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2023版3.《蜀道难》《蜀相》课件 +学案(含答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2023版3.《蜀道难》《蜀相》课件 +学案(含答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5 14:37:49

文档简介

(共68张PPT)
蜀道难
青莲颁奖词
他是豪气肝肠的侠士,他是无拘无束的隐士,他更是桀骜不驯的诗人。他有着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有着酷爱自由,傲岸不羁的情怀;有着飘逸洒脱,不屈权贵的气质。
他的诗,色彩浓烈,情感真实;他的人,叛逆不羁,豪迈奔放。如出水芙蓉般的诗句,如高山般屹立的情感,永远明朗,活泼,隽永。
他酒中著诗,著出盛唐经典;他用手中之笔,刺出心中高昂的理想锦绣;他作诗成仙,饮酒成乐,用诗抒发他高扬亢奋的精神,用诗实现他自身的价值。一身傲骨,让人们看到一位青莲居士,绣口一吐,造就了半个盛唐。
狂傲豪迈,豪气干云,才气逼人,天才诗人李白既是诗仙,也是酒仙,一个不朽传说,一部千古传奇。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文学常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就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擅各种体裁的诗歌,尤以古体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
2.写作背景
《蜀道难》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目的是规劝友人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诗人通过对蜀道雄奇险峻的描写,表达了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作想象奇特、丰富,气魄宏伟、豪迈,具有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
3.相关知识
古乐府诗
指汉魏、六朝的乐府诗。因唐代出现一种新乐府,模仿民间乐府诗的基本精神和体制上的某些特点而并不入乐,为了加以区别,后人称唐以前的乐府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体制,沿用乐府旧题而不入乐的,有时也称古乐府,如李白的《蜀道难》。
语言建构与运用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噫吁嚱     .
②危      .
③何      .
④茫然     .
⑤尔来     .
⑥秦塞     .
⑦当     .
⑧鸟道     .
⑨横绝     .
⑩摧      .
叹词,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
高峻。
多么。
模糊难知的样子。
从那时以来。
秦地的关塞。
正对着。
人兽皆不能至的险峻狭窄山路。
横越,飞越。
崩塌。
回      .
冲波      .
逆折      .
何      .
盘盘      .
萦      .
回转。
激浪。
倒流。
多么。
盘旋曲折的样子。
盘绕。
扪参历井      .
胁息      .
膺      .
坐      .
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摸。历:穿越。
屏住呼吸。
胸。
空,徒然。
2.思考: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答案: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侧面烘托: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衬托山之高峻。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畏途      .
②巉岩      .
③但见      .
④从      .
⑤子规      .
可怕的路途。
高而险的山岩。
只听见。
跟随。
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⑥凋朱颜      .
⑦去      .
⑧盈      .
⑨飞湍      .
⑩喧豗      .
使容颜大变。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距离。
满。
急流。
形容轰响 。
砯崖      .
转      .
嗟      .
尔      .
胡为      .
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使滚动。
叹词。
你。
为什么。
峥嵘、崔嵬      .
当关      .
吮      .
锦城      .
咨嗟      .
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守关。
吸。
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
故称锦城或锦官城。
叹息。
2.思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答案: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这样的咏叹,奠定了全诗基调,强化了诗歌的抒彩。
二、巩固自测
1.给下列字注音。
(1)噫吁     (2)鱼凫    .
(3)石栈     (4)猿猱    .
(5)巉岩     (6)喧豗    .
(7)扪参     (8)砯崖    .
(9)崔嵬     (10)吮血    .
yī xū

zhàn
náo
chán
huī 
mén shēn
pīng
wéi
shǔn
猿猱
蹂躏
揉搓
嗟叹
磋商
蹉跎
石栈
饯别
践踏
凫雁
袅娜
枭雄
倚靠 
掎角之势
豺狼
虎豹
凋零
倜傥
荣膺
赝品
3.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1)道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③道芷阳间行(       )
④何可胜道也哉(       )
名词,道路
名词,途径,方法 
动词,取道
动词,说
(2)度
①猿猱欲度愁攀援(       )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③崔九堂前几度闻(       )
④高祖为人有大度(       )
度过
推测,估计
量词,次、回、个
度量
(3)尔
①尔来四万八千岁(       )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③无他,但手熟尔(        )
④非死则徙尔(        )
指示代词,那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语气词,表示肯定
(4)坐
①以手抚膺坐长叹(       )
②项王、项伯东向坐(       )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       )
④因击沛公于坐(       )
空,徒然
坐下,坐着
因为
通“座”,座位
(5)去
①连峰去天不盈尺(       )
②沛公已去(       )
③去死肌,杀三虫(       )
④汝可去应之(       )
距,距离
离开,离去 
除掉,去掉
前去,到……去
4.解释下列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何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
②青泥何盘盘(        )
③大王来何操(        )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        )
疑问代词,什么
表示程度深,多么
疑问代词,什么
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
(2)乎
①危乎高哉(        )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
语助词,无义
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介词,在
5.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2)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
(3)猿猱欲度愁攀援(        )
(4)砯崖转石万壑雷(        )
(5)使人听此凋朱颜(        )
(6)雄飞雌从绕林间(        )
(7)砯崖转石万壑雷(        )
(8)问君西游何时还(        )
名词作状语,在西面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动用法,使……滚动
使动用法,使……凋谢
形容词用作名词,雄鸟;雌鸟
名词用作动词,冲击
名词作状语,向西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崩山摧壮士死,          。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3)          ,枯松倒挂倚绝壁。
(4)飞湍瀑流争喧豗,       。
(5)        ,万夫莫开。
(6)朝避猛虎,     ,磨牙吮血,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猿猱欲度愁攀援
连峰去天不盈尺
砯崖转石万壑雷
一夫当关
夕避长蛇
杀人如麻
(7)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李白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     诗人,有“     ”之称。著有《李太白集》。李白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     。”杜甫有“       ,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现存李白诗歌900篇,其中《    难》《    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光焰万丈长
笔落惊风雨 
蜀道
行路
静夜
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朗读感知
这是一首乐府古诗,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朗读时要注意节奏。
如:
①噫吁嚱,危乎/高哉!
②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④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⑤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二、词句梳理
1.古今异义。
(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古义:                                    
今义:                                    
(2)危乎高哉
古义:                                    
今义:                                    
(3)地崩山摧壮士死
古义:                                    
今义:                                    
这样以后
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危险
年轻强壮的力士
豪壮而勇敢的人
2.词类活用。
(1)问君西游何时还:                    .                
(2)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                  
(3)砯崖转石万壑雷:                    .                
(4)使人听此凋朱颜:                    .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6)猿猱欲度愁攀援:                    .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名词作动词,冲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3.文言句式的判断和翻译。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但见悲鸟号古木。
                                    
                                    
(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介词结构后置句。
译为:蜀道的难以攀登,比上青天还难。
省略句。
译为: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
宾语前置句。
译为:啊!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要来这里呢?
三、整体感知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含义?它有什么作用?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其作用是以极度夸张的语调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此句作为全诗的主线,重复出现了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串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四、重点突破
5.诗歌开头为什么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明确:一方面表明开山时付出的重大代价,从而表现蜀道之艰难,但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中,也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路者的勇气;另一方面,为诗歌增添了神秘色彩,引人入胜。
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几句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选择“古木”“子规”等意象,使用“悲”“号”“啼”“愁”等主观色彩极为强烈的字眼,有力地渲染出悲凉荒寂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蜀道之难。
7.“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几句描写很有特色,请赏析。
明确:诗人先写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而后,紧跟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山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所描写的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
五、美点赏析——夸张手法的运用
8.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同,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请从诗作中找出几处夸张的句子进行赏析。
明确:人说登天最难,而李白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教材中提炼
(1)蜀道的诱惑,是人追求的动力。
“蜀道”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它是闭塞的,与世隔绝的。但“蜀道”却具有原始意味的神秘力量,充满着强烈的诱惑,吸引着李白,吸引着盛唐的士大夫,在这条充满荆棘、崎岖、坎坷、艰险的路上不断地攀援,纵使血迹斑斑,依然坚决前行。
而我们对“蜀道”充满着憧憬与追求,李白式“济苍生”的鹏鸟振翮之志将使我们自己一次次地去努力攀越蜀道一样的人生理想。
(2)仕与隐的矛盾。
满怀信心来到长安的李白,不但没有寻找到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途径,还被朝廷权贵所排挤,始终游离在权力之外。面对“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畏途”,李白左右为难,的确十分“畏惧”,却又无力改变“蜀道”的艰险,只有无奈地喊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对“蜀道”的无限向往,而又畏惧“蜀道”路途之艰险,构成了李白思想与行为的矛盾,也是李白既儒且道的两种观念的交锋。
2.在名句中选择
李白最经典的10句名言
①最大气悲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③最狂傲不羁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④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⑤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⑥最富哲理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⑦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⑧最惊心动魄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⑨最催人泪下的诗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⑩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素材这样运用
《蜀道难》
——一首融奔放与沉郁于一体的文人绝唱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座右铭,李白也不例外,但这一标准在李白身上却多了一份旷达和潇洒。放浪形骸于不羁,掩盖的是诗人一颗孜孜以求的疲惫的心。《蜀道难》正是这一心境的真实写照。
王勃在他的《滕王阁序》中将有识之士的人生境界定为“四美”,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所谓“赏心乐事”,无外乎遇知遇之主,尽人臣之义,唯其如此,“良辰美景”才显得物有所值。与《蜀道难》写于同期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宝三年),是李白被迫离京,告别友人时所作。诗人将人生的失意和追求幻化成梦游天姥。天姥山名不见经传,但在诗人的眼中,却超凡脱俗,“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尽夸张之能事。其目的何在,就是为人仙的会晤作铺垫,那一幅人仙同欢的画面,实际上就是对君臣同乐的演义。然而那也仅仅是诗人的画饼充饥,梦醒时分,“魂悸魄动”长叹不已。这就是现实。深感仕途险恶的诗人,面对友人追慕“锦城之乐”,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从皇帝的近臣沦为一介平民,世事的变迁,地位的落差,使诗人倍感世态的炎凉,人事的无常。刻骨铭心的伤痛,诗人一时难以释怀。而诗人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能痛定思痛,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加以发酵,酝酿出生命真谛的甘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是一位酷爱大自然的诗人,一生遍览祖国名山大川,并将自己的人生句号画在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锦城,是成都平原上的一块盆地,这里民风淳朴,茂林修竹,山清水秀。而在诗中,诗人却极力劝阻友人入蜀,“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真的是为友人旅途的安全着想吗?这首表面上为送别的诗,实际上既无离别场景的描写,也无丝毫离愁别绪的宣泄,只是借送别来阐发诗人人生的体验。纵观中国古代文人立身仕途的惨淡经营,以身相许者,有之,像屈原;愁肠百结者,有之,像杜甫;浅尝辄止者,有之,如陶渊明;也有有始有终者,如白居易。在这一灰色的背景上,李白这颗巨星,就变得尤为辉煌耀眼。
李白在《蜀道难》中,极尽夸张铺陈之能事,采用虚拟的笔法,将“蜀道”渲染得既石破天惊,又扑朔迷离。“蚕丛及鱼凫”“五丁开山”的传说,让全诗笼罩在一片缥缈的氤氲之中。诗中既充斥着浩然之气,亦流露出面对“波折”的无奈。浩然者,乃诗人不羁之人格,也是诗人对仕途追求的精神体现。诗人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在惊涛骇浪中探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对仕途的清醒认识,也是诗人弄潮时发出的长啸;“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泣血的肺腑之言,这更是对敢于闯滩的同志的有力鞭策!
中国古代文人的闻达之路,实际上是一条羊肠小道,而且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在这条小道上,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古代文人,无论是隐忍者,还是洒脱者,其内心深处都隐藏着“只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的苦衷。李白戏弄高力士的恶作剧,颇给饱受压抑的文人出了一口恶气。然而这只能是“谪仙人”李白,这也只能是顷刻的宣泄。洒脱俊逸的诗人最终也无法逃脱被赐金放还的命运。无法逾越人格沟壑的诗人,义愤填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如早还家”,不是退却,而是解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与其在无涯宦海中痛苦挣扎,不如放浪形骸,移情于山水之间,陶然自在。“家”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这是一个纯粹的诗人的精神归宿。没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尴尬,只有进退自如的潇洒。
这,就是李白,一个特立独行的诗人。
赏析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其人生轨迹是坎坷曲折的,但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境遇,李白始终是那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始终是那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李白,一个纯粹的诗人,一个高山景行的“高标”。
二、书声琅琅——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余光中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你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东哭,向西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拓展阅读
1.长干行
唐代:李白
阅读提示
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长干行》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长干是地名,在今江苏南京。乐府旧题有《长干曲》,描绘的都是长江中下游一带青年男女的生活场景。李白《长干行》的篇幅加长了,内容也比较丰富。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长干行》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情感的少妇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原诗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①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②,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③,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④。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⑤,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⑥。
注释
①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②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③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④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⑤三巴:地名。即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⑥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译文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2.登金陵凤凰台①
唐代:李白
阅读提示
《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回荡着充沛、浑厚之气,这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浑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其次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诗人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原诗
凤凰台①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②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③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④,二水中分白鹭洲⑤。
总为浮云能蔽日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①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③晋代衣冠: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也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④三山半落青天外:三山,山名。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⑤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⑥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3.西岳莲花山①
唐代:李白
阅读提示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此诗用游仙体,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对叛军的残暴表示愤慨,对人民的苦难给予同情。此诗足见李白诗歌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原诗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②。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③。
霓裳曳广带④,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⑤,高揖卫叔卿⑥。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⑦。
俯视洛阳川⑧,茫茫走胡兵⑨。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⑩。
注释
①莲花山:即华山西峰,华山因山形似莲花,故名华山,其西峰名莲花峰。
②迢迢见明星:迢迢,远貌。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③虚步蹑太清: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这里是登的意思。太清,天空。
④霓裳曳广带:霓裳,虹霓制成的衣裳。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曳,摇曳的意思。广带,指宽大的、长长的飘带。
⑤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⑥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⑦紫冥:紫色的天空。
⑧洛阳川:洛阳伊洛河一带的平原。
⑨茫茫走胡兵:茫茫,极言安史叛军之多,遍布洛阳城及其原野。胡兵,指安史叛军,以安禄山为胡人,故称其叛军为“胡兵”。
⑩豺狼尽冠缨:豺狼,喻指安史叛军。冠缨,官帽和系官帽的带子,此借指做官者。
译文
西上华山的莲花峰,远远地就看见了明星玉女。
她手把莲花,在空中轻轻地踩着云朵走来了。
身上云霓般的衣裳拖着长长的带子,在天空中飘拂着。
她邀我登上云台,拜见了神仙卫叔卿。
我觉得恍恍惚惚地与他们一起驾着鸿鹄,升上了天空。
当我们飞至洛阳的上空时,俯首向下一看,只见在洛阳川中到处都是胡兵。
洛阳附近百姓的尸体纵横,鲜血染红了野草,而豺狼们个个都戴着官帽在庆贺胜利呢!蜀道难
开卷有益
青莲颁奖词
他是豪气肝肠的侠士,他是无拘无束的隐士,他更是桀骜不驯的诗人。他有着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有着酷爱自由,傲岸不羁的情怀;有着飘逸洒脱,不屈权贵的气质。
他的诗,色彩浓烈,情感真实;他的人,叛逆不羁,豪迈奔放。如出水芙蓉般的诗句,如高山般屹立的情感,永远明朗,活泼,隽永。
他酒中著诗,著出盛唐经典;他用手中之笔,刺出心中高昂的理想锦绣;他作诗成仙,饮酒成乐,用诗抒发他高扬亢奋的精神,用诗实现他自身的价值。一身傲骨,让人们看到一位青莲居士,绣口一吐,造就了半个盛唐。
狂傲豪迈,豪气干云,才气逼人,天才诗人李白既是诗仙,也是酒仙,一个不朽传说,一部千古传奇。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
1.文学常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就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擅各种体裁的诗歌,尤以古体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
2.写作背景
《蜀道难》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目的是规劝友人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诗人通过对蜀道雄奇险峻的描写,表达了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作想象奇特、丰富,气魄宏伟、豪迈,具有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
3.相关知识
古乐府诗
指汉魏、六朝的乐府诗。因唐代出现一种新乐府,模仿民间乐府诗的基本精神和体制上的某些特点而并不入乐,为了加以区别,后人称唐以前的乐府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体制,沿用乐府旧题而不入乐的,有时也称古乐府,如李白的《蜀道难》。
语言建构与运用——新知预习,语言构建
作业时间:20分钟
一、自学预习
(一)阅读课文下面自然段,完成相应问题。
噫吁嚱①,危②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③茫然④!尔来⑤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⑥通人烟。西当⑦太白有鸟道⑧,可以横绝⑨峨眉巅。地崩山摧⑩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 日之高标,下有冲波 逆折 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 盘盘 ,百步九折萦 岩峦。扪参历井 仰胁息 ,以手抚膺 坐 长叹。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噫吁嚱    ②危    ③何    
④茫然    ⑤尔来    ⑥秦塞    
⑦当    ⑧鸟道    ⑨横绝    
⑩摧     回     冲波    
逆折     何     盘盘    
萦     扪参历井    胁息    
膺     坐    
2.思考: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二)阅读课文下面自然段,完成相应问题。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①巉岩②不可攀。但见③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④绕林间。又闻子规⑤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⑥!连峰去⑦天不盈⑧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⑨瀑流争喧豗⑩,砯崖 转 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 尔 远道之人胡为 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 血,杀人如麻。锦城 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畏途    ②巉岩    ③但见    
④从    ⑤子规    ⑥凋朱颜    
⑦去    ⑧盈    ⑨飞湍    
⑩喧豗     砯崖     转    
嗟     尔     胡为    
峥嵘、崔嵬     当关     吮    
锦城     咨嗟    
2.思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二、巩固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噫吁     (2)鱼凫    
(3)石栈     (4)猿猱    
(5)巉岩     (6)喧豗    
(7)扪参     (8)砯崖    
(9)崔嵬     (10)吮血    
2.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1) (2)
(3) (4)
(5) (6)
(7) (8)
3.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1)道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③道芷阳间行(       )
④何可胜道也哉(       )
(2)度
①猿猱欲度愁攀援(       )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③崔九堂前几度闻(       )
④高祖为人有大度(       )
(3)尔
①尔来四万八千岁(       )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③无他,但手熟尔(       )
④非死则徙尔(       )
(4)坐
①以手抚膺坐长叹(       )
②项王、项伯东向坐(       )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       )
④因击沛公于坐(       )
(5)去
①连峰去天不盈尺(       )
②沛公已去(       )
③去死肌,杀三虫(       )
④汝可去应之(       )
4.解释下列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何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
②青泥何盘盘(       )
③大王来何操(       )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       )
(2)乎
①危乎高哉(       )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5.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2)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
(3)猿猱欲度愁攀援(       )
(4)砯崖转石万壑雷(       )
(5)使人听此凋朱颜(       )
(6)雄飞雌从绕林间(       )
(7)砯崖转石万壑雷(       )
(8)问君西游何时还(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崩山摧壮士死,          。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3)          ,枯松倒挂倚绝壁。
(4)飞湍瀑流争喧豗,       。
(5)        ,万夫莫开。
(6)朝避猛虎,     ,磨牙吮血,         。
(7)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李白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     诗人,有“     ”之称。著有《李太白集》。李白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     。”杜甫有“       ,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现存李白诗歌900篇,其中《    难》《    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合作学习,疑点探析
一、朗读感知
这是一首乐府古诗,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朗读时要注意节奏。
如:①噫吁嚱,危乎/高哉!
②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④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⑤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二、词句梳理
1.古今异义。
(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古义:                                    
今义:                                    
(2)危乎高哉
古义:                                    
今义:                                    
(3)地崩山摧壮士死
古义:                                    
今义:                                    
2.词类活用。
(1)问君西游何时还:                                    
(2)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使人听此凋朱颜: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3.文言句式的判断和翻译。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答:                                    
                                    
(2)但见悲鸟号古木。
答:                                    
                                    
(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答:                                    
                                    
三、整体感知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含义?它有什么作用?
答:                                    
                                    
                                    
                                    
四、重点突破
5.诗歌开头为什么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答:                                    
                                    
                                    
                                    
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几句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答:                                    
                                    
                                    
                                    
7.“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几句描写很有特色,请赏析。
答:                                    
                                    
                                    
                                    
五、美点赏析——夸张手法的运用
8.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同,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请从诗作中找出几处夸张的句子进行赏析。
答: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读写迁移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教材中提炼
(1)蜀道的诱惑,是人追求的动力。
“蜀道”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它是闭塞的,与世隔绝的。但“蜀道”却具有原始意味的神秘力量,充满着强烈的诱惑,吸引着李白,吸引着盛唐的士大夫,在这条充满荆棘、崎岖、坎坷、艰险的路上不断地攀援,纵使血迹斑斑,依然坚决前行。
而我们对“蜀道”充满着憧憬与追求,李白式“济苍生”的鹏鸟振翮之志将使我们自己一次次地去努力攀越蜀道一样的人生理想。
(2)仕与隐的矛盾。
满怀信心来到长安的李白,不但没有寻找到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途径,还被朝廷权贵所排挤,始终游离在权力之外。面对“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畏途”,李白左右为难,的确十分“畏惧”,却又无力改变“蜀道”的艰险,只有无奈地喊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对“蜀道”的无限向往,而又畏惧“蜀道”路途之艰险,构成了李白思想与行为的矛盾,也是李白既儒且道的两种观念的交锋。
2.在名句中选择
李白最经典的10句名言
①最大气悲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③最狂傲不羁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④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⑤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⑥最富哲理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⑦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⑧最惊心动魄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⑨最催人泪下的诗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⑩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素材这样运用
《蜀道难》
——一首融奔放与沉郁于一体的文人绝唱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座右铭,李白也不例外,但这一标准在李白身上却多了一份旷达和潇洒。放浪形骸于不羁,掩盖的是诗人一颗孜孜以求的疲惫的心。《蜀道难》正是这一心境的真实写照。
王勃在他的《滕王阁序》中将有识之士的人生境界定为“四美”,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所谓“赏心乐事”,无外乎遇知遇之主,尽人臣之义,唯其如此,“良辰美景”才显得物有所值。与《蜀道难》写于同期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宝三年),是李白被迫离京,告别友人时所作。诗人将人生的失意和追求幻化成梦游天姥。天姥山名不见经传,但在诗人的眼中,却超凡脱俗,“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尽夸张之能事。其目的何在,就是为人仙的会晤作铺垫,那一幅人仙同欢的画面,实际上就是对君臣同乐的演义。然而那也仅仅是诗人的画饼充饥,梦醒时分,“魂悸魄动”长叹不已。这就是现实。深感仕途险恶的诗人,面对友人追慕“锦城之乐”,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从皇帝的近臣沦为一介平民,世事的变迁,地位的落差,使诗人倍感世态的炎凉,人事的无常。刻骨铭心的伤痛,诗人一时难以释怀。而诗人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能痛定思痛,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加以发酵,酝酿出生命真谛的甘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是一位酷爱大自然的诗人,一生遍览祖国名山大川,并将自己的人生句号画在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锦城,是成都平原上的一块盆地,这里民风淳朴,茂林修竹,山清水秀。而在诗中,诗人却极力劝阻友人入蜀,“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真的是为友人旅途的安全着想吗?这首表面上为送别的诗,实际上既无离别场景的描写,也无丝毫离愁别绪的宣泄,只是借送别来阐发诗人人生的体验。纵观中国古代文人立身仕途的惨淡经营,以身相许者,有之,像屈原;愁肠百结者,有之,像杜甫;浅尝辄止者,有之,如陶渊明;也有有始有终者,如白居易。在这一灰色的背景上,李白这颗巨星,就变得尤为辉煌耀眼。李白在《蜀道难》中,极尽夸张铺陈之能事,采用虚拟的笔法,将“蜀道”渲染得既石破天惊,又扑朔迷离。“蚕丛及鱼凫”“五丁开山”的传说,让全诗笼罩在一片缥缈的氤氲之中。诗中既充斥着浩然之气,亦流露出面对“波折”的无奈。浩然者,乃诗人不羁之人格,也是诗人对仕途追求的精神体现。诗人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在惊涛骇浪中探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对仕途的清醒认识,也是诗人弄潮时发出的长啸;“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泣血的肺腑之言,这更是对敢于闯滩的同志的有力鞭策!
中国古代文人的闻达之路,实际上是一条羊肠小道,而且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在这条小道上,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古代文人,无论是隐忍者,还是洒脱者,其内心深处都隐藏着“只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的苦衷。李白戏弄高力士的恶作剧,颇给饱受压抑的文人出了一口恶气。然而这只能是“谪仙人”李白,这也只能是顷刻的宣泄。洒脱俊逸的诗人最终也无法逃脱被赐金放还的命运。无法逾越人格沟壑的诗人,义愤填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如早还家”,不是退却,而是解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与其在无涯宦海中痛苦挣扎,不如放浪形骸,移情于山水之间,陶然自在。“家”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这是一个纯粹的诗人的精神归宿。没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尴尬,只有进退自如的潇洒。
这,就是李白,一个特立独行的诗人。
赏析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其人生轨迹是坎坷曲折的,但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境遇,李白始终是那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始终是那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李白,一个纯粹的诗人,一个高山景行的“高标”。
二、书声琅琅——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余光中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你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东哭,向西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拓展阅读
1.长干行
唐代:李白
阅读提示
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长干行》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长干是地名,在今江苏南京。乐府旧题有《长干曲》,描绘的都是长江中下游一带青年男女的生活场景。李白《长干行》的篇幅加长了,内容也比较丰富。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长干行》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情感的少妇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原诗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①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②,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③,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④。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⑤,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⑥。
注释
①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②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③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④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⑤三巴:地名。即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⑥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译文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2.登金陵凤凰台①
唐代:李白
阅读提示
《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回荡着充沛、浑厚之气,这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浑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其次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诗人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原诗
凤凰台①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②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③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④,二水中分白鹭洲⑤。
总为浮云能蔽日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①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③晋代衣冠: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也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④三山半落青天外:三山,山名。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⑤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⑥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3.西岳莲花山①
唐代:李白
阅读提示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此诗用游仙体,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对叛军的残暴表示愤慨,对人民的苦难给予同情。此诗足见李白诗歌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原诗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②。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③。
霓裳曳广带④,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⑤,高揖卫叔卿⑥。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⑦。
俯视洛阳川⑧,茫茫走胡兵⑨。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⑩。
注释
①莲花山:即华山西峰,华山因山形似莲花,故名华山,其西峰名莲花峰。
②迢迢见明星:迢迢,远貌。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③虚步蹑太清: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这里是登的意思。太清,天空。
④霓裳曳广带:霓裳,虹霓制成的衣裳。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曳,摇曳的意思。广带,指宽大的、长长的飘带。
⑤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⑥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⑦紫冥:紫色的天空。
⑧洛阳川:洛阳伊洛河一带的平原。
⑨茫茫走胡兵:茫茫,极言安史叛军之多,遍布洛阳城及其原野。胡兵,指安史叛军,以安禄山为胡人,故称其叛军为“胡兵”。
⑩豺狼尽冠缨:豺狼,喻指安史叛军。冠缨,官帽和系官帽的带子,此借指做官者。
译文
西上华山的莲花峰,远远地就看见了明星玉女。
她手把莲花,在空中轻轻地踩着云朵走来了。
身上云霓般的衣裳拖着长长的带子,在天空中飘拂着。
她邀我登上云台,拜见了神仙卫叔卿。
我觉得恍恍惚惚地与他们一起驾着鸿鹄,升上了天空。
当我们飞至洛阳的上空时,俯首向下一看,只见在洛阳川中到处都是胡兵。
洛阳附近百姓的尸体纵横,鲜血染红了野草,而豺狼们个个都戴着官帽在庆贺胜利呢!
蜀道难
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
(一)
1.答案:①噫吁嚱:叹词,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②危:高峻。③何:多么。④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⑤尔来:从那时以来。⑥秦塞:秦地的关塞。⑦当:正对着。⑧鸟道:人兽皆不能至的险峻狭窄山路。⑨横绝:横越,飞越。⑩摧:崩塌。 回:回转。 冲波:激浪。 逆折:倒流。 何:多么。 盘盘:盘旋曲折的样子。 萦:盘绕。 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摸。历:穿越。 胁息:屏住呼吸。 膺:胸。 坐:空,徒然。
2.答案: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侧面烘托: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衬托山之高峻。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二)
1.答案:①畏途:可怕的路途。②巉岩:高而险的山岩。③但见:只听见。④从:跟随。⑤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⑥凋朱颜:使容颜大变。凋,使动用法,使……凋谢。⑦去:距离。⑧盈:满。⑨飞湍(tuān):急流。⑩喧豗(huī):形容轰响。 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嗟:叹词。 尔:你。 胡为:为什么。 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当关:守关。 吮:吸。 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 咨嗟:叹息。
2.答案: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这样的咏叹,奠定了全诗基调,强化了诗歌的抒彩。
二、
1.答案:(1)yī xū (2)fú (3)zhàn (4)náo (5)chán (6)huī (7)mén shēn (8)pīng (9)wéi (10)shǔn
2.答案:(1)猿猱 蹂躏 揉搓 (2)嗟叹 磋商 蹉跎 (3)石栈 饯别 践踏 (4)凫雁 袅娜 枭雄 (5)倚靠 掎角之势 (6)豺狼 虎豹 (7)凋零 倜傥 (8)荣膺 赝品
3.答案:(1)①名词,道路 ②名词,途径,方法 ③动词,取道
④动词,说
(2)①度过 ②推测,估计 ③量词,次、回、个 ④度量
(3)①指示代词,那 ②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③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④语气词,表示肯定
(4)①空,徒然 ②坐下,坐着 ③因为 ④同“座”,座位
(5)①距,距离 ②离开,离去 ③除掉,去掉 ④前去,到……去
4.答案:(1)①疑问代词,什么 ②表示程度深,多么 ③疑问代词,什么 ④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
(2)①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 ②语助词,无义 ③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④介词,在
5.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西面 (2)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3)为动用法,为……发愁 (4)使动用法,使……滚动 (5)使动用法,使……凋谢 (6)形容词用作名词,雄鸟;雌鸟 (7)名词用作动词,冲击 (8)名词作状语,向西
6.答案:(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猿猱欲度愁攀援
(3)连峰去天不盈尺 (4)砯崖转石万壑雷 (5)一夫当关 (6)夕避长蛇 杀人如麻 (7)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光焰万丈长 笔落惊风雨 蜀道 行路 静夜
思维发展与提升
1.答案:(1)这样以后 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2)高 危险
(3)年轻强壮的力士 豪壮而勇敢的人
2.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 (2)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3)名词作动词,冲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 (6)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3.答案:(1)介词结构后置句。译为:蜀道的难以攀登,比上青天还难。
(2)省略句。译为: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
(3)宾语前置句。译为:啊!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要来这里呢?
4.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其作用是以极度夸张的语调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此句作为全诗的主线,重复出现了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串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5.明确:一方面表明开山时付出的重大代价,从而表现蜀道之艰难,但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中,也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路者的勇气;另一方面,为诗歌增添了神秘色彩,引人入胜。
6.明确:诗人选择“古木”“子规”等意象,使用“悲”“号”“啼”“愁”等主观色彩极为强烈的字眼,有力地渲染出悲凉荒寂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蜀道之难。
7.明确:诗人先写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而后,紧跟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山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所描写的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
8.明确:人说登天最难,而李白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共38张PPT)
蜀 相
开卷有益
千古诗圣
经历一个朝代,见证唐朝盛衰,描绘社会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生命中坚守正直、忧患、无私,在唐诗史册中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他的诗,是一部史,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史。他的诗,又是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怜悯苍生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文学常识
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
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
——韩愈《题杜工部坟》
杜甫的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2.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颠沛流离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敬重。
3.相关知识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4.名句背诵
杜甫名句
①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③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
④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⑤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
⑦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⑧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
语言建构与运用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锦官城       .
②柏森森       .
③空       .
④频烦       .
⑤开济       .
⑥出师       .
成都的别名。
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白白的。
犹“频繁”,多次。
开:开创。济:扶助。
出兵。
2.思考:“自”“空”两字该怎么理解?
答案:(示例)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但与诗人无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情景交融。
bǎi
sēn


pín
bìn
祠堂
祭祀
衣襟
噤口
频繁
濒临
3.词语解释。
①映阶碧草自春色:                    .                
②中原北望气如山:                    .                
③塞上长城空自许:                    .                
④出师一表真名世:                    .                
⑤千载谁堪伯仲间:                    .         
空 
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指陆游主张抗金的抱负不能实现 
名传后世 
可以相提并论
思维发展与提升
1.诗题为“蜀相”,诗歌首联、颔联却从祠堂写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见解。
明确:人物千古风流已去,而祠堂长存,虽今犹在,正可由丞相祠堂想见丞相功业。若不从祠堂写起,颈、尾两联的议论就成了无本之木。写祠堂实为伤情,为下文写心志做铺垫。祠堂冷落荒凉的环境,表现了诗人追怀诸葛亮的寂寞之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是怎样的?这里的“英雄”指的是谁?
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里的“英雄”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得以施展。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地失落了。杜甫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他“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杜甫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课本素材展台
怜杜甫
杜甫一生都在愁。年少轻狂愁仕途,年长之后愁国家。“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读他的诗时总会令人觉得那铺天盖地的愁呼啸而来,压迫着肢体,刺痛着心脏,使人不知不觉中沁出一身冷汗。
杜甫的愁并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而是一点点蚕食般充满了他那忧国忧民的心。他生在盛唐,却看着大唐王朝一步步没落下去。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试想,是否人人都可以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烽起的狼烟,离散的家人,苦难的百姓,迷茫的道路。这是何等的折磨?他的身心在几十年中一直被侵蚀着。而他也不可自拔地制造愁、追寻愁,实在无奈,他才会选择借酒消愁,让那负重超载的心稍作休息。
既然想消愁,为何不抛却一切,循着陶潜的足迹做一个隐士,以天地为家,以日月为友呢?他做不到。他放不下那个日渐衰微、百姓水深火热的国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是宁可自己被饿死冻死也要天下人安定的杜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该放弃却坚守,这是何等的悲哀?
伟人从不怕死!纵观几千年历史,无数伟人的血泪史常向世人昭示自古伟人似乎大都“不得好死”。杜甫是我们公认的伟人,也是那无数没有“好死”的伟人之一。当人们在那不遮风雨的小船上发现那怀揣诗稿、全身僵硬、被隔绝数日的孤单躯壳时,也许会感叹伟人之渺小吧。他的死一点不像世人想象中的轰轰烈烈,也正因如此才更使人为之心寒!伟人的陨灭竟无人知晓!而当杜甫的灵魂脱离那垂老软弱的躯壳时,也许不会感慨自身,反而会感叹民生之多艰吧。他就是这样的人,就算死也无法从愁中摆脱出来。那怀中的诗稿,如同啼血的杜鹃,诉说着绵绵无绝期的深愁……
当那颗不堪重负的巨星划过天际,当那个拄着拐杖的垂暮身影消失在愁雾中,他和这个凄凉的时代告别了。他用一枝被岁月磨秃的笔,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一生的实践,告诉了人们,什么才叫“忧道不忧贫”和“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二、书声琅琅——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拓展阅读
1.赠卫八处士
唐代:杜甫
阅读提示
这首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但它的感情内涵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有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
原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①。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②。
怡然敬父执③,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④已,驱儿罗酒浆⑤。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⑥。
主⑦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⑧。
明日隔山岳⑨,世事两茫茫⑩。
注释
①动如参与商: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参商,二星名。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②成行:儿女众多。
③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④乃未已:一作“未及已”,还未等说完。
⑤罗酒浆:罗列酒菜。
⑥间黄粱: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⑦主:主人,即卫八。
⑧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⑨山岳:指西岳华山。
⑩世事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今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
译文
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
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
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冒着夜雨剪来了新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2.旅夜书怀
唐代:杜甫
阅读提示
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诗
细草微风岸,危樯①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②,月涌大江流③。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④。
注释
①危樯:高耸的桅杆。
②星垂平野阔: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③月涌大江流: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④沙鸥:水鸟名。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像是飘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3.月夜忆舍弟①
唐代:杜甫
阅读提示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叛军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这首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原诗
戍鼓断人行②,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③,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④。
寄书长不达⑤,况乃未休兵⑥。
注释
①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②戍鼓断人行: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③露从今夜白:指在节气“白露”的一个夜晚。
④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⑤长不达:一直送不到。长,一直,老是。达,到。
⑥况乃未休兵: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4.秋兴八首·其一
唐代:杜甫
阅读提示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全诗八首相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原诗
玉露凋伤①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②。
江间波浪兼天涌③,塞上风云接地阴④。
丛菊两开他日泪⑤,孤舟一系故园⑥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⑧。
注释
①玉露凋伤: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②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③兼天涌:波浪滔天。兼天,连天。
④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
⑤丛菊两开他日泪: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⑥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⑦寒衣处处催刀尺:寒衣,指冬天御寒的衣服。催刀尺,指赶裁新衣。
⑧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蜀 相
开卷有益
千古诗圣
经历一个朝代,见证唐朝盛衰,描绘社会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生命中坚守正直、忧患、无私,在唐诗史册中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他的诗,是一部史,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史。他的诗,又是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怜悯苍生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
1.文学常识
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韩愈《题杜工部坟》
2.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颠沛流离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敬重。
3.相关知识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4.名句背诵
杜甫名句
①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③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
④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⑤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
⑦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⑧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
语言建构与运用——新知预习,语言构建
作业时间:20分钟
一、自学预习
阅读课文下面自然段,完成相应问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①外柏森森②。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③好音。
三顾频烦④天下计,
两朝开济⑤老臣心。
出师⑥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锦官城      ②柏森森      ③空      
④频烦      ⑤开济      ⑥出师      
2.思考:“自”“空”两字该怎么理解?
 
二、巩固自测
1.字音识记。
①柏树(  ) ②阴森(  )
③黄鹂(  ) ④祠堂(  )
⑤频烦(  ) ⑥衰鬓(  )
2.辨形组词。
①②③
3.词语解释。
①映阶碧草自春色:                                    
②中原北望气如山:                                    
③塞上长城空自许:                                    
④出师一表真名世:                                    
⑤千载谁堪伯仲间:                                    
思维发展与提升——合作学习,疑点探析
1.诗题为“蜀相”,诗歌首联、颔联却从祠堂写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见解。
答: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是怎样的?这里的“英雄”指的是谁?
答: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读写迁移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课本素材展台
怜杜甫
杜甫一生都在愁。年少轻狂愁仕途,年长之后愁国家。“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读他的诗时总会令人觉得那铺天盖地的愁呼啸而来,压迫着肢体,刺痛着心脏,使人不知不觉中沁出一身冷汗。
杜甫的愁并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而是一点点蚕食般充满了他那忧国忧民的心。他生在盛唐,却看着大唐王朝一步步没落下去。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试想,是否人人都可以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烽起的狼烟,离散的家人,苦难的百姓,迷茫的道路。这是何等的折磨?他的身心在几十年中一直被侵蚀着。而他也不可自拔地制造愁、追寻愁,实在无奈,他才会选择借酒消愁,让那负重超载的心稍作休息。
既然想消愁,为何不抛却一切,循着陶潜的足迹做一个隐士,以天地为家,以日月为友呢?他做不到。他放不下那个日渐衰微、百姓水深火热的国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是宁可自己被饿死冻死也要天下人安定的杜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该放弃却坚守,这是何等的悲哀?
伟人从不怕死!纵观几千年历史,无数伟人的血泪史常向世人昭示自古伟人似乎大都“不得好死”。杜甫是我们公认的伟人,也是那无数没有“好死”的伟人之一。当人们在那不遮风雨的小船上发现那怀揣诗稿、全身僵硬、被隔绝数日的孤单躯壳时,也许会感叹伟人之渺小吧。他的死一点不像世人想象中的轰轰烈烈,也正因如此才更使人为之心寒!伟人的陨灭竟无人知晓!而当杜甫的灵魂脱离那垂老软弱的躯壳时,也许不会感慨自身,反而会感叹民生之多艰吧。他就是这样的人,就算死也无法从愁中摆脱出来。那怀中的诗稿,如同啼血的杜鹃,诉说着绵绵无绝期的深愁……
当那颗不堪重负的巨星划过天际,当那个拄着拐杖的垂暮身影消失在愁雾中,他和这个凄凉的时代告别了。他用一枝被岁月磨秃的笔,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一生的实践,告诉了人们,什么才叫“忧道不忧贫”和“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二、书声琅琅——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拓展阅读
1.赠卫八处士
唐代:杜甫
阅读提示
这首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但它的感情内涵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有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
原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①。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②。
怡然敬父执③,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④已,驱儿罗酒浆⑤。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⑥。
主⑦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⑧。
明日隔山岳⑨,世事两茫茫⑩。
注释
①动如参与商: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参商,二星名。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②成行:儿女众多。
③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④乃未已:一作“未及已”,还未等说完。
⑤罗酒浆:罗列酒菜。
⑥间黄粱: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⑦主:主人,即卫八。
⑧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⑨山岳:指西岳华山。
⑩世事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今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
译文
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
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
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冒着夜雨剪来了新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2.旅夜书怀
唐代:杜甫
阅读提示
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诗
细草微风岸,危樯①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②,月涌大江流③。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④。
注释
①危樯:高耸的桅杆。
②星垂平野阔: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③月涌大江流: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④沙鸥:水鸟名。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像是飘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3.月夜忆舍弟①
唐代:杜甫
阅读提示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叛军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这首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原诗
戍鼓断人行②,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③,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④。
寄书长不达⑤,况乃未休兵⑥。
注释
①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②戍鼓断人行: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③露从今夜白:指在节气“白露”的一个夜晚。
④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⑤长不达:一直送不到。长,一直,老是。达,到。
⑥况乃未休兵: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4.秋兴八首·其一
唐代:杜甫
阅读提示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全诗八首相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原诗
玉露凋伤①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②。
江间波浪兼天涌③,塞上风云接地阴④。
丛菊两开他日泪⑤,孤舟一系故园⑥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⑧。
注释
①玉露凋伤: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②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③兼天涌:波浪滔天。兼天,连天。
④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
⑤丛菊两开他日泪: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⑥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⑦寒衣处处催刀尺:寒衣,指冬天御寒的衣服。催刀尺,指赶裁新衣。
⑧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蜀 相
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
1.答案:①锦官城:成都的别名。②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③空:白白的。④频烦:犹“频繁”,多次。⑤开:开创。济:扶助。⑥出师:出兵。
2.答案:(示例)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但与诗人无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情景交融。
二、
1.答案:①bǎi ②sēn ③lí ④cí ⑤pín ⑥bìn
2.答案:①祠堂 祭祀 ②衣襟 噤口 ③频繁 濒临
3.答案:①空 ②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③指陆游主张抗金的抱负不能实现 ④名传后世 ⑤可以相提并论
思维发展与提升
1.明确:人物千古风流已去,而祠堂长存,虽今犹在,正可由丞相祠堂想见丞相功业。若不从祠堂写起,颈、尾两联的议论就成了无本之木。写祠堂实为伤情,为下文写心志做铺垫。祠堂冷落荒凉的环境,表现了诗人追怀诸葛亮的寂寞之心。
2.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里的“英雄”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得以施展。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地失落了。杜甫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他“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杜甫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