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2023--2024年八年级历史(上)期中期末一站式复习(部编版)
(核心背记)
2
0
2
4
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2、背规律
01、背时空
03、背架构
06、背错因
04、背课标
05、背要点
复习目录
01、背时空,构建知识体系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2、背规律,把握发展趋势
(1)政治: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国共关系由对立再次走向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经济:战乱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劫难,大批企业内迁;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经济掠夺,官僚资本日益膨胀
(3)思想文化: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反抗意识;毛泽东思想逐渐走向成熟,被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主题线索归纳]
03、背架构,思维引导学习
一条主线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次会议 中共七大。
两大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两个阶段 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
三次胜利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五次事变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皖南事变。
【历史解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面对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的团结抗日的主张。它是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战争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04 背课标,明确学习目标
【2022版课标】
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是:①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②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建立伪满洲国
4.从1936年开始,中共领导开展抗日斗争的部队:东北抗日联军
5.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划的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华北自治运动
6.提出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是:一二 九运动
7.一二九运动的影响是:①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②打击了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政策 ③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8.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9.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
10.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①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标志着抗日统一民族战线初步形成
11.国共两党合作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希望两党通力合作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易错易混】
1.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东北三省沦陷的最主要因素是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予抵抗。
3.扶持建立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手段和工具。
4.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难点突破】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西安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蒋介石不同意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七七事变
2.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3.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4.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淞沪会战
5.淞沪会战中涌现的民族英雄有: 姚子青、谢晋元
6.国家公祭日是: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7.南京陷落后国民政府将首都迁到的地点: 重庆
8.南京大屠杀(日本侵华的暴行)给我们的启示: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易错易混】
1.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前者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后者是全面抗战的开始,以国共合作为主体。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是在瓦窑堡会议上,初步形成是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正式建立是在国共合作宣言公开发表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形成)——七七事变(面临民族危亡)——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难点突破】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的正确决策,也是与国民党政府的政策转变分不开的。它的形成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建立了必要的基础,它的建立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2.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起了主导作用。
③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强烈。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20-21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1.正面战场的抗战中著名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万家岭大捷,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枣宜会战
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台儿庄战役;这次战役指挥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爱国将领:李宗仁
3.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的战役是:武汉会战
4.抗战后期国民党丢失大量领土一溃千里的战役及造成溃败的原因:
豫湘桂战役 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5.对正面战场的认识(评价):
①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初期:是抗战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必胜的信心,提高了国际影响力,也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③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丧失了大片领土。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20-21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6.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指挥员:林彪
7.《论持久战》发表的目的是:
为了驳斥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8.《论持久战》发表的历史意义是: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9.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延安
10.抗战时期敌后战场涌现的抗日英雄和模范人物有:
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20-21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11.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措施有:
①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②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12.抗日战争中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的战役:
百团大战;指挥员:彭德怀
13.为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的政策、为了打破这种封锁,八路里发动的战役、指挥者是: 囚笼政策、华北、百团大战 彭德怀
14.百团大战的影响是: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5.对敌后战场的认识: 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20-21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易混易错】
1.台儿庄战役是日军向台儿庄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进行的反击。台儿庄战役被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以武汉保卫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3.“囚笼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时,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辅以封锁沟、墙,从敌占区向抗日根据地构成一个个网状的“囚笼”。日军在“囚笼”内实行压缩包围,以束缚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活动,达到消灭抗日力量的目的。
【难点突破】1.对正面战场抗战的认识:
前期:①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给予敌人重大杀伤,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②中国军人为国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在抗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③国民党官兵发扬了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后期: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溃败。
2.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①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坚定的意志和模范行动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的侵华策略发生的变化:①.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②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③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在日本的诱降下,公开叛国投敌:汪精卫
3.在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摩擦是: 皖南事变
4.在反扫荡中牺牲的中共将领是: 左权
5.中共七大确立的党的政治路线是: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6.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中共七大
7.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是: 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8.抗战胜利的原因是:
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决定性因素)③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④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05、背要点,吃透核心考点
9.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①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促进了民族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贡献)④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0.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11.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12.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民族英雄:佟麟阁、赵登禹、杨靖宇、张自忠、左权等
13.近代日本在中国制造的两次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14.近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5.近代日本发动、参与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06、背错因,排除丢分陷阱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易错易混】
1.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而非解放战争的胜利。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并不能理解为“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突破】抗日战争的特点?
①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②双重性:从战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③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④以弱胜强:从战争双方的实力来看,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对落后的中国战胜了资本主义强国日本,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敌入侵斗争的完全胜利。
⑤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十四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