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6 19:4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正确读记“摊贩、官吏”等词语,读准多音字“乘”和“笼”。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一说《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名扬中外。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并尝试运用到写作当中:用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描绘情景。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4.了解《清明上河图》,并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这幅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一说《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名扬中外。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清明上河图3D动态视频,学习单,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 体验先学
一、展开古画,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由近端清明节假期切入主题,教师播放《清明上河图》的3D还原动画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这幅画的魅力。
2.解题:用近义词方法理解“名扬中外”(举世闻名、中外闻名)
追问:《清明上河图》为何能名扬中外?导入课文:让我i们带着问题到课文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走进课文的学习,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3D动画的观看,生动清晰的讲解,愉快轻松的感官体验,一下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更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赏古画,整体感知
1.出示字词。
一乘轿子 故宫 摊贩 官吏
毛驴 栏杆 选择 风貌
学生以拼图的形式过关字词,教师边听边进行校正和点评。教师提醒易错词语。
3.同学们就在刚才,老师收到一封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求助信,让我们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此处运用万彩动画大师软件制作了小动画,以动画的形式提出任务)
4.教师出示资料卡,学生默读课文,补充资料卡。
5.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从哪里找到这些信息的?(课文的第1和5自然段)
6.联系旧知:回顾《赵州桥》一课内容结构上的特点,感悟本文的相似之处。(总写基本信息,再分写特点,每一段围绕一句话写清楚内容,最后总结)
7.追问:同学们课文第1和第5自然段总体介绍了古画的基本信息及其历史价值,那2、3、4自然段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大家找找关键句。
8..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每段的中心句,并总结学法:善抓中心句,点拨其作用。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孩子还处在一个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的阶段,所以我制作了动画,将文章的学习情境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资料卡的使用是另外一种阅读学习方法的运用,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这个环节我还着重训练学生运用中心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因为孩子们还处于三年级,所以主要以是学生说为辅,教师的点拨为主。
环节二 合作探究
三、小组合作,交流画作
1.出示小组合作任务,说明要求,完成课前发放的学习单。
2.小组举手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余同学倾听并评价补充
3.预设原因一: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1)让同样找到第2自然段的学生谈感受。
(2)通过圈画职业,发现排比手法,引导感受画面描绘人物之多。接着入境入情:看着这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群,作者不禁感叹道:“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3)归纳原因:描绘人物众多,各行各业,无所不有。
4.预设原因二: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
(1)让同样找到第3自然段的学生谈感受。
(2)出示图片,感受各种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4)街市的热闹除了体现在酒肆林立,还体现在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师生合作朗读)“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
(5)抓住最后一句“有的不到一寸...看得清清楚楚。”体会人物画得逼真,画技的高超,并归纳原因。
(6)句式训练:请观察图片,想象画面上还有谁在做什么?按照“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说一说。
5.预设场景三: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惊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
(1)教师出示这个画面的图,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片。
(2)想象说话: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读作者对这个画面的描写,想一想,如果当时你在场,你除了看到,还会听到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3)同学们,你看这幅画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怪不得作者赞叹道:“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归纳原因:情景传神。
6.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对画作具体内容的欣赏,我们知道了这幅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细节有趣,两者兼顾,怪不得作者赞叹道“这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全班齐读)
四、三品古画,归纳原因
1.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两个问题:
(1)最后一段说了这幅画的什么价值?(历史价值)
(2)这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2.回顾课文,归纳原因。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师主要是带领学生赏析画作的具体画面,通过感受画作传神的画技,明白它名扬中外的原因。在赏析画作内容时,教师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受去想象,教师则是在其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因为这是一幅画,所以教师反复设置想象说话的语言训练点,就是想让学生能在说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动画形式出示任务,让学习更加有趣味性。充分运用白板的互动功能,一方面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自己操作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环节三 实践创新
五、同桌合作,介绍古画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细细品析了古画的局部图,对画作的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你们都已经具备小导游的资格了。
2.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借助资料卡、课文和图片,当一回小导游,给旅游团介绍一下《清明上河图》。
合作提示:先选定文段,然后大家一起组织导游词。
3.学生合作讨论,限时3分钟。
4.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在一个人展示后,进行及时的点评,再请另外一个展示。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结合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能运用手中掌握的资料,学会如何向别人介绍这幅画。小导游情境的设置承接了上一个环节的内容,达到环环相扣的目的。学生在这样一个情境下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会更加有内容说,同时更有参与感和互动感。部落合作,让学生能集思广益,讨论更有效率,展示更有成效。)
六、拓展延伸 培养意识
1.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导游活动完成得非常好!今天我们走进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清明上河图》(板书),了解了它名扬中外的原因,也细细感受了它无穷的魅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大家能在课后多点了解我国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主动承担起向世界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设计意图】
课后作业的布置一方面是通过看,了解更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知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对古代科学家风采的感受;另一方面是通过写,运用书面作业,巩固课堂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