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6 17:1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北京十五中高二(上)期中
语 文
2023.11
—、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6题。
1.下列各组语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离骚”者,犹离忧也 见犯乃死,重负国
B.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若知我不降明
C.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D.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2.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回到
B.其文约,其辞微 微:细腻
C.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平:平坦
D.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橹:大盾牌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幸蒙其赏赐
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振长策而御宇内
D.冀幸君之一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追亡逐北 惠等哭,舆归营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王怒而迁之
C.其一人夜亡,告之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D.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开办私学的教育家,提出了“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使用的学习方法。《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将屈原、贾谊合写为《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名平,战国中后期的楚国人。屈原创制了“楚辞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C.《苏武传》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D.《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纪传体史书《新五代史 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后世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本文中的“庄宗”是五代后唐的建立者李存勖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卫 科波菲尔》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成长经历与狄更斯的生平有相似之处。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运用夸张的漫画式的手法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B.《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对世界文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托尔斯泰还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雾都孤儿》等作品。小说以《复活》为题,探讨的是人的精神的“复活”。
C.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凭借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他还著有《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等作品。在小说中,海可以象征着世界,它有美丽的外表,也有凶险的实质。鲨鱼群的到来象征着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而老人的搏斗象征着他不屈于命运的安排。
D.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被誉为是“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也是拉丁美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1题。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岁间至万余人。崇同郡人逢安、东海人徐宣等各起兵,合数万人,复引从崇。初,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众既浸盛,乃相与为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王莽遣军击之,崇等欲战,恐其众与莽兵乱,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曰赤眉。遂大破之。
初,赤眉过式,掠盆子及二兄恭、茂,皆在军中。及恭随(樊)崇等降更始,即封为式侯。恭以明经数言事,拜侍中,从更始居长安。盆子与茂留军中,主刍牧牛,号曰牛吏。及崇等欲立帝,求军中景王后者,得七十余人,唯盆子与茂及前西安侯刘孝最为近属,崇尝闻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乃书札为符曰“上将军”,又以两空札置笥中,列盆子等三人以年次探札。盆子探得符,诸将乃皆称臣拜。盆子时年十五,被发徒跣,敞衣赭汗,见众拜,恐畏欲啼。茂谓曰:“善藏符。”盆子即啮折弃之,而犹从牧儿遨。
军及高陵,入长安城,更始来降。盆子居长乐宫,诸将日会论功,争言讙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又数虏暴吏民,百姓保壁,由是皆复固守。盆子惶恐,日夜啼泣。刘恭见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俱祸,密教盆子归玺绶,习为辞让之言。建武二年正月朔,崇等大会,盆子下床解玺绶,叩头曰:“今设置县官而为贼如故。此皆立非其人所致,愿乞骸骨,避贤圣。”因涕泣唏嘘。崇等及会者数百人,莫不哀怜之,乃皆避席顿首曰:“臣无状,负陛下。请自今已后,不敢复放纵。”既罢出,各闭营自守,三辅翕然,百姓争还长安,市里且满。后二十余日,赤眉贪财物,复出大掠。城中粮食尽,遂收载珍宝,因大纵火烧宫室,引兵而西。
光武遣军分为二道,以要其还路。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为。樊崇竟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明旦,大陈兵马临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谓盆子曰:“自知当死不?”对曰:“罪当应死,犹幸上怜赦之耳。”帝又谓崇等曰:“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帝怜盆子,赏赐甚厚,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官地,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
(选自《后汉书 刘玄刘盆子列传》)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既浸盛 浸:日益,更加
B.主刍牧牛 刍:割草
C.争言讙呼 讙:喧哗鼓噪
D.以要其还路 要:邀请,约请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相与为约 乃书札为符曰“上将军”
B.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 列盆子等三人以年次探札
C.唯盆子与······最为近属 习为辞让之言
D.今设置县官而为贼如故 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杀人者偿命,打伤人要抵罪
B.被发徒跣,敝衣赭汗
披头散发光着两只脚,穿着破衣服,涨红了脸,满头大汗
C.各闭营自守,三辅翕然
各自闭门坚守军营,三辅地区关城合并
D.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
(把荥阳的均输官地)作为商铺区,让他终生享用这里的官税
10.根据文萬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盆子是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因此,当樊崇想建立政权时,作为汉室后裔的刘盆子便被推上了帝座。
B.樊崇勇猛,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他率领的赤眉军早先纪律严明,战斗力强,为击败王莽做出重大贡献。
C.刘恭对赤眉军的失败有预见,担心弟弟刘盆子被牵累,祸及刘氏兄弟,因此偷偷地教刘盆子交还玺绶。
D.本文除了叙写刘盆子的生平之外,还记录了赤眉军从兴起、壮大到最终投降光武帝这一盛衰变化的过程。
11.请结合本文和下面《过秦论》的节选部分,分析由樊崇和陈涉领导的这两次农民起义在哪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6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有木诗八首(其八)
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
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
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了丹桂的香和形,突出了其给人的美好印象。
B.“风影”四句写丹桂的风骨与格调,表达了赞美之情。
C.“干细”两句是说,匠人因为丹桂难以为厦屋而惋惜。
D.结尾四句由丹桂而及人,其中有一种自表心迹的意味。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多用比喻,如花像夜雪,叶犹利剪,风清似水,霜冷如玉。
B.诗中“凡鸟”,与《红楼梦》“凡鸟偏从末世来”所指完全相同。
C.诗人说丹桂“犹胜寻常木”,以此表达人生的伟大功业指日可待。
D.全诗有新乐府诗特色,咏物中包含着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14.《有木诗八首》是一组借树木喻人事,表达时事感慨的诗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借丹桂来比喻一些人的哪些特点?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5.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③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④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⑤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1)对①中“是知也”的“知”,有读一声和四声两种处理。请根据语境,就两种不同的处理分别解释“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4分)
(2)如果用“学习”话题来统率上面各句,这些文字论及了关于“学习”的哪些方面?请作简要概括,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论语》谈谈你的认识。(6分)
16.根据要求,回答问題。(共6分)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2分)
(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4分)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7.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下列有关《论语》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解释:子夏问道:“‘有酒涡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道:“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道:“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道:“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B.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解释: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呀!就一般的礼仪来说,赞同奢侈一些,不可减少;就丧礼说,赞同简易一些,不可过度悲哀。”
C.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解释:季氏要去泰山游览。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季氏不是曾经说过泰山之美没有林放之贤吗?”
D.孔子谓季氏,“八侑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解释: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谁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②下列有关《论语》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解释: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他答道:“我对这个还没有信心。”孔子说服他,使之心悦诚服。
B.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解释:王孙贾问道:“‘与其巴结房屋里西南角的神,宁可巴结灶君司命’,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道:“不对;若是得罪了上天,祈祷也没用。”
C.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解释:孔子到了周公庙,每件事情都发问。有人便说:“谁说鄹人子弟懂得礼呢?他们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别人请教。”孔子听到了这话,便道:“这正是礼呀。”
D.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解释:子贡要把鲁国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而不用。孔子道:“赏赐给你吧,你爱那只羊,我爱那种礼。”
③下列有关《论语》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解释:鲁哀公向宰我问,作社主用什么木。宰我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人民战战栗栗。”孔子听到了这话,(责备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进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B.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解释:国君宫殿门前,立了一个塞门;管氏也立了个塞门;国君设宴招待外国的君主,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设备,管氏也有这样的设备。假若说他懂得礼节,那谁不懂得礼节呢?
C.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解释:孔子说:“居于上位的人不视野开阔,行礼的时候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的时候不悲哀,这叫我怎能看得下去呢?”
D.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解释:仪这个地方的边防官请求孔子接见他,说到:“所有到了这个地方的有道德学问的人,我从没有不和他见面的。”孔子的随行学生见了他。他辞出以后,说:“你们这些人为什么担心没有官位呢?天下黑暗日子也长久了,但上天会把孔夫子当做人们的导师呀!”
④下列有关《论语》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解释: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约束规矩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实行仁德便心安,不实行仁德心便不安);聪明人利用仁(他认识到仁德对他长远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实行仁德)。”
B.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解释:孔子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高尚道德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高尚道德去抛掉它,君子不摆脫。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就是在鲁莽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
C.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解释:孔子说:“人犯错误,各有各的同党。仔细考察某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式的人了。”
D.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解释: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
⑤下列有关论语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解释:孔子说南容,“国家政治清明,(总有官做),不被废弃;国家政治黑暗,也不致被刑罚”。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B.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解释: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罗织了很多罪名,但是他没有罪过”。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C.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解释:子游说:“侍奉的君主多了,这是一种耻辱;交的朋友过多,就会反被疏远。”
D.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解释: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并且不奸邪。”孔子道:“何必要奸邪呢?给人留下口实,常常被人讨厌。冉雍未必仁,但为什么奸邪呢?”
⑥下列有关《论语》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解释:子贡道:“我不想别人赞许我,我也不想赞许别人。”孔子说:“赐,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B.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解释: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于君子之道:他自己的容颜态度庄严恭敬,他对待君上负责认真,他教养人民有智慧,他役使人民合于道理。”
C.(子张曰:)“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
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解释:子张问:“崔杼无理地杀掉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的崔子差不多。’又离开。又到了一国,又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的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清醒得很。”子张道:“算不算仁呢?”孔子道:“不晓得;——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D.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解释: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到了,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⑦下列有关《论语》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节,便聪明;在国家昏暗时节,便装傻。他聪明,是因为可以触及国家治理;他装傻,是因为不可以触及国家治理。”
B.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解释: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记念过去的仇恨,幽怨的情绪因此稀少。”
C.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解释: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说自己没有),却到邻人那里转讨一点给人。”
D,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释:孔子坐着,颜渊、季路两人站在孔子身边。孔子道:“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道:“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颜渊道:“愿意和善的人不受到伤害,愿意百姓不劳顿。”子路向孔子道:“希望听到您的志向。”孔子道:“(我的志向是),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青人使他怀念我。”
⑧下列有关《论语》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解释:公西华被派到齐国去作使者,冉有替自己的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孔子道:“给你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增加。孔子道:“再给你二斗四升。”冉有却分给了公西华五秉。孔子道:“公西华到齐国去,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里送炭,不去锦上添花。”
B.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解释:伯牛生了病,孔子去探问他,在床边握着他的手,道:“难得活了,这是命呀,这样的人竟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有这样的病!”
C.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解释:樊迟问怎么样才算聪明。孔子道:“心力专一地为百姓服务,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又问怎么样才叫做有仁德。孔子道:“仁德的人付出一定的力量,然后收获果实,可以说是仁德了。”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8 分。
1. (3 分)D 2. (3分)D 3. (3 分)D
4. (3 分)C 5. (3分)A 6. (3 分)C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7.(3 分)D 8.(3 分)A 9.(3 分)C 10.(3 分)A
11.【评分参考:本题 6 分,每条 2 分,要点和结合原文,各 1 分。答出 3 条就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合理认识,亦可酌情赋分。】
(答案要点与示例)
①起义原因——(示例)这两次起义都是被迫起义:樊崇是以困穷为寇,陈涉是带领“疲弊之卒”起义。 ②起义影响——(示例)这两次起义号召力都很强:樊崇因勇猛过人,许多人依附他,后来达到几万人;
陈涉起义后,天下人云集响应,许多人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③起义人员——(示例)这两次起义的参与者才能、谋略、文化水平都不高:樊崇人马日渐壮大后,只有
口头约束,没有文书、旌旗等正规管理;陈涉出身低微,队伍中也没有才能出众,可匹敌孔子、墨子的贤达谋 士。
④起义效果——(示例)这两次起义都给予当时统治政权沉重打击:樊崇大破王莽部队,攻入长安,后迫 使更始帝投降;陈涉起义加速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8 分。
12.C(3 分)
13.D(3 分)
14.(6 分)参考答案:
第一问:以丹桂四季芳香花叶美丽,喻指人才的堪当任用;以丹桂清雅如玉不容凡鸟栖息,喻指人才的高尚节操。 第二问:丹桂香形兼备,芳直超常,必定可以有所担当;作者借此讽喻上层应早选有风骨有格调的人才加以任用(作 者借此希望有风骨有格调的人才有机会早日得到任用)。
评分参考:第一问,两点 2 分,每点 1 分;第二问,两点 4 分,每点 2 分。第二问第二点可以有角度不同的表述。 意思对即可。
15.(10 分)
(1)(4 分)参考答案:
①“知”读一声时,句意:这是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啊。(这是真正的知道啊)
②“知”读四声(读“知”为“智”)时,句意:这是聪明智慧啊。(这是智慧啊)
评分参考:每一种理解,2 分。其中,“知”解释准确,1 分;句意通达,1 分。
(2)(6 分)
第一问:(2分)答案示例:
论及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意义(价值)、学习目标等方面。
评分参考:写对两个方面,得 1 分;写对三个方面,即可得 2 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4分)参考答案:略。
评分参考:选点立论,2分;引用分析,2 分。立论明确,分析合理,即可。
16.参考答案:
(1)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2)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例如小说写林黛 玉泪尽而亡、贾府最后被抄家等。
四、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17 ①A ②B ③B ④D ⑤A ⑥D ⑦C ⑧D ⑨C ⑩A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18. ①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②蝉蜕于浊秽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④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⑤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⑥昨夜闲潭梦落花 江潭落月复西斜
⑦斗酒十千恣欢谑 径须沽取对君酌
⑧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盆子,太山郡式县人,是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他的祖父刘宪,在元帝时被封为式侯,父亲刘萌继承了爵位。 王莽篡夺了王位后,封国被取消,刘盆子就成了式县人了。
王莽天凤年间,琅邪人樊崇在莒县起兵,当时盗匪四起,许多盗贼因为樊崇勇猛,都依附他,一年之内发展到 了一万多人。樊崇的同郡人逄安、东海人徐宣等人各自起兵,一共有几万人,又率众前来跟从樊崇。起初,樊崇等 人只是因为穷困窘迫才去做盗匪的,并没有攻占城池掠取土地的计划。现在人马日渐壮大,就一起约定:杀人者偿 命,打伤人要抵罪。只有口头的约束,而没有文书、旌旗。王莽派遣部队攻打他们,樊崇等要和他们交战,又怕手 下的人和王莽的士兵混在一起,就把他们的眉毛全部染红用来区别 ,因此称为赤眉军。于是赤眉军大败王莽军队。
当初,赤眉军经过式县,劫掠了刘盆子以及他的两个兄长刘恭、刘茂,都安置在军中。到刘恭跟随樊崇等归顺 更始帝,即被封为式侯。刘恭因为精通经书多次进言论事,被封为侍中,在长安中侍奉更始帝。刘盆子与刘茂留在 军中,负责割草牧牛,被称为牛吏。到了樊崇想要拥立新皇帝时,在军中寻找景王的后代,一共找到七十多个人,
只有刘盆子、刘茂以及前西安侯刘孝是最近的后裔。樊崇曾经听说古代天子带兵时称为上将军,于是就在竹简上写 上“上将军”作为符书,又拿了两个空竹简放在竹筐里,让刘盆子等三个人站在中间,按年纪长幼顺序抽取竹简。 刘盆子拿到了符书,将领们都向他称臣跪拜。刘盆子当时只有十五岁,披头散发,光着两只脚,穿着破衣服,涨红 了脸,满头大汗,看到大家都向他跪拜,吓得快要哭出来。刘茂对他说:“好好保管符书。”刘盆子将符书咬破,胡 乱折叠,然后扔掉,还是跟着牧童们一起嬉戏。
赤眉军到了高陵,进入长安城,更始帝投降。刘盆子住进长乐宫,将领们天天聚在一起争论战功,经常喧哗呼 叫,拔出剑来砍柱子,难以达成一致。他们还屡次掠夺施暴于官民,百姓关紧门户,从此又都各自坚守 。刘盆子 十分惊恐,日夜哭泣。刘恭眼看赤眉军中混乱,知道他们必将失败,担心兄弟们要一起惹上灾祸,就偷偷地教刘盆 子交还玺绶,学会讲推让之辞。建武二年正月初一,樊崇等举行大集会,刘盆子从坐榻上下来,解下玺绶,叩头说:
“如今设置了天子但还是像过去一样做盗贼的事情。这都是你们拥立了不合适的人所导致的,希望让我保存自己的 一把骨头,让位给圣贤之人。”说完就涕泪交加,欷歔不止。樊崇及在座的几百个人,没有人不同情他的,都离开座席磕头说:“臣等不守规矩,辜负了陛下。从今以后,我们保证不再放纵。” 集会结束大家出宫后,各自坚守军 营,三辅地区安然无事,百姓争相回到长安,市场街里又拥挤起来。过了二十几天,赤眉军因贪图财物,又出来大 肆抢掠。城中的粮食吃光了,就收罗装载珍宝,又放大火烧了宫殿房屋,带着兵马向西进发。
光武帝派遣部队分两路,切断赤眉军的退路。赤眉突然遭遇大军,惊慌恐惧不知所措。樊崇最终带着刘盆子以 及丞相徐宣以下的三十多个人赤膊前去投降。献上得到的传国玺绶、更始帝的七尺宝剑以及玉璧各一个。第二天,
光武帝在洛水边上陈列兵马,让刘盆子及他的臣子们站在一旁列队观看。对刘盆子说:“自己觉得应当被处死吗?” 刘盆子回答说:“臣论罪本该被处死,还希望皇上怜悯饶恕我。”光武帝又对樊崇等人说:“你们可以说是铁中的铮 铮上品,平庸之辈中才华出众的人。”
光武帝可怜刘盆子,给他很丰厚的赏赐,让他做赵王的郎中。后来刘盆子因病失明,赐给他荥阳县的均输官地, 作为商铺区,让他终生享用这里的官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