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参考教案+学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参考教案+学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6-04 06:59:36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原子结构。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4、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电世界引入。
二、新课教授
(一)两种电荷
1.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
(2)冬天,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看到点点火花,这是为什么
2、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3、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4、教师演示:
(1)毛皮与橡胶棒A摩擦,A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A带电.――规定为负电荷(positive charge).
(2)丝绸与玻璃棒B摩擦,B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玻璃棒B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negative charge).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多媒体演示.(1)A与A作用;
(2)B与B作用
(3)A与B作用――相互吸引.
分析:①A与A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与B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②A与B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与B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
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或B作用发现,凡是与A吸引的就必与B相互排斥,凡与A排斥的就必与B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6、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方法一:利用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检验。
方法二:用检验仪器——验电器
①验电器结构:
②检验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练习:头发为什么会飘起来?
7.电荷量及单位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量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结构认识历史(学生自读教材料原子结构元电荷).
电子电荷量是最小为e=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2.原子的电中性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下电荷与核外所有的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多媒体演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
2.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盐的水溶液等.
②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等.
3.导体导电的实质: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4.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负电荷)的转移.
注意:摩擦起电现象中,转移的只能是带负电的电子。
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
(四)典例分析
例: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是:丁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甲,已知丁带正电荷,则甲.乙,丙各带什么电荷?
分析:丁吸引乙,丁可能带正电荷或不带电,但乙又排斥丙,则乙、丙必带电,可知乙丙均为负;丙吸引甲,则甲带正电荷或不带电。
答:甲带正电荷或不带电、乙带负电荷、丙带负电荷
(五)练习
1.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一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 .
2.用带电体去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时,发现通草球被带电体吸引接触后立即离开.试解释这一现象.
3.金属钠的原子核带有23个元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总共带了 库仑的电荷,金属钠对外是否显电性?为什么?
(六)小结
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原子结构、电子带电量e=1.6×10-19C。
4、导体和绝缘体。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外壳一、两种电荷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知道原子结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两种电荷的推导
三、教具:略
四、教学过程:
A、知识回顾
1.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c=Q/mΔt可知,比热容c与热量Q成正比,与m和Δt成反比
B.50 ℃的水比20 ℃的水比热容大
C.一杯水的比热容比半杯水的比热容大
D.把煤块碾碎成煤屑时,比热容不变
2、关于温度和热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温物体所含的热量比低温物体的多
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比低温物体的多
C.高温物体温度下降是因为它的一部分温度传到低温物体上去了
D.若与外界不进行热交换,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3、关于燃料和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无关
B.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C.煤的热值大于干木柴的热值,燃烧煤放出的热量比燃烧干木柴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为了提高锅炉的效率,一定要用热值高的燃料
4、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效率一定越高
B.热机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
C.热机做一定的有用功,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
D.热机做功越快,效率一定越高
5、如图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四组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丁、甲、丙、乙
B.乙、丁、甲、丙
C.乙、甲、丁、丙
D.甲、乙、丙、丁
B、导学过程
一.两种电荷
1.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____。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______。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______。
2. 认真观察15.1-1并阅读33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____(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___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_____。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_____。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_____,异种电荷______
3. 电荷量:_____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_____,简称___,符号____。
4. 验电器:观察课本33页图15.1-2,结合课本33页的有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新的工具——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2)验电器的用途是___________
(3)验电器的构造有_______________
二、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的结构
(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2)原子由___和____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是_____,____带正电,____带负电。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_____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2.摩擦起电的原因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____得到电子,带___电,____失去电子,带___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____得到电子,带___电,____失去电子,带___电。
(4)注意: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导体与绝缘体
1.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观看视频)
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如:________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_,如:________、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如:湿木是________,玻璃是_______,被烧红玻璃是_________。
四、学而致用
1.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
A.库仑 B.伏特 C.欧姆 D.瓦特
2.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
3.通草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排斥,则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 D.一定不带电
4.两个悬挂着的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2所示,那么A球一定是( )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5.三只轻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三球都带电
B.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
C.只有一球带电
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
6.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都放在绝缘支架上.A带大量负电荷,B带大量正电荷,用铜导线C连接两球,则( )
A.电子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
B.电子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
C.正电荷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
D.正电荷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
7.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8.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 。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筒壁摩擦,使塑料桶带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
9.如图13-7所示,在开关和小灯泡之间连接两个金属夹A和B,在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硬币、塑料尺、铅笔芯、橡皮,闭合开关后,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硬币和橡皮 B.硬币和铅笔芯
C.橡皮和塑料尺 D.铅笔芯和塑料尺
五.达标测评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可能带______电,也有可能_______.
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塑料梳子就会带电。这种使梳子带电的方式叫__________。将带电的梳子靠近自来水龙头放出的细水流时,就会观察到______.
3.当带电体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_______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_______电荷互相______而张开。
4.电线的芯线是用金属来做的,因为金属是______;电线芯线的外面包上一层橡胶,因为橡胶是_________。
5.下列物质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导体是_________。绝缘体______________)
①空气②煤油③稀硫酸④人体⑤陶瓷⑥塑料⑦水银⑧干纸⑨大地
6.玻璃棒和绸子相互摩擦时,_____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_______上,因此玻璃棒因_____电子而带上_____电荷。
六、教与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