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5 14: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单选题
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 误的是( )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 231 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
A.东汉 B.三国吴
C.西晋 D.三国蜀
3.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曹操在诗歌《蒿里行》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凄惨景象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两晋时期
5.历史课上刘老师给同学们三个提示“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刘老师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元 D.明清
6. 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A. 魏国 B. 蜀国 C. 西晋 D. 东晋
7.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 “八王之乱”
B. 定都洛阳
C. 恢复分封制
D. 三家归晋
8.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西晋历史的关注。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 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C. 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 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民族压迫
9. 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说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是( )
A. 西晋、东晋 B. 隋朝、唐朝
C. 北宋、南宋 D. 元朝、明朝
10.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 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 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11、西晋末年,北方民族内迁并起兵反晋的主要有五个民族,历史上称“五胡”。“五胡”指的是 (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蒙古 ④羯族 ⑤越族 ⑥氐族 ⑦羌族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④⑥⑦
12、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冶铁业已普遍使用水力鼓风机
B、发明了灌钢法,造出质量上乘的钢
C、青铜制造业高度发展,生产规模大
D、青瓷烧制技术进一步发展,青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具
13、南朝四朝,其都城都建在 (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杭州
14、关于西晋和东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晋是曹魏的基础上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B、都城分别是在洛阳和建康
C、建立者分别是司马炎和司马睿
D、东晋强大起来也结束了我国的南北分裂局面
15、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交战双方是( )
A、西晋与前秦 B、东晋与北魏 C、东晋与前秦 D、西晋与北魏
16.《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和。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桂陵之战
17.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有三顾茅庐的 、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 , 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 )
A. 诸葛亮 刘备 关羽 B. 刘备 曹操 孙权
C. 刘备 诸葛亮 曹操 D. 诸葛亮 关羽 曹操
18.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人口增多 B.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9.在《三国鼎立形势图》中,数字1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曹丕
20.要想参观、考察云冈石窟,我们应该去( )
A.山西大同 B.河南洛阳 C.山西太原 D.河南郑州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2)材料一中的“周郎”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3)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根据材料一填写三国的名称及建立者。
A.——,B.——,C.——。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是指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的胜利对曹操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该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4)为了实现诗中的雄心壮志,他主动发起了哪次战役?最终结果如何?对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何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三: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履衣天下。 ──南朝 《宋书》
(1) 材料一中北方少数民族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什么时候中原民族大国末迁往江南?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占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南阳武侯祠联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
请回答:
(1)写出与材料一对联中涉及到的我们学习的典故(或成语)及战役各一例。
(2)两则材料都与哪位人物有关?如何评价此人?
(3)在材料中找出一句最能概括他功劳的一句话
(4)请你用一句成语来概括他的高尚品质吗?(或写了一句与他相关的诗句)
答案
1-5DBCBB 6-10CACAC 11-15DCCDC 16-20BCDDA
21.(1) 赤壁之战。
(2) 周瑜。诸葛亮。
(3) 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当;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疾疫困扰;孙刘联军采用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曹操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写出两点即可)
(4) 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例答: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促进了北方生产的发展。(写其他人亦可)
22、(1)A:蜀,刘备。B:吴,孙权。C:魏,曹丕。
(2)官渡之战。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3)统一全国。
(4)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3、(1)东汉末年 西晋末年
(2)由贫穷落后到经济发展(富饶)
(3)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北方人口南迁,不仅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而且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经验。(主要原因); 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安定;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人民的辛勤劳动。
(4)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吸收先进地区的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先进科技的引进
24.(1)三顾茅庐,赤壁之战。
(2)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3)“功盖三分国”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