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2023--2024年八年级历史(上)期中期末一站式复习(部编版)
(核心背记)
2
0
2
4
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02、背规律
01、背时空
03、背架构
06、背错因
04、背课标
05、背要点
复习目录
01、背时空,构建知识体系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02、背规律,把握发展趋势
(1)政治:国共两党从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到分裂对峙;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由照搬苏俄“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到逐渐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本国具体国情的革命新道路。
(2)经济: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3)思想文化: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主题线索归纳]
03、背架构,思维引导学习
一条主线 国共两党关系从合作到对峙。
两大革命 国民革命、土地革命。
两个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五次会议 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五大事件 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
【历史解释】国民革命(国民大革命):是指1924-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04 背课标,明确学习目标
【2022版课标】
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
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6)
1.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一大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4.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
5.国共合作的成果有:创办黄埔军校 ;北伐胜利进军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6.黄埔军校担任军校总理、校长、政治部主义的分别是: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
7.黄埔军校的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做了准备
8.北伐的目的和对象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9.北伐的主战场和主要战役是: 湖南、 湖北;汀泗桥、贺胜桥
10.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帝国主义的支持
11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是: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12)
12.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标志是: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15)
13.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是: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14.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标志:张学良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1928年)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6)
【易错易混】
1.国民革命(国民大革命):是指发生于1924~1927年,在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下,国共两党及其他革命力量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二次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京津地区,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往关外途中被炸死。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3.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的胜利进军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了,失败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难点突破】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客观原因: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他们联合起来镇压中国革命;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2)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当时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当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进行反抗。
(3)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南昌起义(1927.8.1)————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8.7)————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3.秋收起义(1927.9)————工农革命军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
6.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7.井冈山会师(1928.4)————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8.中共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瑞金
9.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0.古田会议(1929.12)————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易错易混】
1.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打出的是“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的第一支军队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八七会议是由国民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3.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南昌成为中国人民军队的诞生地,8月1日也成为中国人民军队的光荣节日。今天的“八一建军节”即源于此。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原因:
一方面,城市里敌人力量的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另一方面,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较好等。
【难点突破】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②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长征的时间:
1934.10(江西瑞金)——1936.10(甘肃会宁)
2.长征的原因是:①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②根本原因 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3.我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什么? 遵义会议(1935.1)
4.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5.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四渡赤水
6.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巧渡金沙江
7.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心局面。
8.长征途中遇到过的困难:
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条件,物资匮乏,缺少给养
9.长征精神: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众志成城,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易混易错】
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会议。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红军长征结束的时间是1936年,不是1935年。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不是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3.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革命中心地区的转移,即由江西瑞金转移到陕西延安。
【难点突破】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 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
①探索: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进军农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②启示: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绝对控制权。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即坚定的革命信念,坚韧不拔、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