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期末真题4(填空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期末真题4(填空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08 13: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期末真题4(填空题)
一、填空题
1.(2021八上·金东期末)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
(1)写出图中数字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   
(2)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2.(2021八上·金东期末)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
(1)右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③表示的环节是   。
(2)我们嘉兴县水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嘉兴西部山区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在我们嘉兴县进行的则是“西水东调”工程。把壶源江水引入金坑岭水库。这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3.小明同学在学习“浮力”知识时,利用烧杯、细线、乒乓球等器材做了如下实验:在一烧杯底部系上一乒乓球,接着向烧杯中倒入水,然后再将烧杯斜放到木块上,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1)由甲与乙比较可得,   。
(2)由乙与丙比较可得,   。
4.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满载时的质量为38t。当它熄火停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是   m3,卸去飞机上的货物后其受到的浮力将   。(填“增大”或“减小“)
5.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撑开,另一次将它挤瘪,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袋的质量m甲和m乙的大小关系是m甲   m乙。两次所受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   F乙。
6. 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航空母舰正式命名“山东舰”,“山东舰”为常规动力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约为5万吨,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约为   N;当航母从海水密度较小的港口驶达密度较大的远海时,其浮力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如图所示,把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有3/5的体积露出水面,木块的密度为   kg/m3;如果把该木块放入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中,静止时,如图所示。那么该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水与受到酒精的压强p酒的关系为p水   p酒(填“大于”、“等于”、“小于”)。
8.如图所示,小球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恰好浸没在水中,此时小球所受的浮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的重力,剪断绳子后,小球上升过程中所受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下同),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   。
9.周末的始丰溪,钓鱼的人三五成群,水面上漂浮着颜色不一的浮标。
(1)浮标的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2)浮标的重力有多大呢?在大人的帮助下,某同学选取了一只浮标,测得浮标的体积为15cm3,放入水中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5cm3,则该浮标的重力为    N。
(3)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变成原来的一半,浮标在水中的位置将   (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
10.一个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电子秤上,溢水杯的溢水口下方放一烧杯。将一金属块从下表面接触液面开始,慢慢浸入溢水杯至恰好浸没时,手受到的绳子拉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子秤示数的大小变化是   。若金属块重54牛,溢出的水为20牛,则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
11.小明煮汤圆时发现,生汤圆放入锅内,由于浮力   (填“大于”或“小于”)重力而下沉;煮熟的汤圆因其内部受热膨胀,由于浮力    (填“大于”或“小于”)重力而上浮。若一个汤圆的体积约为20厘米3,那么它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所受浮力约为   牛。
12.分析员常用如下方法检验血液的密度:先在几个试管内分别装入已知不同靠度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分别在每个试管中滴进一滴血液,如图血液所示。
(1)根据图   ,分析员就可以直接知道血液的密度。
(2)若图3和4中两滴漂浮程度不同的血液受到的浮力3相等,则两滴血液需满足的条件是   。
13.(2017八上·温岭期末)下列物质分别和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形成的是悬浊液、乳浊液,还是溶液?
(1)粉笔灰+水   
(2)食用油+水   
(3)蔗糖+水    
(4)食盐+水   .
14.(2020八上·金东期末)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水电解器内装入了200mL蒸馏水,再加入10mL9%的硫酸溶液,接通电源。请回答:
(1)接通电源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用燃着的木条放到管B口,打开开关,看到的现象是   ;
(2)实验结束后,水电解器中剩余的硫酸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大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水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5.(2020八上·金东期末)如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试回答问题:
(1)电解一段时间后,A 、B两管水位均有下降,其中   管水位下降较快。
(2)由于纯水不导电,需要往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而加入的硫酸(或氢氧化钠)不参与反应。实验小组配制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硫酸溶液100克进行实验,若有20克水被电解,则此时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6.(2020八上·金东期末)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 ”是指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方法是   
(3)若上题中5克食盐全部溶于20克蒸馏水中,则该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17.(2020八上·金东期末)小科同学用 A、B 两种物质进行溶解实验时发现以下现象,请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将A物质加入到盛水的烧杯中,A物质不断溶解过程中试管中的水结冰了,说明A物质溶解时   (选“放出”或“吸收”)热量。
(2)如图乙所示,将含有B溶质溶液的试管置于热水中,出现图丙所示情况,则说明B 物质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
(3)小科认为图丙中试管内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B的饱和溶液,他的判断的依据是   。
18.(2020八上·金东期末)如图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B操作,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偏向右边,接下来的操作是   ;
(2)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如果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
D.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酒出一些水
19.(2020八上·金东期末)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1)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x是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
(2) 20℃时,将A、B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各5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升温到50℃时,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3所示。从20℃到50℃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填“A”或“B” )的溶液。
20.(2020八上·金东期末)如图为“富氢水杯”,宣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
(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电极是   
(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20℃时,1升水中可以溶解的氢气体积为0.001毫升,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
21.(2020八上·金东期末)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80℃时,固体甲与水以3:5的质量比混合,充分溶解后刚好达到饱和,则此温度下固体甲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g;
(2)60℃时,得到两杯甲、乙的饱和溶液,请根据图像提出一种区分方法:   。
22.(2020八上·金东期末)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2)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3.(2020八上·金东期末)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其甜度相当于蔗糖。如图是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   蔗糖的溶解度。
(2)40℃时,100g水中加入60g木糖醇,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现有60℃时木糖醇和蔗糖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
24.(2019八上·余杭期末)如图是某同学为配制10%的食盐溶液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时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刚好位于零刻度线处,则配得的溶液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
(2)配制溶液的步骤为②→   →③(用序号表示)。
(3)下列情况中,会使食盐溶液质量分数低于10%的是
A.称取的食盐不纯,有杂质
B.在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
C.配制好的溶液转移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溅出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刚清洗完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保存
25.(2019八上·余杭期末)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克。
(2)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选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3)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出来)。
26.(2019八上·余杭期末)在实验课上,老师要同学们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水的体积为   ;
(2)甲同学按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错误的操作步骤有   (填字母序号)。
(3)若将15%的NaCl溶液50g稀释成10%的NaCl溶液,需加水的的质量为   .
27.(2019八上·秀洲期末)将少量的①植物油,②面粉,③味精,④白糖,⑤泥土,⑥洗涤液,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   形成悬浊液(填序号)。 若想要把右边的悬浮物与液体分离,则需要用到右图中的装置,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8.(2017八上·杭州期末)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物块,将其中一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当A静止后,有81g的水溢出,然后将另一块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的酒精溢出,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   N,物块的密度是   g/cm3(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g取10N/kg)。
29.(2017八上·杭州期末)小楠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为ρ甲和ρ乙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ρ甲   ρ乙;若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m甲   m乙 (该题两空均选填“<”“=”或“>”)。
30.(2021八上·金东期末)完成下面的小题: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   环节。
(2)为了关注海洋水的生态健康,探险家大卫·罗斯柴尔德乘“普拉斯提基号"帆船横渡太平洋。该船的建造使用了大约1.25万个充满二氯化碳的废弃塑料瓶(如图)。此次航行表明,废弃物可以成为有价值的资源,同时避免废弃物污染海洋。使用过的矿泉水瓶通过增大   来增大浮力。若该船的质量为2000千克,该船受到的浮力为   。(g取10N/kg)
(3)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小明同学用下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热敏电阻RT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在控温器中应该加入下列哪种液体 (  )
A.自来水 B.煤油 C.食盐溶液
答案解析部分
1.(1)水汽输送
(2)⑤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 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图中①是水汽输送,②④表示降水,③是水分蒸发,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
(1)图中数字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水汽输送;
(2)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⑤地表径流施加影响。
2.(1)水汽输送
(2)⑤⑥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1)图中 ③ 是大气上空的水汽从海洋上空到达陆地上空,属于水汽输送环节;故答案为:水汽输送;
(2)江水属于径流,把江水引入水库中,主要改变的是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故答案为: ⑤⑥ ;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2) ⑤⑥ .
3.(1)浸在液体中的乒乓球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
解析:(1)乙中的乒乓球不再停留在烧杯底部,而是向上运动离开烧杯底部,这说明乒乓球受到了向上的浮力作用;
(2)无论烧杯怎样放置,乒乓球始终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与向上的浮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浮力的方向。
(1)由甲与乙比较可得:浸在液体中的乒乓球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2)由乙与丙比较可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4.38;减小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1)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首先根据F浮=G=mg计算出浮力,然后根据计算排开水的体积;
(2)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浮力的变化。
(1)飞机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F浮=G=mg=38×103kg×10N/kg=3.8×105N;
飞机排开水的体积为:;
(2)飞机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的重力;当它卸去货物后,自身的重力减小,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也会减小。
5.等于(或“=”);大于(或“>”)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无关;
(2)根据浮沉条件判断两次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
(1)虽然两只牙膏袋的形状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不变,即m甲=m乙;
(2)根据G=mg可知,甲和乙的重力相等,即G甲=G乙;
因为甲漂浮,所以浮力F甲=G甲;
因为乙下沉,所以福利F乙那么它们受到的浮力:F甲>F乙。
6.5×108N;不变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1)轮船的排水量就是它满载时排开水的最大质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计算即可;
(2)根据浮沉条件判断轮船受到浮力的大小变化即可。
(1)轮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m排g=50000×103kg×10/kg=5×108N;
(2)无论航母在密度较小的港口,还是在密度较大的远海,它在水面总保持漂浮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因为航母的重力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7.400;等于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漂浮条件F浮=G列等式求出木块的密度;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由浮力相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两种液体对木块下表面的压力相等,再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压强关系。
木块漂浮在水面,根据漂浮条件可知F浮=G,即ρ水g×(1-)V=ρ木gV,解得ρ木=ρ水=×1×103kg/m3=0.4×103kg/m3;
同一个木块在水中和酒精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浮力都等于重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浮力等于水或酒精对木块下表面的压力,由p=可知p水=p酒。
故答案为:0.4×103;等于。
8.大于;变小;变小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1)对在绳子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力的平衡式,即可判断浮力和拉力的大小关系;
(2)判断小球在上升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再根据公式判断浮力的变化;
(3)根据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判断水面深度的变化,再根据公式判断烧杯底部压强的变化。
小球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恰好浸没在水中,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因为绳子拉力不为0,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球的重力;
剪断绳子后,小球上浮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小,根据公式可知,它受的浮力越来越小;
上浮过程中,它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小,根据公式可知,水面的高度越来越小;根据公式可知,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越来越小。
故答案为:大于;变小;变小
9.(1)小于
(2)0.1N
(3)不变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1)根据漂浮条件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关系;(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浮力大小,由漂浮条件可知重力大小;(3)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浮力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V排变化,由V排变化可知位置变化。
(1)因为浮标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浮标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2)浮标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15cm3-5cm3=10cm3,浮标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0×10-6m3=0.1N;由漂浮条件可知,F浮=G=0.1N;
(3)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变成原来的一半,浮标仍漂浮在水中,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浮力等于重力,重力减半,浮力也减半,g也减半,液体的密度不变,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V排不变;浮标在水中的位置将不变。
故答案为:(1)小于;(2)0.1N;(3)不变。
10.变小;不变;2.7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1)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的变化,然后根据 计算手受到绳子的拉力;
(2)首先判断物体浸入水中的过程水面的高度变化,然后根据水面的高度变化判断水对底部压力的变化,进而判断电子秤示数的变化;
(3)金属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即根据 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然后根据 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1) 将一金属块从下表面接触液面开始,慢慢浸入溢水杯至恰好浸没时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根据 可知,当金属块的重力不变时,手受到绳子的拉力减小;
(2)当金属块逐渐进入水中时,水会不断的排出,但水面高度不变,那么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因为电子秤的示数等于溢水杯的重力和水对溢水杯底部压力之和,所以电子秤的示数不变;
(3)金属块的体积为: ;
金属块的密度: .
故答案为:减小;不变;2.7
11.小于;大于;0.2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2)已知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根据公式计算浮力。
小明煮汤圆时发现,生汤圆放入锅内,由于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煮熟的汤圆因其内部受热膨胀,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导致浮力增大,由于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
当汤圆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为:。
故答案为:小于;大于;0.2N
12.(1)2
(2)重力相等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物体的悬浮条件可知,若血液在某一支试管内悬浮,那么血液密度就等于该试管内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1) 1号试管下沉,2号试管悬浮,3号和4号都是漂浮,只有悬浮情况下,ρ血液=ρ硫酸铜;
(2)图3和4都是漂浮,漂浮的条件是浮力等于重力。
故答案为:2;重力相等
13.(1)悬浊液
(2)乳浊液
(3)溶液
(4)溶液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形成的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粉笔灰和水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形成的是悬浊液;故填:悬浊液;
(2)食用油和水是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形成的是乳浊液;故填:乳浊液;
(3)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填:溶液;
(4)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填:溶液.
14.(1)两极都有气泡产生,管A和管B内气体体积之比大约为2: 1;木条燃烧得更旺了
(2)D
(3)水 氢气+氧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的现象,溶液中溶剂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分析。
(1) 接通电源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两极都有气泡产生,管A和管B内气体体积之比大约为2: 1 ; 用燃着的木条放到管B口,B中产生气体为氧气,则打开开关,会看到木条燃烧更旺;
(2)水通电分解产生氧气和氢气,水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水能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故答案为:(1) 两极都有气泡产生,管A和管B内气体体积之比大约为2: 1 ; 木条燃烧得更旺了 ;(2)D;(3) 水 氢气+氧气 。
15.(1)B
(2)5%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且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据此分析哪边水位下降的较快。
(2)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1)根据图片可知,B试管与电源负极相连,那么它里面收集的是氢气,由于氢气的体积大于氧气的体积,所以B管内水位下降较快。
(2)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00g×4%=4g;
水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1)溶剂
(2)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3)20%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1)根据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分析;
(2)根据固体完全溶解则不能有固体剩余分析;
(3)根据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2) 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即可加食盐完全溶解于水中;
(3) 5克食盐全部溶于20克蒸馏水中,则该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
故答案为:(1)溶剂;(2) 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3)20%。
17.(1)吸收
(2)降低
(3)丙中试管充分溶解后仍有 B 物质残留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1)试管中的水结冰,即水不断放出热量,而这些热量被A物质溶解时吸收;
(2)温度升高时,物质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即溶解能力减小;
(3)如果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1)如图甲所示,将A物质加入到盛水的烧杯中,A物质不断溶解过程中试管中的水结冰了,说明A物质溶解时吸收热量。
(2)如图乙所示,将含有B溶质溶液的试管置于热水中,出现图丙所示情况,则说明B 物质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小科认为图丙中试管内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B的饱和溶液,他的判断的依据是:丙中试管充分溶解后仍有 B 物质残留。
18.(1)继续向左盘加药品直到天平平衡
(2)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3)B;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1)用天平定量的称量药品时,首先在右盘放入合适的砝码,然后在左盘放入药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只能通过调整左盘药品的质量,让天平实现平衡;
(2)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解答;
(3)根据公式可知,如果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那么:①溶质质量偏大;②溶剂的质量偏小。
(1)B操作,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偏向右边,说明左盘药品的质量偏小,那么接下来的操作为:继续向左盘加药品直到天平平衡;
(2)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3)A.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那么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不合题意;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量取的水的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
C.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由于溶液是均匀和稳定的,所以对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C不合题意;
D.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酒出一些水,会使量取水的质量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9.(1)负
(2)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1)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分析;
B、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1) 如图1所示电解水实验,x端产生气体体积大于Y端,说明X端产生氢气,连接电源的负极。
(2) 从20℃到50℃的变化过程中,A全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中一直有未溶解的固体,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故答案为:(1)负;(2)B。
20.(1)负极
(2)降低水的温度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
(2)增加气体溶解度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增大压强。
(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电极是负极;
(2)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①降低水的温度;②增大水上方的气压。
21.(1)60
(2)升高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有晶体析出的是乙溶液,无晶体析出的是甲溶液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1、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水中某物质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2、根据图线的特点可以通过升温或降温的方式观察液体中是否由晶体析出,可判断出甲、乙溶液。
(1)由题意可知:80℃时,固体甲与水以3:5的质量比混合,充分溶解后刚好达到饱和,由比较关系可知,当水的质量达到100克时,固体甲的质量为60克,所以此温度下固体甲在水中的溶解度是60g;
(2)由图可知, 60℃时 甲与乙的溶解度相同,甲随温度上升溶解度增大,乙随温度上升溶解度下降。由此可提出区分方法:升高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有晶体析出的是乙溶液,无晶体析出的是甲溶液。
故答案为:(1)60 (2)升高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有晶体析出的是乙溶液,无晶体析出的是甲溶液
22.(1)②①⑤③④
(2)A;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1、配制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装瓶等。由此可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偏小分这样几种情况,溶质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
(1)由分析可知,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2)由分析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分溶质偏小和溶剂偏大两种情况。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如果移动了游码所称量的药品会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正确;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仰视读数时测量值小于实际值,量取的水的体积实际偏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正确;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装瓶时洒出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C错误。
故选AB
故答案为:(1)②①⑤③④ (2)AB
23.(1)小于
(2)不饱和
(3)降温至3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1)从图像中找到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然后进行比较;
(2)从图像中确定4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然后与60g进行比较;如果大于60g,溶液不饱和;如果小于或等于60g,那么溶液饱和;
(3)如果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那么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就相同。
(1)根据图像可知,2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小于蔗糖的溶解度。
(2)4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在70g~80g之间,肯定大于60g,因此将60g木糖醇加入100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3)根据图像可知,木糖醇和蔗糖两种物质的溶液在30℃时溶解度都为70g,此时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因此可以采取的方法是:降温至30℃。
24.(1)150;135
(2)⑤①④
(3)A;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物质的质量=游码质量+砝码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置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1)称得食盐的质量为5g+10g=15g;
配得溶液的质量m溶液=;
所需水的质量为150g-15g=135g,由于水的密度为1g/cm3,所以水的体积为135mL;
(2)配制溶液的步骤为②→⑤①④→③;
(3)A、称取的食盐不纯,有杂质,即食盐的质量减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A正确;
B、在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导致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B错误;
C、配制好的溶液转移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溅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刚清洗完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保存,刚清洗完的试剂瓶中有水,相当于将配置高好的溶液稀释,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1)150;135;(2)⑤①④;(3)AD。
25.(1)40
(2)是
(3)b=c>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的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的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 实验②溶液为140g,但是到实验③溶液依然为140g,说明到实验③溶液已经饱和了,所以 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也就是溶解的最大限度为40克。
(2)实验②溶液为140g,但是到实验③溶液依然为140g,说明到实验③溶液已经饱和了,所以已经不能溶解了,实验③的溶液确实为饱和溶液。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实验①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实验②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2.9%,实验③ 由于已经饱和了,它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2.9%。
故答案为:(1) 40 ;(2) 是 ;(3) b=c>a
26.(1)42.5mL
(2)A、B
(3)25g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来解题;2、根据实验基本操作来解题;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解题。
1、50g 15%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该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50g-7.5g=42.5g;故答案为42.5g;
2、错误的操作步骤有 A,没有按照左物右码的规定称量药品,B没有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B中仪器名称为量筒;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答案为A,B;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稀释前溶质的质量=50g×15%=7.5g,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也是7.5g,这时溶液的质量= =75g,加水的质量=75g-50g=25g,故答案为25g。
27.②⑤(少一个不得分);引流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悬浊液的特点分析;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①植物油、⑥洗涤液加入水中形成乳浊液,②面粉、⑤泥土加入水中形成悬浊液,③味精,④白糖加入水中形成溶液;如图装置为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液体;
故答案为:引流。
28.0.81;0.9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1)知道物块A静止时烧杯溢出水和酒精的质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受到的浮力,然后求出两者浮力之比;
(2)①假设物块A在水中和酒精中都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浮力之比应是1:1,所以假设不正确;
②假设物块A都浸没在水中,V排=V物,F浮甲=ρ水gV甲,F浮乙=ρ液gV乙,得浮力比为5:4,所以假设不正确;
③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出物体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浸没,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漂浮条件得出两者受到的浮力之比,然后求出物块A的密度.
(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体A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m溢g,
则物块A在水中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浮水=m溢水g=81×10﹣3kg×10N/kg=0.81N,F浮酒=m溢酒g=72×10﹣3kg×10N/kg=0.72N,
则F浮水:F浮酒=0.81N:0.72N=9:8;
(2)①物体A在水中和酒精中都漂浮时,
因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物体A的质量不变、重力不变,
所以,甲、乙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1:1,与题意不符;
②物体A在水中和酒精中都浸没时,
则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由F浮=ρgV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
F浮甲:F浮乙=ρ水:ρ酒精=1.0×103kg/m3:0.8×103kg/m3=5:4≠9:8,与题意不符;
③因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
所以,由①②可知,只能是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浸没,
A受到水的浮力F浮水=GA=mAg=ρAVg,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F浮酒=ρ酒gV,
所以,F浮水/F浮酒=ρAVg/ρ酒Vg
解得:ρ乙=ρ酒=×0.8g/cm3=0.9g/cm3.
故答案为:0.81;0.9.
29.<;=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在两图中都是漂浮,而且是相同的密度计,所以浮力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可知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由此解答两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好密度计漂浮(F浮=G)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 是相同的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
∴ F浮=G
∴ 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甲=F乙=G
∴ ρ甲gV排甲=ρ乙gV排乙
由图可知:V排甲>V排乙
∴ ρ甲<ρ乙
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排甲=G排乙
∴m甲=m乙
故答案为:<;=
30.(1)地表径流
(2)排开水的体积;20000N
(3)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属于地表径流;(2)根据控温器中的液体为绝缘体进行选择。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2)因为温控器中导线和电阻组成了电路,因此温控器中的液体应该为绝缘体,因此应该选择煤油。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7.9%)
2 容易 (6.1%)
3 困难 (6.1%)
2、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压强大小比较 4.0(3.4%) 7
2 密度公式的应用 6.0(5.2%) 10
3 浮力大小的计算 10.0(8.6%) 10,28
4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3.0(2.6%) 23
5 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11.0(9.5%) 13,16
6 浮力产生的原因 2.0(1.7%) 3
7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4.0(3.4%) 20,21
8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11.0(9.5%) 14,15,19,20
9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33.0(28.4%) 5,6,7,8,9,11,12,29
10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8.0(6.9%) 13,27
1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9.0(16.4%) 17,19,23,25
12 浮力的变化 8.0(6.9%) 3,8
13 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4.0(3.4%) 27
14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13.0(11.2%) 14,15,16,22
15 阿基米德原理 18.0(15.5%) 4,6,11,29
16 液体的压强 6.0(5.2%) 8
17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15.0(12.9%) 18,22,24,26
18 水循环 11.0(9.5%) 1,2,30
19 质量及其特性 4.0(3.4%) 5
20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4.0(3.4%) 4
21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0(2.6%) 17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