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情评估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作答。(10分)
一般认为,福清祠堂盛于明清。尤其清代中后期,大小祠堂遍布城乡,其构筑宏丽、雕镂 ① 精美,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久远的传统风俗。可以说,福清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是福清祠堂。福清祠堂所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 甲 。
福清现存的祠堂(主要指姓氏祠堂),多数是祭祖的神圣场所,它们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 乙 最华丽的建筑群体,它们常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等相映,成为世人所推chóng ② 的人文景观。
福清祠堂一般都采用轴线对称布局,一般由大门、仪门、走廊、明楼、享堂、寝堂等组成。 丙 。以上这些特征标志着福清祠堂作为公共建筑的性质得到了加强。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给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 (A.lòu B.ròu) ② (A.祟 B.崇)
(2)从下列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A.长久不衰 B.连绵不绝)
乙 (A.装饰 B.修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段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因此空间最大,用材最考究
②寝堂为安放祖先神位或纪念对象之所
③享堂是祠堂的正厅,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处
④在里头设有神龛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
二、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6题。(18分)
我也是八连的兵
孙晶岩
走进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渣江村,一进村就看到一行醒目的标语:“部队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熔炉。”我对这条标语很有认同感。
在渣江村村委会,我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王光明。他1961年出生,是红军的后代。他的父亲出生刚刚28天,王光明的爷爷就参加红军离开了家乡。爷爷哥儿仨,哥儿仨同一天一起参加了红军。他的爷爷在红三兵团,牺牲在永丰县的龙岗。渣江村有名有姓的红军烈士有很多,王光明的父亲从记事起就没有见过亲爹。父亲给他取名“光明”,寓意继承红军传统,走向光明。
王光明1979年10月应征入伍,在原南京军区某部八连当兵。我们都曾有过军旅生活,聊得很投机。我发现他的字写得很漂亮,得知他在部队当过文书,便有些突兀地问他:“你对枪的构造也很熟悉吧?”他诧异地问道:“孙老师,您怎么知道我懂得枪?”我笑着说:“我当兵时的连队也是原南京军区某部八连,我也当过文书。连队文书往往要兼任军械员,军械员必须懂得枪支的构造和性能,射击也要拿手啊。”
他仿佛遇到了知音,高兴地对我说:“您也当过文书,太好了。”
同在原南京军区某部八连当过兵,同当过文书兼军械员的经历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向我打开了话匣子。他1982年入党,在部队立过两次个人三等功。1985年1月,有着将近6年军旅生涯的王光明退伍回到家乡。离开部队的那天,他哭了,每个当过兵的人对培养过自己的部队都会有深厚的感情。拓宽了眼界的他,更看到了家乡的差距。当时村里基础设施薄弱,他心里萌生了彻底改变家乡面貌的想法。
由于家里条件差,刚回到家乡的他兢兢业业地种田,老老实实地做人。他种水稻、红薯、花生、蔬菜,还养了猪和鸡,日子一天天有了起色。1990年,他进入村委会当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当时村里非常落后,没有水泥路,全村16个组只有两个变压器,以渣江河为界,南北各一个。村委会没有房舍办公,只能骑着自行车跑到三里路以外的老林场办公。
要想富,先修路。由于地少人多,当时村里连条像样的土路都没有,只有田埂路。1991年,他当上了村主任,立志给村里修一条沙石路。资金困难,他就四处筹资,带领乡亲们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4年后,他当上了村支书,继续带领乡亲们修路。1996年,村里第一条水泥路修通了,虽然只有2.1千米,却使渣江村第一次有了这么好的路。他带领乡亲们趁热打铁,直到1998年,终于修好了村里的主干道。现如今,渣江村家家户户门口都通了水泥路。
共同的当兵经历使得我们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由于我比他当兵早,他称呼我为老班长。当我向他告别时,我说:“我们是当兵的人,只要埋头苦干就一定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他激动地说:“老班长,您放心吧,走到哪里我都会给部队争光!”
夜幕降临,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渣江村。回来的路上,司机张师傅对我说:“孙老师,不仅您和王书记是八连的兵,我也是!”
我诧异地问道:“张师傅,你也当过兵?”
他笑着说:“我也当过兵,也是在八连,原南京军区某部八连战士!”
我深受感动,真是无巧不成书,一天中就碰到两个八连的兵。是啊,每一个当过兵的人,身上都会留下大熔炉的烙印,这就是我们身上流淌的军人血脉。我又想起了进村时看到的那幅标语:“部队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熔炉。”我们都是八连的兵,我们都要不忘初心,为乡村振兴出把力。
(选自《解放军报》2022年7月20日,有删改)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光明是红军的后代,其名字寓意继承红军传统,走向光明。
B.文中运用大量的插叙,巧妙地交代了王光明的身世与经历。
C.结尾处写张师傅也是八连的兵,只是为了印证无巧不成书。
D.文中的王光明是具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新一代军人。
3.根据文章内容,完善王光明的个人简历。(4分)
姓名 王光明 籍贯 江西省兴国县
出生时间 ① 入伍时间 1979.10
入党时间 ② 何时任村支书 ③
在部队获奖情况 ④
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5分)
(1)他激动地说:“老班长,您放心吧,走到哪里我都会给部队争光!”(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3分)
(2)我诧异地问道:“张师傅,你也当过兵?”(赏析加点词语)(2分)
5.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
6.有人认为把文章的标题改为“我也当过兵”更简洁,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12分)
①“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②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③如果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也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④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节选自陆邵明《留住乡愁》,有删改)
7.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3分)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记忆和非物质文化记忆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B.乡村记忆是居民乡愁的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应该完全保留下来。
C.画线部分运用举例论证来证明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呵护乡村记忆的观点。
D.活化乡村记忆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娱乐休闲产业等。
9.有人说:“留住乡愁,不能只靠情怀。”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6分)
三、写作(60分)
10.本班同学依据《水浒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主题,就林冲这一人物展开了讨论。
以上讨论是否引起了你的思考?这样的碰撞不止在阅读上,依据以下表格,以“抗争”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任务 类型(三选一) 写作提示
写一篇以“抗争”为主题的议论文。 书信 (1)注意阅读对象; (2)可以就《水浒传》或其他名著展开论述,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展开论述……
演讲稿
立论文
要求:①议论文体,自行拟题,完成习作;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
一、1.(1)① A ② B (2)甲A 乙A
(3)示例:福清祠堂是福清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4)B
二、(一)2.C 点拨:C.文中写张师傅是为了证明“每一个当过兵的人,身上都会留下大熔炉的烙印”,他们都将不忘初心,助力乡村振兴。故C项有误。
3.①1961年 ②1982年 ③1995年
④两次个人三等功
4.(1)主要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王光明身为军人的自豪之情,也表现了王光明的奉献与担当。
(2)“诧异”是觉得奇怪的意思。写出了“我”对张师傅也当过兵感到奇怪,同时也表达了“我”的惊喜之情。
5.抒情和议论。好处:①再次强调“部队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熔炉”,结构上首尾呼应。②抒发了作者对军人家国情怀、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精神的崇敬与赞美之情。③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赞扬当代军人不忘初心、埋头苦干、为乡村振兴作贡献的精神。
6.示例:不同意。“我也当过兵”强调的是“当过”,而文章标题“我也是八连的兵”突出“八连”,这个“八连”指“原南京军区某部八连”,文中的王光明、“我”还有张师傅都在这里当过兵,所以这里用“我也是八连的兵”更好。
(二)7.①留住乡愁需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②呵护乡村记忆,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③活化乡村记忆,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
8.B 点拨:B.根据第②段中的“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可知,本项“在城镇化过程中应该完全保留下来”说法过于绝对。
9.留住乡愁,除了要有情怀,还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要留住值得保存的乡村记忆,包括物质文化记忆和非物质文化记忆;要呵护乡村记忆,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要活化乡村记忆,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
三、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