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气压强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9.3大气压强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05 22:3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气压强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现象。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的态度。
通过大气压强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存在的实验证明。
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难点:
理解大气压强对物体产生的压力作用,尤其是与液体压强的区别。
分析大气压强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
三、教学器材
马德堡半球模型及抽气机
瓶吞鸡蛋实验装置(广口瓶、熟鸡蛋、火柴或酒精棉)
吸管、水杯、纸片
注射器、橡皮帽
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神奇现象视频,如“悬浮的水球”或“倒置的水杯不漏水”,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这些神奇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物理原理?引出课题“大气压强”。
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
阐述大气压强的定义:由于空气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讲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作用,且空气具有流动性,所以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引入马德堡半球实验:讲述实验背景、过程和结果,强调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巨大。
演示瓶吞鸡蛋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理,即大气压强将鸡蛋压入瓶内。
实验探究活动(20分钟)
实验一:体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a. 展示马德堡半球模型,并简单介绍其结构和原理。
b. 邀请两位学生上台,尝试拉开未抽气的马德堡半球,感受其难易程度。
c. 使用抽气机抽出马德堡半球内的空气,再次邀请学生尝试拉开,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d.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且很大。
实验二:瓶吞鸡蛋实验
a. 展示实验器材,并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b. 邀请一位学生上台,协助教师完成实验:点燃酒精棉放入广口瓶中,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塞住瓶口。
c. 观察鸡蛋被吞入瓶内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d. 拓展思考:如何使鸡蛋从瓶内“吐”出来?引导学生讨论并尝试操作。
实验三:小组创新实验设计
a. 分组讨论并设计能够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创新实验方案。
b.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设计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建议。
c. 教师点评并给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实施实验方案。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大气压强的概念、实验证明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大气压强概念的理解。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在实验探究活动前,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操作:邀请学生上台参与实验操作,如马德堡半球实验和瓶吞鸡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数据分析: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
拓展思考: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尝试在课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巩固练习
填空题:
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受____且具有____性而产生的,它的大小与____和____有关。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___的存在,且其数值很大,通常可以支持____米高的水柱。
瓶吞鸡蛋实验利用了____的原理,将鸡蛋压入瓶内。当瓶内气压____外界大气压时,鸡蛋就被“吞”入瓶内。
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A. 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B. 抽水机抽水
C. 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D. 医生提起针管里的活塞,使药液通过针头进入针管
简答题:
请解释为什么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会被吸入口中?
请分析拔火罐的原理,并说明为什么火罐会紧紧吸附在皮肤上?
创新实验设计题:
请利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或应用。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分析。
七、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大气压强概念和实验证明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并识别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现象。同时,他们也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但对于少数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和补充练习。
教学方法与策略:
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和策略(如问题导入、拓展思考等)的有效性。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但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生活动效果:
评估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和拓展思考等活动中的表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表现不够积极或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指导。
教学内容与拓展:
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大气压强的概念、实验证明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通过拓展思考和创新实验设计等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但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环境与资源:
评估教学环境(如教室布局、实验器材等)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等)的利用情况是否充分合理有效支持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教室布局合理,实验器材齐全且运行正常,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平台。这些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环境和资源。
学生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分组实验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小组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获得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效果与持续改进:
综合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掌握程度、应用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和实验证明,并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大气压强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理解不够深入或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和拓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加强课后辅导和补充练习的设计和实施。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