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2023--2024年八年级历史(上)期中期末一站式复习(部编版)
(核心背记)
2
0
2
4
第3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
中华民国的建立
02、背规律
01、背时空
03、背架构
06、背错因
04、背课标
05、背要点
复习目录
01、背时空,构建知识体系
第3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02、背规律,把握发展趋势
(1)政治上: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实行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使民主革命在曲折中发展
(2)经济上: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3)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文化多元,新旧并存
(4)社会生活:废除陈规陋习,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主题线索归纳]
03、背架构,思维引导学习
一条主线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两个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
两个团体 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七次革命行动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04 背课标,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2022版课标】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1.孙中山被称为“革命的先行者”:
①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美国檀香山1894年),宗旨是振兴中华。;②领导了一系列的早期革命;③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领导革命的组织);④最早提出了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①成立条件: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他们的主要思想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c.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3.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创立者是谁?其政治纲领是什么?
②成立时间与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③政治纲领:驱除鞑虏(鞑虏指的是清政府)、恢复中华、创立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
④总理:孙中山
⑤机关刊物:《民报》
⑥地位(或性质):中国同盟会是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⑦作用: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4、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它有何历史作用?有何局限性?
①民族主义(前提)、民权主义(核心,反映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要求)、民生主义;
A.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B.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三民主义的核心,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②历史作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③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土地纲领不彻底。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4、怎样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地位?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5、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①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②他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6、孙中山代表哪一阶级?该派别主张学习西方的哪一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9课 辛亥革命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
萍浏醴起义
2.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士兵
3.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的政府是什么?谁任都督?
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沦为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1912)
1.辛亥革命的成果有那些?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 :
公元X年—1911=民国X年 民国X年+1911=公元X年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标志是什么?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4.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什么?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5.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采取了那些措施?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大总统到南京就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6.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①成功的表现:
政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社会风俗:出现了自由平等的社会新风尚
②失败的表现: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二次革命的的导火线?
宋教仁遇刺案
2.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国民党力量涣散 袁世凯力量强大
3.二次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专制与共和的斗争
4.袁世凯为了称帝,换取日本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什么条约?
二十一条
5.面对袁世凯的复辟,孙中山发表了什么,号召人们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讨袁檄文》
6.护国三杰?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7.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①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根本)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袁世凯众叛亲离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易错易混】
1.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武昌起义,因为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2.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完善,其中民族主义是前提,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意义,也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民权主义是核心,是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难点突破】对三民主义的深度理解
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对应内容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思想内涵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地位 前提 核心 发展补充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9-10课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
【易错易混】
1.萍浏醴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3.孙中山虽然没有直接领导武昌起义,但仍被当做革命的领袖,他的思想(三民主义)和他通过同盟会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都对武昌起义起着指导作用。
4.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几个层面。辛亥革命后地主阶级的统治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仍广泛存在,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完成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制度才真正结束。
【难点突破】
评价辛亥革命: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①成功(性质和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失败(结果):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易混易错】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2.“二次革命”是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独裁而进行的一次武装斗争,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终结。
3.北洋军阀是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难点突破】
1.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
①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皇帝”这个称号在中国存在了2132年。(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止)
②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④袁世凯在北京就职: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临时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⑤临时政府迁往北京: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难点突破】
2.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①帝国主义支持;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
③大耍两面派阴谋;
④国民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拥护;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3.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失败了?
①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护国战争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
④北洋军内部的分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
⑤“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