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女娲补天》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拣五色石头燃火熔炼,用石浆补好天上的大窟窿,斩断大乌龟撑起天空,接着杀死黑龙,最后把芦苇烧成灰堵住地缝的故事,塑造了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
本单元课文是神话故事,人文主题是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以及人物的勇敢、责任与担当。根据本单元课文课后练习的提示,语文要素的重点是讲故事。《女娲补天》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篇幅虽然简短,但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对于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来说,是很好的范本。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除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住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来讲故事之外,还要重视课前导读部分提出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生动”的要求。《女娲补天》的教学,除了要综合运用之前学到的讲故事的方法,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在讲故事中发挥丰富的想象,把故事说得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多音字“扎”。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6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抓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感受神话故事幻想的魅力。
3.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试着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4.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感受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借助图画排序的方法,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质疑课题
1.观察图片。出示女娲的图片,介绍女娲。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问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预设:(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怎样补天?(3)女娲补天的结果是什么?
设计意图:运用学习到的语文阅读策略———提问,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强调“颂”“措”的读音,理解“惊慌失措”“传颂”的意思,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从重点字理解入手,找近义词理解。
3.勾画任务。学生默读阅读提示。勾画出三项任务,指名让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读书、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三、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1.思考问题。出示: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女娲补天的结果是什么?
2.默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根据上面的三个问题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画出逻辑段,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起因: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天塌地裂;经过:课文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炼石补天;结果:课文第5自然段———天地平静)
3.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串联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课文的脉络,运用“段意串联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把故事的经过部分讲具体
1.神话总是有很神奇的地方,你觉得哪些地方很神奇?
预设:
不周山竟然是撑天的柱子,水神一撞,竟然就把不周山给撞断了。山一断,天就塌了,破了个大窟窿,很神奇。(学生说到“不周山”时补充说明)
天怎么可能补?石头怎么是五彩的呢?很神奇。
大乌龟的腿竟然能撑天,很神奇。
芦苇灰竟然能堵住地缝,不可思议。
……
2.想象奇特的地方,大家一口气说出了很多。但是你们发现了吗?想象神奇,并不是意味着瞎想乱想。
预设:
神话故事虽然是幻想出来的,但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联系。例如天边的云霞是五彩的,所以古人把女娲补天用的石头想象成五彩石。
世界出现的问题,女娲都会想办法解决,前后是一一对应的。
……
3.的确,神话里的想象前后是一一对应的。老师来说“天破了以后出现的问题”,你们来说“女娲的做法”。
4.课件上的这张表格,字比较多,你能不能用提取关键词的方式重新填写表格?
5.你们能看着这张表格,把女娲补天的经过具体讲一讲吗?(让学生充分练习后再讲)
五、品语言文字,感受艰险
1.过渡:女娲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默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找找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做了几件事?圈出关键词,按顺序说一说。
(1)求雨神下雨(2)造船救人
(3)寻找五彩石(4)冶炼五彩石
(5)补天
3.女娲是怎样苦苦哀求雨神的呢?试着说一说。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她( )地说:“雨神啊!现在天( ),地( ),人们( ),请你( )!”
4.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女娲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五彩石的经过。
5.谁来提醒同学哪些词句要特别注意?说说为什么。
师小结:真是一波三折,令人感动。
6.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描写女娲炼石补天动作的词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女娲?(不怕困难,充满神力,一心为民,勇敢善良……)
(设计意图: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学习重点,首先让学生理清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女娲做的几件事,梳理了故事的重点脉络。接着出示填空,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想象、描绘女娲苦苦哀求雨神的情景,把文本的空白处变为有声的语言,激活学生思维,意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素养。在学习女娲寻找、冶炼五彩石的语言文字时精心设计品悟环节,引领学生在精彩动人的故事情境中,细细品味关键词语、句子,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交流展示中驰骋想象,学会朗读,训练语感,发现人物精神,感受神话故事所蕴藏的情感。)
六、读补充资料,升华品质
1.齐读第五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看到这天边五彩的云霞,人们就会想起——引导学生感受云霞的瑰丽,女娲精神流传的美丽、悠长。
2.补充女娲补天的微课故事资料,感受神话的奇妙幻想。
传说女娲补了天后,又斩下了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还擒住了残害人们的黑龙,压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向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天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销声匿迹了。从此,风调雨顺,欣欣向荣,人们又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认识了一位勇敢、善良的女神——女娲,感受到了一种不畏艰险、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这个神话故事改编自《淮南子·览冥训》。
4.课后作业:对照课文,试读小古文,初步理解意思。好书推荐:《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情景及五彩的云霞,通过欣赏具体、形象的插图,学生感受到了天空的神奇、瑰丽,这就是女娲给予人类的恩赐。依托文本及补充的相关故事资料,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夸张与神奇,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智慧,使得女娲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女娲高尚的品质得以凸显,也拓展了学生求知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后读小古文的作业,意在让学生感知课文是作者根据古文进行的再创作,通过合理想象,巧妙加工,使故事更加完整、丰富、生动。)
七、拓展延伸,说写结合
1.推荐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等书籍。
2.小练笔。把女娲拣五色石的具体过程写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体会神话的神奇,感悟人物的形象,并将自己在课堂上想象的神话故事及时写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