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5 20:2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青山处处埋忠骨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快速地默读第二部分内容,从课文中 画出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的语句,圈出关键词语,写下批注。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目光中流
露出无限的眷恋
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
1930年10月被关进牢房,目睹了母亲的牺牲。
1931年4月起流浪上海街头整整5年。
1936年被安排到苏联学习,任少先队大队长。
1946年回到延安去乡村劳动,主动参加抗美援朝。
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卫家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
“……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卫家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的意愿吧。”
为了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一家,已经牺牲了6位亲人。他们是:
47岁的弟弟毛泽民
28岁的妻子杨开慧
29岁的小弟毛泽覃
24岁的堂妹毛泽建
19岁的侄儿毛楚雄
28岁的长子毛岸英
师读:岸英在世时,他们聚少离多,就这样把岸英留在朝鲜,他该有多么内疚啊!他自言自语着:
女生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师读: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志愿军战士都长眠在了朝鲜,他决定:
女生读:“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读:岸英从小吃了那么多苦,作为父亲,他多想对儿子做点补偿啊!他现在能做的仅仅是让他魂归故里,他自言自语着:
男生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师读:可是当他想到那么牺牲的战士的父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儿女,他决定:
男生读:“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读:岸英是杨开慧同志留下的骨血,自己非但没照顾好岸英,现在还要让岸英永远留在朝鲜,他该多惭愧呀!他自言自语:
(起立)全体女生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师读:可是当他想到那些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亲骨肉的朝鲜人民,他决定:
(起立)全体男生读:“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叫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踌躇
黯然
犹豫不决的样子。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堵枪眼
邱少云
大火烧身放弃自救
毛岸英
主动请缨为国舍命
杨根思
血肉之躯保住阵地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说一说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
整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牺牲后是否要把遗骨送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推荐阅读
《没有冷却的泪滴》
(刊于2014年10月8日《解放军报》)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