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庄子》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同时,《庄子》中也不乏一些幽默风趣的小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来感受庄子的论辩智慧。(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 1.借助课下注释和手头工具书边读边翻译课文,勾画、标注重要词语的意思,用红笔标注出疑难词句。 2.再读课文,自己试着复述本文的小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停顿),读准情感。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代表读。 3.学生评价。 4.老师总结。 5.再读全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性格。 明确:①字音:濠(háo)梁 鲦(tiáo)鱼 ②停顿: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③情感:“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从容,悠闲,语速要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 (二)译读。 学生们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并注意分类整理一词多义及重点实词。 明确:①固: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 /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②安: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疑问代词,哪里) ③之:子之不知鱼之乐(第一个“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助词,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之乐) ④循:请循其本(动词,追溯) ⑤是:是鱼之乐也(代词,这) (三)辩读。 1.非常可爱的庄子和非常认真的惠子,他们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 明确: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2.惠子凭什么可以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他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理由一)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 明确:(理由二)惠子不了解庄子,不知道庄子的想法,所以认为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3.从这场争辩的结果来看,谁占了上风? 明确:(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庄子在回答惠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知之濠上也”,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致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四)解读。 1.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明确: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四、拓展延伸 (2019·浙江绍兴中考)总复习阶段,小风在整理庄子专题时,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插图引起了他的注意。图中A、B两人,究竟哪一个是庄子,哪一个是惠子呢?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帮小风分析一下。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表达通畅。(130字左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A是庄子,B是惠子。从动作神情看,A侧身俯视桥下游鱼,关注自然;神情专注,对鱼充满兴趣。而B面向A,对鱼毫无兴趣,同时,目不斜视、一脸严肃,仿佛正在跟A辩论。据我了解,庄子是个充满情趣的浪漫之人,而惠子是个严谨好辩之人,所以,A是庄子,B是惠子。 (示例二)我认为A是惠子,B是庄子。从外貌和衣着看,A腰有环珮,以冠束发(领口端正、衣着整洁),据此判断社会地位较高。而B衣着随意,领口敞开(布巾束发、手持竹杖),显然是平民样貌。据我了解,惠子身有官职,物质生活比较优越;庄子最是厌恶功名束缚,生活清贫,这些都与图中信息吻合。所以,A是惠子,B是庄子。(从神情、动作、构图、主次等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五、达标检测 比较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D ) A.①是鱼之乐也 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B.①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 C.①神变则鱼逝矣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D.①子意乎鱼,目乎鱼 ②目似瞑,意暇甚 2.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3.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主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答案: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快乐,是完全可以确定的!(要译出“固”“全”,大意正确即可) (2)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答案:我们钓鱼用的鱼饵相同,钓鱼的河水也相同,为什么有钓得到鱼和钓不到鱼的不同呢?(大意正确即可) 六、课堂小结 某教授曾这样说道:“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现在我们肯定了庄子的情怀,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鱼和人的界限,庄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七、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2.反复朗读两篇短文,快速背诵并准确默写。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