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核心背记)-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一站式复习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核心背记)-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一站式复习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8 18: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2023--2024年八年级历史(上)期中期末一站式复习(部编版)
(核心背记)
2
0
2
4
第4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02、背规律
01、背时空
03、背架构
06、背错因
04、背课标
05、背要点
复习目录
01、背时空,构建知识体系
第4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02、背规律,把握发展趋势
(1)政治: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经济: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在经历“短暂的春天”后,再度受挫
(3)思想:文化多元,新旧并存。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4)社会生活:废除陈规陋习,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主题线索归纳]
03、背架构,思维引导学习
一条主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两大任务 反帝反封建
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大事件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04 背课标,明确学习目标
【2022版课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①经济: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政治混乱;
③思想:(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新文化运动开始时间和标志?代表人物?重要阵地?口号?宣传的主要内容?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事迹?
①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率先提倡“民主”“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②李大钊: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③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④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4、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校长是?他在北大着力营造什么样的学术氛围?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6、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是什么?有何局限性?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7、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结合时代加以创新,古为今用。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13课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1919年5月4日,举行示威游行,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
3.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其性质的: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4.五四运动第二阶段(6月5日后)发生了那些变化?
主力:学生变为工人;运动中心:北京变为上海;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5.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6.五四运动的特点是:革命性、进步性、广泛性
7.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9.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不同是什么?“新”指的是什么?
领导阶级不同,新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那些?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 ④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代表人物:
李大钊
3.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的文章: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4.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地点与建立者:
陈独秀 、上海
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6.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的会议:中共二大
8.民主革命纲领的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9.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0.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京汉铁路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易错易混】
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
2.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李大钊最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包含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方面的内容。
4.《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5.新文化运动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有着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存在着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难点突破】
1.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
①新思想: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②新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③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④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⑤新成果: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13课 五四运动
【易错易混】
1.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而不是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登上政治舞台。
2.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关键,工人是其主力军,并开启了这次运动发展的新阶段。
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指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不是日本割占山东。
4.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5.五四运动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难点突破】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①从时代背景来看,五四爱国运动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五四爱国运动继承了辛亥革命的民主革命精神,并且具有更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特性。
②从指导思想来看,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伴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逐渐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从领导力量来看,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13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易混易错】
1.中国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7月,不是1921年7月1日。因为会议是从7月23日开始召开了很多天。
2.中国一大的地点既有上海,最后一天又转移到了浙江嘉兴的游船上。
3.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确定的目标不一样,中共二大更符合国情。
【难点突破】
1.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 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2.中共“一大”有什么缺陷?“二大”如何弥补?
中共“一大”只提了最高纲领,未提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二大”在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新型政党。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明确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工作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从建立开始,就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前景,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迈进指明了方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