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3.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篇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热爱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2.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查找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恐龙无处不有 一、预习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骨骼( ) 漂( )移 地壳( ) 深渊( ) 驮( )着 岛屿链( ) 两栖( ) 潮汐( ) 硅( ) 追溯( ) 劫( )难 衍( )射 蟾蜍( ) 鸟臀( )目 携( )带 褶皱( ) 铱( ) 2.解释下列词语。 遗骸: 。 褶皱: 。 劫难: 。 致密: 。 追溯: 。 天衣无缝: 。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3)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 二、走进文本 1.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作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51年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助理教授,后专职从事写作,是世界知名的科幻文学和科普作家。主要科普作品有《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数的趣谈》等,重要科幻文学作品包括“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新疆域》。6 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写成此文。 三、初读感知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2.“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3.“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四、合作探究 1.如何划分《恐龙无处不有》的段落结构?试着划一下。 2.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3.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4.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 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5.“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这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阅读下列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1)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2)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 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请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多侧面、重联系、重沟通,力求举一反三。 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谈谈感悟或体会。 示例一: 示例二: 六、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鸟臀( )目 褶( )皱 潮汐( ) 劫( )难 追溯( ) 遗骸( ) 2.本课两篇短文均是美国作家 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大颅榄是一种稀有树木。大颅榄木质坚硬,树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绿化树木。但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至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13棵。这种树虽然也结果实,果实里也有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却看不到它发芽;人工精心培育,也依然未能使其发芽成苗。这13棵树已进入暮年。如果它们寿终正寝,地球上就永远不会有大颅榄树了。 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发芽的种子。大颅榄树能结子却不发芽,那么这13棵树又从何而来呢?这个谜使科学家很伤脑筋。 ③ 1981年,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偶然发现,毛里求斯的特有动物渡渡鸟的最后灭绝是1681年,离此时正好300年,而这13棵树的年龄也是300岁,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后来在毛里求斯又发现了渡渡鸟的残骸,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可见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种子。看来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④坦普尔认为,渡渡鸟的灭绝是大颅榄目前濒于灭绝的原因。坦普尔发现,大颅榄的种子厚实坚硬。进行耐压实验,在590公斤的压力下还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实在50公斤的压力下就会破裂。种子外壳太厚太硬,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冲破硬壳,当然就不能萌发成苗。渡渡鸟的砂囊有极强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臼磨机,把大颅榄的种子外壳磨薄,使种子容易发芽。大颅榄正是靠渡渡鸟对种子的加工才得以传宗接代。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种子没有了磨薄处理者,因此就不能萌发了。正是这个原因,使大颅榄树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⑤坦普尔后来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3.从第①段中找出与“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相照应的一个词: 。 4.让生态学家觉得大颅榄树与渡渡鸟确实有某种联系的根据是什么? 5.对大颅榄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大颅榄树的种子外壳太厚太硬。 B.大颅榄树的种子不能吸取水分,自身无法发芽。 C.大颅榄树的种子发芽成活率很低。 D.能将大颅榄树的种子磨薄使其发芽的渡渡鸟灭绝了。 6.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种。 (1) (2)
附达标检测答案 1. tún zhě xī jié sù hái 2. 阿西莫夫 科普作品 3. 稀有 4. 渡渡鸟从最后灭绝到现在的时间与13棵树的树龄相同;渡渡鸟残骸里有大颅榄树的种子。 5. C 6.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只写出两种即可) 学习反思
语文 八年级 (
4
)下 导学案,由《中学教学全解》友情提供。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