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5 15: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学实录
导入
师:同学们好!临近期末考试,我们的考卷中一定会有一道古代诗歌阅读的题目。经过前面三次的月考,想必同学们早已发现了这道题所占的分值,客观题3分,主观题6分。就阅读诗歌而言,你们已经掌握了哪些方法?
生: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生:看标题,看作者,抓关键句,分析意象的特点
生:看注解,朗读诗歌
生:想象
生:联想
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真好。可是,你每次考试的那道诗歌阅读为什么拿不到分?有没有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分数攥在手中?老师也总结了一个方法,叫做时空对照法。因为诗歌文本它本身就有一个宇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观察文本结构与内容。
朗读诗歌
今天,我们就用时空对照的方法来一起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同学们先把这首诗歌大声地朗读一遍。
生: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读诗歌
(一)追溯过去,放眼现在
师:同学们朗读诗歌的声音洪亮,没有出现读音错误的情况。昨天我们讲了词语积累和词语解释。提到了组建词语家族的方法,语义关系构词法,里面有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亲属关系,顺序关系。这节课我们按照词语所属的过去与现在拆解诗歌。
(二)立足时空,诉说故事
师:表格题目完成的很迅速,我相信同学们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对这首诗歌的内容也有了一定初步的感知,也许有些同学们不是那么清楚。现在再给你们三分钟时间依据表格有效文字,缀字成句。请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述说杜甫《登岳阳楼》的故事。
师:好,时间到。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生:过去,我曾听说过洞庭湖。现在,我登上了岳阳楼。站在楼上,眺望远方,我所见的是洞庭湖是东南走向,分开了吴国和楚国。但是我现在看不到吴国和吴国,只能看到洞庭湖。这个湖真的是辽阔壮观,登楼远望,我的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了。仿佛昼夜不停息运转的日月也浮动在洞庭湖里边。洞庭湖容纳了一方天地,当然洞庭湖也容纳了一个岳阳楼。日月尚且有容身之地,而渺小的我却似乎没有定居的地方。
我的亲人在哪?朋友在哪?他们怎么连一个字都没有传送给我?年老多病的我恰如一条孤独小船漂泊在洞庭湖。茫茫湖水流动,我的思绪也跟着走,原来前面的疑惑可解。
是边境异族入侵的战争让我与亲朋好友分离两地,音书两绝。
是边境异族入侵的战乱让我如同孤舟般漂泊无依,寂寥泪流。
(三)时空对照,探寻诗情
师:这位同学的讲故事技巧很娴熟,我们班上有些同学听得很认真。那么,问题来了,请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五分钟后,请同学来回答。
1、请结合尾联分析杜甫“涕泗流”的原因。
2、请结合全诗分析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注解:沉郁顿挫,诗文内容深沉含蓄,音调抑扬有致。
3、本诗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师:how time flies。从你们小组的代表来回答。
生1:外部原因:国家有战乱。
师:我们换一个词:国家时局动荡。
生2:自身原因:漂泊天涯无所依靠
生3:自身原因:孤独落寞,身边没有亲朋好友,连一个字的问候语都没有。
师:板书 国家时局动荡,个人漂泊天涯,孤独落寞。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谁来?
生:“沉郁”,深沉的内容是作者即便年老多病、漂泊天涯,仍然关注国家时局、“戎马关山”,可见忧国伤时的杜甫对他心中的大唐帝国爱的深沉。
“顿挫”,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朗读的节奏“二---三”,停顿,抑扬的节奏感鲜明。颔联描写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可见杜甫情感的沉着蕴藉。
师:最后一题,创作手法。
生1:首联:昔今强烈的对比,过往听说的洞庭湖与眼前的景形成虚实结合。表达方式:记叙
生2:颔联:想象与夸张,描绘洞庭湖分段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弘气象。
表达方式:正面描写
生3:颈联:“无亲朋一字”与“有老病孤舟”对比,抒发生活漂泊之感。
表达方式:抒情
生4:尾联:联想。因眼前阔大的洞庭湖之景联想到偌大的国家时局动荡,表现杜甫心系国家安危。
板书:虚实结合,想象,夸张,联想,记叙,描写,抒情。
小结
师:本节课前半段,我们了解《登岳阳楼》的相关的内容,但这节课的阅读诗歌的方法还需要多练习,自己阅读杜甫的《客至》,完成相关的题目。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师:1、本诗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参考:
(1)首联寓情于景。描写杜甫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鸥群日日飞来,杜甫期待客人的到访。
(2)颔联记叙。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不曾因为迎客而打扫,杜甫家的草门首次为客人打开。
(3)颈联正面描写。描写了宾主情分的生活场景,主人的盛情,宾主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相处融洽。
(4)尾联细节描写。诗人请邻翁共饮酒,可见杜甫和客人越喝兴致越高,气氛热烈欢快,兴奋。
总结
师:每首诗歌都有属于自己的打开方法,没有哪一种阅读诗歌的方法是一把万能钥匙。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还需要提高诗歌阅读的能力。运用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及理性思维阅读。
教学反思
1、教学思路方面,应该沿着一条路走。
2、关注学情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