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验的方式,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3. 培养学生阅读、品析、质疑、联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2. 难点:理解“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一位母亲,一个母亲的光辉”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母亲》,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作者由一位普通的动物——母鸡所表现出的母爱引发的对母亲的赞颂之情。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母鸡》。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作者老舍及本文的写作特色。
(4)谈话交流:你们接触最多的是谁?哪些事情最令你难忘?谁来说说你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互相纠正字音,读出不同语气。
(2)指名读,师生共同进行朗读评价。注意“欺侮”、“如泣如诉”、“慈祥”、“辛苦”等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态度?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并板书:讨厌、不敢再讨厌。
3. 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语句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并板书关键词语: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
(2)学生找出描写母鸡伟大的母爱的句子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朗读,加深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在这里安排一个小练笔:“如果小鸡的身上感受着母鸡温暖的体温,如果小鸡看到自己母亲那慈祥的眼神时,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体会小鸡被母鸡呵护时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及母鸡的伟大之处。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3)学生根据阅读中的感受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想要弄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主要问题是为什么“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为什么说“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一位母亲,一个母亲的光辉”?文章结尾为什么不用“它伟大”,而用“一个母亲的光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探究这些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进行,以突破学习的难点。通过讨论明确:作者通过对母鸡由“讨厌”转变为尊敬的情感历程,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以及其他所有的母亲都是具有这种伟大的母爱。她们是“英雄”,她们是“光辉”。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品读。在品读中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和母亲伟大的认识。指名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调、语速和语气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可以采用引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如“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要读出形象感;“它还眨巴着一只眼睛,看着我”要读出亲切感;“它望着我笑”要读出慈祥感;“它半蹲着让暖和的阳光照着它”要读出温馨感等等。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一些拓展训练:如果你就是一只得到母鸡妈妈呵护的小鸡雏,在妈妈的身边一天天长大,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迁移和思维拓展。从内心升腾起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之情。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和语文课程所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四、教学总结
通过对《母鸡》的阅读理解,学生们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了解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在生活实际中,应更加珍惜和感恩母亲的爱,对待小动物也应充满爱心和同情心。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反思:本课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情感变化、写作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学习。但在时间安排上还需进一步优化,避免课堂节奏过于紧张。
2. 教学方法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这些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但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方面还需加强。
3. 学生反馈反思: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仍有个别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在后续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4. 自我评估反思:总体来说,本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如课堂应变能力、学生个体差异的处理等。
通过这次教学,我更加明确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以及自身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