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曾对月抒怀,而十五的月亮,更是大自然的诗人,瞧,它正用那柔和的光芒,书写着最美的诗篇——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
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
字仲初,唐代诗人,王建出身寒微,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有《王建集》八卷,《宫词》一卷。
自由朗读古诗,能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古诗意思。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重点字词解读
右半部分是“西”,不要写成“酉”。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的习俗
本诗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是诗人的朋友,具体名字、生辰不详,从诗的原题来看,应该是诗人思念朋友所作。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庭院地面雪白
大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大意: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找一找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来。
说说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看到:清冷的月光
听到:鹊鸦的声音
闻到:淡淡的花香
感到:丝丝的寒意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
用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
思念友人
诗中有画
画中有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多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清]袁枚《随园诗话》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人尽望”可以适当加重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要读得悠远绵长一些。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
和 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月色
望月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