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桃花源记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3 21:2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学生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A、B、C层)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A、B、C层)
3、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A、B、C层)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A、B层)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A、B、C层)
【学习课时】2课时
【知识链接】
1、 了解“记”这种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表一些议论和感慨。《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是非常有名的“记”,《湖心亭看雪》虽不以“记”名篇,实际上也是一篇“记”。
2、了解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是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在约是宁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A、B、C层)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A、B、C层)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特别是古今异义词。(A、B、C层)
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A、B、C层)
【学习难点】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A、B、C层)
预习案 (A、B、C层)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 )俨然( )阡陌( )垂髫( )便要还家( )刘子骥( )诣( )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A层)
5、概括本文的成语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 不足为外人道也。

6、本文特殊的句式(A层)
探究案(A、B、C层)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内涵。
1、本文以________为线索,以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为顺序,写渔人_________桃花源,________桃花源,__________桃花源,渔人和其他人_________桃花源。
2、思考问题:
①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哪些美景?哪些是自然景象,哪些是生活美景?

②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 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现实?
③村人“皆叹惋”为么?
④ 本段结尾写道“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从这些叙述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A、B层)
拓展案
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请你联想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A、B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