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期末真题4(选择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期末真题4(选择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08 14:0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期末真题(选择题)4
一、选择题
1.(2021八上·台州期末)地球上的水以各种形式分布在不同区域,下图为水的分布图,图中代表海洋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21八上·台州期末)西溪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
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C.湿地的水是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D.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咸水
3.(2019八上·黄岩期末)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2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4.(2021八上·嘉兴期末)如图所示,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块质量为 m、体积为 V 的物块甲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用空的小烧杯接住;物块甲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V 排。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 mg
B.物块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 ρ 水 gV
C.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一定等于 mg
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一定等于 ρ 水 gV 排
5.(2021八上·嘉兴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30kg的小孩趴在游泳圈上,假设人体平均密度和水密度相近,则游泳圈受到的浮力大小最接近于(  )
A.3000N B.300N C.30N D.3N
6.(2021八上·嘉兴期末)如图,甲、乙、丙分别是形状不同的铝块、铁块、铜块,浸没在水里时,三者受到的浮力相同,由此可知它们的(  )
A.质量相同 B.体积相同 C.密度相同 D.重力相同
7.(2021八上·嘉兴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中分别装有水和酒精,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的质量相等,水、酒精、木球和铁球的密度分别为ρ水、ρ酒精、ρ木和ρ铁。将木球放入水中、铁球放入酒精中,静止时木球和铁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分别为F1和F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ρ木<ρ酒精<ρ水<ρ铁,则F1>F2
B.若ρ木<ρ酒精<ρ水<ρ铁,则F1C.若ρ酒精<ρ木<ρ水<ρ铁,则F1=F2
D.若ρ酒精<ρ木<ρ水<ρ铁,则F18.(2021八上·嘉兴期末)如图甲、乙所示容器中均装有相同的某种液体,如图甲所示,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2;如图乙所示,在木块上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圆柱形容器中的液体密度是0.9×103kg/m3
B.若将乙图中的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将沉到容器底部
C.若将乙图中的物块B取下放入液体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会变大
D.物块B的密度比木块A的密度大
9.(2021八上·金东期末)以下关于溶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置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溶液中各部分的液体密度都相同
10.(2021八上·金东期末)下列常见饮品中, 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矿泉水 D.苹果汁
11.(2022八上·缙云期末)如图,某“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羽毛般结晶,不仅美观还能粗略反映气温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升高,该晶体的溶解度减小
B.析出晶体后,瓶内为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瓶内溶液的质量减小
D.析出晶体后,瓶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2.(2022八上·缙云期末)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D.温度和溶剂的种类不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13.(2022八上·缙云期末)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固体X可能是氢氧化钠
B.固体X可能是硝酸铵
C.氢氧化钙溶解度:①>②
D.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①=③
14.(2022八上·缙云期末)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量蒸馏水中,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中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 B.a点时溶液质量分数比b点小
C.b点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d点时的溶解度比c点小
15.(2022八上·缙云期末)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100克,要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10%,可行的方法是(  )
A.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50克 B.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10克食盐固体 D.加入100克20%的食盐溶液
16.(2022八上·缙云期末)如图所示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C.要将t2℃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升高温度
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B物质相似
17.(2021八上·普陀期末)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技术能有效解决部分地区缺水问题
B.该过程通过过滤掉氯化钠来淡化海水
C.“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8.(2021八上·普陀期末)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19.(2021八上·普陀期末)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总水量的1%
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D.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20.(2021八上·普陀期末)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21.(2021八上·金东期末)缙云是全市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生态县”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个荣誉称号的县。下列做法不利于水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A.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的习惯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去
C.洗菜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22.(2021八上·金东期末)“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山梨醇。两者都是儿科常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久放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开塞露”即使密封保存久置也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
A.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乳浊液、溶液 D.悬浊液、乳浊液
23.(2022八上·缙云期末)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温度均保持20℃,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若升高温度,②中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C.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解析部分
1.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地球上最多的水是海洋水,但海洋水不能食用,目前我国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应保护水资源。
海洋水在地球上所占比例为96.53%,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水中含有大量盐分,味道又咸又苦的就是咸水(通常叫盐水)。
A、湿地中植物覆盖率高,水循环会比较活跃;故A正确;
B、植物参与水循环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中的水汽;故B正确;
C、水是生物生存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故C正确;
D、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淡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3.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要知道电解水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知道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是2:1。
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是2:1,因此 试管 1中是氢气,A错,B也错;
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要注意,这里的氢和氧,是属于元素,而氢气和氧气是两种物质,两种物质混在一起就变成了混合物,所以C错。
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生成的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对。
故答案为:D。
4.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ρ液gV排分析判断。
将物体放入水中后,如果它在水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此时F浮=G=mg。
根据F浮力=G排=G可知,此时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为mg;
如果它在水里下沉,那么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此时浮力F浮力=ρ水gV。由于浮力小于重力,因此此时排开水的重力小于mg,故A、B、C错误;
根据F浮力=G排=ρ水gV排可知,故D正确。
故选D。
5.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根据密度公式ρ= 今算出小孩的体积,小孩趴在游泳圈上时,约有一的体积露出水面,根据F浮=ρ水gV排算出小孩受到的浮力;根据重力公式算出小孩的重力,当小孩趴在游泳圈上时,整体处于漂浮状态,且游泳圈的重力很小(可忽略不计),则小孩和游泳圈受到的总浮力等于小孩的重力,据此算出游泳圈受到的浮力。
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0×103kg/ m3,
根据密度公式ρ= 知,小孩的体积为:V= = =0.03m3,
小孩趴在游泳圈上时,约有1的体积露出水面,即:V排= ( 1- ) V=0.9V=0.9×0.03m3=0.027m3,
小孩受到的浮力为: F浮人=ρ水gV排=1.0×103kg/ m3×10N/kg×0.027m3=270N ;
小孩的重力为: G人=m人g=30kg×10N/ kg= 300N,
当小孩趴在游泳圈上时×整体处于漂浮状态,且游泳圈的重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则小孩和游泳圈受到的总浮力F浮总=G人=300N,
所以游泳圈受到的浮力为: F浮圈=F浮总一F浮人=300N- 270N=30N,故C符合实际.
故选C。
6.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判断。
三个金属块浸没在水柱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因为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所以它们的体积相等。
故选B。
7.A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将木球放入水中,木球漂浮在水面上,铁球放入酒精中将下沉。
若ρ木<ρ酒精<ρ水<ρ铁,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木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铁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则F1>F2,故A正确,B错误;
若ρ酒精<ρ木<ρ水<ρ铁时,情况与上面相同,此时F1>F2,故C、D错误。
故选A。
8.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1)根据物体A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算出圆柱形容器中的液体密度;
(2)乙图中物块A、B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和F浮=ρ液gV排算出物体B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比较,判断出物块B的浮沉情况;
(3)根据物块B的情况判断出物体B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根据漂浮条件和F浮=ρ液gV排算出物块B排开液体的体积,并与甲图物体A排开液体体积比较,判断出液面的高低,由p=ρ液gh判断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时与甲图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
(3)比较A、B物体的密度大小即可。甲图中,木块A在液体中漂浮,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
则,
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力=G;
ρ液gV排=ρ木gVA,
即:ρ液g×VA=ρ木gVA,
则液体的密度:,故A正确;
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
如图乙所示,因为整体漂浮,所以浮力等于总重力,
即:F浮力'=GA+GB;
ρ液gVA=ρ木gVA+ρBgVB,
ρ液gVA=ρ木gVA+ρBg×VA,
化简可得:ρ液=ρ木+ρB,
则B的密度:ρB=2(ρ液-ρ木)=2×(0.9×103kg/m3-0.6×103kg/m3)=0.6×103kg/m3<ρ液,
故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漂浮,故B错误;
原来AB受到的总浮力等于AB的重力之和,将B从A上拿下放入水中后,它们分别在水面漂浮,则它们受到的总浮力还是等于它们的总重力,即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则水面高度不变。根据p=ρ液gh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不变,故C错误;
根据前面的计算可知,B的密度等于A的密度,故D错误。
故选A。
9.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A.溶液具有稳定性,因此放置很长时间也无明显变化,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各个部分的性质相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A.豆浆为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故A不合题意;
B.牛奶也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故B不合题意;
C.矿泉水中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为溶液,故C符合题意;
D.苹果汁为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1.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1)晶体增多,则溶解度减小;反之,则溶解度增大;
(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3)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即可。
A.温度降低,出现很多晶体,即此时溶解度减小;反之,温度升高,该晶体的溶解度增大,故A错误;
B.析出晶体后,瓶内出现未溶的固体,此时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减小,根据“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可知,瓶内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正确;
D.析出晶体后,瓶内溶液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晶体的溶解度保持不变,即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2.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1)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2)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过程判断;
(3)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点分析;
(4)根据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判断。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错误;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故B正确;
C.在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如果温度不同,那么无法判断浓度的大小,故C错误;
D.温度和溶剂的种类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故D错误。
故选B。
13.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
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知,此时溶液的温度升高了。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会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故A正确不合题意;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热,会导致溶液温度降低,故B错误符合题意;
②中出现浑浊,而①中没有浑浊,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①>②,故C正确不合题意;
①和③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质量相同,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4.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1)溶液温度升高,说明溶解时放热;溶液温度降低,说明溶解时吸热;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3)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4)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判断。
A.根据图像可知,随着不断溶解,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则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a点时存在未溶的固体,而b点时固体完全溶解,则说明a点时的溶质质量小于b点。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a点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点,故B正确不合题意;
C.b点时溶液中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它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为d点温度低于c点,所以d点的溶解度小于c,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5.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结合题中所给溶液及溶液的变化情况分析。
A、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50克,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符合题意;
B、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加入10克食盐固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 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则A和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不符合题意;
B、 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的溶液析出晶体,变成t1℃饱和溶液,B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 ,不符合题意;
C、 要将t2℃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降低温度 ,不符合题意;
D、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变化规律与B物质相似 ,符合题意;
故选D。
17.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水的净化
解析:根据水的净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根据题目描述可知,石墨烯技术可以去除海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而得到可以饮用的淡水,该过程通过过滤掉氯化钠来淡化海水,因此该技术能有效解决部分地区缺水问题,故A、B正确不合题意; 石墨烯就相当于滤纸,而“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不合题意;
筛掉氯化钠后,海水中的溶质质量会减小,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8.B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根据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规范分析判断。
A.称量食盐时,将它放在天平的左盘中,为了防止食盐对托盘的腐蚀,需要在左右两盘放上相同的纸片,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食盐的溶解要在烧杯中进行,量筒作为测量工具,不能用做溶解食盐的容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过滤时,漏斗的尖口要紧贴烧杯内壁,向漏斗内注入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9.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地球上的水体;水的净化
解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活性炭的吸附性、蒸馏原理及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A、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总水量的1% ,不符合题意;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可吸附色素及异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符合题意;
C、蒸馏可得到纯净的水, 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不符合题意;
D、 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②改变温度,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
食盐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因此使用改变温度的方法使食盐结晶的效果不好,只能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1.B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根据有关节约用水和减小水体污染的知识分析判断。
A.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的习惯,可以节约用水,故A不合题意;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去,会造成水体污染,故B符合题意;
C.洗菜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故C不合题意;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可以减小水体污染,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2.B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均一稳定;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二者都没有均一稳定性,据此分析判断。
“美林”久放会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不溶性的固体,为悬浊液;“小儿开塞露”即使密封保存久置也不会分层,具有均一稳定性,为溶液,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3.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1)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则溶液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3)(4)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根据图片可知,①中没有未溶的物质,那么它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误;
②和③中,都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它们都是20℃下的饱和溶液。如果升高温度,那么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增大,于是溶质质量可能增大,则溶液质量可能增大,故B错误;
②③为同种物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为溶解度相同,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那么③仍然饱和,因为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