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教材中的重要图片:华夏族的起源
黄帝陵 炎帝陵
( ),名轩辕;( ),又称( ),是中国的农业始祖
黄炎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 ),
海内外华人也以( )自称。
黄帝
炎帝
神农氏
人文初祖
炎黄子孙
出土于西汉诸侯王墓,表明西汉时期,实行( )制,大封诸侯王,后来诸侯国势力增强,逐渐威胁中央
“汉并天下”瓦当
刘邦在( )中打败项羽,建立西汉
西汉金缕玉衣
教材中的重要图片
楚汉之争
分封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五
图四
说一说以下图片反映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司马迁祠内,太史公司马迁的塑像,手握着竹简,目视苍茫,给人一种忧国忧民的感觉。
陕西韩城的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上的牌匾
司马迁又称为太史公
司马迁祠上的牌匾“史笔昭世”
体现了司马迁不畏权贵,公正记事,其编写的《史记》兼具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纸虽然发明于西汉,但司马迁时代,纸仍未出现,竹简仍是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教材中的重要图片
北魏龙门石窟《帝王帝后礼佛图》局部
是北魏宣武帝为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祈求冥福而修建,从作品中人物的衣冠发式和伞盖、羽葆等仪仗制度看,表明孝文帝(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贾思勰故里山东寿光《齐民要术》浮雕
说明该书,内容广泛,涉及农林牧副渔等方面,是贾思勰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
教材中的重要图片
学习汉族文化
北朝持秤杆的商人
南朝持秤杆的商人
衡(重量)
度(长度)
秤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教材中的重要图片
战国时的( )曾统一度量衡
秦统一天下后,也统一度量衡
量(容量)
1.度量衡、秤杆和( )业密切相关
2.南北朝都用秤杆,说明( ) 加强,民族隔阂与偏见减少
商鞅
商
民族融合
2022年山西中考 如图《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北方经济的发展 B. 民族文化的交融
C. 社会矛盾的缓和 D. 民族政权的分立
胡床 椅子 方凳
南朝牛车画像砖
牵牛的老者身着袴褶,主要流行于北朝
胡人牛耕图 汉人牧马图
教材中的重要图片
B
地图篇——判别下列两幅地图的时代,并说明依据
秦朝:都城在咸阳;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疆域四至(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
西周:都城在镐京;实行分封制 (今陕西西安)
战国形势图:战国七雄
春秋形势图
吴越争霸;晋国仍然存在
地图篇——判别下列两幅地图的时代,并说明依据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地图篇——判别西汉与东汉
西汉形势图
都城在长安;公元前60年,
设置西域都护,西域归属中央
东汉形势图
都城洛阳
地 图 篇
西汉郡国并行图
从上图可知,西汉时推行( )和( ),后来( )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了中央集权
为了解决左图中的问题,
( )时实行( )
分封制
郡县制
诸侯国
汉武帝
推恩令
地图篇——汉代的中外交流
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图
说一说陆上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
海上丝绸之路到达的最远地点
( )通( )图
说一说该事件的目的、过程与意义
张骞
西域
地图篇——给下图取个名字,并完成表格
( )形势图
政权 时间 人物 都城
魏国
蜀国
吴国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 丕
刘 备
孙 权
洛 阳
成 都
建康
(今南京)
三国鼎立
地图篇——下图中的“?”代表的是哪个王朝?
1.东晋与北方的十六国并立
2.东晋偏安东南
3. 东晋的都城在建康
右图中“?”代表( )王朝
东晋
依据:
地图篇——给下面的四幅图确定一个主题,并说明理由。
主题:
依据:
南北朝的并立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地图篇——重要的战役
①
逐鹿之战
②
赤壁之战
曹操对阵孙刘联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④
③
⑤
巨鹿之战
项羽消灭秦军主力
东晋打败前秦的淝水之战
曹操打败袁绍的官渡之战
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以少胜多的战役:
① ③ ④ ⑤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图
魏晋时期中原人口迁移图
地图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移
迁移的方向:
迁移的影响:
迁移的原因:
由北向南
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促进民族融合;促进南方地区的开发;利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