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周 课时 5 授课时间:2008 年 9月 8 日 授课教师:计俊红
课题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课型 新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重点 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
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老师多媒体出示探究3: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老师引导学生认真的画图,并出示有关的画法。尝试活动 探索新知老师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出示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老师出示探究4,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为什么 尝试反馈 理解新知 学生能由老师的引导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学生能由老师的引导总结出三角形全等的又一判定方法,并熟悉它的字母表示与运用方法并能由老师的引导与强调注意到: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边.让学生充分思考后,书写推理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要想证AB=DE, 需证△ABC≌△DEC △ABC与△DEC全等的条件现有……还需要……)明确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学生模仿前面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教师演示:方法(一)教科书10页图11.2-7. 方法(二)通过画图,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结论.
第 1周 课时5 授课时间: 2008年 9月 8 日 授课教师:计俊红
教 学 过 程 老师出示练习题:1. 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 求证: △ABD≌△ACE2.见教材中的练习题。总结拓展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布置作业教材第15页3,4题。 学生能由老师的提示给出完整的证明:证明:∵∠BAC=∠DAE(已知)∠ BAC+ ∠ CAD= ∠DAE+ ∠ CAD∴∠BAD=∠CAE在△ABD与△ACEAB=AC(已知) ∠BAD= ∠CAE (已证) AD=AE(已知)∴△ABD≌△ACE(SAS)学生能由老师的引导能自由表述,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总结自己在学习的收获与不足。
板 书 设 计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例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引入资料及出处
教 后 记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并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但对于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应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老师要加强巩固练习。 组 长
教 导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