空舱中利用高铁酸钾②和其他物质转化呼出的二氧化碳③等废气。
B.2019年3月10日,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一子级上部是装有液氧④和四氧化二氢( )⑤的氧化剂箱,下部是装有汽油⑥的燃料箱。
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
(2)今有8种物质:①Cu ②HCl ③稀硫酸 ④⑤⑥NaCl ⑦⑧ 这些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但难溶于水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的是 。
21.根据问题填空:
(1)有下列物质:①Fe ②CO2③Na2O ④Cu(OH)2⑤MgCl2⑥NH4Cl ⑦H2SO4⑧C2H5OH(酒精)⑨HF ⑩NH3 H2O(用序号作答).按组成进行分类,酸有 ,碱有 ,盐有 .
上述物质中,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SO4: ; NaHCO3: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酒精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酒精是非电解质,A与题意不符;
B.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B与题意不符;
C.KOH在熔融状态下或在水溶液中都能导电,KOH是电解质,C符合题意;
D.食盐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D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C。
【分析】依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分析解答。
2.【答案】C
【解析】【解答】A.KClO3属于化合物,属于盐,KClO3的水溶液能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CH3COOH属于化合物,属于酸,也属于有机物,CH3COOH的水溶液能部分电离出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弱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NH3属于化合物,属于非金属氢化物,属于非电解质,NH3的水溶液是氨水,氨水可以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以导电,但不是它自身电离出的离子,故C符合题意;
D.Br2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r2的水溶液由Br2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溴酸和次溴酸,氢溴酸和次溴酸能电离出氢离子,故可以导电,但不是它自身电离出的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例如铜,氯化钠溶液等,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氨气等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它们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硫酸,氨水是电解质,不是它自身电离出的,故属于非电解质,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方法是看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
3.【答案】A
【解析】【解答】A.Fe3+、Ba2+、NO3-、Cl-四种离子互相之间都不反应,所以可以大量共存,选项A符合题意。
B.酚酞变红色的溶液应该显碱性,不能存在大量的铵根离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铝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会发生双水解反应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说明水的电离被抑制了,而CH3COO-对于水的电离应该起到促进作用,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共存问题,即可以共存的离子之间不会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气体、沉淀和水等。
4.【答案】C
【解析】【解答】A.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碱是电解质,故C符合题意;
D.蔗糖是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常见的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的有机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指化合物,所以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5.【答案】C
【解析】【解答】A.溶液呈无色,而含有Fe3+的溶液呈黄色,故Fe3+不能大量存在,A不符合题意;
B.CH3COO-是弱酸酸根,可与H+发生反应,生成弱酸CH3COOH,二者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Ba2+、Br-、NO3-、NH4+在溶液中不会相互反应,可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Ca2+可与SO42-反应生成微溶物CaSO4,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离子共存问题时,首先判断题目条件所暗示的体系环境,例如酸碱性、是否为有色溶液等,根据体系环境判断出各选项的相关离子能否在该环境下存在。然后检查各选项的相关离子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具体的反应类型有:①复分解反应:生成弱电解质、难溶物和易挥发的物质;②氧化还原反应;③络合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如Fe3++3SCN-=Fe(SCN)3等)。如果能够互相反应,则该组离子不可大量共存。
6.【答案】D
【解析】【解答】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AlCl3溶液过程中,溶液中Cl-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l2,H2O电离出的H+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溶液中Al3+与OH-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l(OH)3,因此电解总反应为2Al3++6Cl-+6H2O 3Cl2↑+3H2↑+2Al(OH)3↓,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是利用FeCl3在沸水中发生水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故B不符合题意;
C.水垢中含有CaSO4等,将水垢浸泡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CaCO3,CaSO4为微溶物,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SO4(s)+ (aq) CaCO3(s)+ (aq) ,故C不符合题意;
D.浓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3·H2O +OH-,将浓氨水滴在氢氧化钠固体上,溶液中OH-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生成NH3和H2O,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阳极吸引大量的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阳极是氯离子先放电,阴极吸引大量的氢离子和铝离子,阴极是氢离子放电即可写出电极反应式,写出总的反应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不是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是利用的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入到沸水中加热
C.硫酸钙是微溶物不拆
D.氢氧化钠溶解时释放大量的热,氨水易挥发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A.H+、Na+、Cl﹣、SO42﹣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且都不与氯化铝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SCN﹣与Fe3+反应生成硫氰化铁,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Fe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 L﹣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或OH﹣,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HCO3﹣与H+和OH﹣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0.1mol L﹣1 AlCl3溶液中,H+、Na+、Cl﹣、SO42﹣离子之间不反应,也不与氯化铝反应;
B.含有0.1mol L﹣1 Fe3+的溶液,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硫氰化铁;
C.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亚铁离子;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 L﹣1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
8.【答案】C
【解析】【解答】A.氯气通入水中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H2O=H++Cl-+HClO,故A不符合题意;
B.钠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H2O=2Na++2OH-+H2↑,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 +Ba2++OH-=BaSO4↓+H2O,故C符合题意;
D.钠加入硫酸铜溶液,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H2O +Cu2+=2Na++Cu(OH)2↓+H2↑,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次氯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
B.原子个数不守恒;
C.离子个数配比不符合物质结构组成;
D.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实质为电解氯化铜溶液,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Cl﹣ Cu+Cl2↑,故A错误;
B.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Pb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导致负极增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2e﹣+SO42﹣=PbSO4,故B正确;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时,溶液变红,碳酸根离子的水解以第一步为主,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 HCO3﹣++OH﹣,故C错误;
D.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则明矾可用于净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 Al(OH)3+3H+,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的过程为电解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气;
B.铅蓄电池的负极Pb失去电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铅;
C.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分步进行,主要以第一步为主,其离子方程式分步书写,主要写出第一步即可;
D.铝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小,氢氧化铝不能使用沉淀符号.
10.【答案】A
【解析】【解答】A.二者反应实质都是氢离子与锌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气,可以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2H++Zn=Zn2++H2↑,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应应拆成离子形式,石灰乳中氢氧化钙保留化学式,所以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铝过量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钠过量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反应实质不同,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C不符合题意;
D.少量氯气:因为Fe2+还原性强于Br-,首先被氧化为Fe3+,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足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2Fe2++4Br-=6Cl-+2Fe3++2Br2,反应实质不同,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二者反应实质都是氢离子与锌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气;
B.氢氧化钡应应拆成离子形式,石灰乳中氢氧化钙保留化学式;
C.依据氢氧化铝的两性分析;
D.依据氧化的先后顺序和用量分析。
11.【答案】D
【解析】【解答】A.pH=1的酸性溶液中,SO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pH=1的酸性溶液中,ClO-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无色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Al3+、Na+、Cl-、NO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H+与SO反应;
B.H+与ClO-反应;
C.无色溶液中,无Fe3+;
D.Al3+、Na+、Cl-、NO酸性溶液中不反应。
1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烧碱是NaOH,属于化合物,液态氧是氧气,属于单质,碘酒是碘的乙醇溶液,是混合物,NaCl的水溶液能够导电,NaCl是电解质,酒精自身不能发生电离,是非电解质,故A正确;
B.生石灰是CaO,属于化合物,白磷是单质,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化合物,熔融NaCl和BaSO4都是电解质,故B错误;
C.干冰是二氧化碳,是化合物,铁是单质,HCl属于化合物,铜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硫在给定条件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空气是混合物,氮气是单质,明矾是纯净物,熔融的KNO3能够导电,是电解质,硫酸溶液是混合物,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13.【答案】A
【解析】【解答】解:酸、碱或强酸酸式盐都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 L﹣1<1×10﹣7mol 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则溶液中的溶质为酸、碱或强酸酸式盐,
①盐酸是强酸而抑制水电离,故正确;
②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电离,故错误;
③硝酸钠为强酸强碱盐,不影响水电离,故错误;
④氢氧化钠为强碱而抑制水电离,故正确;
故选A.
【分析】酸、碱或强酸酸式盐都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 L﹣1<1×10﹣7mol 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则溶液中的溶质为酸、碱或强酸酸式盐,据此分析解答.
1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向硫酸铜蓝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的离子反应为Ba2++SO42﹣═BaSO4↓,故A正确;
B.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CO3﹣+H+=H2O+CO2↑,故B错误;
C.锌与盐酸的反应的离子反应为Zn+2H+═Zn2++H2↑,故C错误;
D.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离子反应为Fe3++3H2O Fe(OH)3(胶体)+3H+,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
B.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D.生成胶体,不是沉淀.
15.【答案】C
【解析】【解答】A.HCl为强酸,要拆分成H+和Cl-,CH3COOH为弱酸,不拆,保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不同,A不符合题意;
B.NaHCO3中碳酸氢根离子是弱酸根不能拆,与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 H+=H2O+CO2↑,Na2CO3与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 2H+=H2O+CO2↑,离子方程式不同,B不符合题意;
C.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 H+=H2O,C符合题意;
D.BaCl2 与 Na2SO4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SO42-=BaSO4↓,Ba(OH)2与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离子方程式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HCl为强酸,要拆分成H+和Cl-,CH3COOH为弱酸,不拆,保留化学式;
B.NaHCO3中碳酸氢根离子是弱酸根不能拆;
C.OH-+ H+=H2O;
D.Ba(OH)2与H2SO4反应还有水生成也要写在离子方程式里。
16.【答案】D
【解析】【解答】A.与CO3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而不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Cu2+与OH 反应生成沉淀而不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Fe2+、H+、MnO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Na+、Fe3+、Cl 、SO42 大量共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H+与CO32-反应;
B.Cu2+与OH 反应;
C.Fe2+、H+、MnO4 反应;
D.Na+、Fe3+、Cl 、SO42 相不反应。
17.【答案】(1)④⑥⑨
(2)①②③④⑧
(3)⑤⑦
【解析】【解答】①NaCl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NaCl晶体不导电,NaCl溶液能导电,NaCl晶体是电解质;
②液态HCl不含离子,液态HCl不导电, HCl溶液能导电,液态HCl是电解质;
③CaCO3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CaCO3固体不导电,熔融状态下CaCO3能导电,CaCO3固体是电解质;
④熔融KCl中离子能自由移动,熔融KCl能导电,KCl是电解质;
⑤蔗糖不能电离,蔗糖不导电,蔗糖是非电解质;
⑥铜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铜能导电,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⑦CO2不含离子,CO2不导电,CO2自身不能电离,CO2是非电解质;
⑧H2SO4不含离子,H2SO4不导电,H2SO4溶液能导电,H2SO4是电解质;
⑨KOH溶液中离子能自由移动,KOH溶液能导电,KOH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④⑥⑨;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④⑧;
(3)以上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⑦。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导电条件: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8.【答案】(1)Ba2++2OH﹣+2H++SO42﹣═BaSO4↓+2H2O
(2)A
(3)C
(4)下降
【解析】【解答】解:(1)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答案为:Ba2++2OH﹣+2H++SO42﹣═BaSO4↓+2H2O;(2)A.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A正确;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故B错误;
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故C错误;
故选:A;(3)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恰好反应时导电性为0,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图中只有C符合,
故答案为:C;(4)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的密度小于Ba(OH)2溶液的密度,塑料小球将沉到烧杯底部,
故答案为:下降.
【分析】(1)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2)A.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钡和水;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
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3)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恰好反应时导电性为0,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4)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的密度小于Ba(OH)2溶液的密度,以此来解答.
19.【答案】(1)④⑤⑦;①③⑦;②⑥
(2)K+、Cl-、OH-;铁粉;Ag、Cu;Ag+、Cu2+、Cl-、OH-;KNO3
【解析】【解答】(1)①NaCl固体中存在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但其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
②CO2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无自由移动的微粒,因此不能导电;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因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属于非电解质;
③液态醋酸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不能导电;在水中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
④石墨棒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能够导电,该物质是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⑤盐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够导电,该物质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⑥酒精(C2H5OH) 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无自由移动的微粒,因此不能导电;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因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属于非电解质;
⑦熔融K2SO4是化合物,其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够导电,该物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
综上所述可知:其中能导电的物质序号是④⑤⑦;属于电解质的物质序号是①③⑦;属于非电解质的物质序号是②⑥;
(2)①甲厂的废水呈碱性,则甲厂中一定含有OH-,Cu2+能与OH-结合生成Cu(OH)2沉淀,故Cu2+不能在甲厂,应该在乙厂;
Ag+与OH-先反应产生AgOH沉淀后转化为Ag2O也不能共存,故Ag+不能在甲厂,应该在乙厂;
Cl-与Ag+反应产生AgCl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l-应该在甲厂,即甲厂含有的阴离子为Cl-和OH-,根据溶液呈电中性,也应该含有阳离子为K+,故甲厂含有的离子为K+、Cl-、OH-;
②由上述分析可知,乙中含有Cu2+、Ag+,还含有阴离子,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可知,加入铁粉可与Cu2+、Ag+发生置换反应而回收Ag、Cu;
③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生成AgCl、Cu(OH)2沉淀,生成沉淀的离子有Cu2+、Ag+、Cl-、OH-等,经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KNO3, 含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K、N,故可以灌溉农田。
【分析】(1)①依据在熔融状态下或者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2)依据溶液的酸碱性及离子共存分析。
20.【答案】(1)①⑥;④;③⑤;⑥;②
(2)③;②;⑦;④⑧;①③
【解析】【解答】(1)①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组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所以钛合金属于混合物;
②高铁酸钾是由高铁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构成的盐;
③二氧化碳和⑤四氧化二氮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④液氧是氧气单质;
⑥汽油属于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烷烃、环烷烃等,属于有机物;
则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⑥,属于单质的是④,属于氧化物的是③⑤,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⑥,属于盐的是②;
(2)①Cu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
②HCl属于电解质,熔融态不导电;
③稀硫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
④ 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不导电,于非电解质;
⑤ 是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本身不能导电;
⑥NaCl易溶于水,属于电解质;
⑦ 难溶于水,属于电解质;
⑧ 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则属于混合物的是③,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的是②,属于电解质,但难溶于水的是⑦,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⑧,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的是①③。
【分析】(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构成的是混合物;只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
(2)混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弱碱只在水溶液中电离导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金属氧化物、部分碱、盐难溶于水,只在熔融状态下导电;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并注意电离的物质是否为其本身;金属单质能导电,溶液能导电,但单质、混合物都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1.【答案】(1)⑦⑨;④⑩;⑤⑥;③④⑤⑥⑦⑨⑩;②⑧
(2)NaHSO4 Na++H++SO42﹣;NaHCO3=Na++HCO3﹣
【解析】【解答】解:(1)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⑦H2SO4 ⑨HF符合;
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④Cu(OH)2 ⑩NH3 H2O符合;
盐是指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故⑤MgCl2⑥NH4Cl符合;
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③Na2O ④Cu(OH)2⑤MgCl2⑥NH4Cl ⑦H2SO4 ⑨HF ⑩NH3 H2O符合;
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②CO2⑧C2H5OH(酒精)符合;
故答案为:⑦⑨;④⑩;⑤⑥; ③④⑤⑥⑦⑨⑩;②⑧;(2)NaHSO4 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 Na++H++SO42﹣,NaHCO3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
故答案为:NaHSO4 Na++H++SO42﹣;NaHCO3=Na++HCO3﹣;
【分析】根据酸碱盐、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进行判断,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