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期末真题3(选择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期末真题3(选择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08 14:0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期末真题3(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青田期末)缙云县潜明水库荣获丽水市首个“钱江杯”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修建水库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
A.下渗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2.(2023八上·青田期末)微信启动界面所用的图片素材称作“蓝色弹珠”,这是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照片上蓝色部分表示(  )
A.海洋水 B.河流水
C.湖泊水 D.冰川水
3.(2023八上·青田期末)2021年湖州受到第 6号台风“烟花”影响,福建东部、浙江东部出现大雨和暴雨,台风登陆路径属于水循环中(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蒸发 D.下渗
4.(2021七下·奉化期末)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A,B两管内要装满水
B.A,B管内收集到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C.A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5.(2021七下·奉化期末)下列各选项中,科学实验与科学结论的关系错误的是 (  )
A.蔗糖与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可说明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D.欧姆定律证明了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
6.(2023八上·东阳期末)如图所示为水产养殖户用来测量海水盐浓度的盐度计,使用该盐度计测量盐度时,需将其放入装有一 定量海水的容器内,当盐浓度正好时,标记线与液面持平;当盐浓度不够时,标记线在液面下方,提醒要及时加盐。以下关于海水盐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度计的刻度值A大于B
B.当向容器内加盐后,盐度计会上浮一些
C.盐度计在液面上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增加盐度计玻璃管的直径,可以提高其精确度
7.(2023八上·东阳期末)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实心木块、铝块和铁块均静止于水中,已知ρ水<ρ铝<ρ铁,则受到浮力最小的是(  )
A.木块 B.铝块 C.铁块 D.无法确定
8.(2023八上·东阳期末)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甲、乙容器,装有等量的水,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橡皮泥,一个捏成实心,一个捏成碗状,分别放入其中,如图所示。若两块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浮甲、F浮乙;甲、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则(  )
A.F浮甲C.F甲F乙
9.(2023八上·东阳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台秤上各有一个容器,一个装满水而另一个未装满水,现各将一手指浸入水中,手指与容器壁、底都不接触,则在手指浸入水中之后,两台秤的示数变化(  )
A.甲变小,乙不变 B.甲变大,乙不变
C.甲不变,乙变大 D.甲变小,乙变大
10.(2023八上·东阳期末)如图甲所示,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 0.5m/s 的恒定速度下降, 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g 取 10N/kg,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料的质量为 140kg
B.石料恰好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为 500N
C.石料的密度为 1.8×103kg/m3
D.该石料立于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2.8×104pa
11.(2023八上·东阳期末)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鸡蛋能否沉入水底可以鉴别其是否新鲜。为了验证其真实性,小亮买了些新鲜鸡蛋,并拿其中一颗进行实验。第一天放入水中的鸡蛋沉入水底(如图甲),取出鸡蛋擦干放置 50 天后,再放入水中时鸡蛋漂浮在水面(如图乙),看来网传是真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鸡蛋两次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B.甲图中鸡蛋排开水的重力大
C.乙图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D.放置50天后的鸡蛋密度变大
12.(2023八上·东阳期末)半潜船可用来运输超大型货物,空载时漂浮于海面(如图甲);装载时需向船体水舱注水,船体重力增加,巨大的甲板下沉至海面以下(如图乙);待货物被拖到甲板上方时,排出水舱中的水,船体重力减小,甲板上浮至海面,完成货物装载(如图丙)。以下图像能正确表示同一艘半潜船从图甲到图丙受到的浮力变化的是(  )
A. B.
C. D.
13.(2023八上·东阳期末)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右图所示,把两支完全相同的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它们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以及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
A.F甲ρ乙 B.F甲=F乙 ρ甲>ρ乙
C.F甲14.(2022八上·新昌期末)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④泥浆水是乳浊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 D.②③④
15.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 54.1 51.1
A.10℃~90℃,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100g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将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6.70℃时的M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7.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水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A.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要大
B.氢氧化钠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可以用蒸馏法分离
C.由表可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温度、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D.40℃时,若将50g氢氧化钠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g酒精中,均能形成饱和溶液
18.小明在实验室中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 下列各烧杯中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1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
B.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C.20℃时,甲溶液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质量分数
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0.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蔗糖和氯化钠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1.科学的学习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同一密度计在测量不同液体密度时,所受的浮力一定相同
D.沉到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比浮在水面的物体小
22.如图是某品牌“一摇冰”功能饮料,该饮料罐在夏天能制冷,罐底中的固体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23.(2020八上·余杭期末)为有效防控疫情,75%的酒精溶液作为常见的消毒用品进入生活,下列关于75%酒精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将酒精和水分离
C.酒精溶液中的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75%的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24.(2020八上·余杭期末)预防感染新冠肺炎,口罩成了不可或缺的利器。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有三层,其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防护作用如图所示。医用防护口罩起防护作用的主要原理是(  )
A.杀菌 B.消毒 C.过滤 D.干燥
25.(2020八上·余杭期末)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配置蔗糖溶液 B.获取纯净水
C.获取氯化钠晶体 D.配置10%的食盐水
26.(2021八上·金东期末)11月19日,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浙江全省面临“区域性较严重干旱”。全省气象干旱面积约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90%以上。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减少近八成,这让浙江很“受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浙江在夏秋季节通常盛行西北风
B.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后一定会降水
C.人们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27.(2021八上·金东期末)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 B.农药化肥在生产中大量使用
C.收集雨水作为生活用水 D.家庭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
答案解析部分
1.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修建水库,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环节。
故选D。
2.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1)这颗“蓝色弹珠”表示的是地球,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3)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阴雨区,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水。
故选A。
3.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水循环的五个环节: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将海洋上空大量水汽带到陆地上空,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故选A。
4.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根据水电解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A.在实验前,A、B两管中要装满水,那么得到的气体是纯净的,否则会混有空气,故A正确;
B.A、B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1,故B错误;
C.A管内气体的体积大于B管,应该为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故C错误;
D.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A。
5.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1)影响物体溶解性大小的因素包括溶质的种类,温度,溶剂的种类等;(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3)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4)欧姆定律证明了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A、蔗糖与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可说明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科学实验与科学结论的关系正确,A错误;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关系正确,B错误;
C、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关系错误,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没有氢气和氧气,C正确;
D、欧姆定律证明了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关系正确,D错误。
故选C
6.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1)(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
(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
(4)根据V=Sh分析判断。
盐度计在水中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不变时,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因为V排A>V排B,所以刻度值A小于B,故A错误;
当向容器内加盐后,盐水的密度增大,则盐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因此会上浮一些,故B正确;
盐度计在液面上静止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即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当液体密度变化相同时,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越大,则测量精确度越高。根据V=Sh可知,盐度计的玻璃管越细,液面的高度变化h越大,则精确度越高,故D错误。
故选B。
7.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浮力的大小关系。
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铝块在水里下沉,则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因为木块和铝块的重力相等,所以浮力F木>F铝。
铝块和铁块都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V铝>V铁,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F铝>F铁。
那么三者受到的浮力F木>F铝>F铁。
则浮力最小的是铁块。
故选C。
8.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橡皮泥受到浮力的大小,根据F=G总比较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
橡皮泥在甲中下沉,则它受到的浮力F甲橡皮泥在乙中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F乙=G;
则浮力F甲甲和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上面所有物体的重力之和,即F=G总=G容器+G水+G橡皮泥;
因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甲=F乙。
故C、D错误。
故选A。
9.C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ρgv排。
甲、乙图中台秤的示数=G烧杯+G水+F浮,图甲中手指进入水中受到浮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会对水有个作用力G排将水排出去,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甲图=G烧杯+G水,甲台秤示数不变化;乙杯中手放进来水未被排出去,所以乙台秤的示数=G烧杯+G水+F浮,手指放入后由于受到浮力导致乙台秤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C。
10.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1)结合乙图可知,AB拉力为1400N,是物体在空中的拉力,根据拉力等于重力求出石料的质量。
(2)结合乙图求出石料完全浸没时所受的浮力。
(3)圆柱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该物体的体积,由质量公式求出它的密度。
(4)先求出圆柱体的高度,根据圆柱体公式求出它的底面积,由压强公式求出石料对地面压强即可。
A、由于石料在空气中,拉力等于重力,因此F拉=G重=1400N,因此石料的质量为140kg,A不符合题意;
B、石料完全浸没时,石料恰好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为1400N-900N=500N,B不符合题意;
C、圆柱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因为,可得圆柱体的体积,,因此圆柱体石块的密度:,因此石料的密度为2.8×103kg/m3,C符合题意;
D、由题干可知,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 0.5m/s的恒定速度下降,而乙图中该圆柱体到达底部时用了2秒,因此该圆柱体的高为,0.5m/s×2=1m,根据公式V=Sh,
,因此,因此该石料立于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2.8×104p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
解析:1、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2、物体浮沉条件:重力G和浮力F的关系
当G=F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当G>F时,物体处于下沉状态
当G物体密度ρ物和液体密度ρ液的关系:当ρ物=ρ液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当 ρ物>ρ液时,物体处于下沉状态
当 ρ物<ρ液 时,物体处于上浮状态 ,直至漂浮。
A.由图可知:在甲中下沉,V甲排=V鸡蛋,在乙中漂浮,V乙排V乙排, 由浮力的公式F浮= ρ液 gV排可知:鸡蛋所受的浮力:F甲>F乙, 故A错误;
B.根据F浮=G排可知:鸡蛋排开水的重力:G甲排>G乙排,故B正确;
C.鸡蛋在乙中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浮力等于其重力,故C错误;
D.因为鸡蛋在甲中下沉,ρ甲>ρ水,在乙中漂浮,则ρ乙<ρ水,所以ρ甲>ρ乙,即放置50天后的鸡蛋密度变小了,故D错误。
故选B。
12.A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根据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大小变化即可。
半潜船始终在水面漂浮,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它的总重力。当向船体内加水时,船体重力增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增大;将货物拖到甲板上后,排出水,船体重力减小,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减小,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3.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密度计受到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液体密度大小。
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因为密度计的重力保持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不变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V乙,
所以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根据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认识分析判断。
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误;
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浊液是由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颗粒组成的混合物,故②错误;
③根据溶液的稳定性可知,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③正确;
④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态颗粒,则泥浆水是悬浊液,故④错误。
故选C。
15.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硫酸镁的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2)根据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分析;
(3)根据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计算;
(4)溶解度越大,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A.10℃~90℃,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
B.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7g,即100g水中溶解27.7g硫酸镁达到饱和状态,故B错误;
C.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硫酸镁的质量为49g。此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那么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g:100 g=49:100,故C正确;
D.70℃时,将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16.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恒温蒸发,溶解度保持不变,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70℃时的M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的过程中,溶液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因此这个过程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然后冷却至30℃的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因此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是先不变,在减小,后又保持不变,故A正确,B、C、D错
故答案为:A
17.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1)根据表中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提纯和除杂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4)根据溶解度进行分析。A.由表中信息可知,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要小,故A错误;
B.根据表中信息进行分析可知,氢氧化钠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不可以用蒸馏法分离,可以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钡,故B错误;
C.由表可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温度、溶质性质、溶剂性质,故C正确;
D.40℃时,若将50g氢氧化钠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g酒精中,在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在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8.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判断。
根据甲和乙图可知,二者都没有未溶的食盐固体,因此它们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丙图中出现为溶的固体食盐,那么丙肯定饱和。
丁是丙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也是饱和的。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9.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4)溶质质量分数=。A.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
B.6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
C.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两种物质质量分数大小,故C错误;
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甲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甲在t℃时的溶解度大于乙在60℃时的溶解度,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D正确。
故选D。
20.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1)首先比较溶质质量大小,再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判断;
(2)(4)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颗粒,那么溶液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3)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根据图片可知,30g蔗糖完全溶解,则溶液质量为:50g+30g=80g。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则溶质质量小于30g,溶液质量小于80g,故A错误;
因为烧杯中存在未溶的氯化钠固体,所以氯化钠溶液一定饱和,故B正确;
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的质量大于氯化钠的质量,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的质量肯定大于氯化钠的质量,即蔗糖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故C错误;
烧杯中的蔗糖完全溶解,则蔗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21.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1)根据稀溶液和溶液是否饱和的关系判断;
(2)注意分析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以及不同物质溶解度不同;
(3)(4)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B错误;
C.密度计始终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与它在水里的状态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22.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根据物质溶解时吸热还是放热的知识判断。
“一摇冰”在夏天可以制冷,说明该物质溶于水时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氯化钠和蔗糖溶于水时几乎没有变化,只有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3.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1)根据溶液的性质判断;
(2)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3)根据水的组成分析;
(4)一般情况下,水为溶剂,而其它物质为溶质。
A.酒精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且酒精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水分子的化学式H2O可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75%的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4.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过滤操作用于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分离,据此分析判断。
口罩的内外三层都由表面多孔的材料制成,用于将细菌、雾霾和灰尘等固体颗粒与空气分离,因此口罩相当于过滤操作中的滤纸,而防护原理就是过滤,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5.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结晶的概念与方法;水的净化
解析:根据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过程分析判断。
A.将蔗糖和水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就能得到蔗糖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过滤操作只能除去水中大颗粒的不溶性固体,而不能除去其中可溶性的杂质和细菌,不能得到纯净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将氯化钠溶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得到氯化钠晶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50毫升水的质量为50g,50g20%的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为:50g×20%=10g,再加入50mL水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6.C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下雨的原因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小水滴不断地累积到一定数量就会以雨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人工降雨的方法很多,比如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这是缓解干旱,增加降雨量的有效措施。
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空间分布特点:南丰北缺,东多西少。
A.刮西北风与空气流动有关,并不是导致没有降雨的原因,因为降雨是指在大气中冷凝的水汽以不同方式下降到地球表面的天气现象,与刮风无关的,A不符合题意。
B.下雨是一种自然景象,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B不符合题意。
C.人工降水,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C符合题意。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B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节约用水,减小水体污染,这是保护水资源的核心理念,据此分析判断。
A.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可以在保证清洗效果的前提下减小水的浪费,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农药化肥在生产中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和水源的污染,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收集雨水作为生活用水,可以减小地下水的浪费,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家庭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