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8 18:4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2023-2024学年
第3课
土地改革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和历史地图,了解土地改革时间、过程等基本概况。
0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分析土地改革开展的原因和重要意义;了解土地改革对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02
家国情怀: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加深对党和政府政策的认同感。
03
课程标准:
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目标导航
历史背景
第1部分
总体概况
第2部分
历史影响
第3部分
第1部分
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
1
历史: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2
现实: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建国初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知识链接
农村阶级成分划分标准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几乎不劳动,靠剥削为主,剥削的主要方式是地租。
富农 占有土地,自己参加劳动,也收地租或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人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很少土地或没有土地,主要租地耕种或出卖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几乎完全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受剥削。
贫穷、饥饿、逃荒是旧中国农民的生活常态
农民穿了四代的破棉衣
穿了120年的单裤
农民盖了九年的纸被
一个农村妇女在叫卖自己孩子
第2部分
总体概况
二、总体概况
1、概况:
时间
(1)
1950-1952年底
内容
(3)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文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特点
(4)
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相关史事: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級,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2、进程:
(1)
开始: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2)
措施: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分给地主一份,让其耕种。
(3)
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土改工作团深入群众发动农民参加土地改革。
01 发动群众,查实土地
将地主在乡村中的权威彻底打倒,通过分配地主家产给贫苦农民,实现了农民“翻身”。
03 没收土地,重新分配
根据当时中国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
02 划分阶级,组织农会
由人民政府颁发土地证,整顿与加强政权和民兵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生产。
04 复查总结,巩固成果
知识链接
土地改革工作方法
土地改革中农民拔掉地主的界桩
土地改革中农民焚烧地契
土地改革中农民丈量土地
土地改革中农民埋界桩
土地改革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农具牲畜
知识拓展: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西藏地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1959年西藏翻身农奴参加选举
第3部分
历史影响
三、历史影响
1、性质:
反封建的民主改革
2、影响:
(2)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1)
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属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
(3)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4)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材料1:1949—1952年全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黄花麻 糖料 茶叶 水果
1949 11318.0 44.4 256.4 3.7 283.3 4.1 120.0
1950 13212.5 69.2 267.2 7.9 337.8 6.5 132.5
1951 14368.5 103.1 362.0 25.0 498.9 7.9 156.4
1952 16391.5 130.4 419.3 30.6 759.5 8.2 244.3
材料2: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材料3: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改革大大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保证了全国人民粮食的需要量,增产了工业原料作物。农民的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了,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较之1950年增加25%左右……这就给我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国内市场。 ——《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
知识链接
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实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封建社会(战国—清)
——氏族公社所有制(公有)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1912被废除)
地主土地所有制(1952被废除)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1956被改造)
土地国有(比如:北魏均田制)
最主要
①兼并土地
②形成租佃制
③激化矛盾
李自成:均田免粮
洪秀全:有田同耕
孙中山:平均地权
国共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古代近代对土地改革的要求
结合国情调整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
土地改革
知识拓展:1951年冬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刘青山、张子善案件是“三反”运动中轰动全国的一起案件。张子善为当时的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为前任天津地委书记,他们利用职权,贪污、盗用国家财产,腐化堕落。1952年2月10日,经河北省人民法院公审,并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刘青山、张子善被判处死刑。
本课小结
当堂练习
1.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与材料中的史实相关的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这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场“战争”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C
C
当堂练习
3.202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以下选项,可以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农民问题关切的是( )
A.没收地主和富农全部财产 B.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C.对农民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兜底档案馆里保存着这样一封家书:“昨日接到你亲笔写的家信……家中人口都很平安……已分到一旦七斗田,田也很好……见(鉴)于你在外面打美国鬼子,我们在家中受到农会和政府的优待和照顾。”从这份家书我们能感受到( )
A.人民幸福及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 B.人民解放战争中群众的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劳动人民干劲十足D.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精神
D
A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2023-2024学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