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期末真题2(选择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期末真题2(选择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08 14:0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期末真题2(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宁波期末)夏天,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B.我们可以利用冰块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局部千鼻问题
C.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D.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2.(2023七下·宁波期末)2021年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受到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出现6~8级大风和大雨、暴雨等极端天气,台风登陆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蒸发 D.下渗
3.(2023七下·宁波期末)2021年7月24日7时35分,新昌县气象台将第6号台风“烟花”的预警信号升级为黄色,钦寸水库开始泄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台风会带来剧烈的降温
B.河流水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
C.新昌县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D.在水库周围植树造林种草,影响了水库周围的水循环
4.(2023七下·宁波期末)2021年受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福建东部、浙江东部出现大雨和暴雨,台风和台风雨直接影响水循环中(  )
A.蒸发、水汽输送 B.蒸发、降水
C.水汽输送、蒸发 D.水汽输送、降水
5.(2023七下·宁波期末)近年来海洋的污染日趋严重,保护海洋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河流排入大海时会导致海洋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海洋密切相关的是(  )
A.降水 B.下渗 C.径流 D.蒸发
6.(2022七下·鄞州期末)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7.(2022七下·鄞州期末)树立科学基本观念是学习科学的重要目标。下列有关科学基本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粒观:过氧化氢和水都含有氢分子
B.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
C.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8.(2022七下·鄞州期末)如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B.a与电源正极连接,b与是电源负极连接
C.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1
D.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9.(2022八上·余姚期末)为了打捞沉在水底的汽车,救援队员用一艘大船装满泥沙,将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用铁锚将汽车固定后,卸掉船里的泥沙,汽车将随着船的上浮逐渐被拉起来。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的三种情景: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假设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10.(2022八上·余姚期末)如图,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装有500g水的平底烧杯,烧杯的质量为100g,一个质量为300g 的木块用细线系在烧杯底部并浸没在水中,剪掉线后,木块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剪断细线前,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3N
B.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4N
C.整个过程,水对杯底的压力变化量等于2N
D.整个过程,托盘受到压力的变化量等于2N
11.(2022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满水,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完全浸没于水中。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2.(2022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在一块浮在水面的长方体木块上放一质量为272克的铁块甲,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拿掉铁块甲,用细线把铁块乙系在木块下面,木块也恰好浸没在水中,则铁块乙的质量为(  )(ρ铁=7.8克/厘米3,ρ水=1.0克/厘米3)
A.312克 B.237克 C.318克 D.326克
13.(2022八上·余姚期末)用质量相同的黄金制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空心金球,放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两个水槽相同),静止时如图所示,不计球内空气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金球受到的浮力较大
B.大金球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液体的密度较小
D.甲、乙两液体对水槽底部的压强一样大
14.(2022八上·余姚期末)海权握,国则兴。建设一支强大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潜水艇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所示是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国号”潜水艇在海水中悬浮、上浮、漂浮的训练过程。下列对此潜水艇分析正确的是(  )
A.悬浮和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不相等
B.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大小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C.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小
D.潜水艇完全入水后,下沉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15.(2022八上·余姚期末)冬至,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一天,我们会吃汤圆过冬至。小科发现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针对此现象,小科同学用简化图模拟烧煮一段时间后的汤圆分布图(其中A、B、C表示汤圆),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汤圆与锅底接触,则A的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
B.B汤圆静止时,浮力等于重力
C.C汤圆浮出水面,则C汤圆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D.若此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则B汤圆所受浮力减小
16.(2022八上·余姚期末)有一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跟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正常游泳时,连接线呈松弛状态, 气囊漂浮着, 跟人如影相随,如图甲。在体力不支等情况下, 可将气囊压入水中, 防止人下沉, 如图乙, 在此情况下(  )
A.人的重力减小了 B.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了
C.人所受的重力方向改变了 D.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
17.(2022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 一个装有盐水的烧杯静止在斜面上, 有一个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则鸡蛋所受的浮力方向应为图中(  )
A.1的方向 B.2的方向 C.3的方向 D.4的方向
18.(2022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装有相等质量的水。现将质量为10g的水倒入甲容器中,液面上升高度为h甲;将质量为10g,密度为0.6g/cm3的木块放入乙容器中,待液面稳定后液面上升高度为h乙;将质量为10g,密度为7.9g/cm3的铁块放入丙容器中,待液面稳定后液面上升高度为h丙。实验中水均为未溢出容器。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h甲=h乙>h丙 B.h甲C.h甲>h乙> h丙 D.h甲> h乙= h丙
19.(2022八上·新昌期末)如图所示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其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
A. B. C. D.
20.(2022八上·新昌期末)下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悬浊液的是(  )
A.肥皂水 B.矿泉水 C.牛奶 D.泥浆水
21.(2022八上·新昌期末)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22.(2022八上·新昌期末)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B.熟石灰溶于水达到饱和时还是稀溶液
C.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不能是气体
23.(2022八上·新昌期末)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泥沙
24.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100克水) 36.0 0.165 7.4 31.6
A.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
B.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7.4克氯酸钾
C.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增加水的质量可以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25.如图为小明自制”棒棒糖”的流程,则下列烧杯内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A.乙、丁 B.甲、乙 C.甲、丙 D.乙、丙
26.小乐设计并完成了一个比较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温度 溶质及其质量 溶剂及其质量 实验结果
20℃ 碘2g 酒精10g 全部溶解
20℃ 碘2g 水10g 部分溶解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与物质溶解能力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
A.温度 B.溶质的性质 C.溶剂的性质 D.溶剂的质量
27.小金网购了一个“气象瓶”,如图所示,密闭瓶内装有硝酸钾、蒸馏水。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固体逐渐增多,此过程中(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解度不变
28.如图所示,向试管内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气球膨胀的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食盐 D.氢氧化钠
29.如图是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图中Ⅰ、Ⅱ、Ⅲ、Ⅳ表示区域,当所加溶质处于Ⅳ区域时表示(  )
A.a、b均饱和 B.a饱和,b不饱和
C.a、b均不饱和 D.a不饱和,b饱和
30.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如将瓶子放置于20℃的坏境下,出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出现如图丙、丁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丙图的环境
B.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图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
31.小灵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NaCl)溶液50 g。其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置溶液需要计算、称量、溶解等步骤,以上操作均无误
B.部分氯化钠固体从药匙中撒落,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用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仰视刻度线,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D.等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如有液体溅出,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2.(2023八上·上虞期末)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33.(2023八上·上虞期末)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解析部分
1.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故A错误;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应该是冰川水,故B错误;
C.我们应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故C错误;
D.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长江三峡放水主要影响地表径流,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和植物蒸腾等;
台风登陆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水汽输送,将海洋上空的水输送到陆地上空;
故答案为:A.
3.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积。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A:台风会带来大量降水,带来剧烈降温的是寒潮,A错误。
B:冰川水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B错误。
C:新昌县的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也需要节约用水,C错误。
D:在水库周围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影响水库周围的水循环,D正确。
故选D。
4.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水循环的五个环节: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将海洋上空大量水汽带到陆地上空,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 台风雨属于降水。
故选D。
5.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
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河流排入大海涉及地表径流,即径流,C正确,AB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6.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1)根据对分子的认识判断;
(2)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判断;
(3)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结论判断;
(4)物理性质与原子的排列方式有关。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A错误;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故B正确;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的片排列方式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7.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的认识判断。
A.微粒观:过氧化氢和水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水和氧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根据对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判断。
A.根据图片可知,甲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乙的体积大,则甲内为氢气,乙内为氧气,故A错误;
B.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则b与负极相连,a为正极相连,故B正确;
C.甲和乙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1,故C错误;
D.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B。
9.C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对三种状态下的大船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它受到浮力的大小。
在甲和乙中,将船和铁锚看作一个整体,
由于它们在水面漂浮,那么它们受到的总浮力等于船受到的浮力与铁锚受到浮力之和,
即F浮总=F船+F铁锚;
甲中的铁锚浸入水中的体积小于乙浸入水中的体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甲中铁锚受到的浮力小于乙中铁锚受到的浮力;
则船在甲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船在乙中受到的浮力;
即F甲>F乙;
在乙中,由于铁锚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所以船会受到铁锚向下的拉力,
即F乙=G船+F拉;
在丙中,铁锚沉在底部,对船不再产生向下的拉力,
此时F丙=G船;
则F乙>F丙。
那么F甲>F乙>F丙。
故选C。
10.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1)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判断;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水对杯底的压力;
(3)木块露出水面后,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减小,即水对杯底压力的变化量其实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
(4)将杯内物体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解答。
A.木块重力G=mg=0.3kg×10N/kg=3N。木块被用细线拉着浸没在水中,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拉力和浮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加上绳子对它的拉力,大于3N,故A错误;
B.根据力的平衡的条件可知,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水杯的重力+水的重力+木块的重力,即:F=G总=m总g=(0.5kg+0.1kg+0.3kg)×10N/kg=9N,故B错误;
C.木块浸入水中,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大于重力的,当绳子剪断后,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水位会下降,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会减小。
整个过程,水对杯底的压力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
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F2=G=3N,
此时有露出水面,浸入体积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则完全浸入时受到的浮力:,
则水对杯底压力的变化量△F=△F浮=F1-F2=5N-3N=2N,故C正确;
D.台秤称的是容器里面的所有重力,由于上面物体的重力不变,因此台秤的示数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1.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再根据F=G-F浮力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完全浸没于水中。塑料袋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根据F=G-F浮力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得出等式,即可求出乙铁块的体积,再根据m=ρV求出铁块乙的质量。
由甲图可知,木块和甲铁块漂浮,
则:G甲+G木=F浮甲,即m甲g+G木=ρ水gV木①;
由乙图可知木块和乙铁块悬浮,
则:G乙+G木=F浮乙,即ρ铁gV乙+G木=ρ水g(V木+V乙) ②;
②-①得到:ρ铁gV乙- m甲g=ρ水g V乙;
ρ铁V乙- m甲=ρ水 V乙;
7.8g/cm3×V乙-272g=1g/cm3×V乙;
解得:V乙=40cm3;
则铁块乙的质量:
m乙=ρ铁V乙=7.8g/cm3×40cm3=312g。
故选A。
13.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1)(2)根据浮沉条件比较金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
(3)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4)首先根据F=G液+G球比较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大小,再根据压强公式比较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两个金球的质量相等,根据G=mg可知,它们的重力相等。两个金球在液体中都是悬浮状态,则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即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故A、B错误;
两个金球的质量相等,但是体积V小ρ乙,故C错误;
金球的重力相等,液体的重力相等,根据F=G液+G球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4.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潜水艇的浮沉原理分析判断。
当潜水艇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则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当悬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和海水重力之和;上浮时,向外排出海水,总重力减小,则悬浮时受到的浮力肯定大于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故A正确,B错误;
上浮过程中,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
潜水艇完全入水后,当深度增大时,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则受到的浮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5.B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A.A汤圆与锅底接触,它的下表面没有水,即它只受到向下的水的压强,不受向上的水的压强,则不受浮力,因此A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B汤圆静止时,它在水中悬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B正确;
C.C汤圆浮出水面,它在水面漂浮,那么则C汤圆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C错误;
D.若此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那么水的密度增大,则B汤圆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会最终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它受到的浮力仍然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6.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1)(3)根据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认识判断;
(2)(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大小变化。
气囊被压入水中后,人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故A、C错误;
此时气囊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则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气囊受到的浮力增大了,故B正确,而D错误。
故选B。
17.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根据浮力的方向判断。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始终是竖直向上的,即与水平面垂直向上,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8.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浮沉条件比较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进而判断液面上升高度的大小。
将质量为10g的水倒入甲容器,因为它的密度与容器中水的密度相同,所以可以看作在水中悬浮,则它受到的浮力F甲=G水。
将质量为10g的木块放入乙容器,因为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木块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F乙=G木。
将质量为10g的铁块放入丙容器中,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在水中下沉,则它受到的浮力F丙因为三者的重力相等,
所以三者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
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三者排开水的体积V甲=V乙>V丙;
根据可知,三个容器内水面上升的高度:h甲=h乙>h丙。
故选A。
19.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A.植物油溶于汽油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A不合题意;
B.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碘难溶于水,把碘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滴。
肥皂水和牛奶都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形成乳浊液,故A、C不合题意;
矿泉水中存在可溶性的物质,形成溶液,故B不合题意;
泥浆中的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1.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根据溶液的组成和特点判断。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A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澄清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B错误;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即上层和下层的密度一样大,故D错误。
故选A。
22.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根据对电解水实验的认识和有关溶液的知识分析判断。
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而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故A错误;
B.熟石灰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溶于水达到饱和时还是稀溶液,故B正确;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C错误;
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能是气体,例如盐酸溶液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23.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故A符合题意;
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故B不合题意;
植物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故C不合题意;
泥沙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4.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1)根据饱和溶液中,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g,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A错误;
B.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7.4克氯酸钾,故B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则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不受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多少的影响,20℃时,增加水的质量不能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5.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饱和溶液是加溶质不会再继续溶解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加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溶液已饱和,乙和丁烧杯内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则乙和丁烧杯内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A。
26.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从表格分析可知,除了溶剂的种类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影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即溶剂的性质。
A.温度都是20 ℃,无法探究,故A错误;
B.溶质都是碘,无法探究,故B错误;
C.溶剂分别是酒精和水,故C正确;
D.溶剂的质量都是10g,无法探究,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7.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A. 瓶中硝酸钾是溶质,水是溶剂
B. 不饱和溶液指的是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C.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D. 溶解度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A. 瓶中固体逐渐增多,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A正确
B. 瓶中有固体析出,说明不能继续溶解,所以是饱和溶液,B错误
C. 析出的固体增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C错误
D. 当外界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会降低,D错误
故答案为:A
28.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气球膨胀,说明瓶内气压增大,据此分析判断。
向试管内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气球膨胀,说明瓶内的气压增大,应该是物质溶于水时向外放热所致。
蔗糖和食盐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而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故A、B、C不合题意;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向外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9.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将加入物质的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大于溶解度,那么溶液饱和;小于溶解度,那么溶液不饱和。
根据图片可知,IV区域在曲线b的上方,即加入物质质量大于溶解度,则b为饱和溶液;在曲线a的下方,即加入物质的质量小于溶解度,则a为不饱和溶液。
故选D。
30.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1)析出的晶体越多,则溶质的质量越少;
(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A:根据图片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丁<乙<丙,则溶液温度丁<乙<丙,即温度最高的是丙,故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丙图的环境,A正确。
B:图乙中有未溶的晶体,图丙中没有未溶的晶体,则溶质质量丙大于乙,故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B错误。
C:图丙中,溶液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它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C错误。
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D错误。
故选A。
31.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在取用药品时,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时,需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倾倒水至接近刻度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A、图1中取用氯化钠时,试剂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操作错误,故A错误;
B、部分氯化钠固体从药匙中撒落,不会影响氯化钠固体的称量,故不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B错误;
C、用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大,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故C正确;
D、等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如有液体溅出,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过滤操作用于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分离,据此判断。
在冷水浸泡、加热煎制、取液弃渣和装袋保存四个环节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液和不溶于药液的残渣进行分离,与过滤操作相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3.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粗盐溶解时,为加快溶解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所示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