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学详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2 《礼记》二则 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教学详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2 《礼记》二则 第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5 17:34: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孙中山先生有一句非常喜欢的话,也是他题写得最多的一句话,那就是“天下为公”,它包含着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的理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jǔ)能 讲信修睦(mù) 幼有所长(zhǎng)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谋闭而不兴(xīng) 2.读准停顿:要求读准字音停顿,重点是下列几句。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货/恶其弃于地也 (3)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合作探究 (一)读一读。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勾画出难读的字词。 2.学生仿读并注意朗读语气。 明确: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个分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三个分句应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第二层,共有四组排偶句式,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的观点,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语气读。“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陈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中找出一例加以分析并朗读。 明确:“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音韵和谐,简洁凝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 4.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二)译一译。 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积累词语。 明确:①大道之行也:行,施行。②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③讲信修睦:修,培养。④故人不独亲其亲:独,仅,只有;亲,以……为亲。⑤矜:读guān,同“鳏”,老而无妻。⑥皆有所养:养,供养。⑦男有分:分,读fèn,职分,职守。⑧货恶其弃于地也:恶,厌恶。⑨不必藏于己:藏,私藏。⑩谋闭而不兴:兴,兴起。(11)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作乱的事;贼,指害人的事;作,兴起。 (三)议一议。 1.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明确:①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②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③大道之行,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④天下为公,指天下是公共的。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四、拓展延伸 1.出自《礼记》的成语。 明确:半途而废、博闻强识、孤陋寡闻、教学相长、嗟来之食、特立独行、温柔敦厚、先人后己、心不在焉、移风易俗、谨言慎行、美轮美奂、文治武功、行远自迩、一成不变、师道尊严、明辨是非、瑕不掩瑜等。 2.出自《礼记》的名句。 明确: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②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④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⑤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⑥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⑦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五、达标检测 (2019·贵州安顺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同“举”,推举) (2)不独子其子(以……为子) (3)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4)寻病终(随即,不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答案: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答案: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答案: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 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答案: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 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六、布置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2.课下自己理解课后《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七、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礼记》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是谓大同):全文的总结。 八、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