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题集训(9)
班级 姓名 学号
1、蟑螂是一种会传播疾病的昆虫,蟑螂生有一对复眼,那么蟑螂是否是通过眼睛"看"到食物的呢 为此,小文按如下步骤进行了实验:
(1)在一个密闭箱子的一个角落放上一小堆蔗糖,在箱子中间放入几只蟑螂,结果蟑螂很快找到蔗糖.
(2)将这个箱子放入一个黑暗的小房间内,重复(1)的实验,蟑螂仍然很快找到蔗糖.此实验的主要变量_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文继续思考:蟑螂有可能是通过触角"嗅"到蔗糖的。请你帮助小文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其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
猜想2: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
猜想3:铅球掷得远近,可有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有关;
实验序号 射出点高度h/m 射出速度v/(m·s-1) 射出仰角θ 射出距离l/m
1 0.5 5 30° 2.9
2 0.5 10 30° 9.6
3 0.5 10 45° 10.7
4 1.0 10 45° 11.1
5 1.5 10 45° 11.5
6 0.5 10 60° 9.1
7 0.5 15 30° 20.7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15-1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数据,因为
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数据,因为
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数据,因为
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3、如图3表示测量种子萌发必需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中均放有10粒种子,B、D、E烧杯中的滤纸保持湿润。据图分析作答。
(1)每个烧杯放入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 ;
C杯中是烧开后再冷却的水,其目的是:
(2)哪些烧杯中的种子将在7天后发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人根据图E得出结论,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哪一装置说明此结论是错误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将种子邮寄给远方的朋友,种子袋应采取何种措施防止其萌发 (至少写出
二种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观察及对问题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的细菌没有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建立假设: 。
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 。
(1)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最为恰当的是( )
A.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青霉菌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青霉菌可能产生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结论是 。
(3)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和培养基中产生的,则应进一步设计 实验,其实验方法是: 。若实验结果为: ,则能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
5、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右图中a、b所示。则
(1)图中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温度/℃ … 90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98 …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
(3)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
其原因可能是: 。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
温度/℃ 98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4)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上表中
①通过描点法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画在上面方框内
②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
6、下雨天,小颖站在窗前看到对面人字形屋面上雨水在不停地流淌。
她想,雨水在屋面流淌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提出了两种猜想:
(1)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雨水的质量有关。
(2)雨水流淌的时间可能与屋面的倾角有关。
猜想是否正确呢?为此,她设计了一个如图的装置(斜面光滑且较长,倾角α可调),用小球摸拟雨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质量m/g 3 6 8 12 20
时间t/s 1.7 1.7 1.7 1.7 1.7
(1)保持斜面的倾角α不变,换用不同的质量的小球让它们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小球下滑的时间如表一。
小颖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
(2)不改变底边的长度,多次改变倾角α,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如图),测出每次下滑的时间如表二。
倾角α/° 15 30 45 60 75
时间t/s 1.9 1.6 1.2 1.6 1.9
小颖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实验可知为了减少雨水在屋面上流淌的时间。在建造人字形屋面时。屋面倾角应该以45°为宜。但实际建造房屋时,屋面倾角通常小于这个角,其原因之一可能是 。
7.下文是某学生从对棒棒糖溶解速度的观察引出的思考,并由两位同学共同完成的一个课题研究报告(节录),试根据下文所叙述的内容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棒棒糖为何溶得快
一次,弟弟在吃棒棒糖时,把糖浸在水杯里玩,由于棒还拿在弟弟的手里,棒棒糖只能浸在水的上部。我发现被溶解的糖不断往下流,看上去溶得很快,马上联想到平时放在水中沉底的冰糖好象没有溶得这么快。我当即让弟弟把棒棒糖放在杯底,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溶解的速度慢多了。难道深度也会影响溶解的速度?为此,我与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器材:6只500毫升量筒、细棉线、晶体糖(1.5cm×1.5cm ×1.5cm)、自来水
实验步骤:①往各量筒中加入500毫升自来水;②用细棉线一端将晶体糖系好,另一端与木棒系好;③将糖放入量筒中。木棒架在量筒上,调整糖块位置到各个预定的深度(如表所列);④实验时测得室温为26℃;⑤分别记下每次测量的结果(见下表):
量筒编号 A B C D E F
离液面的深度 1.5cm 4 cm 8 cm 12 cm 16 cm 20 cm
完全溶解的时间 1小时 12分 1小时 19分 1小时 32分 1小时 46分 2小时 5分 2小时 24分
⑴在6组实验中需要控制使得各组不同的变量是 ,控制相同的变量有 ;
⑵从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8.各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植物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苍耳(一种植物)需要每天短于16h光照才能开花,若光照时间长于16h就不开花,16h光照是一个临界点。20世纪30年代,有人
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 ___ __ 。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你认为可以对前人的认识做何修正?
(2)有人进一步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是或否)
支持你的上述结论?请你阐述理由:
(3)进一步的实验(如图丙所示)发现,在实验n处理的黑暗期中插入
一段时间的光照,即使是极短的一瞬间,植物也不能开花;而实验p的
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植物能够开花。图丙未显示n、p实验的对照
处理,请你参照图丙,画出对照组的处理。
(4)本实验除了题目中涉及到的控制因素外,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和可靠性,你认为还应注意做到(至少答出两点注意事项):
、 。
9.小星想测量大米的密度,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
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星进行了如下
实验和思考。
实验一:按图甲和图乙的方法分别测量大米的质量和体积,
由此计算出大米的密度。
调节天平平衡,小星使用托盘天平称取5g大米。
⑵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
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大米密度值偏________。
小星思考:能否用排空气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呢?
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封在一个注射器内,只要测出
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
就是大米的体积。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
查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于是进行了实验二:称取5g大米并装入注射器内(如图丙所示),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2p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压缩过程中大米的体积、空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注射器内空气压强 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 注射器内空气体积
压缩前 p 23mL V
压缩后 2p 13mL ?
⑶根据题意,写出压缩后注射器内空气体积为________(用V来表示)。由实验二测得大米的密度为________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21教育网
10.某品牌洗手液号称完全不影响环境,丽丽想做实验证实该洗手液是否
会影响蚯蚓的生活.(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稀释为1%的洗手液溶液
实验步骤:①将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A、B两个区域(如图所示).在A、B两个区域的土壤中分别放入20条蚯蚓,盖上纸盒盖,置于室温;【②每天向A区域喷洒1%洗手液溶液10mL,向B区域喷洒清水10mL;③两周后,翻开土壤,分别统计A、B两个区域中存活蚯蚓的数量.
实验结果:A区域存活的蚯蚓有2条,B区域有18条.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理由是 .
(4)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5)假如其他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则应取他们的 作为实验的最终数据.
(6)得出结论: .
11.小应在“测量铁块质量”的实验中,遇到如下问题(砝码盒里的砝码有100g、50g、20g、20g、10g、5g):若他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摆动出现了如图a所示的情形,则横梁________平衡(选填“已经”或“没有”)。(2)在测量时,他在右盘中放入了50g、20g的砝码各一个,再往右盘里放一个20g的砝码时,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再用10g砝码将一个20g砝码替换下来,指针位置如图c所示,则该铁块的质量在________ A.70g-80g之间 B.80g-90g之间 C.90g-100g之间 D.100g-110g之间
(3)接下来他要继续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可能出现的操作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A.调节平衡螺母; B.取下10g的砝码,再加入5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
C.加入5g的砝码,若指针左偏,再移动游码;
D.加入5g的砝码,若指针右偏,再取下5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
12.七(2)班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如图1中甲、乙、丙分别是三个小组的同学使用的实验装置,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请据图回答:
(1)甲组同学在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___________铁圈。
(2)图2中a、b、c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b图像对应的是装置_____________;解释c图像曲线与a、b不同的原因:_______ __。
(3)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13.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驾乘人员使用安全带的
必要性展开了探究。实验如下:Ⅰ如图甲,让载有正方体橡皮泥的
实验小车,分别从斜面的A、B处自由下滑,观察小车与障碍物
碰撞后橡皮泥抛落、受损情况,
Ⅱ.如图乙,用胶带纸将相同橡皮泥绑在小车上,重复上述实验。
根据实验和所得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通过观察橡皮泥第一次落地点到碰撞处距离和 ,可判断碰撞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2)每一处实验都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实验_________表明,在同样碰撞速度的条件下,胶带纸可以有效减轻碰撞造成的后果。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题集训(9)
参考答案
1.光照, 蟑螂不是通过眼睛看到食物的。
(1)在一个密闭的箱子的一个角落放上一小堆蔗糖,在箱子中间放入几只蟑螂。
(2)将几只蟑螂的触角全部剪掉,重复(1)中的实验,
若(2)中蟑螂找到蔗糖,则假设不成立,若(2)中的蟑螂找不到蔗糖,则假设成立。
2. (1)3;4;5;要研究射出距离与射出点高度的关系,应该保持射出速度、射出仰角相同;
(2)1;2;7;要研究射出距离与射出速度的关系,应该保持射出点高度、射出仰角相同;
(3)2;3;6;要探究射出距离与射出仰角的关系,就必须保持射出点的高度和射出速度相同,;
(4)应该尽量提高掷出点的高度、尽量提高掷出点的速度、选择适当的掷出仰角(45°).
3. (1)避免偶然性;将水烧开是为了排除冷水中溶解的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再冷却时防止开水的高温杀死种子 (2)B、D
(3)D ,D装置的种子在暗处也萌发,(4)密封、干燥、低温、充二氧化碳或氮气或真空包装
4. 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1)D(2)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3)A(4)对照 把没有放青霉菌的培养液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细菌正常生长
5. b 、 98℃ 、 当时不是标准大气压/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先快后慢
6. 1)在光滑斜面的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下滑时间相同;/小球的下滑时间与质量无关。
(2)在不改变斜面底边长度的情况下,随着斜面倾角的不断增大,小球下滑时间先减小后增大;
(3)45° 防止瓦片下滑
7. (1) 水的体积;糖的质量、形状;水的温度;量筒的规格等(其中两个即可 )
(2) 在相同条件下,晶体糖所处的深度越深,溶解得越慢(或浅、快)
8. (1)黑暗期的长短 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不是光照时间短于16小时,而是每天长于8小时的黑暗时间。(或苍耳开花不仅需要每天短于16小时日照,还需要长于8小时的黑暗。)
(2)是 由图乙可知,决定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而不是光照期的长短。
(3) (分析:对照组为8小时日照和16小时的黑暗)
(4)①选择长势相同的植株 ②其他培养的条件相同 ③进行重复实验等
9. 小; 0.5V; 1.67
解析:(1)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用量筒测出的大米的体积其实是大米的真实体积与间隙的体积之和,即大米体积的测量值偏大,根据公式ρ=m/v可知,这样计算出的大米密度会偏小。
(2)根据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反比关系计算出压强为2p时的空气体积,再根据总体积减去空气的体积得到大米的体积,然后用公式ρ=m/v计算大米的密度即可。 2·1·c·n·j·y
解析:根据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反比关系得到:P×V=2P×V,;
∴压强为2p时的空气体积为:V,=0.5V;
根据总体积减去空气的体积得到大米的体积,得到:23ml - V空=13mL - 0.5V空;
∴V空=20ml;
∴v米=23ml - 20ml=3ml=3cm3;又∵ m米=5g; ∴ρ米=m米/v米=5g/3cm3=1.67 g/cm3。
10. (1)洗手液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
(2)洗手液可能会(可能不会)影响蚯蚓的生活 (3)避免出现偶然性
(4)1%洗手液溶液(5)平均值(6)洗手液会影响蚯蚓的生活,/洗手液对蚯蚓的生活是有害的。
11.(1)已经 (2)B (3)CD
12.(1)B (2)丙; 气压高,沸点高 (3)不变
13.(1)橡皮泥受损程度 (2)避免出现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3)①③(或②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