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的口语和书面表达中。
- 能够描述课文中描绘的学校景象和孩子们的活动。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民族团结和友爱精神。
- 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重难点:
1. 重点:
- 描述课文中学校景象和孩子们活动的语言表达。
2. 难点:
- 理解课文中民族团结和友爱精神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校园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景象。
-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觉得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生字学习
坝 (bà) - 河坝:河坝是指河流两岸用来拦水或调节水流的堤坝。
造句:河坝的建设对于防止洪水起到了关键作用。
汉 (hàn) - 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
造句:汉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艳 (yàn) - 鲜艳:鲜艳形容颜色鲜明、亮眼。
造句:她穿着一件鲜艳的红衣服,看起来非常喜庆。
扮 (bàn) - 打扮:打扮指整理衣着、装饰等,使自己看起来更好。
造句:每天早上,我都会花时间打扮自己,以迎接新的一天。
扬 (yáng) - 表扬:表扬是对某人或某事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赞扬。
造句:老师表扬了小明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
读 (dú) - 读书:读书是指阅读书籍,获取知识和信息。
造句:我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读书,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
摔 (shuāi) - 摔跤:摔跤是指跌倒或因失去平衡而跌落。
造句:小弟弟在操场上玩,不小心摔了一跤,但很快他就爬起来继续玩了。
跤 (jiāo) - 摔跤:摔跤也可以指摔打、摔击。
造句:两个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摔跤游戏,看谁更厉害。
凤 (fèng) - 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造句:凤凰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类,它们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洁 (jié) - 清洁:清洁是指使物体表面干净、无污垢。
造句:妈妈每天都会打扫房间,保持家里的环境整洁。
三、作者简介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吴然创作的一篇散文,吴然是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1936年,原名吴常生,湖南长沙人。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工作。
吴然的创作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丰富的人性和社会现实。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发表。
除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吴然还创作了许多其他著名的作品,如《散文精选》、《小说精选》等。他的作品常常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为广大学生所熟知。
四、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早晨时小学生们来到学校的场景。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这里的“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是对小学生们上学路上的场景的描写,山坡、坪坝、小路等元素营造出了一个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想象出小学生们在清晨的阳光下,沿着小路走来的情景。而“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则是对小学生们的民族构成的描述,说明了这里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一起上学,体现了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氛围。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里的“大家穿戴不同,”是对小学生们服装的描写,说明了不同民族的孩子们穿着各自的特色服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则是表达了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学校里相互交流、友好相处的情景,强调了团结和友谊的重要性。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这里的“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是对小学生们服装的进一步描写,鲜艳的服装使学校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里的“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是对小学生们到校后的行为的描写,他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展现了他们的礼貌和爱国情怀。
这段话通过对小学生们上学的场景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多民族、团结友好的学校氛围,强调了民族团结、礼貌和爱国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话通过对小学生们上学的场景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多民族、团结友好的学校氛围。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小学生们的形象和学校的氛围。同时,这段话也传递了一些教育价值观,如团结、友爱、礼貌和爱国等,对于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第2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是一个简单的描写性语句,它通过对大青树上铜钟敲响的声音的描述,营造出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当,当当!当,当当!”这是对铜钟敲响声音的直接描写,通过重复的“当”字来模拟钟声的韵律和节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钟声的清脆和响亮。
大青树是一个具体的景物,它可能是一棵高大的树木,生长在某个特定的地点。铜钟则是挂在大青树上的一种乐器或计时器,它的敲响可以作为一种信号或仪式的开始。
这句话没有直接表达出任何情感或意义,但它通过对钟声的描写,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场景,让读者可以自行想象这个场景所代表的意义和氛围。它可能暗示着某个重要的时刻或事件的到来,或者只是简单地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场景。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的情景。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里的“不同民族”说明了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展示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交流。而“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则强调了大家在一起学习的团结和和谐。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里的“大家一起朗读课文”表达了学生们共同学习的场景,而“那声音真好听”则形容了学生们朗读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给人一种美好的感受。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里的“窗外十分安静”与教室里学生们的朗读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树枝、鸟儿和蝴蝶的描写,表现出了外面的一切都被同学们的读书声所吸引,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这里的“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是一个转折点,通过引入猴子的出现,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猴子作为山林里的朋友,好奇地听着学生们的读书声,给整个场景带来了一份自然和活泼的气息。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里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描述了下课后学生们在大青树下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景,包括跳孔雀舞、摔跤和做游戏等。这些活动充满了欢乐和活力,吸引了许多小鸟前来观看,甚至连松鼠和山狸也赶来凑热闹。这里通过对小动物的描写,进一步增添了场景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这段话通过对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的情景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同时,通过对窗外的安静和下课活动的热闹的对比,表达了学生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和欢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是对小学的简单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这里的“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而“一所边疆的小学”则暗示了这所小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能比较偏远,但这并没有影响它的吸引力。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这里的“古老的铜钟”和“大青树粗壮的枝干”都给人一种历史悠久、稳重坚固的感觉,强调了这所小学的历史和传统,也可能暗示了这所学校的文化底蕴。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这里的“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通过对凤尾竹影子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这所小学的可爱之处。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这所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这所小学的特色和魅力。
五、总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描述一所乡村小学的散文,通过描绘学校的环境、学生们的活动和学习生活,展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学习了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口语和书面表达中。同时,学生们也体会到了课文中民族团结和友爱精神的深层含义,培养了他们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了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并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乡村小学的生活,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