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人民版)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三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一、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简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等方法归纳和比较赫鲁 ( http: / / www.21cnjy.com )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开展讨论,谈谈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阅读恩格斯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等历史材料,理解历史材料,并运用它来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通过对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到走向解体原因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看两幅漫画,问:这两幅漫画反映了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弊端?由此旧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苏联改革的背景
师:概括苏联斯大林模式弊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斯大林的逝世为苏联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
师:让学生观看本三幅照片,然后指出:苏联的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三位领导人时期。
二、赫鲁晓夫的改革
问:同学们,那么你们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改革?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赫鲁晓夫的改革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是失误?
生:.赫鲁晓夫改革正确的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1)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工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2)政治改革。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
问:失误又有哪些?(出示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 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
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材料二:赫鲁晓夫经常心血来潮地做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决策,许多改革措施未经深思熟虑便草草实施,又草草收场。 ——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
材料三: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生:失误有:冒进、瞎指挥、不深入……全盘否定斯大林、个人崇拜等等
问: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
生:成效甚微。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
问:.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生:1.改革没有结合国情
2.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
3.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4.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
师:1964年赫鲁晓夫在无奈中下台,继而上台改革的师勃列日涅夫。
三、列日涅夫的改革
师: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前期有所发展,他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实行“新经济体制”。
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上升到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上升到85%
——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
但后期逐渐停滞,改革仍然归于失败。
四、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师:面对一次次改革失败的戈尔巴乔夫又做了那些努力?
生:归纳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还对价格、信贷、税收等体制进行改革,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政治改革:A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B宪法删去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C苏共“二十八大”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
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如何?
生:经济改革失败导致经济衰退;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的领导地位,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师:阅读课本,简述苏联解体的过程
生: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八一九”事件;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师:有人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归纳:苏联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下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纠正
2、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的民族高压政策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
3、外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小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大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必须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加以总结,对其教训则应引以为戒,以勇往直前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课堂练习(略)
3本课相关原始资料链接
赫鲁晓夫于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一个“内部报告”
斯大林逝世以后,党中央委员会开始执行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方针:坚定而不懈地指明:夸大某个人的作用,把他变成具有神仙般非凡品质的超人,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相违背的,是不能容许的。
由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充分认识到个人崇拜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造成的实际后果以及因破坏党的集体领导原则而带来的巨大危害,同时由于个人独揽大权这一事实,党中央认为绝对有必要向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报告有关这个问题的材料。
斯大林的一些不良品质在列宁活着的时候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但在以后年代里已经发展到严重地滥用职权的地步,因而给我们党造成莫大的损失。
斯大林根本不允许实现集体领导和集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作,他不仅对反对他的人要施加暴力,而且由于他的任性和专横,连被他看成与他的思想相违背的人,也要施以暴力。
斯大林不是通过说服、解释和耐心地同别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强加于人,要别人无条件接受他的意见。
斯大林首创“人民敌人”这个概念。这一名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使犯了思想错误或只卷入争论的人毋须证明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它可以自动给这些人加上这个罪名,可以破坏革命法制的一切准则,对他们实施最残酷的迫害,以对付在某一点上不同意斯大林的人,对付那些只是被怀疑有敌意的人,对付那些受到诬陷的人。
我们现在能够广泛地提出克服敌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人崇拜和消除它造成的严重后果等问题,证明我们党有着伟大的道德力量和政治力量。
──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
我们需要整个社会生活的广泛民主化。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是业已开始的进程不可逆转的主要保证。只有通过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所固有的民主形式,通过扩大自治的这种民主形式,我们才能在生产、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方面,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里前进。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深刻革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的制度在各个方面的决定性方面,即经济方面、社会政治方面和道德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
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建思想。多一些社会主义,多一些民主。
还有一个结论,可以说是主要的结论。这就是依靠群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劳动人民积极参加所拟定的改造工作,也就是民主化,再民主化。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19次代表会议上作的报告(节录)
今天,应当有勇气承认:假如政治体制仍然不动,仍然毫无变化,那么我们就无法实现改革的任务。
据我们看,问题在于应该解决下列基本任务。
第一,尽一切可能使千百万劳动者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参加国家的管理。
第二,为社会的自我调节和自治过程开辟最广阔的天地,为充分发挥公民、权力代表机关、党组织和社会团体、劳动集体的主动性创造条件。
第三,调节下列机制:自由形成和表现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和意志,由他们商定和实现苏维埃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
第四,为各大小民族的进一步自由发展、在族际主义原则上加强他们的友好平等合作保障条件。
第五,根本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和法则以排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篡夺政权和滥用权力的可能性,有效地抵制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可靠地保障公民行使宪法权利和自由,以及他们履行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
第六,根据列宁的共产党是社会的政治先锋队和苏维埃国家是人民的政权工具的观念,党机关和国家机关的职能应严格分开。
第七,建立能保障政治体制及时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更新的有效机制,并考虑国内和国际条件的变化,这种政治体制要能在一切生活领域中越来越积极地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和自治原则。
……
很显然,进步之路只有一条──这就是改革之路,革新之路。党将尽一切可能在发扬民主和公开性的基础上培植社会意识,并使之以建设性工作为目标。
──《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文件和评论》,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
3、课文注释
苏共“二十大”
在1956年2月举行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的中央工作报告提出了关于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些新观点。国际方面,赫鲁晓夫强调了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及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这是对斯大林“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的修正;国内方面,赫鲁晓夫强调恢复和加强法制,为“列宁格勒案件”等冤案平反,改变保安机关权力不受制约的非正常状态;党的建设方面,赫鲁晓夫要求批判“个人崇拜”,恢复“集体领导原则”。 苏共“二十大”表明,赫鲁晓夫试图通过批判斯大林,为推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道路。从总体上看,此举顺应当时人心思变的大趋势,所以获得了党内外的广泛支持,但同时也激化了赫鲁晓夫与中央领导层中保守势力的矛盾,同时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苏联解体的过程
1990年3月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上,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首任总统。随后,立陶宛宣布独立,1990年,先后有11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4月,格鲁吉亚宣布独立。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公民主张保留联盟。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规定各共和国拥有本国领土内的全部主权,改国名为“主权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不到3天,就归于失败。此后,苏联形势急转直下。2月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下令“中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次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25日,苏共中央解散。在这种形势下,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9月,戈尔巴乔夫被迫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了一个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要求苏联停止存在,宣称苏联的法律和其他一切准则在三国内不再适用。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前加盟共和国作为独立国家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联合体首脑会议。25日晚,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升起。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12月21日,前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11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
《阿拉木图宣言》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阿塞拜疆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白俄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克兰,努力建设民主的法制国家,将在互相承认和尊重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不可分割的自决权、平等和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不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不施加经济或其他方式的压力,和平解决争端,尊重人权与人的自由(包括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认真履行国际法义务及其他公认的原则和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发展相互关系;互相承认并尊重领土完整及现有边界的不可侵犯;认为加强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的友好、睦邻和互利合作关系,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和平与安全事业;意识到自己对保持公民和睦和民族和谐的责任;忠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的宗旨与原则,兹声明:联合体参加国将通过以均等原则建立的,按联合体(它不是任何国家组成)成员国协定规定的程序行使职能的协调机构实行平等协作。为保障国际战略稳定与安全,将保留对军事战略力量的统一指挥和对核武器的统一监督;各方将互相尊重争取成为无核或中立国家地位的愿望。独立国家联合体在其所有成员国都同意的情况下,可供前联盟成员国或同意联合体宗旨与原则的其他国家加入。重申愿在形成并发展共同经济区域、全欧和欧亚市场方面进行合作。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停止存在。联合体成员国保证按自己的宪法程序履行前联盟条约与协定中规定的国际义务。联合体成员国必须恪守本宣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