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铁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通入水中:
B.溶于足量稀硝酸:
C.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
D.溶液与足量浓溶液反应: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作磁性材料
B.以黄铁矿为原料可以制备硫酸
C.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D.碳酸氢钠可用作食用碱
3.下列金属常温下就能与水反应的是( )
A.钠 B.铝 C.铁 D.铜
4.概括、对比法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eO和均为黑色固体
B.分别与、反应均能产生
C.漂白粉和漂白液的有效成分均为
D.加热时,Li和Na均能与反应生成过氧化物
5.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它们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有氧化性,可用作净水剂
B.有磁性,可用作高炉炼铁的原料
C.是红棕色,可用于制红色油漆
D.Fe有还原性,可用于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6.为探究铁的性质进行图所示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呈棕黄色
B.①中Fe被还原
C.②中一定没有Fe2+
D.②中的反应说明氧化性: Cl2> Fe3+
7.常温下,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不发生反应的是( )
A.稀硫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铜溶液
8.下列物质中,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氢气的是( )
A.Hg B.Ag C.Fe D.Cu
9.将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在空气中加热至沉淀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得到红棕色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是( )
A.Fe(OH) 3;Fe2O3 B.Fe(OH) 2;Fe2O3
C.Fe(OH) 2;Fe(OH) 3、Fe3O4 D.Fe2O3;Fe(OH)3
10.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盛有浑浊泥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铁,充分振荡、静置后上层液体变澄清
B.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制铁
C.铁能和沸水反应生成氢气
D.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煮沸至红褐色,可得氢氧化铁胶体
11.下列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一定会变红色的( )
A.Fe2O3与HCl反应 B.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
C.少量铁粉与稀盐酸作用 D.铁粉与CuSO4反应
12.向2 mL0.1mol·L-1的 Fe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NaOH溶液(先加入少量维生素C)制备 Fe(OH)2,开始观察到液面上方出现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变为灰绿色,长时间后变为红褐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 C 属于有机物,具有氧化性
B.FeSO4是弱电解质所以反应缓慢
C.最终形成红褐色的 Fe(OH)3胶体
D.Fe(OH)2具有还原性,会被氧气氧化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Al、Fe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碱
B.H2O2、Na2O2、SO2都具有漂白性且漂白原理相同
C.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溶液会变浑浊
D.可用石灰水吸收尾气中的SO2气体
14.常用作制取补血剂。下图为实验室里制备的流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中含有的离子主要是、
B.若溶液变质,可利用溶液检验
C.检验是否被洗涤干净可选用溶液
D.产品在空气中高温分解可得到纯净的FeO
15.为检验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对钢铁防腐的效果,将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放入硫酸酸化的3%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溶液分别实验,能说明铁片没有被腐蚀的是
A.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不褪去
B.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无蓝色出现
C.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
D.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
16.久置的FeCl2溶液常含有Fe3+,为检验Fe3+可选用下列哪种试剂( )
A.稀H2SO4 B.NaCl溶液 C.KSCN溶液 D.Na2SO4溶液
二、综合题
17.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可用下式表示:
I.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该分散系的微粒大小范围是 nm。
(2)电子工业需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生成FeCl2和CuCl2,制造印刷电路板。写出FeCl3溶液腐蚀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检验反应后溶液中还存在Fe3+的试剂是 。
(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还原剂是 .
(4)II.现有五种溶液,分别含下列离子:①Ag+,②Mg2+,③Fe2+,④Al3+,⑤Fe3+。
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离子符号: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离子是 ,加铁粉后溶液增重的是 (填写离子符号)
(5)向Fe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是 。
(6)欲除去FeCl2中FeCl3选用的试剂是 , 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 。
18.明矾[KAl(SO4)2·12H2O]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工业上以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和Fe)为原料制备明矾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不同温度KAl(SO4)2·12H2O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90
KAl(SO4)2·12H2O/g 3.00 3.99 5.90 8.39 11.7 24.8 71.0 109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中溶液中主要的金属离子有 、Fe2+、Fe3+。
(2)“转化”中Fe2+转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调pH”约为3.7,滤渣②的主要成分是Fe(OH)3,“调pH”的目的是 。
(4)“沉铝”中加入NaHCO3目的是将Al3+转化为Al(OH)3,补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Al3++HCO=Al(OH)3↓+CO2↑
(5)“操作”包括 、 、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明矾晶体。
(6)某工厂用m1kg废易拉罐(含Al5.4%)制备KAl(SO4)2·1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74),最终得到产品m2kg,产率为 。
19.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次氯酸的化学式是 ;②氧化铁的俗名 。
(2)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Fe2+,一些补铁剂以硫酸亚铁为主要成分,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请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推测糖衣的作用是 。
20.铁是人体内一种微量元素,以Fe2+的形式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微粒中,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Fe B.Fe2+ C.Fe3+
(2)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在此过程中维生素C的作用是 。
(3)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细小铁粉,食用该麦片后,铁粉与胃酸(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1.经检测某工厂的酸性废水中所含离子及其浓度如下表所示:
离子
浓度/(mol/L)
(1) mol/L。
(2)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程师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回收铜和绿矾()。
①工业废水中加入铁粉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②试剂B是 。
③若要从溶液D得到绿矾晶体,步骤③的实验操作有: 、 、过滤、洗涤、干燥。
④通过检验溶液D中来判断废水中是否除尽,实验方法是 。
⑤获得的需密闭保存,原因是 。
⑥上述1000L废水经处理,理论上可获得的物质的量是 mol。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氯气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HClO是弱酸,不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A错误;
B.HNO3具有强氧化性,和Fe2+发生强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O+10H++NO3-=3Fe3++5H2O+NO,B错误;
C.FeCl3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是Fe3+与Cu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C正确;
D.NH4HSO3溶液与足量的NaOH 反应,NH4+和HSO3-均和OH-发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NH4++HSO3-+2OH-=NH3 H2O+SO32-+H2O,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审题要点
2.【答案】C
【解析】【解答】A.具有磁性,可用作磁性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黄铁矿煅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氧化转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因此以黄铁矿为原料可以制备硫酸,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不能产生氧气,不能用作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C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碱性较弱,腐蚀性弱,因此可用作食用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俗称磁性氧化铁,具有磁性,可用作磁性材料;
B.黄铁矿煅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氧化转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
D.食用碱是碳酸钠。
3.【答案】A
【解析】【解答】常温下钠能与冷水反应,铝去膜高温下能与水反应,铁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铜与水不反应,
故答案为:A。
【分析】依据金属活泼性,结合化学反应条件判断解答
4.【答案】B
【解析】【解答】A.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都能产生氧气,B符合题意;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C不符合题意;
D.加热时,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但锂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氧化铁为红棕色;
C.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D.锂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锂。
5.【答案】C
【解析】【解答】A.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有吸附性,能吸附杂质,可用作净水剂,与其氧化性无关,A不符合题意;
B.中含铁元素,可用作高炉炼铁的原料,与其磁性无关,B不符合题意;
C.是红棕色固体,难溶于水,可用于制红色油漆,C符合题意;
D.铝热反应为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与铁的还原性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利用硫酸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是物理吸附净水。
C.三氧化二铁俗称铁红,是优良的油漆,利用其物理性质。
D.焊接钢轨的铝热剂为铝粉和氧化铁,置换生成的铁水进行焊接钢轨。
6.【答案】D
【解析】【解答】整个过程中化学反应:Fe+2HCl=FeCl2+H2↑,2FeCl2+Cl2=2FeCl3。Fe2+为浅绿色,Fe3+为棕黄色。
A. ①为氯化亚铁和剩余HCl的混合溶液,为浅绿色,A项不符合题意;
B.Fe的化合价从+2升高到+3,被氧化,B项不符合题意;
C.不知道氯水加入的量,不能确定氯化亚铁是否完全转化为FeCl3,C项不符合题意;
D. ②中的反应2FeCl2+Cl2=2FeCl3,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氧化性: Cl2> Fe3+,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Fe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大多数氧化剂如氧气、卤素单质、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硝酸等氧化剂氧化为Fe3+。
7.【答案】C
【解析】【解答】A.铁与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导致铁钝化,不符合题意;
C.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Fe+CuSO4=FeSO4+Cu,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需注意,常温下,铝和铁与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并不是铁和铝不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
8.【答案】C
【解析】【解答】高温条件下能与水蒸气反应的金属为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高温条件下能与水蒸气反应的金属为铁。
9.【答案】B
【解析】【解答】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后生成氯化亚铁,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Fe(OH) 2,Fe(OH) 2在空气中被氧化为Fe(OH) 3,加热氢氧化铁分解为氧化铁和水,故红棕色残渣Fe2O3,
故答案为:B。
【分析】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Fe(OH)2,过滤,在空气中加热至沉淀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得到红棕色残渣为Fe2O3。
10.【答案】C
【解析】【解答】A. 硫酸铁可作净水剂,在盛有浑浊泥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铁,充分振荡、静置后上层液体变澄清,A不符合题意;
B. 高温下可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制铁,B不符合题意;
C. 铁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和沸水不反应,C符合题意;
D. 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Fe3+水解产生Fe(OH)3胶体,具有净水作用;
B.铁的冶炼常用热还原法;
C.铁与废水不反应,与水蒸气反应;
D.根据Fe(OH)3胶体的制备分析;
11.【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反应后生成氯化铁,KSCN溶液变红色,故A正确;
B.铁过量,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故B错误;
C.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故C错误;
D.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反应溶液中存在铁离子,以此来解答.
12.【答案】D
【解析】【解答】A.加了维生素C的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由白色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的时间长于没加维生素C的反应时间,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A不符合题意;
B.FeSO4在水中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之所以反应缓慢,是因为维生素C有还原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最终形成的是红褐色的 Fe(OH)3沉淀,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加热至红褐色才能得到Fe(OH)3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Fe(OH)2中的Fe的化合价是+2价,具有还原性,会被氧气氧化为Fe(OH)3,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二价铁与三价铁的转化分析。
1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Na、Al的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碱,但是Fe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和四氧化三铁,故A错误;
B.H2O2、Na2O2的漂白利用的是其强氧化性,而SO2的漂白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一种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利用的不是强氧化性,故B错误;
C.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则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溶液,碳酸钠转化成碳酸氢钠,溶液会变浑浊,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其尾气用碱性物质吸收,但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应该用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氢氧化铁;
B.双氧水和过氧化钠的漂白利用的是强氧化性,而二氧化硫的漂白是生成的一种无色物质,不是利用强氧化性;
C.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则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析出碳酸氢钠;
D.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浓度太小,应该用强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14.【答案】D
【解析】【解答】A.硫酸亚铁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铁、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故滤液中含有的主要的离子为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A项不符合题意;
B.硫酸亚铁变质生成铁离子,用硫氰化钾检验,若变红则说明溶液变质,B项不符合题意;
C.沉淀表面吸附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检验,C项不符合题意;
D.碳酸亚铁高温容易被氧化生成三价铁,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硫酸亚铁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铁、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
B.铁离子与硫氰化钾溶液变红;
C.依据沉淀表面吸附离子来检验分析;
D.亚铁盐有还原性。
15.【答案】A
【解析】【解答】A.若铁片没有被腐蚀,则溶液中不会生成亚铁离子,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不褪去,说明没有生成亚铁离子,故A符合题意;
B.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检测氧化性物质,但不论铁片是否被腐蚀,均无氧化性物质与碘化钾发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KSCN溶液可检测铁离子的存在,上述现象中不会出现铁离子,所以无论铁片是否被腐蚀,加入KSCN溶液后,均无红色出现,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中始终存在氯离子,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不管铁片是否被腐蚀,均会出现白色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镀锌铁片被腐蚀后一定会有亚铁离子生成,检验亚铁离子是否存在即可说明铁片有没有被腐蚀。
16.【答案】C
【解析】【解答】解:检验铁离子常用的试剂为:硫氰化钾溶液、苯酚、氢氧化钠溶液;选项中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不与铁离子反应,无法检验,只有选项C硫氰化钾溶液可以检验,现象为:加入硫氰化钾,若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铁离子,
故选C.
【分析】氯化亚铁若变质,溶液中会存在铁离子,由于FeCl3溶液遇KSCN时溶液变为血红色,而FeCl2不能,据此检验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铁离子.
17.【答案】(1)1-100
(2)2FeCl3+Cu=2FeCl2+CuCl2;KSCN
(3)Fe(OH)3
(4)Fe2+;Fe3+
(5)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6)过量铁粉;2Fe3++Fe=3Fe2+
【解析】【解答】I.(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形成该分散系的微粒大小范围是1~100nm。(2)FeCl3溶液与铜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检验反应后溶液中还存在Fe3+的试剂是KSCN溶液。(3)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失去电子,所以还原剂是Fe(OH)3;
II.(4)亚铁离子中铁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单质铁能置换出银,溶液质量减小,铁与铝离子、镁离子不反应,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溶液质量增加;
(5)向Fe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所以现象是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6)欲除去FeCl2中FeCl3选用的试剂是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故答案为:I.(1)1~100nm;(2)2FeCl3+Cu=2FeCl2+CuCl2、KSCN;(3)Fe(OH)3
II.(4)Fe2+、Fe3+;(5))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6)过量铁粉、2Fe3++Fe=3Fe2+
【分析】I.(1)考查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以及胶体微粒大小范围;
(2)考查Fe3+检验;
(3)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概念。
(4)考查单质铁及亚铁离子的性质
II.(5)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转化;
(6)离子反应的运用和Fe单质及Fe3+、Fe2+的转化
18.【答案】(1)Al3+
(2)2Fe2++H2O2+2H+=2Fe3++2H2O
(3)将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OH)3除去
(4)Al3++3HCO=Al(OH)3↓+3CO2↑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6)
【解析】【解答】(1)“酸溶”时,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因此还有Al3+。
(2)过氧化氢有氧化性,亚铁离子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3)滤渣②的主要成分是Fe(OH)3,因此“调pH”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OH)3除去。
(4)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3-=Al(OH)3↓+3CO2↑。
(5)将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明矾晶体。
(6)m1kg废易拉罐中含铝m1kg 0.054=0.054m1kg,所以理论上应该产生明矾 ,而实际产生m2kg,因此明矾的产率为 。
【分析】 (1)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和Fe),Al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
(2)Fe2+转化为Fe3+ ,发生氧化反应,H2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结合化学环境,物料守恒、电荷守恒配平方程式;
(3)调节pH都目的是为了除去Fe3+;
(4) 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配平方程式;
(5)“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明矾,所以要蒸发浓缩、冷切结晶。
19.【答案】(1)HClO;铁红
(2)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防止Fe2+被氧化
【解析】【解答】(1)①次氯酸是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HClO;②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状固体,其俗名铁红;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变质,糖衣可以起到保护亚铁离子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的作用。
【分析】(1)次氯酸的化学式为HClO;氧化铁的俗名为铁红。
(2)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是由Cl2与Ca(OH)2反应得到,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具有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据此确定糖衣的作用。
20.【答案】(1)A
(2)还原剂
(3)Fe+2H+=Fe2++H2↑
【解析】【解答】(1) 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则只具有还原性,所以铁元素的三种粒子A项的Fe原子则只具有还原性,故故答案为:A。(2) 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在此过程中维生素C的作用是还原剂。(3) 铁粉与胃酸(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故其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 。
【分析】(1)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
(2)Fe3+得电子转化为Fe2+,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维生素C是还原剂;
(3)根据Fe+2HCl=FeCl2+H2↑分析;
21.【答案】(1)0.01
(2);;硫酸;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取少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不出现红色,说明废水中除尽;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或失去结晶水;12【分析】向工业废水中加入铁粉,则Fe3+与铁粉发生氧化还原,,需要铁粉1mol;与Cu2+发生置换反应,,需要铁粉1mol;与酸发生置换,,需要铁粉5mol,则操作①中共消耗铁粉7mol,392g,溶液D中离子含有Fe2+、、Na+,固体D中含有Cu、Fe则试剂B为H2SO4,得到溶液E为FeSO4,最终得到绿矾;
【解析】【解答】(1)根据电荷守恒,,则c(H+)=0.01mol/L;
故答案为:0.01;
(2)①根据上述分析,废水中加入铁粉的离子方程式、;
故答案为:;;
②根据上述分析,试剂B为硫酸;
故答案为:硫酸;
③由液体到晶体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④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取少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不出现红色,说明废水中 Fe3+除尽;
故答案为:取少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不出现红色,说明废水中 Fe3+除尽;
⑤FeSO4 有还原性,易被氧化且 FeSO4 7H2O 失去结晶水,故绿矾需要密闭保存;
故答案为:FeSO4 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或 FeSO4 7H2O 失去结晶水);
⑥根据上述分析,及原子守恒,工业废水中的Fe3+及操作①中加入的铁粉都完全转化为绿矾中的铁元素,;
故答案为:12。
【分析】(1)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计算出氢离子浓度即可。
(2)溶液中含有的铜离子、铁离子、氢离子都可以与铁粉反应,经过计算发现,铁粉过量,操作①为过滤,固体为铜和铁,由于最后要得到硫酸亚铁,所以试剂B为稀硫酸,过滤分离出单质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