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学详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3 马说 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教学详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3 马说 第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5 17:3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一、预习检查 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解决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 二、合作探究 (一)说马。 1.“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如《爱莲说》。 2.“马说”即韩愈对千里马发表看法。 (二)识马。 1.你心目中的千里马是怎样的?请用合适的词语形容。 明确:俊逸矫健 精神抖擞 神采飞扬 桀骜不驯 风驰电掣 自由奔放 志向远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 2.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①千里马食量很大: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千里马非常可怜: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千里马非常痛苦: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④千里马被埋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三)析马。 1.韩愈笔下的千里马为什么不能发挥才能?分析其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明确: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通读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食马者”?用文中语句作答。 明确:①食马者缺乏眼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马者昏庸愚昧: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食马者可悲可叹: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认为对千里马而言什么人很重要? 明确:能识千里马的伯乐。 (四)论马。 1.你认为作者针对千里马发表了什么观点? 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作者是怎么论述这一观点的? 明确: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分析论证: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得出结论:其真不知马也! (五)悟马。 1.作者仅仅是对千里马发表看法吗?他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教师展示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讨论文中“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意义。 明确:①不是。以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②千里马——比喻封建社会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 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比喻无法识别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你能看出作者蕴藏在文中的情感吗?找出情感强烈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明确:悲愤、强烈的谴责,辛辣的讽刺。 (六)写马。 ①托物寓意,言此意彼。借马说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类似的文章还有《陋室铭》《爱莲说》。 ②语言简练有力,余味无穷。五个“也”字举足轻重,段尾结束,感彩浓烈;七个“不”字也别有韵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如江河之水奔流直下,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拓展延伸 1.感受共鸣。请同学们以这样的句式说话,看看能否和作者产生共鸣:“我读到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和作者的感受一样,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明确:(示例)①我读到“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的时候,和作者的感受一样,表达了作者愤懑不平的感情。 ②我读到“曰:‘天下无马!’”的时候,和作者的感受一样,表达了作者对那些目光短浅、埋没人才的“食马者”强烈的谴责和愤怒的感情。 2.读出争鸣。读完之后,除了共鸣,还应该有争鸣。难道作者一定是对的吗?千里马一定是被“食马者”埋没的吗? 明确:①我觉得千里马也是有责任的。千里马虽有千里之能,但才美不外现,应该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引起伯乐的注意,从而得到赏识。 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他还是仅仅把识别并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暴露了他作为封建文人看不起下层劳动人民的心态,从“奴隶人”的称呼上就可以看出。 四、达标检测 (2019·湖南娄底中考) 阅读 《马说》(韩愈),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不以/千里称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B ) A.是马也(这) 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 C.执策而临之(马鞭) 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答案: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案: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答案: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地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客观因素:(1)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
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课堂小结 每个人都是缺了一个口的苹果,一个人有了杰出的才华,也许就不会再有极佳的运气,千里马难以遇见伯乐,几乎是古往今来大多数人才无法摆脱的宿命。然而,杜牧虽怀才不遇,却成就了万世诗名;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安贫乐道的美德却流芳百世;韩愈虽然没有遇到伯乐,但是,他用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一生的言行,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怀才不遇,那就做自己的伯乐!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四题,写一段你对人才问题看法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