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周 课时 4 授课时间:2008 年9 月 5 日 授课教师:计俊红
课题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 课型 新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初步体会并运用综合推理证明命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思考、并注重书写格式的养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观察思考、动手画图、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的探索和运用是本节重点。
难点 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初步学会证三角形全等的格式是本节难点。
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出示满足六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问是否全等,并展示能够重合。教师反问引入探究: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 尝试活动 探索新知老师引导学生对于三个条件中的三个边,教师口述画法,并多媒体出示画图及画图步骤,引导学生画三角形。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边边边”判定方法并能加以强调与运用。教师提问:如何用符号语言来表达呢?并出示两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介绍,多媒体强化学生的感知。尝试反馈 理解新知老师出示例题:例1、已知:如图,△ABC是一个钢架, 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 A C D .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本例题的证明思路与证明方法。 学生能由老师的引导充分回忆上节课的有关的知识点,并能认真的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一个条件,学生猜想;两个条件,学生小组讨论;三个条件,学生分小组分情况进行讨论;学生能由老师的引导认真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能进行小组活动,实践发现、并且教师举例运用,学生观察模仿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能由老师的引导注重分析思路,学会思考问题,注重书写格式,并且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学生能由老师板书示范证明过程尝试书写证明过程,并明确在证明例1的结论“△ABD≌△ACD”以前,首先指出证题的思路:“要证△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为了清楚地表达上述思考过程,引入“∵”“∴”及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把证明的过程简明地表达出来。
第 1周 课时 4 授课时间: 2008年 9 月 5 日 授课教师:计俊红
教 学 过 程 老师出示本节课的练习题: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D=FB.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总结拓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探索、归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而又用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并且注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了角色。 布置作业 学生能由老师的引导,先能认真的分析题意然后通过自己实践、猜想、讨论、模仿等学习方法,能认真的完成练习题的解答并从中学会自己观察、探索、归纳和发现结论,并且善于运用结论,培养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探索-归纳—运用”的数学思想。学生能由老师的引导充分的回忆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的知识: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判定,怎样判定?在掌握了“边边边”条件的基础上,学会怎样运用“边边边”条件进行推理论证,怎样正确地表达证明过程。
板 书 设 计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SSS)尝试练习(学生尝试书写证明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教师示范证明过程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入资料及出处
教 后 记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进一步经历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思考、并注重书写格式的养成,并能充分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有关的证明。 组 长
教 导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