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联合调考
历史答案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两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世纪英格兰政坛长期存在着三种争端:一是围绕高级教士教职授予权的争端;二是教会法庭与世俗法庭围绕某些特定而敏感的问题的争端;三是围绕教会财富归属(国家还是罗马教廷)问题的争端。这反映出中世纪的英格兰( )
A. 王权与教权斗争激烈 B. 国王兼任基督教领袖
C. 王权受到法律的限制 D. 民族主义思潮已涌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格兰。根据材料“围绕高级教士授予权的争端,......教会法庭与世俗法庭的争端,......围绕教会财富归属问题的争端”反映出当时王权与教权斗争激烈,A项正确;材料没体现兼任基督教领袖,排除B项;中世纪王权逐渐加强,排除C项;民族主义强调是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 明代前中期,夏秋两税主要以稻麦形式征收,其中稻谷(米粮)的数量渐趋减少。隆庆元年(1567年)年底,太仓应支官军俸银135万两、边饷银236万两、补发年例银182万两,而太仓所存现银仅130万两。材料有助于解释晚明( )
A. 官员的俸禄开始货币化 B. 募兵制弊端的全面凸显
C. 江南弃农经商普遍化 D. 推行一条鞭法的必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后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土地兼并剧烈,地权高度集中,加以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等因素,导致稻谷数量减少,国家库银不足,引发统治危机,为推行一条鞭法埋下了基础,D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官员的俸禄开始货币化,排除A项;题干不涉及募兵制弊端,排除B项;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江南弃农经商的普遍化,排除C项。故选D项。
3. 1941—1946年,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1933年颁布的《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与此同时,公务员在享受法定的正俸之外,还享受职务津贴、生活补助费、煤贴、油贴、子女教育费等。国民政府此举旨在( )
A. 巩固国统区政治秩序 B. 吸引优秀人才入仕
C. 减轻物价波动的影响 D. 完善近代文官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民国)。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1941年至1946年多次修订文官的俸禄,同时“公务员在享受法定的正俸之外,还享受职务津贴、生活补助费、煤贴、油贴、子女教育费等”,对文官和公务员待遇的重视和提高有利于吸引人才,B项正确;文官俸禄和补贴的提高与巩固国统区政治秩序没有直接关系,国统区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文官和公务员的俸禄,如果国民政府的目的是减轻物价波动的影响,应设计面更广,排除C项;国民政府的措施有利于推动文官制度的发展,但这是材料措施产生的影响,并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 如表所示为战国晚期两名思想家有关法律与治国的观点。由此可知,二人均认为( )
思想家 观点
荀子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不能独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韩非 好恶者,上(君主)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治国者莫不有法,然而有存有亡;亡者,其制刑赏不分也
A. 法律高于君主权威 B. 法治可与德治并行
C. 治理乱世当用重刑 D. 律法是人治的工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有治人,无治法……法不能独立”及所学知识可知,荀子强调礼法结合,认为律法在治理国家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强调人治高于律法,据材料“好恶者,上(君主)之所制也……亡者,其制刑赏不分也”及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强调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同时强调法律为君主制定,也体现了人治高于律法,律法是人治的工具,D项正确;韩非认为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人治的工具,排除A项;韩非没有强调德治,排除B项;荀子没有强调重刑,排除C项。故选D项。
5.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最早提出的“软实力”概念包括“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并不局限于人们习惯上认为的“文化软实力”。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软实力建设备受重视。从提升广义上的“软实力”角度看,下列举措最适合作为依据的是( )
A.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 评选全国道德模范 D. 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软实力”包括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所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适合作为依据,A项正确;推进依法治国是治国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评选全国道德模范是以中国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比不算提升“软实力”的最适合的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
6. 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各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陆续签订一系列条约或建立同盟关系。到19世纪中叶,各国之间长期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而1848年开始席卷整个欧洲(除俄国外)的资产阶级革命风潮却有着明显的国际合作倾向。该现象的出现说明,维也纳体系( )
A. 是英国均势外交的产物 B. 是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
C. 立足欧洲大陆封建秩序 D. 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到19世纪中叶,各国之间长期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资产阶级革命风潮却有着明显的国际合作倾向”可知,维也纳体系使得各国之间的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欧洲的稳定,所以该体系是立足于欧洲大陆封建秩序的国际体系,C项正确;维也纳体系并不是英国均势外交的产物,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之前,排除B项;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封建秩序下的国际体系,并不是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7. 2005年3月,旅日华侨组织斥巨资在日本横滨中华街兴建妈祖庙,采用中国传统八角形建筑风格。2017—2018年,“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活动连续两年举行,妈祖金身(塑像)巡游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盛况空前。这反映出( )
A. 亚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B. 中国睦邻外交成就显著
C. 民间信俗助力中外交流 D. 华侨资本主导文化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亚洲)。根据材料可知,妈祖作为中国民间信仰,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广为流传,有利于促进中外交流,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妈祖信仰在亚洲的影响很大,不代表亚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的活动属于民间行为,并不能体现中国睦邻外交成就,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影响力,并不能说明华侨资本主导文化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8. 考古研究显示,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如图所示为截至1959年东非出土的古钱币中中国钱币的占比情况。这反映出( )
A. 宋钱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 B.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臻于鼎盛
C. 宋代实现了与东非双向直航 D. 宋代商品经济水平全球领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观察图表可知,东非出土的古钱币中中国钱币的比例是57%,其中宋代钱币的比例是9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时期,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非地区建立了密切的贸易联系,这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臻于鼎盛,B项正确;材料主要展示宋钱在东非地区的使用程度,没有体现宋代钱币在其他地区的使用程度,“宋钱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出中国对东非的经济影响,而没有表现东非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双向直航”无从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将宋朝经济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经济作对比,“宋代商品经济水平全球领先”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9. 1941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认为《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的税收免征点(起征点)太高,并强调免征点的规定一般应迁就生活水准较低的地方;同年3月,修正后的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征税办法公布,同年7月起征,8月顺利完成征收。这表明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 )
A. 旨在强化中共的政治权威 B. 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有利于各阶层税负合理化 D. 与减租减息运动背道而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降低了税收免征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各阶层税负合理化,C项正确;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是为了团结各阶层抗日,不是为了强化中共的政治权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排除B项;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与减租减息运动都是为了团结各阶层抗日,不是背道而驰,排除D项。故选C项。
10. 从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唐朝政府曾三次颁布均田令。其中关于不同年龄段的“丁男”“中男”授田数量略有调整。与此同时,唐朝还划定“宽乡”和“狭乡”,其中,狭乡只按法定数额的一半授田。由此可知,均田制的推行( )
A. 合理优化了全国人口分布 B. 以严密的户籍登记为基础
C. 有助于解决土地兼并顽疾 D. 易导致国家出现征兵困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均田制,要以当地的人丁数为依据进行分田,所以均田制的推行必须要以严密的户籍登记为基础,B项正确;均田制的推行是按照户籍来分地,并不能促进人口的迁移,所以不一定能够合理优化全国人口分布,排除A项;均田制并不能够解决土地兼并,排除C项;均田制施行后,唐政府变革了征兵制度,所以均田制并不一定会导致国家征兵困难,排除D项。故选B项。
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瑞典等北欧国家的政府学前教育补贴覆盖面从3—6岁儿童,扩大到1—2岁儿童;以公立机构为主,私营机构为辅的托幼体系逐步形成;部分国家甚至在延长父母双方育儿假的基础上,追加“性别平等奖励”。这些做法旨在( )
A. 提高妇女的地位 B. 保证人口的繁衍
C. 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D. 消除高福利的弊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根据材料“瑞典等北欧国家的政府学前教育补贴覆盖面从3—6岁儿童,扩大到1—2岁儿童;以公立机构为主,私营机构为辅的托幼体系逐步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欧政府的这些措施完善了社会福利政策,缓解了社会的矛盾,C项正确;本题主旨是“社会福利政策”,而“提高妇女的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保证人口的繁衍”夸大福利政策的作用,排除B项;“消除高福利的弊端”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如表所示为部分学者对“商代是否存在牛耕”这一命题的探讨。在这四段讨论中( )
论述 出处
商代青铜犁的出土,表明商代不仅有了畜力拉的犁,而且有了青铜犁铧 许顺湛《商代社会经济基础初探》(1958年)
卜辞中常见“犁”字,像牛引犁头启土之形,“犁”又引申为黎黑的“黎”,也可能指黑色的牛。但即使有了牛耕,也不可能推广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册》(1976年)
古代苏美尔、埃及是在畜力车出现前就有牛耕的;希腊、罗马也差不多……商代已使用车子,这不仅有史书记载,而且已为考古发掘所一再证实 彭邦炯《商代农业新探》(1988年)
殷商时代,已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农业和手工业已甚发达,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牛耕是很自然的 王星光《中国传统耕犁的发生、发展及演变》(1989年)
A. 不同类型的史料可用于相互证实 B. 出现较晚的论述推翻了前人观点
C. 均没有商代出现牛耕的确切证据 D. 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最有说服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材料“商代青铜犁的出土”“卜辞中常见‘犁’字”“王星光《中国传统耕犁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这些史料有实物史料,也有文献史料,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证实,证实了商代已有牛耕,A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出现较晚的论述论证了前人观点,不是推翻了前人观点,排除B项;据材料“商代青铜犁的出土.表明商代不仅有了畜力拉的犁,而且有了青铜犁铧”可得出有商代出现牛耕的确切证据,排除C项;D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主旨,材料主旨是多种史料相印证,排除D项。故选A项。
13. 16世纪晚期的中国文献中开始出现了有关辣椒的记载,但此时辣椒多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的;18世纪中后期,辣椒作为餐桌调料在中国部分地区流传开来;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国种植,“辣文化”覆盖人口超过5亿。材料深刻反映了( )
A.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B. 中国人地矛盾的激化
C. 远洋粮食贸易的兴盛 D. 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材料表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辣椒传入中国,先作为观赏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交流的发展,对辣椒的作用认识更加深刻,作为了餐桌的调料,到了21世纪辣椒在中国种植范围更大,这都体现了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辣椒的传入和新航路开辟有关,和海上丝绸之路无关,尤其21世纪的辣椒在中国的种植与海上丝绸之路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人多地少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辣椒,不是粮食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14. 《吕氏春秋》记载,周族的先祖后稷将“耕织”视为“本教”,受其影响,“天子亲率诸侯耕帝藉田”,大夫、士也分工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这些陈述意在( )
A. 复兴天子亲耕制度 B. 传播男尊女卑观念
C. 还原周初历史风貌 D. 宣扬以农为本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伴随着各国的税制改革,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吕氏春秋》强调周先祖对农业的重视,其目的是宣扬以农为本的思想,D项正确;《吕氏春秋》记载了西周先祖对农业的重视,但没有要求当今天子亲耕,排除A项;重视农业与男尊女卑没有直接关系,且《吕氏春秋》记载中有“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的描述,没有涉及男尊女卑,排除B项;《吕氏春秋》不是史书,对周初的记载是为了宣扬重视农业,而非还原周初历史风貌,排除C项。故选D项。
15. 1802年至1803年,德意志艺术家格德在游历不列颠岛的伯明翰和什鲁斯伯里时,感叹方圆数英里“冒着火光的山川”像“喷火的火山”一样映红了地平线,“被煤炭闪耀的火光映衬得如此绚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的工场!”这段艺术描写( )
A. 讴歌了工业化时代的恢宏气象 B. 说明工业革命激发了艺术灵感
C. 旨在使人们关注工业污染问题 D. 隐含对手工锻冶业衰落的惋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2年至1803年英国。1802年至1803年,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材料中的"冒着火光的山川"像"喷火的火山"一样映红了地平线,"被煤炭闪耀的火光映衬得此绚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的工场"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的恢宏气象,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的恢宏气象,不能说明工业革命激发了艺术灵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污染问题,材料反映了德意志艺术家格德英国工业化的成就,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的恢宏气象,不能体现对手工锻冶业衰落的惋惜,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科举第一榜概况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从全国约四十万名考生中层层选拔出的贡士,到东京汴梁参加科举考试。这次科举殿试录取进士388名,其中载入《宋史》列传的24人,后来担任宰相的9人,唐宋八大家3人,被后世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排名争议欧阳修是嘉祐二年省试(礼部考试)的主考官。在阅卷的时候,欧阳修等考官都对一篇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拍案叫绝。欧阳修考虑到他的学生曾巩(后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也参加了这一科的考试,认为这篇文章只有曾巩能写出,为了避免将来被别人怀疑“舞弊”,欧阳修将这份试卷批了一个第二、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这个被他改成第二的人,是来自四川的苏轼,时年21岁。
榜内进士中的部分“杰出”的人
姓名 相关事迹
苏洵、苏轼、苏辙 略
草衡 嘉祐二年的状元;帮助苏轼筹划西湖的治理方案,并在苏堤建设过程中提供了必要的资助
章惇 章衡之叔,宋神宗时期曾招抚西南四十五州;哲宗时期,他平定西北局势,官至知枢密院事,其间大肆打击旧党(如提议贬苏轼于海南儋州),宋徽宗时被贬官到海南,并终老于此,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曾巩 略
曾布 曾巩之弟,坚定不移地支持王安石变法,后与章惇、蔡京等“新党”发生矛盾,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吕惠卿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官至参知政事,王安石失势后代替王安石主持元丰改制,很快也以失败告终,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程颢 与其胞弟程颐一道发展了理学理论,其创建的学派“洛学”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理学学派
张载 创立“关学”学派,提出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特征的哲学体系
王韶 神宗时期,向朝廷上《平戎策》,后在秦凤路(位于陕西)经略司任职,在他的带领下,北宋取得了熙河之役的胜利(北宋对西夏作战的首场大胜)
——据朱晔《理说宋朝(北宋篇)》等整理
(1)“千年科举第一榜”的出现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表中衡量进士人才是否“杰出”的标准有哪些?这启示我们在评价封建时代的进士人物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案】(1) 宋代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加强;商品经济繁荣,科举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门第观念松动;儒学复兴,理学逐渐形成;市民阶层开始形成。
(2) 标准:是否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做出贡献。原则:对历史人物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评价;应当以是否推动社会进步为评价标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北宋时期(中国)。“千年科举第一榜”的出现反映出的时代特征结合北宋中前期的时代背景进行总结概括,从政治上来说,宋代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加强科举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从经济上来说,商品经济繁荣,门第观念松动;从思想上来说,儒学复兴,理学逐渐形成;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市民阶层开始形成。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北宋时期。标准:根据“帮助苏轼筹划西湖的治理方案,并在苏堤建设过程中提供了必要的资助”、“他平定西北局势”、“王安石失势后代替王安石主持元丰改制”、“与其胞弟程颐一道发展了理学理论”等信息可知,表中衡量进士人才是否“杰出”的标准主要是是否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做出贡献。
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历史人物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因此评价封建时代进士人物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对历史人物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评价,并且应当以是否推动社会进步为评价标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格劳秀斯与近代西方法律文明胡果·格劳秀斯(1583—1645),荷兰代尔夫特市人,荷兰自然法学派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法》《海洋自由论》等。下图为其自然法思想的思维导图。
注:jus由拉丁文衍生而来,是现代英文中justice(公平、正义)一词的词根;jus在拉丁文中意为“法”,其狭义指法所分配给每个人的东西。
——据严存生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等编绘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以“格劳秀斯对近代西方法律文明的贡献”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主题:格劳秀斯对近代西方法律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表述:16、17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要求保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财产等权利,另外欧洲国家海外殖民扩张活动加剧,欧洲国家主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的利益纠纷加剧。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他在《海洋自由论》中主张海洋向所有国家、民族和个人开放,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都有在海上进行航行和贸易的自由等等有利于促进欧洲国家的发展和协调殖民国家间的关系。格劳秀斯在国际法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原则,这些原则对国家关系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后来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被称为“国际法之父”。另外格劳秀斯认为,自然法是一切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根据自然法理论,他提出了天赋的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等观点,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享受法律利益和谋求共同福利而组成的最完善的联盟。格劳秀斯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中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述理性自然法理论的人,促进了近代西方法律文明的进步。由此可见,格劳秀斯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是国际法和海洋法的鼻祖,同时也是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解析】
【详解】这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1583—1645的世界。
题目:审问题“以‘格劳秀斯对近代西方法律文明的贡献’为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题目可拟定为,格劳秀斯对近代西方法律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表述:审问题“结合时代背景”,可知需结合其思想提出的背景。据材料时间“1583—1645”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从经济、政治、阶级、国际关系等角度展开表述,如16、17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要求保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财产等权利,另外欧洲国家海外殖民扩张活动加剧,欧洲国家主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的利益纠纷加剧。接下来可结合格劳秀斯的著作、主张等阐述其贡献,据材料“《战争与和平法》、《海洋自由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他在《海洋自由论》中主张海洋向所有国家、民族和个人开放,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都有在海上进行航行和贸易的自由等等有利于促进欧洲国家的发展和协调殖民国家间的关系。格劳秀斯在国际法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原则,这些原则对国家关系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后来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被称为“国际法之父”。据材料“格劳秀斯关于自然法的具体主张”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格劳秀斯认为,自然法来源于“自然”和人的“理性”,人们在理性的支配下按照自然的规定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作为一种正当理性的命令,自然法是一切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根据自然法理论,他提出了天赋的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等观点,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享受法律利益和谋求共同福利而组成的最完善的联盟,格劳秀斯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中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述理性自然法理论的人。他开创了近代理性自然法(古典自然法)的先河,促进了近代西方法律文明的进步。最后归纳总结,升华主题,完成表述,如由此可见,格劳秀斯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是国际法和海洋法的鼻祖,同时也是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农业农村部农田管理司的工作人员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将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分为六个阶段(见下表)。
阶段 相关依据
农田水利恢复建设时期(1949—1957年) 仅1949—1952年,水利工程建设参与人数达2000万人,各地兴修和整修小型塘坝600多万处,打井80余万眼,恢复和修建较大的灌溉排水工程280多处,完成土石方17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5000多万亩。
农田建设“大干快上”时期(1958—1961年)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明确提出农业增产技术措施“水肥土种密”,据此,全国大范围开展治沙治碱、对全国主要的低产土壤(包括盐碱土、沼泽土、红壤、冷浸田、咸酸田等)进行综合治理。
农田建设调整时期(1962—1977年) 1964年起,全国受“农业学大寨”口号影响,农田基本建设以分期分批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中心内容,辅以土地平整和田渠路林综合配置。
农田建设“数量”为主时期(1978—2007年) 197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在不损害水土保持、森林、草原和水产资源的条件下,组织国有农场和人民公社有计划地开垦荒地,使耕地面积逐年有较多的增加”。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并重时期(2008—2017年)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推进时期(2018年至今) 2019年、2020年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别为8150万亩、839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分别完成2190万亩、2395万亩。
——据楼晨《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刍议》整理
(1)任选两个阶段,分析相应阶段新中国加强农田建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史实说明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留下了哪些历史经验。
【答案】
(1)农田水利恢复建设时期(1949—1957年)新中国加强农田建设的时代背景:近代中国长期战乱,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农业是基础性产业;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
农田建设“大干快上”时期(1958—1961年)新中国加强农田建设的时代背景: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调动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2)历史经验:①以农业为基础,重视农田水利和农田建设。说明:仅1949—1952年,各地兴修和整修小型塘坝600多万处,恢复和修建较大的灌溉排水工程280多处,扩大灌溉面积5000多万亩。
②深化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粮食规模经营。说明:2014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会议指出,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③加强农业环保建设,守住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说明:“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19年、2020年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别为8150万亩、839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分别完成2190万亩、2395万亩。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
农田水利恢复建设时期(1949—1957年)新中国加强农田建设的时代背景:紧扣时间(1949—195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近代中国长期战乱,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农业是基础性产业;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
农田建设“大干快上”时期(1958—1961年)新中国加强农田建设的时代背景:紧扣时间(1958—196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调动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
历史经验:由表格信息“仅1949—1952年,各地兴修和整修小型塘坝600多万处,恢复和修建较大的灌溉排水工程280多处,扩大灌溉面积5000多万亩。”可得出:以农业为基础,重视农田水利和农田建设;据所学知识“2014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会议指出,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得出:深化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粮食规模经营;由表格信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19年、2020年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别为8150万亩、839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分别完成2190万亩、2395万亩。”可得出:加强农业环保建设,守住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列宁与技术援助苏俄协会
材料一 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是旅居纽约的俄国侨民于1919年5月建立的。后来,美国其他地方和加拿大也成立了此类协会。除俄国侨民外,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也积极参加了协会的筹建工作。协会的宗旨是通过从美国和加拿大向苏俄派遣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办法来协助苏俄恢复国民经济。1921年7月,各地技术援助苏俄协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纽约举行,一个统一的美国和加拿大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正式成立。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任何一个有技术专长、“承认人民委员政府并同意把自己的知识和劳动贡献给俄国的共产主义建设”的人,都可以成为协会会员。到1923年,协会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的分会超过75个,会员有两万多名。许多分会设有不同专业的学校。从1921年年底到1922年10月,协会给俄国运去了价值50万美元左右的机器、种子、粮食和其他设备。1925年,协会在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后停止活动。
——据《列宁全集》(第43卷)整理
材料二 致技术援助苏俄协会(1922年10月20日)
我们的报纸上登出了一些非常可喜的消息,报道了贵会会员在坦波夫省基尔萨诺夫县和在敖德萨省米季诺车站附近各国营农场工作的情况,以及顿巴斯一批矿工的工作情况。
……
谨向你们表示深切的谢意,并请在贵会会刊上发表这封信,如有可能,也请在北美合众国的一般报刊上发表。
……
……你们帮助我们用拖拉机耕地对我们是特别适时和重要的。
我为有机会在你们打算组织200个农业公社之际向你们致贺,感到特别高兴。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致北美俄国侨民(1922年11月14日)
美国技术援助苏俄协会的代表赖克尔同志把北美部分俄国侨民中存在的对新经济政策的不正确看法告诉了我。
……
……国家资本主义的实施在我们这里进行得不如我们希望的那么快。譬如,直到现在我们实际上还没有一个重大的租让项目,而没有外国资本参与我国经济的发展,要迅速恢复经济是不可能的。
……
赖克尔同志告诉我技术援助协会正在做准备工作,把那些打算随带新式生产工具、拖拉机和作物良种等志愿前来俄国工作的美国农业公社和其他生产公社组织起来。
鉴于1922年夏天他们的农业公社和农业队在俄国的工作卓有成效,我在给技术援助协会和苏俄之友协会的信中,已向美国同志们表示了自己的谢意。
……在各种形式的援助中,对我们来说最重要、最可贵的援助,就是对我们农业和改进农业技术的援助。
人民委员会主席弗·乌里扬诺夫(列宁)
(1)指出覆盖北美多地的技术援助苏俄协会的存续时间,并指出这一时期对苏俄(联)而言是一个怎样的时期?
(2)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是否对苏俄(联)的工业化和现代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结合材料二列宁信中的信息,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时间:1919年至1925年;时期:巩固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 是否做出贡献:做出了贡献。看法: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推动了推动了俄国农业的现代化,在推动了俄国工业化和现代科技发展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同时技术援助苏俄协会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影响较为有限且对俄国的经济政策没有正确认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苏俄/联)。时间:据材料“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是旅居纽约的俄国侨民于1919年5月建立的……1925年,协会在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后停止活动”可知,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持续时间是1919年至1925年。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成立后面临国内战争,在战争取得胜利后,列宁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所以此时期是巩固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20世纪初(苏俄/联)。是否有贡献:根据材料“……在各种形式的援助中,对我们来说最重要、最可贵的援助,就是对我们农业和改进农业技术的援助”可知,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是否对苏俄(联)的工业化和现代科技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看法:据材料“你们帮助我们用拖拉机耕地对我们是特别适时和重要的”可知,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推动了俄国的拖拉机数量,推动了俄国农业的现代化;据材料“在各种形式的援助中,对我们来说最重要、最可贵的援助,就是对我们农业和改进农业技术的援助”可知,技术援助苏俄协会在推动了俄国工业化和现代科技发展。据材料“国家资本主义的实施在我们这里进行得不如我们希望的那么快。譬如,直到现在我们实际上还没有一个重大的租让项目,而没有外国资本参与我国经济的发展,要迅速恢复经济是不可能的”可知,技术援助苏俄协会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影响较为有限且对俄国的经济政策没有正确认识。
1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联合调考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两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世纪英格兰政坛长期存在着三种争端:一是围绕高级教士教职授予权的争端;二是教会法庭与世俗法庭围绕某些特定而敏感的问题的争端;三是围绕教会财富归属(国家还是罗马教廷)问题的争端。这反映出中世纪的英格兰( )
A. 王权与教权斗争激烈 B. 国王兼任基督教领袖
C. 王权受到法律的限制 D. 民族主义思潮已涌现
2. 明代前中期,夏秋两税主要以稻麦形式征收,其中稻谷(米粮)的数量渐趋减少。隆庆元年(1567年)年底,太仓应支官军俸银135万两、边饷银236万两、补发年例银182万两,而太仓所存现银仅130万两。材料有助于解释晚明( )
A. 官员的俸禄开始货币化 B. 募兵制弊端的全面凸显
C. 江南弃农经商的普遍化 D. 推行一条鞭法的必要性
3. 1941—1946年,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1933年颁布的《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与此同时,公务员在享受法定的正俸之外,还享受职务津贴、生活补助费、煤贴、油贴、子女教育费等。国民政府此举旨在( )
A. 巩固国统区政治秩序 B. 吸引优秀人才入仕
C. 减轻物价波动的影响 D. 完善近代文官制度
4. 如表所示为战国晚期两名思想家有关法律与治国的观点。由此可知,二人均认为( )
思想家 观点
荀子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不能独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韩非 好恶者,上(君主)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治国者莫不有法,然而有存有亡;亡者,其制刑赏不分也
A. 法律高于君主权威 B. 法治可与德治并行
C. 治理乱世当用重刑 D. 律法是人治的工具
5.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最早提出的“软实力”概念包括“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并不局限于人们习惯上认为的“文化软实力”。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软实力建设备受重视。从提升广义上的“软实力”角度看,下列举措最适合作为依据的是( )
A.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 评选全国道德模范 D. 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6. 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各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陆续签订一系列条约或建立同盟关系。到19世纪中叶,各国之间长期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而1848年开始席卷整个欧洲(除俄国外)的资产阶级革命风潮却有着明显的国际合作倾向。该现象的出现说明,维也纳体系( )
A. 是英国均势外交的产物 B. 是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
C. 立足欧洲大陆封建秩序 D. 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7. 2005年3月,旅日华侨组织斥巨资在日本横滨中华街兴建妈祖庙,采用中国传统八角形建筑风格。2017—2018年,“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活动连续两年举行,妈祖金身(塑像)巡游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盛况空前。这反映出( )
A. 亚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B. 中国睦邻外交成就显著
C. 民间信俗助力中外交流 D. 华侨资本主导文化传播
8. 考古研究显示,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如图所示为截至1959年东非出土的古钱币中中国钱币的占比情况。这反映出( )
A. 宋钱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 B.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臻于鼎盛
C. 宋代实现了与东非双向直航 D. 宋代商品经济水平全球领先
9. 1941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认为《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的税收免征点(起征点)太高,并强调免征点的规定一般应迁就生活水准较低的地方;同年3月,修正后的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征税办法公布,同年7月起征,8月顺利完成征收。这表明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 )
A. 旨在强化中共的政治权威 B. 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有利于各阶层税负合理化 D. 与减租减息运动背道而驰
10. 从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唐朝政府曾三次颁布均田令。其中关于不同年龄段的“丁男”“中男”授田数量略有调整。与此同时,唐朝还划定“宽乡”和“狭乡”,其中,狭乡只按法定数额的一半授田。由此可知,均田制的推行( )
A. 合理优化了全国人口分布 B. 以严密的户籍登记为基础
C. 有助于解决土地兼并顽疾 D. 易导致国家出现征兵困难
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瑞典等北欧国家的政府学前教育补贴覆盖面从3—6岁儿童,扩大到1—2岁儿童;以公立机构为主,私营机构为辅的托幼体系逐步形成;部分国家甚至在延长父母双方育儿假的基础上,追加“性别平等奖励”。这些做法旨在( )
A. 提高妇女的地位 B. 保证人口的繁衍
C. 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D. 消除高福利的弊端
12. 如表所示为部分学者对“商代是否存在牛耕”这一命题的探讨。在这四段讨论中( )
论述 出处
商代青铜犁的出土,表明商代不仅有了畜力拉的犁,而且有了青铜犁铧 许顺湛《商代社会经济基础初探》(1958年)
卜辞中常见“犁”字,像牛引犁头启土之形,“犁”又引申为黎黑的“黎”,也可能指黑色的牛。但即使有了牛耕,也不可能推广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册》(1976年)
古代苏美尔、埃及是在畜力车出现前就有牛耕;希腊、罗马也差不多……商代已使用车子,这不仅有史书记载,而且已为考古发掘所一再证实 彭邦炯《商代农业新探》(1988年)
殷商时代,已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农业和手工业已甚发达,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牛耕是很自然的 王星光《中国传统耕犁的发生、发展及演变》(1989年)
A. 不同类型的史料可用于相互证实 B. 出现较晚的论述推翻了前人观点
C. 均没有商代出现牛耕确切证据 D. 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最有说服力
13. 16世纪晚期的中国文献中开始出现了有关辣椒的记载,但此时辣椒多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的;18世纪中后期,辣椒作为餐桌调料在中国部分地区流传开来;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国种植,“辣文化”覆盖人口超过5亿。材料深刻反映了( )
A.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B. 中国人地矛盾的激化
C. 远洋粮食贸易的兴盛 D. 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
14. 《吕氏春秋》记载,周族的先祖后稷将“耕织”视为“本教”,受其影响,“天子亲率诸侯耕帝藉田”,大夫、士也分工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这些陈述意在( )
A. 复兴天子亲耕制度 B. 传播男尊女卑观念
C. 还原周初历史风貌 D. 宣扬以农为本思想
15. 1802年至1803年,德意志艺术家格德在游历不列颠岛的伯明翰和什鲁斯伯里时,感叹方圆数英里“冒着火光的山川”像“喷火的火山”一样映红了地平线,“被煤炭闪耀的火光映衬得如此绚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的工场!”这段艺术描写( )
A. 讴歌了工业化时代的恢宏气象 B. 说明工业革命激发了艺术灵感
C. 旨在使人们关注工业污染问题 D. 隐含对手工锻冶业衰落的惋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科举第一榜概况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从全国约四十万名考生中层层选拔出的贡士,到东京汴梁参加科举考试。这次科举殿试录取进士388名,其中载入《宋史》列传的24人,后来担任宰相的9人,唐宋八大家3人,被后世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排名争议欧阳修是嘉祐二年省试(礼部考试)的主考官。在阅卷的时候,欧阳修等考官都对一篇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拍案叫绝。欧阳修考虑到他的学生曾巩(后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也参加了这一科的考试,认为这篇文章只有曾巩能写出,为了避免将来被别人怀疑“舞弊”,欧阳修将这份试卷批了一个第二、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这个被他改成第二的人,是来自四川的苏轼,时年21岁。
榜内进士中的部分“杰出”的人
姓名 相关事迹
苏洵、苏轼、苏辙 略
草衡 嘉祐二年的状元;帮助苏轼筹划西湖的治理方案,并在苏堤建设过程中提供了必要的资助
章惇 章衡之叔,宋神宗时期曾招抚西南四十五州;哲宗时期,他平定西北局势,官至知枢密院事,其间大肆打击旧党(如提议贬苏轼于海南儋州),宋徽宗时被贬官到海南,并终老于此,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曾巩 略
曾布 曾巩之弟,坚定不移地支持王安石变法,后与章惇、蔡京等“新党”发生矛盾,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吕惠卿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官至参知政事,王安石失势后代替王安石主持元丰改制,很快也以失败告终,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程颢 与其胞弟程颐一道发展了理学理论,其创建的学派“洛学”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理学学派
张载 创立“关学”学派,提出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特征的哲学体系
王韶 神宗时期,向朝廷上《平戎策》,后在秦凤路(位于陕西)经略司任职,在他的带领下,北宋取得了熙河之役的胜利(北宋对西夏作战的首场大胜)
——据朱晔《理说宋朝(北宋篇)》等整理
(1)“千年科举第一榜”的出现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表中衡量进士人才是否“杰出”的标准有哪些?这启示我们在评价封建时代的进士人物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格劳秀斯与近代西方法律文明胡果·格劳秀斯(1583—1645),荷兰代尔夫特市人,荷兰自然法学派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法》《海洋自由论》等。下图为其自然法思想的思维导图。
注:jus由拉丁文衍生而来,是现代英文中justice(公平、正义)一词的词根;jus在拉丁文中意为“法”,其狭义指法所分配给每个人的东西。
——据严存生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等编绘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以“格劳秀斯对近代西方法律文明的贡献”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农业农村部农田管理司的工作人员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将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分为六个阶段(见下表)。
阶段 相关依据
农田水利恢复建设时期(1949—1957年) 仅1949—1952年,水利工程建设参与人数达2000万人,各地兴修和整修小型塘坝600多万处,打井80余万眼,恢复和修建较大的灌溉排水工程280多处,完成土石方17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5000多万亩。
农田建设“大干快上”时期(1958—1961年)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明确提出农业增产技术措施“水肥土种密”,据此,全国大范围开展治沙治碱、对全国主要的低产土壤(包括盐碱土、沼泽土、红壤、冷浸田、咸酸田等)进行综合治理。
农田建设调整时期(1962—1977年) 1964年起,全国受“农业学大寨”口号影响,农田基本建设以分期分批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中心内容,辅以土地平整和田渠路林综合配置。
农田建设“数量”为主时期(1978—2007年) 197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在不损害水土保持、森林、草原和水产资源的条件下,组织国有农场和人民公社有计划地开垦荒地,使耕地面积逐年有较多的增加”。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并重时期(2008—2017年)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推进时期(2018年至今) 2019年、2020年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别为8150万亩、839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分别完成2190万亩、2395万亩。
——据楼晨《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刍议》整理
(1)任选两个阶段,分析相应阶段新中国加强农田建设时代背景。
(2)运用史实说明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留下了哪些历史经验。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列宁与技术援助苏俄协会
材料一 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是旅居纽约的俄国侨民于1919年5月建立的。后来,美国其他地方和加拿大也成立了此类协会。除俄国侨民外,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也积极参加了协会的筹建工作。协会的宗旨是通过从美国和加拿大向苏俄派遣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办法来协助苏俄恢复国民经济。1921年7月,各地技术援助苏俄协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纽约举行,一个统一的美国和加拿大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正式成立。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任何一个有技术专长、“承认人民委员政府并同意把自己的知识和劳动贡献给俄国的共产主义建设”的人,都可以成为协会会员。到1923年,协会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的分会超过75个,会员有两万多名。许多分会设有不同专业的学校。从1921年年底到1922年10月,协会给俄国运去了价值50万美元左右的机器、种子、粮食和其他设备。1925年,协会在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后停止活动。
——据《列宁全集》(第43卷)整理
材料二 致技术援助苏俄协会(1922年10月20日)
我们的报纸上登出了一些非常可喜的消息,报道了贵会会员在坦波夫省基尔萨诺夫县和在敖德萨省米季诺车站附近各国营农场工作的情况,以及顿巴斯一批矿工的工作情况。
……
谨向你们表示深切的谢意,并请在贵会会刊上发表这封信,如有可能,也请在北美合众国的一般报刊上发表。
……
……你们帮助我们用拖拉机耕地对我们是特别适时和重要的。
我为有机会在你们打算组织200个农业公社之际向你们致贺,感到特别高兴。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致北美俄国侨民(1922年11月14日)
美国技术援助苏俄协会的代表赖克尔同志把北美部分俄国侨民中存在的对新经济政策的不正确看法告诉了我。
……
……国家资本主义的实施在我们这里进行得不如我们希望的那么快。譬如,直到现在我们实际上还没有一个重大的租让项目,而没有外国资本参与我国经济的发展,要迅速恢复经济是不可能的。
……
赖克尔同志告诉我技术援助协会正在做准备工作,把那些打算随带新式生产工具、拖拉机和作物良种等志愿前来俄国工作的美国农业公社和其他生产公社组织起来。
鉴于1922年夏天他们的农业公社和农业队在俄国的工作卓有成效,我在给技术援助协会和苏俄之友协会的信中,已向美国同志们表示了自己的谢意。
……在各种形式的援助中,对我们来说最重要、最可贵的援助,就是对我们农业和改进农业技术的援助。
人民委员会主席弗·乌里扬诺夫(列宁)
(1)指出覆盖北美多地的技术援助苏俄协会的存续时间,并指出这一时期对苏俄(联)而言是一个怎样的时期?
(2)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是否对苏俄(联)的工业化和现代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结合材料二列宁信中的信息,谈谈你的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