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新课导入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中间类群。
回顾:什么是两栖动物?
1.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能说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想一想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约客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赵师秀 《约客》
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情景。此时此地,青蛙群聚,如此活跃,这是为什么呢?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雌雄蛙抱对
雄蛙鸣叫
蛙的生殖过程
受精卵
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雌雄蛙都能叫吗?
雄蛙的口角有一对鸣囊,鼓起来又瘪下去。在繁殖季节,雄蛙以鸣叫作为求偶方式,所以青蛙的鸣叫对种群的繁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雄蛙鸣叫吸引雌蛙
鸣叫
青蛙的抱对
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
青蛙的抱对有何意义?
抱对
蛙、蟾蜍等两栖动物产出的卵在水中与精子结合,受精卵的发育极少受到亲代的关照。它们一般一次产出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它们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能确保至少有一定数量的受精卵发育成熟,是对受精率低和孵化率低的一种适应,利于种群繁衍。
体外受精
鸣叫
(求偶)
抱对
(提高受精率)
体外受精
(水中完成)
有性生殖(卵生)
蛙的生殖
青蛙的发育过程
早期蝌蚪 成蛙
呼吸器官
尾
四肢
生活环境
运动方式
鳃
有
有
无
无
水中
肺、皮肤辅助
水中和潮湿的陆地
游动
蝌蚪与成蛙有哪些不同点?
跳跃、游泳
比较
蛙的发育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尾——四肢(后肢——前肢)
鳃(外鳃——内鳃)——肺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差别很大,所以其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青蛙
家蚕
有性生殖
变态发育
1.体外受精
2.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1.体内受精
2.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比较
如果把两栖动物放生,我们把它们放到什么样的环境最适宜?
思考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同青蛙一样,其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
现存的两栖动物中有11种已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如红色箭毒蛙(下图)、非洲胎生蟾蜍等。 有人认为,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箭毒蛙
阅读课本“资料分析”中的材料,思考讨论中的问题,说说你有哪些启示。
1.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讨论
环境变迁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繁殖发育,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愈来愈小,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3.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资料3可以说明这两种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活污水(非生物因素)如重金属会直接影响青蛙的生殖发育,也会影响污水中寄生虫(生物因素)的数量,寄生虫又会影响青蛙的生殖发育。
4.从上述事实,你会受到哪些启示?
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是有限的,为了保护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受到污染。
(1)禁止捕杀青蛙,保护蛙卵
(2)禁止滥用农药、化肥
随堂巩固
如图为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标号所代表的发育时期的名称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与昆虫、鸟类相比,蛙的受精方式的不同表现是________受精,所以需在水中进行。对比②、③、④的差异,蛙的发育过程具有_____________的现象。
(3)谚语“春捕一只蛙,秒少一担谷”。说明蛙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蝌蚪
幼蛙
成蛙
体外
变态发育
保护农田和维护生态平衡
课堂总结
1.生殖方式
卵
蝌蚪
(用腮呼吸)
幼蛙
成蛙
(用肺呼吸, 皮肤辅助)
2.发育方式
抱对
(提高受精率)
体外受精
(水中完成)
鸣叫
(求偶)
3.生殖特点: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有性生殖
变态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