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凄清的小石潭,让我们不敢久留,在感受“悄怆幽邃”的同时,我们也被作者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手法折服,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 二、合作探究 1.通过上节课的努力,大家已经读懂了文意,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说这是一篇山水游记。 明确:(1)课文记述了作者的游览过程:发现小石潭—在小石潭的所见所感—离开小石潭。 (2)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游览过程中看到的小石潭的景物特点:水清、石奇、游鱼欢快可爱、溪流蜿蜒、岸势曲折、环境清幽。 (3)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如第二段中以游鱼的欢乐来写人的欢乐,第四段中以凄清寂寥的环境烘托作者内心的凄凉伤感。 2.读完本文,小石潭的奇特优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写景逼真生动,你能举出其中一处,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明确:(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未见小潭,先闻水声,生动的比喻,将水声的清脆悦耳写得传神形象,读来如闻其声,让人可感其心中之喜。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三个四字短句,简洁生动,动静结合,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抱,藤蔓缠绕,随风飘拂的情景,清静幽雅。 (3)第二段,字字句句写鱼儿在水中的情形,既有静时的安闲,又有游动时的迅捷活泼,竟若空游无依,历历在目,写鱼实写水,从侧面生动有力地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4)第三段,写溪流和岸势,从动、静两个角度设喻,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流动着的溪流和静态的溪岸的特点,新颖奇特。 3.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 明确: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着我们领略了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再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明确: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作者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相契合,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4.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你对古人写山水游记有了怎样的认识? 明确:(1)有一个合理的写作顺序。比如,游览顺序。 (2)细致生动地描绘游览过程中所看到的主要景物,突出其特点。 (3)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方法,使语言生动优美,富于变化。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拓展延伸 “人与自然”是永恒的话题。古诗文中很多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我们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假如现在小石潭要被开发为旅游景区,请你从环保的角度给开发人提建议。 明确:制定有关的施工规定,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尽可能少地建筑人为景观及辅助设施;导游词中加上对环保的提醒;景区内设计关于环保的标志牌…… 四、达标检测 (2020·山东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曾不若孀妻弱子。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3.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移步换景,逐一显现。 B.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由远及近,定点观察。 C.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头——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D.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景中传情,情景交融。 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D.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探究,我们学习了本文的写景方法——移步换景,体会到了作者的悲凉心境。 六、文言词语积累 1.重点词汇。 ①水尤清冽:格外。 ②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 ③为坻:水中高地。 ④为屿:小岛。 ⑤为嵁:不平的岩石。 ⑥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 ⑦日光下澈:穿透。 ⑧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⑨俶尔远逝:忽然。 ⑩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11)悄怆幽邃:凄凉。 2.一词多义。 乐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用作动词,逗乐)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久居(助动词,可以)清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自) 隶而从者(动词,跟随)以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不译)而乃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游皆若空游无所依(动词,游动) 同游者(动词,游览)环如鸣珮环(名词,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为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为岩(动词,成为)
3.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③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 ④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⑤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⑥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⑦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⑧凄神寒骨(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4.古今异义。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②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③全石以为底(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积累拓展”五。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