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6 11:3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这一课编排了三首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向人们展现了儿童俏皮、可爱、活泼的生活场景。课文构思巧妙,极具想象力,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上充满了童趣。学习本课,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多种方式理解难读懂的词句,边读边想象,透过作者的语言文字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墨、染”等 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 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童年的欢乐。背诵《溪边》。
3.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多种方式理解难读懂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墨画、染绿、扑腾”等词语。
2.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溪边景色的迷人,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情景导入,初读感悟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有谁知道这些画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毛笔蘸墨水画出来的画,也就是水墨画。让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录音:小朋友们好,我是水墨画,用水墨调配后画出来的画,就是我啦。我可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呢,人们也叫我中国画。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吗?)
2. 谁来读读它的名字?(2人){我喜欢你声音响亮}{眼睛看着字去读了}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写写它的名字
【板书:水墨画】墨是一个生字,黑加土就是它了。同学们为了展示我们多彩的生活,学校广播站开设了一个新栏目“为你读诗” 你看招募令来了。--你们知道吗,张继楼爷爷的童年的水墨画被选入我们三年级下册第 18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诵读它,齐读课题。
学习活动二:围绕语用,理清文章脉络
1.字音:课前大家都充分的预习了课文,完成了这张预学单(出示预学单)
多同学都在单子上圈出了容易读错的字词先来看看这第一个词语你会读吗?
(1)当作“当”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这个词很容易读错,咱们开小火车读读吧,咱们小火车横着开好吗请你。
(2)蘑菇水葫芦(下一组词语谁来读读)两个轻声读的真准,请你再试试。(他读准了吗?请你来帮帮他。)这两个词语中有两个读轻声的字(请你看着拼音重新读读)在同学的帮助下他读正确了。
(3)扑腾一声拨动浪花你拨我溅清清爽爽(四字词语有些难谁来挑战一下)评价:“扑腾一声”:声音真清脆;“你拨我溅”:这两个动词我听得清清楚楚。这四个词很难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字形:还有一些同学找到了这两个字,觉得容易写错。碎、爽碎:谁发现了碎这个字哪里容易写错,(预设:从的捺画变成点)你发现了这个小小的变化(预设:“碎”的最后一笔竖要出头一点点)这个细节要注意。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把它们圈了出来呢(出示 PPT)爽:有同学认为“爽”这个字容易写错,它的第二笔是什么,看(出示爽的笔顺),第二笔是短撇(小小的撇)。在写这个字时要注意,先两边后中间。(当我们在户外很热的情况下怎样才会凉爽呢?瞧,起风了,人便凉爽了)【板书:“爽”】
3.童年生活的每一点欢乐都藏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把词语送回诗歌中,你想自己读一读吗?那就自由地读读这三首诗吧。
4.请三位同学展示读一读。()在他们读诗之前,咱们给他们支支招,怎样才能读好诗?给他们支支招(注意停顿(这是需要注意的)、读出诗歌的节奏感,要读出真挚的情感)。相信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你们能把这三首诗读好。生读。谁来评价他们的朗读?好在哪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下
5.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诀窍想要传授给你们)(在读诗歌的时候我们之所以能把诗歌读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其实还和它的韵脚是分不开的,不信你们听听看我读这首诗)(出示这首诗的韵脚)听老师读。(关注了韵脚,会把诗读的更有韵味)再请三个同学来读诗。太棒了,咱们班的孩子真了不起,都具备当小广播员的潜质,但这还不够,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一课的题目是《童年的水墨画》,这童年的水墨画张继楼爷爷在童年时的三幅画吗?(不是,是他的童年生活的一些趣事)是呀,这并不是作者在童年时画的三幅画,而是他童年生活最深刻的场景,代表了他的童年生活。现在让我们去诗里寻画吧,张继楼爷爷为我们描绘了那几幅画呢?请为它们命名。(课件)请大家先自己小声读读这三首诗,再小组讨论。完成手中的共学单中的任务一。
【出示共学单】(在小组中走动讨论 3分钟)好,时间到,哪个小组来汇报第一首?
(1)溪边钓鱼(垂钓)图(说说理由)(诗中有溪水,有孩子有鱼)你们找到了这些诗中的关键词(钓竿鱼儿)第一幅图咱们就命名为
【板书:溪边垂钓图】多有意境呀!
(2)江上戏水图(第二幅图想取什么名你们这组来)(说说理由)诗的上文写像鸭群拍水戏耍,中间写了小手拨动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在玩打水仗的游戏。【板书:江上戏水图】这位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文章内容,并进行命名。
(3)林中采菇图(第三幅图呢请你)(文中最后一句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我想他们一定是在林中采蘑菇呢)你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采过蘑菇呀,【板书:林中采菇图】(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读懂了这三首诗的内容。)现在我们合作来读读这三首诗,女生第一首,男生第二首,全班齐读第三首。。。。
学习活动三:研读课文,想象画面
1、这几件看起来很平常的小事,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么的有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溪边看一看。我想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读读这首诗
生:读 {溪边}这首诗你们读懂了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1)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的人影被染绿了呢?谁来解答?人影倒映在溪水里,溪水被垂柳——(生说,出示磁卡)染绿,人影又被溪水——(生说)染绿,(多有意思呀。你真了不起,联系了上下文去理解了这个句子。)看看“染”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写“染”(染料染料是液体的,三点水表示液体,“九”表示多次染而不褪色,“木”代表制作染料的植物)总结:瞧,一个“染”字,让画面活起来了,也更多了一份色彩。
3.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老师读读,边听边想象溪边的画面,你看到了怎样具体的画面?师(读)【音乐】诗读完了你从哪句话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出示:【共学单】任务二我从()看到了()的画面。
4.交流: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生说。(我好像看到了垂柳它的长叶子垂到了溪水里面,好像在梳妆打扮一样)(说的太好了我想奖励你看这幅图呢)(拟人比喻)是啊,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垂柳描写成了梳妆的姑娘,又用比喻的手法,把溪水比作镜子和绿玉带,让我们感受到了柳树成荫、小溪澄澈透明的景象。多么平静而温柔的画面啊,谁来用朗读赞美一下?{读} 这条小溪绿得发亮呢。请你读。{读} 溪面平静得没有一点波纹呢。你再读读。{读} 满眼都是绿色的,垂柳是——(生说)绿的,倒映在溪水里,水也是——(生说)绿色的,多美呀。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生说。(一直红蜻蜓站在钓竿上起飞的画面)(这只蜻蜓随时准备飞向蓝天)绿的柳树、绿的溪水,人影倒映在水中也绿了,你能读好这幅画吗?
{读} 红色的蜻蜓立在钓竿上,多轻巧呀,读的时候可以轻一些,千万别惊动它呀。
{读}你再试试。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有生机的画面啊!
(3)“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生说。(小朋友们钓上鱼来高高兴兴蹦蹦跳跳的样子)你一定钓过鱼吧瞧,大鱼上钩了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这么活泼的场面你能读好吗)
{读} 我听出来了,这条鱼来的太让人惊喜了,你重读了“忽然”这个词{读} 当我们把鱼竿往水面一拉鱼儿就从水中蹦了出来这时候平静的水面被打碎了“碎”这个字可以重读。你试试。
{读} 鱼上钩啦,孩子们蹦呀跳呀,发出银铃般的笑声,笑声时大时小,你来读出他们的快乐。{齐读}
4.这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出示:这个画面给我()的感受。(兴奋激动欢快欢乐......)
总结:你说的真好!这真是一幅欢快的画面欢快的童年生活。
5.优秀的小广播员能把一首首诗读成一幅幅画,三首诗三幅画,赶紧在小组内展示一下吧,并借助评价量表,评价出组内最佳广播员,开始吧。。。孩子们,来最佳广播员在哪里,请起立,恭喜你们在班级海选中脱颖而出,现在请你们接读小诗(看视频读)孩子们此处应该把掌声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不仅读好张继楼爷爷的作品,也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读更多的儿童诗。
7.今天我们就这样读着想着感受到了孩子欢乐的童年生活仿佛把自己也融入画中。下节课,我们再去江上、林中看看。
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垂钓图
江上戏水图
林中采蘑菇图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歌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一、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课堂中,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学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的事。课后让学生模仿《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画出童年生活时的图画。这样做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二、不足之处通过这次的尝试放手,我发现自己从前的忧虑有些杞人忧天,学生们其实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我不应该过度担心以及怀疑他们的潜力跟能力。接下来,我应该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他们更大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向课堂要效益,学好知识,用好知识。
三、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选择歌曲导入课题,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接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测。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然后理解诗意,放飞想象。“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 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 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交流对《水浒传》的了解,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的目的。最后拓展延伸,快乐练笔。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生本教育的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以读引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经历的在小组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