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图中乙地层典型生物化石是
A.
藻类遗迹化石
B.
鱼类遗迹化石
C.
鸟类遗迹化石
D.
哺乳类遗迹化石
2.图示地层所属地质年代特征是
A.
甲地层—裸子植物发育繁盛
B.
乙地层—最重要的成铁时代
C.
丙地层一形成亚欧大陆雏形
D.
丁地层—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3.大峡谷所属地球圈层
)
2023级高 一 “三新”检测考试
地理试题
2023.12
考生注意:
1.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
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科罗拉多大峡谷崖壁上裸露着跨越前寒武纪、古生代和中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并且含有各 个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下图为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
一爬行
类遗迹化
石
两栖类遗
迹化
石
三叶虫化石
丙
甲
18亿年前
)
A. 纵波传播速度加快 B.存在岩浆的发源地
C.主要物质是铁和镍 D.不同地区厚度不一
2023年11 月28日,沪渝高速公路荆州、潜江段出现大雾天气(如下图),能见度不足50米, 近乎“寸步难行”。高速公路大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引起的浓雾。据此 完成4~6题。
4.深秋季节,利于大雾发生的条件是高速公路地区
A.车流量大,排放的废热多
B. 降水量多,空气中水汽足
C.比热容小,夜晚降温较快
D.尘埃较多,水汽凝结核多
5.发生大雾时,高速公路地区
A. 太阳辐射增强 B. 地面辐射增强 C. 大气逆辐射减弱 D.昼夜温差缩小
6.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大雾最浓厚的时段为
A. 日出前后 B. 正午前后 C. 午后两点 D. 日落前后
地理试题
2023年5月,安徽某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在巢湖进行野外实践活动。某学生日记中写到: 中午时分,日光和煦,浩瀚的巢湖茫茫无边,阵阵的西南风,令人神清气爽……下图为巢湖地理位 置及其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学生记录时刻的等压面分布状况是
(
C
) (
D
) (
B
)A
8.该学生记录时刻所处位置最可能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 地
依据河口地区海水涨潮平均流量与河流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之比,将河口附近盐淡水混合强 度由弱到强分为三种类型:A 型≤4、49.图示河流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地理意义有
①加剧地区之间热量不平衡 ②塑造陆地地表形态
③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物质 ④促进海洋水转化为陆地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图示四条河流的河口盐淡水混合强度对应的是
A. 辽河口A型 B. 黄河口B 型
C. 长江口C 型 D.钱塘江口C 型
地理试题
2023年暑假期间,某旅行社推出环新疆旅行线路,引起新疆旅游热。下图为新疆部分地貌 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甲 乙 丙 丁
11.图示地貌景观塑造的能量来源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甲 B. 乙 C.丙 D. 丁
12.与图乙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降水、植被 B.光照、岩石 C.岩石、气候 D.生物、土壤
全球变暖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引发了一系列地貌景观变化。下图为北极圈内斯堪的纳维亚半 岛上的某条山岳冰川下滑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甲处是冰川活动形成的地貌,推测其形态为
A.U 型谷 B.V 型谷 C. 凸形坡 D. 尖峰
14.乙、丙两地沉积物的特征是
A. 乙处颗粒混杂,分选性好 B. 丙处颗粒较小,分选性好
C. 乙处沉积物以细砂为主 D.丙处沉积颗粒大小混杂
2023年9月26日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合肥市园博园举办。合肥园博园选 址于骆岗公园,用地面积约323公顷,在建设过程中,不砍一棵大树,不种名贵树种,不搞大树进城, 保留乔木近万株,全园乡土树种占比超70%。据此完成15~16题。
15.属于合肥园博园乡土植被的是
A. 胡杨 B. 椰树 C. 枫树 D. 樟树
16.合肥园博园乡土植被的特征是
A.树下多藤本植物 B.树叶四季不脱落
C. 垂直结构较简单 D.叶片小且有蜡质层
地理试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3年12月1日下午,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实验6”科考船顺利返抵广州新洲码头,圆满 完成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科考任务。我国东印度洋共享航次科考已开展了 12个年头,已经成功获得了上层海洋环流年际变化特征和近海底海流的基本运动特征。巽他 海峡(如下左图)是爪哇海与东印度洋进行海水交换的西部通道,爪哇海的海表面常年高于 印度洋一侧。下面右图为爪哇海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爪哇海的表层海水性质。(6分)
(2)判断巽他海峡表层海水流动方向及其性质。(4分)
(3)阐释在深度500米内,爪哇海表层海水密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6分)
地理试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首,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5千米的祝陵村螺岩山上, 全洞分为上洞、中洞、下洞及水洞(如下图),洞洞奇异而相通。中洞是善卷洞的入口,高达7米的 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洞内高大敞亮。水洞中则是“船在水中行,桨在天上撑”,水波光影,如入 水晶宫。
(1)简述善卷洞发育有多层溶洞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与水洞相比,说明上洞的地貌景观特点。(6分)
(3)分析中洞中石笋的形成过程。(6分)
地理试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安徽省庐江县东南部矾山镇黄陂湖以南、瓦洋河以东区域含有富硒土壤将近150万平方米, 硒含量达到0.3-3mg/Kg。矾山镇为低山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热多雨, 主要基岩为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矾山镇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和林地。富硒耕地可以开发水稻、 油菜以及富硒蔬菜(土豆、毛豆等),富硒林地可开发蓝莓、板栗、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下图为 矾山镇富硒土地分布示意图。
(1)简述矾山镇富硒土壤形成过程及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8分)
(2)与陕西省紫阳县富硒土壤相比,矾山镇富硒土壤肥力较低。试从气候角度,作出合理解释。(6分)
(3)请为矾山镇改良或养护富硒土壤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地理试题
2023 级高一“三新”检测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B C D C D A B A B D A C A B D C
1.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跨越前寒武纪、占生代和中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甲地层 形成二叶虫化石,属于早占生代;丙地层形成两栖类遗迹化石,属于晚占生代中晚期;乙地层位于甲地
层和丙地层之间,属于晚古生代早期,形成鱼类遗迹化石。
2.C 【解析】甲地层为早古生代,裸子植被开始出现在晚古生代晚期;乙地层为晚古生代早期,最重要的成 铁时代是前寒武纪;丙地层属于晚占生代中晚期,占生代形成业欧大陆雏形;新生代第四纪形成现代 地貌格局。
3.D 【解析】大峡谷属丁地壳,厚薄不一,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震波向地心穿过莫霍界而后,纵波
传播速度加快;岩浆发源地是软流层,分布在地幔;内核的主要物质是铁和镍。
4.C 【解析】结合材料“高速公路大雾大多是出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引起的浓雾”可知,出于 高速公路路而为沥青路而,比热容小,深秋季节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水汽易凝结而形成雾;车流 量大,排放的废热多,气温会升高不利丁雾的形成;深秋季节降水少,空气中水汽的含量较少;无法
判断深秋季节空气中尘埃状况。
5.D 【解析】浓雾会削弱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浓雾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
大气逆辐射会增强,使得昼夜温差缩小。
6.A 【解析】般情况下, ·天当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最可能形成浓厚大雾。
7.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记录时刻为正个,陆地气温高,近地面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凹),高空气压高
(等压面向上凸出);海洋气温低,近地面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出),高空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凹)。
8.A 【解析】根据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白天吹湖风,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图中四地 吹西南风的地点足①点。
9.B 【解析】河流代表地表径流环节,地表径流的意义主要有塑造陆地地表形态,河流携带的泥沙源源不断 向海洋输送物质;地表径流不会使海洋水转化为陆地水,蒸发和水汽输送才可以;海陆问循坏促进了
高低纬度之间、海陆间能量交换,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10.D 【解析】根据材料的定义,辽河盐淡水混合强度为 B 型、黄河盐淡水混合强度为A 型、长江盐淡水混
合强度为B 型、钱塘江盐淡水混合强度为C 型。
11.A 【解析】阿什库勒火山是岩浆活动形成,岩浆活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喀纳斯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
作用形成,乌尔禾魔鬼城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天山角峰主要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这三个地貌
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均属于外力作用,而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1 页(共2页)
12.C 【解析】图乙“魔鬼城”足风力侵蚀地貌,软硬不同的地层经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
的风蚀十墩和风蚀門地(沟槽)地貌组合。因此,其形态与岩石性质有关,也与干燥的气候、强劲的
盛行风向密切相关;降水、植被、生物、土壤、光照与该地貌形成关系不大。
13.A 【解析】甲处为冰川下移创蚀地面而成,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形成U 型谷。
14.B 【解析】根据图示,乙为冰碛物堆积地貌,颗粒大小混杂,不只分选性;丙源于冰川融化成河,堆积处丁
较平缓地带,颗粒物相对较小,具有一定分选性。
1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合肥园博园的乡土植被是常绿闹叶林,樟树属于常绿阔叶林;胡杨是我国
西北内陆绿洲植被;椰树属丁热带植被;枫树属丁落叶阔叶林。
16.C 【解析】根据丨:题可知,合肥园博园的乡土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树下多
藤本植物的是热带雨林;常绿树足指它终年常绿,但不代表它不会落叶,它与落叶树不同点在于落叶 树在秋冬季时会多数或全数落叶,常绿树在四季都有落叶,但同时它也有再长新叶;叶片小且有蜡质
层的主要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答案】(1)位丁赤道附近,纬度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海域较为封闭,全年降水多,加上周围河流的淡水 注入量多,表层盐度较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表层海水密度较低。(每点2分,共6分。仅答“温度高、 盐度低、密度低”而没有说叨过程,只得3分。)
(2)流向:爪哇海流向印度洋(或白东北向西南流动)。(2分)性质:暖流。(2分)
(3)变化特点: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迅速上升。(2分)原因:爪哇海纬度偏低,海域表层接受太阳辐 射多;表层到500米深度之问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差异大,海水温度变化大,导致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迅速
上升。(4分)
18. 【答案】(1)可溶性石灰岩厚度大;岩石裂隙发育;降水丰富,下渗量大,地下水丰富;流水溶蚀作用强。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6分)
(2)上洞形成时间早,发育时间长,溶洞发育的空间大,垂直高度大;上洞长度较短;洞内发育典型石钟乳、 石笋等沉积地貌。(每点2分,共6分)
(3)溶洞形成后,溶蚀扩大,石灰岩中物质溶于水而形成的溶液从洞顶往下滴;促进二氧化碳进一步释放, 同时溶液受蒸发作用,石灰岩物质沉淀;在溶洞底部不断地堆积,地上长成一个尖锥体,从而形成了白下
而上生长的石笋。(每点2分,共6分)
19.【答案】(1)过程: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富含硒元素(2分);当地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水携带周围山地中
的硒元素运送至地势较低的山间谷地(盆地)(2分),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
因素:成上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人类活动等。(每点1分,任答四点即可4分)
(2)矾山镇属于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热多雨,水热条件好,微生物分解能力强;降水量较大,淋溶性 较强;土壤酸性更强,黏性强,透气性差,土壤肥力较低。(每点2分,共6分)
(3)施撒石灰,降低土壤酸性;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等。(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
可得分)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