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东直门中学高二(上)期中
数 学
2023.11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学号 ______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2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已知α∈,且sin α=,则tan α=( )
A. B. C. D.
2. 在等差数列中,,,则=( )
A. 9 B. 11 C. 13 D. 15
3. 已知数列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是其前项和,,,则( )
A. 31 B. 63 C. 127 D. 255
4. 已知、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5. 向量,,若,且,则的值为( )
A. B. 1 C. D. 4
6. 在中,的面积等于,则等于( )
A. B. 1 C. D. 2
7. 设是公差不为0的无穷等差数列,则“为递增数列”是“存在正整数,当时,”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以为始边,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则( )
A. B. C. D.
9. 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线段上有两个动点E,F,且,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②的面积大于的面积;③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10. 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首项,若成等比数列,记,则数列( )
A. 有最小项,无最大项 B. 有最大项,无最小项
C. 无最大项,无最小项 D. 有最大项,有最小项
11. ISO216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定义的纸张尺寸国际标准,该标准定义了A,B系列的纸张尺寸.设型号为的纸张的面积分别是,它们组成一个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设型号为的纸张的面积分别是已知,则的值为( )
A. B. C. D. 2
12.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当时,为递减数列,且存在常数,使得恒成立
B. 当时,为递增数列,且存在常数,使得恒成立
C. 当时,为递减数列,且存在常数,使得恒成立
D. 当时,为递增数列,且存在常数,使得恒成立
二.填空题:(本题有6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3. 已知函数,则______;若将的图象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图象,则的一个对称中心为______.
14. 在中,若,,,则___________.
15. 已知数列满足,且,则______;数列的前2023项的和为______.
16. 已知平面和三条不同的直线m,n,l.给出下列六个论断:①;②;③;④;⑤;⑥.以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使得成立.这两个论断可以是______.(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组序号)
17. 我国度量衡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砝码的、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环权”.已知9枚环权的质量(单位:铢)从小到大构成项数为9的数列,该数列的前3项成等差数列,后7项成等比数列,且,则___________;数列所有项的和为____________.
18. 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1所示,A,B分别为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过A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点C为该部分图象与x轴的交点.将绘有该图象的纸片沿x轴折成直二面角,如图2所示,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图1 图2
①;②图2中,;③图2中,过线段AB的中点且与AB垂直的平面与x轴交于点C;④图2中,S是及其内部的点构成的集合.设集合,则T表示的区域的面积大于.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共72分)
19.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20. 已知函数的一个零点为.
(1)求A和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当时,若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1. 在中,.
(1)求A;
(2)若,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出一个条件作为已知,使得存在且唯一确定,求的面积.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
注: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条件,则第(2)问记0分.
22.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ABCD,,点E在线段上,且.
(1)求证:平面PBD;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3)求点A到平面的距离.
23. 如图,在多面体中,平面⊥平面.四边形为正方形,四边形为梯形,且.
(1)求证:⊥;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线段BD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 设为正实数,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满足:,都有.则称数列为数列.
(1)判断以下两个数列是否为数列:
数列:3,5,8,13,21;
数列:,,5,10.
(2)若数列满足且,是否存在正实数,使得数列是数列?若存在,求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若各项均为整数的数列是数列,且的前项和为150,求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的所有可能取值.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2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答案】B
【详解】由sin α=,α∈ 得cos α=-=-所以tan α=
故答案为B.
2. 【答案】C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
则
故选:C
3. 【答案】C
【分析】根据条件求出数列的首项和公比后再求和即可.
【详解】由题意,设数列的公比为,则,
所以.
故选:C
4. 【答案】D
【分析】根据判断与的位置关系,可判断AB选项的正误;由与的位置关系判断与的位置关系,可判断CD选项的正误.
【详解】若,,则、与相交或,AB选项错误;
若,,则或与相交,C选项错误;
若,,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D选项正确.
故选:D.
5. 【答案】C
【分析】根据向量模的公式可求出的值,根据可求出的值,从而可求出的值.
【详解】因为向量,,所以,解得,
所以向量,
因为,所以,所以,
所以的值为.
故选:C.
6. 【答案】C
【分析】由已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进而利用余弦定理可求的值.
【详解】解:,,的面积等于,
解得:,
由余弦定理可得:.
故选:C.
7. 【答案】C
【分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可得出结论.
【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记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
若为单调递增数列,则,
若,则当时,;若,则,
由可得,取,则当时,,
所以,“是递增数列”“存在正整数,当时,”;
若存在正整数,当时,,取且,,
假设,令可得,且,
当时,,与题设矛盾,假设不成立,则,即数列是递增数列.
所以,“是递增数列”“存在正整数,当时,”.
所以,“是递增数列”是“存在正整数,当时,”的充分必要条件.
故选:C.
8. 【答案】A
【分析】根据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再由二倍角余弦公式求解.
【详解】因为是角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
所以,
故.
故选:A
9. 【答案】D
【分析】根据平面得到①正确,点到直线的距离大于点到直线的距离,②正确,计算体积得到③正确,得到答案.
【详解】对①:平面,平面,故,
又,,平面,故平面,
平面,故,正确;
对②:平面,平面,,
故是的高,
是中点,,故,是的高,
,正确;
对③:平面,故,正确;
故选:D
10. 【答案】A
【分析】根据等比中项性质解得,取得数列项的正负,得到答案.
【详解】成等比数列,故,即,
解得或(舍),,
当,时,;当,时,;
的前6项为:,
,故最小,没有最大值.
故选:A
11. 【答案】C
【分析】利用是等比数列以及,令求解即可.
【详解】,令,
又组成一个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
又,
故选:C.
12. 【答案】B
【分析】法1:利用数列归纳法可判断ACD正误,利用递推可判断数列的性质,故可判断B的正误.
法2:构造,利用导数求得的正负情况,再利用数学归纳法判断得各选项所在区间,从而判断的单调性;对于A,构造,判断得,进而取推得不恒成立;对于B,证明所在区间同时证得后续结论;对于C,记,取推得不恒成立;对于D,构造,判断得,进而取推得不恒成立.
【详解】法1:因为,故,
对于A ,若,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
证明:当时,,此时不等关系成立;
设当时,成立,
则,故成立,
由数学归纳法可得成立.
而,
,,故,故,
故为减数列,注意
故,结合,
所以,故,故,
若存在常数,使得恒成立,则,
故,故,故恒成立仅对部分成立,
故A不成立.
对于B,若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
证明:当时,,此时不等关系成立;
设当时,成立,
则,故成立即
由数学归纳法可得成立.
而,
,,故,故,故为增数列,
若,则恒成立,故B正确.
对于C,当时, 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
证明:当时,,此时不等关系成立;
设当时,成立,
则,故成立即
由数学归纳法可得成立.
而,故,故为减数列,
又,结合可得:,所以,
若,若存在常数,使得恒成立,
则恒成立,故,的个数有限,矛盾,故C错误.
对于D,当时, 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
证明:当时,,此时不等关系成立;
设当时,成立,
则,故成立
由数学归纳法可得成立.
而,故,故为增数列,
又,结合可得:,所以,
若存在常数,使得恒成立,则,
故,故,这与n的个数有限矛盾,故D错误.
故选:B.
法2:因为,
令,则,
令,得或;
令,得;
所以在和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令,则,即,解得或或,
注意到,,
所以结合的单调性可知在和上,在和上,
对于A,因为,则,
当时,,,则,
假设当时,,
当时,,则,
综上:,即,
因为在上,所以,则为递减数列,
因为,
令,则,
因为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所以在上单调递减,故,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故,
故,即,
假设存在常数,使得恒成立,
取,其中,且,
因为,所以,
上式相加得,,
则,与恒成立矛盾,故A错误;
对于B,因为,
当时,,,
假设当时,,
当时,因为,所以,则,
所以,
又当时,,即,
假设当时,,
当时,因为,所以,则,
所以,
综上:,
因为在上,所以,所以为递增数列,
此时,取,满足题意,故B正确;
对于C,因为,则,
注意到当时,,,
猜想当时,,
当与时,与满足,
假设当时,,
当时,所以,
综上:,
易知,则,故,
所以,
因为在上,所以,则为递减数列,
假设存在常数,使得恒成立,
记,取,其中,
则,
故,所以,即,
所以,故不恒成立,故C错误;
对于D,因为,
当时,,则,
假设当时,,
当时,,则,
综上:,
因为在上,所以,所以为递增数列,
因为,
令,则,
因为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故,
所以,
故,即,
假设存在常数,使得恒成立,
取,其中,且,
因为,所以,
上式相加得,,
则,与恒成立矛盾,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根据首项给出与通项性质相关的相应的命题,再根据所得命题结合放缩法得到通项所满足的不等式关系,从而可判断数列的上界或下界是否成立.
二.填空题:(本题有6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3. 【答案】 ①. ②. (答案不唯一)
【分析】确定,计算得到,确定,取,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取,即,
取,,此时对称中心为.
故答案为:;
14. 【答案】
【分析】由正弦定理和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可得.
【详解】由正弦定理得,所以,所以.
故答案为:.
15. 【答案】 ①. 2 ②. 1
【分析】根据递推关系写出数列的项,可得数列的周期,利用周期求解.
【详解】由,且,
可得,,,,,,
故从开始,每6项循环一次,且一个循环内6项的和为0,
,即前2023项的和为.
故答案为:2;1
16. 【答案】①④(或③⑥)
【分析】
根据空间中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对①④,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若,,则,故可填①④
对①⑤,若,,则;
对①⑥,若,,则无法判断的位置关系;
对②④,若,,则;
对②⑤,若,,则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
对②⑥,若,,则无法判断的位置关系;
对③④,若,,则无法判断的位置关系;
对③⑤,若,,则无法判断的位置关系;
对③⑥,由平行的传递性可知,若,,则,故可填③⑥
故答案为:①④(或③⑥)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判断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属于中档题.
17. 【答案】 ①. 48 ②. 384
【分析】方法一:根据题意结合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列式求解,进而可求得结果;方法二:根据等比中项求,在结合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运算求解.
【详解】方法一:设前3项的公差为,后7项公比为,
则,且,可得,
则,即,可得,
空1:可得,
空2:
方法二:空1:因为为等比数列,则,
且,所以;
又因为,则;
空2:设后7项公比为,则,解得,
可得,所以.
故答案为:48;384.
18. 【答案】②③
【分析】根据结合图像判断,①错误,根据计算得到②正确,得到③正确,区域表示以为圆心,半径为,圆心角为的扇形,计算得到④错误,得到答案.
【详解】对①:,,,故或,
函数图像由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根据图像知,即,
故,错误;
对②:,取,,,
在图1中得到,,,
图2中:,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故平面,平面,故,
,
,故,正确;
对③:,故过线段AB的中点且与AB垂直的平面与x轴交于点C,正确;
对④:平面,平面,故,
当时,,故,
区域表示以为圆心,半径为,圆心角为的扇形,,
,,即,错误;
故答案为:②③.
三.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共72分)
19. 【答案】(1),
(2)
【分析】(1)由可求得数列的公比,由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可得,进而得到;由可求得数列的公差,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得;
(2)由(1)可得,采用分组求和法,结合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小问1详解】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
又,,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
.
【小问2详解】
由(1)得:;
.
20. 【答案】(1);
(2)
【分析】(1)解方程即可求,然后把函数降幂,辅助角公式后再求周期.
(2)若恒成立,即求.
【小问1详解】
的一个零点为
,即,
所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小问2详解】
当时有最大值,即 .
若恒成立,即,
所以,故的取值范围为.
21. 【答案】(1)或
(2)18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即可.
(2)由题意可知只有①符合,②③不符合,通过面积公式和正弦定理求解即可.
【小问1详解】
因为,
则由正弦定理可得,
,
因为
所以
所以或.
【小问2详解】
若选①,即,则,
所以,
所以,
则
,
由正弦定理得:
,
则存在且唯一确定,
面积为.
若选②,即,又,
所以,矛盾
所以②不成立;
若选③,
由,,,
得,
由余弦定理可得:,
当时,
得或舍;
当时,
得或舍;
此时存在但不唯一确定,所以不合题意.
22.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3)
【分析】(1)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
(2)根据题意和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两两垂直,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表示即可得解;
(3)结合(2)中结论,利用空间向量的点面距离公式即可得解.
【小问1详解】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所以,
所以.
又因为, ,平面,
所以平面.
【小问2详解】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
又因为是矩形,,
所以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所以,.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即,
令,则,,于是,
因为平面,
取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由图可知二面角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小问3详解】
由(2)知,而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所以点A到平面的距离为.
23. 【答案】(1)证明过程见解析
(2)
(3)存在,
【分析】(1)由面面垂直得到线面垂直,进而得到线线垂直;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公式得到线面角的正弦值;
(3)设,得到,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由垂直关系得到方程,求出答案.
【小问1详解】
因为四边形为正方形,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小问2详解】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
又,故,,两两垂直,
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
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解得,令,则,
则,
,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
则;
【小问3详解】
设,即,
当时,与重合,此时与平面不平行,
当时,设,则,
解得,故,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令,则,故,
则,解得,
故线段BD上存在点M,使得直线平面AFM,此时.
24. 【答案】(1)数列是,数列不是;
(2)不存在,理由见解析;
(3)答案见解析.
【分析】(1)根据定义验证是否恒成立,即可判断;
(2)假设存在,则由已知可推得.
当时,,这与假设矛盾,所以不存在;
(3)根据已知推出,进而推出,, ,,相加可推得.根据基本式,结合题意可得的最小值不小于30.进而得出的范围,得到所有可能的整数解.分情况讨论,得出数列,即可得到的所以可能的取值.
【小问1详解】
根据定义,数列应满足,都有,
即恒成立.
对于数列:有,,,均满足,所以数列是数列;
对于数列,因为不满足,所以数列不是数列.
【小问2详解】
不存在正实数,使得数列是数列.
说明理由如下:假设存在正实数,使得数列是数列,
则,都有,即恒成立.
因为,
所以,
当时,,这与假设矛盾.
所以,不存在正实数,使得数列是数列.
【小问3详解】
因为数列是数列,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即,所以.
所以,
因为数列是整数列,所以的最小值不小于30.
假设,必有,解得,
因为,所以可取9,10,11,12.
当时,,存在满足条件的数列.
,,,,,,,,;
当时,,存在满足条件的数列.
,,,,,,,,,;
当时,,存在满足条件的数列.
,,,,,,,,,,;
当时,,存在满足条件的数列.
,,,,,,,,,,,.
以上都是的充分条件.
所以的最小值为30,此时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