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学详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 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教学详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 第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5 17:34: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文章篇幅虽短,内容却很丰富,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尽致,确实令人惊叹。这靠的是什么?一是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
二是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预习检查 1.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 3.找出写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4.说明构思巧妙、雕刻技艺精湛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何特征? 明确:(对象)核舟。(特征)奇巧(体积小,构思巧,雕刻的人物、文字数量多)。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具体说一说。 明确:(1)空间顺序:中—头—尾—背。 (2)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船背。 先主后次——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船舱是主,船头、船尾、船背是次;船头是主,船尾是次;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明确:列数字:“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通计一舟……共三十有四。”核舟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东西,都各有其数,读来一目了然。 作比较:“通计一舟……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与“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的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二)文本探究。 1.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一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与雕刻技艺的高超,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智慧。 2.本文题目中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明确: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的意思。文章全面而真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活灵活现的人和物,使人领会到雕刻者神奇的雕刻技巧。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性文字,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性文字。 四、拓展延伸 1.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的相关段落: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第一,善于在小中寓大,展现“尺幅千里”的雕刻艺术。如船体长度和高度只有“约八分有奇”“可二黍许”,却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箬篷、船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对联一副,题款两处,可见雕刻手段的不凡。 第二,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表现出舟中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文章共雕刻了五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苏轼是黄庭坚的前辈,所以他“左手抚鲁直背”,表示爱抚。黄庭坚是苏轼的门生兼友人,所以与苏轼共处时,他是心有所悟又自由自在的,表现出来的是“如有所语”。佛印是僧人,高蹈脱俗,意念高远。两个舟子,一喜动奔放,一喜静安然,动静相宜,互为补充,富有情趣。 第三,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展现刀笔之神与“象”外之韵。如八扇窗,而且是“左右各四”,既有数量之美,又有对称之韵。 五、达标检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核舟记》原文。 【乙】谢太傅云:“顾长康①画,有苍生来所无。”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②俊朗有识具③,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④。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⑤,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⑥中。” 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有删改) 【注】①顾长康: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②裴楷:字叔则,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③识具:见识才具。④目精:眼珠。⑤妍蚩(chī):美和丑。⑥阿堵:这个,此处指眼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能以径寸之木    以:用 (2)清风徐来      徐:慢慢地 (3)或数年不点目精   或:有时 (4)人问其故      故:原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高可二黍许。 答案: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2)此子宜置丘壑中。 答案:这位先生应当置身于深山幽谷中。 3.【甲】【乙】两文段所写的王叔远、顾长康都有精湛的技艺,但其技艺又各具特色。【甲】文段写王叔远在雕刻时,讲究依据材料原来的样子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乙】文段写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译文: 【乙】太傅谢安说:“顾长康的画,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没有的。” 顾长康画裴叔则,脸颊上多画了三根毫毛。有人问他是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裴楷俊逸开朗,又有见识才具,这恰恰是表现他的见识才具。”看画的人寻味起画像来,确实觉得增加了三根毫毛好像更有精神,远远胜过还没有添上的时候。 顾长康画谢幼舆的像,把他安置在岩石中。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顾长康说:“谢幼舆说过:‘在隐居深山幽谷方面,自以为超过庾亮。’这位先生应当置身于深山幽谷中。” 顾长康画人,有时几年都不去画眼珠。有人问他原因,顾长康说:“人身体的美丑,本来没有什么特别微妙之处;传达人的精神面貌,画出人物的肖像,正在眼珠中。” 顾长康说:“画‘用手指拨弹五弦琴’很容易,画‘用目光追随北归的鸿雁’很难。”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探究,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学习了说明文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与雕刻技艺的高超,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七、文言词语积累 1.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2.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名词,零数、余数)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动词,表判断,是)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一头,一方)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表并列,并且、 而且) 启窗而观(连词,表承接)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连词,表转折,但是)可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助动词,可以)
八、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