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下列是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田鼠的取食
B.大雁南飞
C.猫捉老鼠
D.以上三项均是
2.动物在自然界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那么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 )
A.只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B.把有害的动物全部消灭
C.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D.以上三项都是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两只蟋蟀在斗架
C.蜜蜂的舞蹈
D.鲸“喷”水
4.对于动物行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B.动物行为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C.动物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D.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产生的
5.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之一是控制有害的动物,鼠类是有害动物。其危害是 ( )
A.咬坏衣物、污染存粮
B.盗食谷物、传播疾病
C.啃咬青苗、破坏田埂
D.以上三项都是
6.动物的行为是指( )
A.动物的心脏跳动
B.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
C.动物的呼吸
D.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一只母鸡照看着一群小鸡”就是一种动物行为。( )
(2)虎潜伏隐蔽在草丛中,等待猎物的出现,这不是动物的行为。( )
(3)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
(4)动物的行为是适应生活环境而产生的。( )
8.鼠类的行为表明鼠类是有害动物。常用的灭鼠方法有( )
A.器械法
B.药物法
C.生物灭鼠法
D.以上三种都是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两只公羊在打架
B.鸡的育雏
C.老虎心脏的搏动
D.变色龙改变体色
10.动物的气味在个体间起通讯作用是动物的“语言”。下列不起通讯作用的是( )
A.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
B.狗在走路时,隔不远撒尿留下气味
C.黑尾鹿遇到危险时,释放香草味
D.老虎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撒尿留下的气味
11.工蜂找到蜜源后,告知伙伴方位的“语言”是( )
A.发出声音
B.分泌气味
C.跳舞
D.触角接触
12.下列动物中不是鼠类的天敌的是( )
A.猫头鹰
B.蛇
C.鸡
D.黄鼬
13.兔子在逃跑时竖起尾巴;鸟类在逃跑时发出鸣叫声。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动物们各种有趣的行为。运用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各种动物的行为对它自身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D
6.D
7.(1)√
(2)× 去掉“不”
(3)√
(4)√
8.D
9.C
10.A
11.C
12.C
13.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的重要作用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及其动物行为的特点,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2、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的能力。
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4、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人体的知识打下唯物主义的基础。
5、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正投或背、教学软件
教学方法:观察、探索、讲解、师生互动,教学一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课前,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人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什么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
在了解动物的行为的特点之前,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一、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看幻灯片:豹捉小兔
启发:根据你们的观察,结合这幅图,描述一下猫捉老鼠的情景。
讲述:猫捉老鼠的动作或活动主要有:行走、静止不动、奔跑、跳跃等。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
看幻灯:动物行为的一些图片
启发:从图片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引导:以上同学们所看到的都是动物的行为吗?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讲解:动物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它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我们看到的: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启发: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这些看似没有动作的活动是不是动物的行为?
讲解:这些活动都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部分,因为在这些活动的同时,动物体内也发生着生理变化。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动物行为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我们还是以猫捉老鼠为例加以研究。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启发提问:豹为什么去捉小兔?在捉小兔的过程中,豹体内外有什么变化?
讲述: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行为过程中,动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发生变化。从外部看,它的听觉、视觉以及机体都在运动和变化;从内部看,体内由于营养缺乏,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感到饥饿当吃到食物后,体内营养得到补充。由此可见,动物行为的第一个特点是: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启发:豹的一系列动作是在什么的调节下产生的?
讲解:除了神经调节外还有激素调节,关于激素的概念在以后将要学到。这就是动物行为的第二个特点:它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产生的。
启发:豹捉小兔对它个体和种族有什么意义?
讲解:这是动物的第三个特点:它是由于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小结:任何动物的行为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简单记忆,第一点是动态过程,第二点是产生的原因,第三点是意义。
过渡: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动物行为?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启发讨论:人与动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呢
目的: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动物。
设问:谁能举出一些这方面的实例来 (鼓励同学能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谈出更多的例子来。)
过渡:既然研究动物行为有这么的意义,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
四、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
讲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两种:
1、观察法:就是到自然环境的现场实地观察动物的行为,观察时要详细、真实,客观的做好记录。许许多多生物科学工作者成年累月在森林、草原、沙漠、荒岛上观察动物的行为,积累大量的可贵资料,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实验法:就是通过各种实验研究动物行为。实验法要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方法和步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手段更加先进,如摄像机、录音机、闭路电视、计算机等广泛应用于实验中,为动物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前景。
总结:本节重点学习了动物行为的特点,同时了解动物行为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五、【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动物行为: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包括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其他运动方式)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2、动物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重要;
3、动物行为的产生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控。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主要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控。
四、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的动物。
五、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