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温度》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3.1《温度》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05 18:3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理解:
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及其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含义。
学生能够掌握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并识别其符号℃。
学生能够记住一些常见的温度值。
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温度计的作用和基于液体热胀冷缩原理的工作方式。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准确读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测量科学和物理学基础概念的兴趣。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温度的概念、单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技巧。
难点: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准确使用温度计并读取细微的刻度变化。
三、教学准备
演示用的温度计
体温计
热水、冷水、常温水各一杯
实验室常用的温度测量设备图片或视频资料
【导入】(2分钟)
提问引导:
教师:“同学们,每天早上我们起床时,家长或者我们自己都会关心一件事,那就是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是冷还是热?那我们是如何知道的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看天气预报。”、“感觉外面的空气。”、“穿多少衣服。”等。
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对。但我们科学上有一个更准确的衡量方式,那就是温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温度的知识。”
【新课讲解】(10分钟)
1. 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教师:“温度是物理学中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当我们说某个物体热,它的温度就高;说某个物体冷,它的温度就低。那我们是如何度量温度的呢?”
引出摄氏度的概念:“我们通常使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它是由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的,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
展示常考温度值:“比如,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沸水的温度是100℃。同学们,记住这些特殊的温度值对我们很有帮助。”
特别强调:“有一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温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说。也就是说,即使是0℃,物体也是有温度的,不是说它没有温度。”
2. 温度计
教师:“要准确地知道一个物体的温度,我们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
学生:“温度计。”
教师:“对,温度计就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那它是怎么工作的呢?”
演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里面通常装有一种液体,比如水银或酒精。当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热的物体时,里面的液体就会膨胀,上升到更高的刻度;当接触到冷的物体时,液体就会收缩,下降到更低的刻度。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读取液体所在的刻度来知道物体的温度了。”
详细介绍使用方法:“使用温度计前,我们要先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然后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量程就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范围。选择好温度计后,我们还要认清它的分度值,也就是每一个小刻度代表的温度值。测量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最后,记录温度时,要写上数字和单位。”
【实践操作】(10分钟)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实际操作一下,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的水。”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和一杯常温水,以及一个温度计。让学生按照刚才讲解的方法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读数。
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各组,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并正确读数。
【巩固提升】(10分钟)
1. 体温计的特点和使用
教师:“除了我们刚才使用的普通温度计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温度计——体温计。它是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有什么区别呢?”
介绍体温计的特点:“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是35℃~42℃,这是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在这个范围内。体温计的分度值也比普通温度计小,通常是0.1℃,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测量体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体温计有一个缩口,使得体温计内的水银无法自动回流到液泡内。所以,我们在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用力甩一甩,把水银甩回到液泡里。”
演示体温计的使用:“现在,我来演示一下体温计的使用方法。首先,用力甩一甩体温计,让水银回到液泡里。然后,把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在腋下或口腔里,等待几分钟让体温计的水银上升到稳定位置。最后,取出体温计,正确读数。”
2. 讨论与问答
邀请学生分享:“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在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学生分享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解答问题:“在刚才的实践操作中,大家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答。”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强调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作业布置】(3分钟)
教师:“今天回家后,请同学们测量一下室内不同物体的温度,比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并记录下来。明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和交流。”
提醒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温度计,不要打破或损坏它。同时,也要保管好温度计,不要让它丢失或被别人拿走。”
课后反思
本次课程以温度和温度计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单位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技巧。通过导入、新课讲解、实践操作、巩固提升和作业布置等环节,我试图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温度相关知识点。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的冷热与温度的关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新课讲解环节,我详细介绍了温度的概念、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注重强调常考温度值和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同时,我通过演示和图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易懂。
在实践操作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并记录读数。这一过程中,我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使用温度计。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温度概念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巩固提升环节,我重点介绍了体温计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与普通温度计进行对比。通过讨论与问答的方式,我引导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同时解答他们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一环节有效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点,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环节,我要求学生回家后测量室内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旨在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演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时,由于时间和器材的限制,未能让每位学生都亲自体验这一过程,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在实践操作环节,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巡视指导时可能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未能及时得到纠正。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例如,可以采用分组轮流演示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同时,在实践操作环节,可以增加助教或志愿者协助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纠正。
总体而言,本次课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有所收获。通过课后反思和总结,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