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学详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教学详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1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5 17:3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筛选课文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3.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4.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培养重观察、讲实证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探究课文的写作技巧。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提高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网上查阅有关物候学的知识。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示:教师展示有关物候的图片或者视频)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大自然仿佛会说话似的,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生产。那么,我们应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呢?它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二、预习检查 1.给重点字注音。 榆(yú) 萌(méng)发 翩(piān)然 孕(yùn)育 农谚(yàn) 海棠(táng) 销声匿(nì)迹 草长莺(yīng)飞 2.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中国卓越的科学史家和教育家,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在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3.文体介绍:事理说明文。 定义: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方位、类别、功能等做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三、合作探究 (一)筛选信息,明确说明对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2.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明确: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自然现象就是物候。 3.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为“物候与物候学”?(引导学生逐步思考) 明确:运用了拟人手法。“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不能改,因为“物候与物候学”是专业术语,不易理解,无法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1.划分本文段落层次,理清全文写作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3段),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课文的四部分内容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明确:有。第一部分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地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做出解释,话题转到农业上,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第三部分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四部分阐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主要按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物候学,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小组讨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有条有理。另外,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逻辑。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读者接受。 4.研究物候学的五个意义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明确:不能。因为本段中由“首先”“对于安排……确定……”“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为了便利”领起的五层意思,由主到次,由重到轻。 四、拓展延伸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谈谈你对这首诗意思的理解。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原上已是春天快要过去夏天即将到来的时节,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刚盛开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转到这里来了。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物候现象的理解。 明确: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 五、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 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 2.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B )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B )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3.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来,并概括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 答案: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2)物候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答案: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答案: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六、课堂小结 无论全篇、某部分之间,还是某一段落内部之间,本文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都十分讲究,说明极富条理性。 七、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物候的农谚。 2.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二。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