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十大阅读板块考点与答题思路汇编
目录
第一部分 记叙文阅读 4
考点聚焦:分析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4
考点聚焦:分析倒叙的作用 4
考点聚焦:分析插叙的作用 4
考点聚焦:判断记叙的详略安排及作用 5
考点聚焦: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5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关键(重点)句段的作用 6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中段落的作用 6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开头句段的作用 6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 7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结尾句段的作用 7
考点聚焦:分析修辞方法及作用(详) 7
考点聚焦:分析修辞手法及作用(略) 8
考点聚焦: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8
考点聚焦:分析象征手法的作用 8
考点聚焦:分析反复手法的作用 9
考点聚焦:赏析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9
考点聚焦:理解词语所指代的内容(略) 9
考点聚焦:理解词语所指代的内容(详) 9
考点聚焦:关键词语能否删除(替换) 10
考点聚焦:理解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0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略) 11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详) 11
考点聚焦:分析人称的作用 12
考点聚焦:引用故事的作用 12
考点聚焦:理解反语的作用 12
考点聚焦:判断铺垫的作用 13
考点聚焦:寻找文章的写作顺序 13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 13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14
考点聚焦:梳理文章中人物情感的变化 14
考点聚焦: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5
考点聚焦:整体感知作品,概括文段内容 15
考点聚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5
考点聚焦: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16
考点聚焦: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6
考点聚焦:把握文章的主旨 16
考点聚焦:归纳文章的主题 17
考点聚焦: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17
考点聚焦:联系生活谈感悟 17
考点聚焦:拓展文本,内容迁移 18
第二部分 散文阅读 18
考点聚焦:赏析散文中的重点词 18
考点聚焦:品析文章的语言风格 18
考点聚焦:品析重点句的表达效果 19
考点聚焦: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9
考点聚焦:从字词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0
考点聚焦:从语境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0
考点聚焦:分析散文中衬托手法的作用 20
考点聚焦:从比喻角度赏析散文的语言 20
考点聚焦:把握重点词语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21
考点聚焦:描摹状物 21
考点聚焦:把握散文的写景顺序 21
考点聚焦:把握写景散文的景物特点 21
考点聚焦:把握写景散文的主题思想 22
考点聚焦:把握叙事散文主旨 22
第三部分 小说阅读 22
考点聚焦:理解小说的标题及作用 22
考点聚焦: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3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作用 23
考点聚焦:鉴赏小说情节安排的妙处 24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4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24
考点聚焦:体会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5
考点聚焦: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及作用 25
考点聚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25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 26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人物动作描写的作用 26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人物神态描写的作用 26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27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及作用 27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的侧面描写及作用 27
考点聚焦:分析动词连用的表达效果 28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8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引用的作用 28
考点聚焦:如何做感悟、启示、观点、评价等开放性试题 28
第四部分 说明文阅读 29
考点聚焦:找准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9
考点聚焦: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9
考点聚焦:筛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30
考点聚焦:分析说明文中列数字的作用 30
考点聚焦:分析说明文中打比方的作用 30
考点聚焦: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0
考点聚焦:品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1
考点聚焦:分析说明文修饰限定性词语的作用 31
第五部分 议论文阅读 31
考点聚焦:归纳议论文的论点 31
考点聚焦:理清议论文结构 32
考点聚焦: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32
考点聚焦:分析与补充论据 33
考点聚焦:概括事实论据 33
考点聚焦: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33
考点聚焦:分析引用论证的作用 34
考点聚焦:分析道理论证的作用 34
考点聚焦: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 34
考点聚焦:理解议论文中重点词语的作用 34
考点聚焦:议论文中开头段的作用 35
第六部分 现代诗歌阅读 35
考点聚焦:品析诗歌中的重点句 35
考点聚焦:如何领悟诗人的情感 36
考点聚焦:诗歌中夸张修辞的作用 36
考点聚焦:现代诗歌中对称句子的表达效果 36
考点聚焦:划分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 37
考点聚焦:诗歌词语的表达效果 37
考点聚焦:赏析表现手法 37
考点聚焦:分析诗歌的意象特点 38
第七部分 新闻消息 38
考点聚焦: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8
考点聚焦:梳理新闻的结构 38
第八部分 童话寓言阅读 39
考点聚焦:概括归纳寓意 39
第九部分 古诗词鉴赏 39
考点聚焦: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 39
考点聚焦:鉴赏古诗词中的名句 40
考点聚焦:品味古诗词的炼字 40
考点聚焦:鉴赏古诗词中的艺术手法 40
考点聚焦:概括古诗词的意象意境 41
考点聚焦:描绘古诗词所展现的画面 41
考点聚焦: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41
考点聚焦:把握古诗词的情感 42
第十部分 文言文阅读 42
考点聚焦:翻译文言文语句 42
考点聚焦:解释文言文中的重要实词 42
考点呈现: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 43
考点聚焦:文言虚词“于”的用法及意义 43
考点聚焦: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及意义 43
考点聚焦:解释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44
考点聚焦:辨析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44
考点聚焦: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 44
考点聚焦:辨析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45
考点聚焦:文言文断句 45
考点聚焦: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 45
考点聚焦:文言文归纳概括题 45
考点聚焦: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46
考点聚焦:文言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46
正文
第一部分 记叙文阅读
考点聚焦:分析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考点解读:在记叙文中,为了表达与主旨的需要,作者会运用不同的记叙顺序。常用的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这个考点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整体感知的能力。题型以主观表达题为主,考查内容主要是记叙顺序的判断及作用(以插叙及其作用为主)。
答题技巧:(1)顺叙的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的作用:造成牵挂、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活泼性。(3)插叙的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凸起中心。
答题模式:(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2)倒叙:对××起强调作用/制造悬念/使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3)插叙:补充××内容,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等。
考点聚焦:分析倒叙的作用
考点解读: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还有一种形式,先写眼前的事物,再由眼前的事物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又回到眼前的事物。
常见题型:1.从全文看,记叙顺序是XX,其作用是XX.2.本文采用什么记叙顺序来写的?有什么作用?3.小说首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倒叙的作用: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答题模式:本文采用了倒叙的结构,既能产生悬念,扣人心弦,又能突出……,使读者……。
考点聚焦:分析插叙的作用
考点解读:“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及其作用。掌握插叙的作用,从以下几点入手:1、概括插叙选段的内容,2、分析其在上下文的作用(是解了上文的悬念,还是为下文某内容作铺垫,或是与行文构成什么关系),3、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答题模式:补充交代……,为下文……(中心事件)作铺垫/表现了……(人物)的……形象,
考点聚焦:判断记叙的详略安排及作用
考点解读:记叙的详略是文章取材、组材如何紧扣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一般来说,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要详写。详写如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反映生活。对表现文章中心有关系的次要材料略写,略写如写意白描,简约地反映生活。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从而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把握文章的详略安排,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
答题思路:判断文章的详略有以下几种方法:1.从事件过程的角度判断。叙述一件事,一般事件的开端和结局略写,发展和高潮详写。2.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判断。采用倒叙的文章,开头的倒叙部分略写,后面的顺叙部分详写;采用插叙的文章,插入的内容略写,中心事件详写。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判断。记叙文中的叙述、描写部分详写,议论、抒情部分略写。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判断。正面描写是详写,侧面描写和环境烘托是略写。细节描写是详写,概括叙述是略写。5,从结构方式的角度判断。总写部分简略,分写部分详细。概括叙述简略,典型事例详细。6.从篇幅的角度判断。篇幅长的部分是详写,篇幅短的部分是略写。
作用主要有:一是为主题服务,使文章的主题更充实更突出更全面。二是为人物服务,使人物更丰富更鲜明更可信。
答题模式:文章详写了……内容、略写了……内容,这样详略安排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品质,有助于揭示……的主题。
考点聚焦: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考点解读:思路则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线和途径。 理清行文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理清行文思路是整体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也是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的基础。近年来,一直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答题思路:
(1)抓住时间标志。有很多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出不同阶段,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抓住地点转移。有很多文章是按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分出不同地域,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抓住情节转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
(4)抓住角度变化。有的文章,会按描写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描写角度,这时,把握了角度变化,也就把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了。
(5)抓住情感变化。有的文章,在行文的过程中,都或隐或显地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行文的思路也就被我们抓住了。
答题模式:答题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关键(重点)句段的作用
考点解读:分析关键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关键段落,主要指在文章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语段,此考点考查我们对文章不同位置的语句的理解能力。理解文章句(段)的作用,要从文章整体出发,就是要把握一些重要句(段)在内容表达及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正确理解此作用,可帮助考生理解文章的中心及写作特点;可提高概括、分析、阅读、写作能力。
常见题型:①某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②某句(段)在文中这样表达有何好处?③请简要分析某句(段)在文中内容及结构上的作用等。
答题思路:(1)开头段:开头写景大多是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其他内容则可能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下文或引出下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中间段: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3)结尾段:内容上总结全文、点题、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结构上照应前文,使结构完整、严谨。
答题步骤:做好此题型,第一步,应先全面了解其常见作用,其作用一般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第二步,根据要求找到句(段)所处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具体内容及其常见的作用具体分析。第三步,按其答题模式进行梳理、继而归纳出答案。
答题模式:
段落作用类:内容上:……;结构上……;
删去或不符类:观点+段落作用+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中段落的作用
考点解读:在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有分析某段落在文中作用的题型出现。在完成这种题型时,一般要根据该段落在文中的具体位置来确定其作用。一般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分析某段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是分析某段落在文中的结构和内容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题思路:一般要在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根据段落在文中的具体位置来确定其作用。(1)结构方面。段落在文章的开头,作用主要有: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在文章中间,其作用主要有: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为下文做铺垫。在文章结尾,其主要作用有: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2)内容方面。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结尾的抒情、议论句往往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开头句段的作用
考点解读:历年中考,开头句段是常考题,一篇文章,开头句段在文中的作用那个很重要,我们要能够细细把握住开头句段在文中的作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由很大的帮助。
答题思路:开头句段作用: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②揭示文章中心;③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④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者作铺垫;⑥设置悬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读者的兴趣。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
考点解读:阅读一篇文章,不仅需要理解、分析文章的写作内容,还要能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出重点语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总体而言,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可以有两条思路:一是看语段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也有所不同;二是选好分析角度,一般而言,可以从结构、内容二个角度去分析作用,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术语是约定俗成的规范,可以根据需要套用。
答题思路:回答此类题目,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结构上一般有承上启下、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等;在内容上一般都要结合文章的主题。
答题格式:如果这个句子或段落谓语文章中间,通常是过渡句(或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等。在内容上往往起着抒发情感,发表议论,或者提示主旨的作用。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结尾句段的作用
考点解读: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是中考常考的题型之一。结尾句段在文中一般都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等作用。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要注意体味结尾的作用,从结尾中体会作者的匠心。
答题思路:结尾句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有:①总结收束全文;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照应前文。在内容上的作用有: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②卒意显志或深化文章中心;③写出人物具有怎样的品质、精神、性格;④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考点聚焦:分析修辞方法及作用(详)
考点解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应掌握常见的8种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纵观全国历年中考试题,重点考查的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和对偶等,从题型来说,重点在分析运用,简单记忆和判断相对而言要少一些。
答题思路:1.判断相关语句涉及的修辞方法;2.调动知识积累中修辞的表达效果知识点;3.分析修辞表现了什么具体内容;4.结合以上3方面内容,组织语言作答。
答题模式: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拟人】把……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夸张】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思想感情),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和强烈共鸣。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了……(要表达的感情)。【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突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反复】强调突出了……(事物的特征思想感情)。
【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使行文更曲折。
【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具体内容、感情)。
考点聚焦:分析修辞手法及作用(略)
考点解读:记叙文、散文、小说在表情达意时常要借助一些修辞手法来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而这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极富表现力,需要在阅读中细细品味其表达效果。理解这类句子的表达效果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包括性格、品质),人物的情感、事物的特点等。
答题思路:在解答这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体会其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描摹事物(景物)特征、抒发情感的作用;其次是结合句子内容,来体会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
答题模式: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词句内涵(内涵要从“个性”、“情感”、“感受”、“特点”、“状态”等方面多角度挖掘)
考点聚焦: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考点解读:拟人手法阅读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拟人,就是将人类以外的各种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有形的、无形的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思想情感、行为举止及言语表现。拟人化手法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答题思路: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⑴色彩鲜明,更利于表达作者鲜明的感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⑵描绘形象,使人或事物更生动形象;⑶表意丰富,使被描写的事物变得生动起来。
答题模式: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写得生动形象,突出了它……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考点聚焦:分析象征手法的作用
考点解读: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答题模式:选文用×××象征×××,表达了……的感情,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考点聚焦:分析反复手法的作用
考点解读: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答题思路:反复的作用大概有以下两点: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3、前后呼应,成为文章线索;4、反复的修辞一唱三叹;5、突出中心,强化主旨。
答题模式: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突出……的作用。
考点聚焦:赏析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考点解读:“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词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总要跟其他词组合成句才表达某种意思。因此,对于词的多义现象,我们必须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并正确理解它的含义。
答题思路:赏析词语,从以下几点入手:①抓住关键词语从其基本词义入手,结合语境揣摩品味,从而体会出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②把握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体会其表达技巧。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常恰当地运用几个动词,就表现出句子的深层含义;③提炼富有表现力的修饰限定性的词语,体会句子准确表达的效果。
答题模式:这个词语在句子中起到……的作用,这样有……的好处,同时一语双关,表现了人物……的心情。
考点聚焦:理解词语所指代的内容(略)
考点解读:这是阅读中经常出现的一道题,主要考查词语的特定含义和有指代作用的词语所指代的内容。我们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原则,不能孤立的解释这个词(当然,要注意审题,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答题思路:首先判断词句所处位置,再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或指代的内容;另外,要注意修辞方法的使用,从该词的本义出发,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推断,概括含义。将答案代入原文检验看是否正确,必要时要对原文进行改造、整合,使之匹配指代性的词语。
考点聚焦:理解词语所指代的内容(详)
考点解读: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语言表达得简洁明快,常常要用到一些词语(以代词、名词为主)来复指或指代某些内容。在文本阅读中,对指代内容的考查即“内容指代”题也很常见。此类题目常见的设题语言如下:①“这(这些)”一词指代怎样的内容?②第×段加点的词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③根据上文,可以推测第×段中的“××”是指什么?④第×段中的“它”具体指什么?
答题思路:回答此类题目,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也就是要弄清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的语意关系,最终根据语境确定代词指代的内容。文中代词所指代内容可以是词、短语、句子,甚至是段落。代词指代的内容,其位置一般在代词的前面,少数在代词的后面;有些在代词附近,有的则离得较远;大多数情况下能从原文中摘录原话来回答。当指代的内容是整段话时,有时需要进行信息筛选整合,概括表述。当代词后面出现冒号的时候,代词指代的内容往往在代词后面。
答题模式:①直接用文中原词或原句回答,只要截取原文中的短语、片段或整句即可。②对原文中的句子稍加改造,或提取关键词,或去头斩尾,或选一个分句,或择要概述等。
考点聚焦:关键词语能否删除(替换)
考点解读:关键词语能否删除(替换)这一类题目是中考常考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特别是对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加以区别,抓住了不同点也就抓住了要点。
答题思路:一般采用比较法,即删除或替换这个词语后,前后的句意有什么不同,效果有何差别。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形式①,要注意审题,有的题不能颠倒的,有的可以颠倒。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形式②,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语感;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答题格式:先摆明自己的明确观点,认同还是否定;再说使用该词语的作用、效果(表现了什么、突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然后说该词语(形象、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特点,最后小结如果删除(替换成)××后的效果。
考点聚焦:理解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考点解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既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其常考点、热点。重要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①意义比较含蓄、内涵较为丰富、蕴涵着某些深层意义的句子;②在一定的语境中,有着某种新意的、比较形象生动的句子;③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了临时意义的、比较容易误解的句子;④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交代脉络层次的句子;⑤表达文章中心,起引用、概括、总结、过渡、深化、揭示主旨作用的句子;⑥含有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既精彩又较难理解的句子;⑦含有一定的哲理、具有警策作用的、需要认真品味的句子;⑧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⑨结构比较繁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等。
常见题型:①根据上下文,解释句子“……”词语的含义;②说出句子加点词语的言外之意;③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深刻含义?④画线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题思路:要理解和阐释语句在文中的含义,除了要对这些语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述它们的语句的含义。与此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抓住文章的主旨,回答时要照应主旨;②看本句中有无关键词,理解时要抓住关键词进行重点阐述;③如果运用了修辞,要考虑修辞的作用。
答题方法:根据其含义的不同特点,主要从表层及深层两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语句的表层含义的方法:①通过分析语句的语法结构理解其客观意义;②通过分析词语的感彩和句式特点理解语句的表达义。
(2)理解语句的隐含义(深层含义)的方法:①依据语境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②从比喻、反语、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指代义的领会中来体会语句的隐含义;③利用时代背景推断语句的隐含义;④根据内容、中心、感情领会语句的隐含义;⑤根据实际观察、体验,领会语句的隐含义。
答题模式:
(1)这个词(这句话)的含义是指……。
(2)这个词(这句话)的具有……含义。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略)
考点解读:在记叙文中,作者为了使主人公形象更加突出,表情达意更加准确,避免平铺直叙,文章主题更加突出,常常借助一些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渲染、象征、联想、想象、扬抑、虚实、对比、衬托、铺垫、照应、伏笔、以小见大、直接(间接)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等。在中考中,通常以考核他们如何应用,起到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为主。
常见题型:①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其有何作用?②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在塑造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什么?③此段主要运用了……的手法,请你简要分析一下其作用。
答题思路:第一步,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第二步,仔细阅读所给的内容,按照常见表现手法的特点、作用进行判断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这是做好此题型的关键。第三步,根据所判断出的表现手法,按照其作用、特点及答题模式,紧扣内容、人物的思想情感、主题进行品析即可。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详)
考点解读:在中考语文中,关于表现手法的考查,其考点主要涉及以下内容:象征、衬托、对比、照应、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在记叙文的阅读考查中,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常考题型:1.联系全文,说说“××”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3.第×段中写道:“××××××”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4.本文以“×××”为题,却又写到“×××”,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5.这篇文章在表现情感时,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
答题思路: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
常考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答题格式:找出相关内容进行举例+依照举例内容分析此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1.象征(托物言志)作用: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衬托(侧面烘托)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对比的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4.讽刺的作用: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的作用: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借景抒情的作用: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7.伏笔和铺垫的作用: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的作用: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考点聚焦:分析人称的作用
考点解读:人称指叙述人称,一般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这三种人称在组织材料和表情达意上各有优势,人称的交互使用,可以使叙述手段丰富变化,更有利于表情达意。
常见题型: 1.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3.文章×段对××的称呼由“他”改成“你”,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
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作为文章的线索。
2.第二人称的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作者和读者对话,拉近距离,带读者进入文章情境;作者和文中人物对话,则便于抒发特定的情感。
3.第三人称的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
答题模式:文章采用第×人称,有利于表达……,增强……。
考点聚焦:引用故事的作用
考点解读:在写文章时,有时会在行文中引用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这些故事往往对文章增色不少。其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①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文章说明的对象或说明的中心;③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增添了诗情画意。④更形象地阐述自己所要讲明的道理;等等。
答题思路:在回答此类习题时,首先要对故事所包涵的道理作出准确的理解 ,然后解释观点的内涵或联系相关阐释性的文字。在叙述故事时,重点叙述故事与文章主要观点的内涵相符合之处;在分析表达的时候要注意建立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考点聚焦:理解反语的作用
考点解读: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常见题型为赏析题。
答题思路:具体来说,反语的作用大体上有如下几条:运用反语可以揭露、批判、讽刺和嘲弄消极方面,增加语言的战斗力。运用反语可以鲜明地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运用反语可以使语言有变化,不死板,生动有趣,增强说话或文章的幽默风趣感。运用反语可以表现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斗争,使憋在心里面、想说的话说出来,有时还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答题模式:这里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强烈地批判了(讽刺了)……。
考点聚焦:判断铺垫的作用
考点解读: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的一种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判断一篇文章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主旨判断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用在前面的次要材料往往是铺垫,比如那些交代缘由、描写环境、陪衬烘托、铺陈渲染的文字。
答题思路:①背景式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②衬托式铺垫,即用次要情节正面衬托主要情节。③反差式铺垫,即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句子内容上作用的规律总结:④铺陈式铺垫,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铺排往往是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考点聚焦:寻找文章的写作顺序
考点解读: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次序。
答题思路:常用的写作顺序有:(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早→中→晚,前→中→后)组织材料。即以时间推移为序,将文章要用的各个材料串成一体,或将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3)按照空间转换顺序组织材料。即按照方位、处所或地点变换来安排材料,决定材料先写后写的次序。写景状物,写参观记、游记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种顺序来写。(4)按照感情变化的顺序(讨厌→喜欢→赞美)组织材料,即以人对某物或某事的感情转变为序,将前后不同的态度变化串联起来。寻找文章的写作顺序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分析,找到标志性或衔接性的词语,再通过语句间的组合关系分析各个语段,就能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
答题模式:从……(标志性的词语)可以看出是文章是按……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
考点解读: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常见的线索有:时间线、空间线、人物线、事件线、物品线、情感线、问题线。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
常考题型:①直接让考生回答线索是什么。②根据线索补充相关内容。 ③指出线索的作用。
答题思路:我们在把握线索的时候,注意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1)时空连“线”。阅读时把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2)因物取“线”。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反复出“线”。阅读时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4)以情导“线”。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答题步骤:(1)认真阅读原文。(2)查找重点语句。主要查找内涵丰富的词语、段落或文章中的中心句、过渡句,以及记叙性的文章中作为点睛之笔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4)筛选整合信息。
答题模式:某某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或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考点聚焦: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考点解读: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是记叙文阅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题。人物形象,由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部分组成。外在形象包括人物外貌的突出特点、身份、地位、生活背景。内在特征包括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能力、喜好。概括人物形象以内在为主,以外在为辅。
常见题型:①通过这一事件,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②文中是如何塑造××形象的?③请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等等。
答题思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2)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3)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把他们放在一定得社会背景下去理解。
答题步骤:首先,应对全面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种方法、特点、作用;其次,按照题目要求,在选文中,找到有关塑造人物形象的内容,然后根据其内容、特点、作用判断其运用了哪一种(或几种)方法,看是通过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还是通过描写(环境、人物)塑造人物形象;第三,结合这种方法及选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其效果或作用。最后,再运用二、四字词语,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概括出这种方法体现出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题模式:通过“……”的(事件)描写,体现出了这一人物的“……”的性格特点。
考点聚焦:梳理文章中人物情感的变化
考点解读:阅读记叙文,感知人物的喜怒哀乐。很多文章中的人物随着事件的发展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对某些人、事、物、景的情感态度会发生变化。把握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明确文章的主旨。所以,应掌握分析文章人物情感态度变化的方法。
答题思路:在记叙文的语境中,首先能够从一些直接体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句上面准确体会把握文中人物或作者本人的情感变化,接着根据上下文的信息来分析把握文中人物或作者本人可能拥有的深层的情感变化。解答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根据文章情节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以便于逐层分析人物情感,避免遗漏。2.找出各层中表现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词语。3.重点分析抒情议论段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情感的句子。
答题模式:
针对填空题,应注意题干中对字数的要求,摘抄原文或者自己概括的关键词或短语填入空中。
针对简答题,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组织答案:随着……(结合文章内容),文章人物的情感由……到……(两个省略号处答出表示情感发展阶段的词语或者短语)。
考点聚焦: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考点解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了解,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助于了解人物的形象。
答题思路:解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从文字的表面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想法。当然一些关键性的词语也是很需要注意拿摄的,它们对揣摩人物的心理起着很重要的提示作用。力求补写出的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身份、体现人物性格、与文章的主题思想相吻合。此外,要注意题干中对人称的要求,要求使用第一人称是要写心理独白,如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的心理。
考点聚焦:整体感知作品,概括文段内容
考点解读:概括分为一般概括和高度概括两种。一般概括是使用一到两句话对于文章的主要事件或文章的内容概括,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高度概括,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主要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人物情感变化、心理变化等。
答题技巧:
解答概括文段内容的试题,要从全文分析归纳入手,整体把握。具体的方法有:
1.提取主句法。提取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抒情句、议论句、结论),作为概括性文字。主要适用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也适用于自己组织语言答题的题目。
2.分层合并法。有些文段有几层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合并组合。
3.组合要言法。概括(人、事、时、地)、摘取或组合文中的关键性句子或词语,再加以综合表述。适用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之上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4.自主概括法。即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说文章风格、概括作者观点、给文章加上标题等方面的概括题目。答题时应进行要点综合式的概括,进行分步分层的概括,进行突出重点、突出主体的概括。
考点聚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解读:阅读中的概括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对所写人物、所叙事件、所说道理等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题思路:首先,我们一定要细心品读文章,弄清文章描写的大意。其次,我们要分清这篇文章以写什么为主。如果以写事为主,要弄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与事件的主要人物;如果写人为主,要大致了解写了哪些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个怎样的人,他(她)有哪些主要表现,通过这些表现可以了解他(她)怎样的思想品德和性格特点;如果以写景状物为主,则要了解写了哪些景和哪些物,这些景、物与别处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等。最后要以“准确、清楚、简洁”为原则对其进行概括归纳即可。
答题模式:“谁+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前者一般适用于概括写事和写人的文章后者一般适用于写景的文章。
考点聚焦: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考点解读:新课标对记叙文的阅读要求是: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主要内容。这个考点常常考查考生概括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梳理事件的前因后果、补充完整的故事情节链和初步评价人物、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答题思路:(1)“六要素”综合法。即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最终结果怎样。(2)课题扩充法。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文章的课题。首先读懂课题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3)段意合并法。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本文记叙了在……(情况下)……(人+时间地点+事件)……(结果),表现了人物的……品质。
考点聚焦: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整体把握的过程是一个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整体把握的结果能充分显现学生理解文意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答题思路:(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
考点聚焦:把握文章的主旨
考点解读: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归纳文章主旨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训练的能力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能力点。在现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文章标题。(2)分析文章开头结尾。(3)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4)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5)分析文章的背景。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了解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图或感情,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答题模式:本文通过叙述了(描写、塑造等)……表达了(表现、寄托等)……抒发了……情感(愿望)。
考点聚焦:归纳文章的主题
考点解读:记叙文、散文分别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在中考中,对主题的总结、归纳、概括几乎是必考的内容。
答题思路:概括主题的方法:①从文章的标题入手,有的文章标题即可表示文章的中心;②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文章主题的提示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③从文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入手,它们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④从人物和事件入手,人物形象和事件反映主题;⑤可从开头段和结尾段入手,这两个段落往往是中心所在。
答题模式:本文记叙(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揭露、批判、歌颂)了……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感情。
考点聚焦: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考点解读: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一般都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有助于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历年中考考查的一个热门的知识点。一般来说,考查的角度包括:标题的深刻含义;拟写标题;分析标题的作用;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等。
答题思路:
1.理解题目含义:(1)联系文章内容,从本义(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结合文章中心)去考虑。(2)从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梳理出标题的含义。(3)从全文内容入手,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文章线索整体感知内容,并做到准确概括,这样才能把握文章标题的含义。(4)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2.分析题目作用:概括文章所叙之事;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标明文章行文线索;吸引读者关注。联系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考点聚焦:联系生活谈感悟
考点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感悟。
答题思路:(1)联系文章,抓住文中表现作者感情和主题的句子,以不同人物为不同角度,多角度分析,得出启发,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所给材料举例说明,阐明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3)检查语句是否通顺,确保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观点要明确、健康、言之有理。
考点聚焦:拓展文本,内容迁移
考点解读:阅读记叙文的时候,我们要从中获得有益的感悟、获得人生的启迪等,对于这一点,我们要善于抓住文本的关键信息进行拓展,与实际与相系,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在记叙文阅读中,这类试题主要以语言表述题为主,考查的题型有发表自己的看法,探究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谈认识、收获、感受等。
答题技巧:(1)感悟主题型。主要围绕中心,谈自己的收获、感受或启示。抓住主旨,并明确谈启示时的具体要求,是结合文章内容还是联系个人经历,即可顺利答题。(2)人物评价型。要求对文章中的人物行为做出评价。做这类题时,只要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3)选择判断型。这类题目一般会列出几个说法或选项,让你做出选择。做这类题时,首先选择你同意或你认为对的说法,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表达的主题(观点),结合自己的认训加以探究,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第二部分 散文阅读
考点聚焦:赏析散文中的重点词
考点解读:“重要词”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字词,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字词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总要跟其他词组合成句才表达某种意思。因此,对于字词的多义现象,我们必须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并正确理解它的含义。
答题思路:①抓住关键词语从其基本词义入手,结合语境揣摩品味,从而体会出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②把握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体会其表达技巧。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常恰当地运用几个动词,就表现出句子的深层含义;③提炼富有表现力的修饰限定性的词语,体会句子准确表达的效果。
答题模式:如果是动词,按照“……表现(刻画)人(物)的特点(形状),表达了人(物)……的心情(特点)”的模式来回答;如果是形容词、副词,按照“……地描摹(绘)人(物)……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的模式回答。
考点聚焦:品析文章的语言风格
考点解读:在中考中,对语言风格特色的考查主要有三类:(1)修辞格的运用:比喻、夸张、排比、设问、反语等表达效果。⑵赏析某个词语(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等)或句子的表达效果。⑶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等。
常见题型:①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②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点?③某些语句突出的特色是什么?④试分析某一词语(句子)的语言表达艺术。
答题步骤:第一步,先要全面了解常见的语言特点及考题类型;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反复阅读所给的文章、段落或语句,然后根据常见的语言特点,结合具体语句,判断并概括出所体现出的鲜明语言风格特点;第三步,根据题目要求,如果需要具体品析的,则需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字、词、句、段)具体分析这种语言风格特点,并表明其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
从修辞角度品析模式: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思想情感。
从词语角度品析模式:词语+表达效果+思想情感。
从文章整体角度品析模式:整体语言特点+具体示例+表达效果。
考点聚焦:品析重点句的表达效果
考点解读: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既是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最常考的题型之一。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实际指的是品析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其主要包括描写、修辞、精妙词语等表达效果的品析考查。
常见题型:①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②请你品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③从某一角度来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等等。
答题思路:第一步,熟悉常见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精妙词语、句式特点等作用及答题模式;第二步,仔细阅读所给的句子,找到品析句子的突破口即品析的切入点,这是做好此题型的关键。第三步,根据找到的切入点,按照其作用特点、答题步骤及模式,紧扣人物的思想情感、主题进行品析。
答题模式:
(1)描写角度: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细节等)的描写+表达效果(准确传神、生动形象、细致具体等)+表现(表达、刻画)……品质(情感、心情、形象等)。
(2)修辞角度:运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强调突出等)+表现(表现)……情感(心情、思想等)。
(3)精妙词语角度:运用……词语+词本义+语境义,即表达效果(准确传神、生动形象、细致具体等)+表现(表达、刻画)……品质(情感、心情、形象等)。
(3)这个词(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指……;其深层含义是指……
考点聚焦: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考点解读:语言品析能力是考生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句子赏析题就成了现代文阅读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人物描写、重点词语、景物描写等角度分析。
答题思路:答题时首先要确认所用修辞方法,在答案中将其点明。对修辞及其作用意义定位以后,以句子字面意义理解为基础,重点分析修辞的使用,再联系上下文或背景、全文主旨、中心形象或人物心理、情感等全面分析,准确把握。
常见修辞及特点:比喻(生动形象);拟人(形象生动);夸张(突出特点);排比(增强气势);对偶(整齐凝练);反复(突出强调);设问(引起注意);反问(加强语气)
答题模式:这个词(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人物事物景物的特点或某种道理),或突出强调了……,渲染了/营造了……(氛围),烘托了/衬托了……(与中心形象和人物情感有关)。
考点聚焦:从字词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考点解读: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也是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句子中关键的词语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等,准确的运用这些词语,会让平淡的句子增色添彩,韵味无穷。
答题思路: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则能生动传神地刻画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的事物特点;拟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准确地使用拟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在赏析句子时,首先要找到关键的词,再去分析这个词的词性,联系具体的内容,指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及作者的感情。
答题模式:这一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数量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强调突出)地写出……特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达了(表现了)……感情(性格)。或这个词语原意为……这里是……意思,属于褒(贬)义词贬(褒)用,突出表达……感情。
考点聚焦:从语境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考点解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理解文章中一些句子的含义,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读懂文章。
答题思路: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把握两点:一是句子本身所表现的事物的特征以及它所表现的内在含义,二是要注意由此而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和看法。解题时,一是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整体感知是前提,抓关键词是重点,“瞻前顾后”是要点。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要联系上下文,要联系作品的背景;要抓住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
考点聚焦:分析散文中衬托手法的作用
考点解读: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题型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考查内容包括:分析衬托手法的作用;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技巧:衬托手法主要有正衬和反衬两种类型。正衬包括以正衬正、以好衬好、以美衬美,主要作用有突出或渲染主体事物,使主体形象更鲜明。反衬包括乐哀相衬、动静相衬、明暗相衬、有无相衬、美丑相衬,主要作用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模式: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物(事物)的……特征(形象),(表达了……的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考点聚焦:从比喻角度赏析散文的语言
考点解读:比喻是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往往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散文中比喻的使用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答题思路:(1)找到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2)联系上下文弄明白句子的意思;(3)结合句意,从比喻的修辞角度理解句子的在文中的作用;(4)按下列答题格式,组织答案。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聚焦:把握重点词语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考点解读:阅读现代文时,“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把握思想感情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在文章中,作者总会在词语运用方面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因此,把握重点词语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是散文考查的一个重要考点。
答题思路:解题时,要结合该词所在的句子段落、词语的感彩、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分析。解答此题,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从该句、该段的内容出发来分析词语的情感色彩。当然,本段较为简洁,还应结合全篇的内容来考虑,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热烈”的,这是因为作者写了夏天农民劳动的场面,是富有活力的,作者对夏天的感情更多的是源于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感情。
答题模式:可采用……词语体现了人物……的心情的句式组织答案。
考点聚焦:描摹状物
考点解读: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各处景色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类物、同一处景,也都因各种原因和时令变化而各不相同,各具特点。所以,我们在描摹事物时,务必抓住所描摹事物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文章才能具体、真切,使人印象鲜明。
答题技法:描摹状物是对事物的外形特征进行描写捕捉事物的特征,获得总体认识,弄清局部情况,以揭示事物的独特特点,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真实感受表达作者的爱憎。
答题模式:通过对……的描摹,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考点聚焦:把握散文的写景顺序
考点解读: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层次有相当大的帮助。
答题思路:写景文章一般有: (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一般而言文章是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3)按空间顺序写。 (4)按景物的不 同类别写。 抓住标志性词语。如空间顺序,有上下左右、前后中间、东西南北等词语。如时间顺序,则有清晨、傍晚、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以游踪为顺序,则应注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所写道的景物也有所不同。
答题模式:本文(本段落)采用了……的写景顺序,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有……。
考点聚焦:把握写景散文的景物特点
考点解读:分析散文中景物特点也是中考常考的考点之一。在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揭示主旨总是借助一定的“物”。在这样的散文中,某一“物”,不仅仅具有其自身的属性,也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具有被作者赋予的意义。
答题思路:(1)抓住角度:任何景物的描写都会有一个顺序。这取决于描写角度。最常见的角度有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2)注意描写景物时作者采用的描写技巧。比如虚实结合、烘托渲染等等。只有把握了这些,才算得上读懂了景物描写,抓住了景物的特点。(3)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或是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点的词。还可以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景物的特点。
答题模式:某一景物具有……的特点。
考点聚焦:把握写景散文的主题思想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写景散文主题思想的把握。写景散文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做主要描写对象,写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感染读者的目的。
答题思路:在理解内容、分析标题、领会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握写景散文的主旨:第一,通过分析景或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第二,借助想象,探究情景意趣。 三,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句子入手。四,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答题模式:通过塑造某事物……的形象、品格、特点等,表达了(赞扬了、批判了、揭示了)……
考点聚焦:把握叙事散文主旨
考点解读: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者的写人和记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作者的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或者隐藏在作者对人物的情感中。把握作者的情感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是读懂叙事散文的关键。
答题思路:把握散文主旨常用的方法有:1.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句子入手 。 2.从文章关键点入手。(1)关注文章标题 。(2)关注文章首尾段。 3.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4.关注标志性语言。如:反复出现的词句、议论抒情语句、段落首尾的中心句或关键句、段落中富含哲理或意蕴深刻的语句、段落之间的过渡句等。5.从分析叙事散文特点入手。首先,应注意文章中的详略安排。其次,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精当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寄寓的情感。6.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答题模式:本文通过对“……”的叙述,表达了作者“……” 的观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第三部分 小说阅读
考点聚焦:理解小说的标题及作用
考点解读:小说的标题一般都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有助于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答题思路:1.思考角度: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环境、标题所运用的艺术手法。2.小说标题的作用:(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考点聚焦: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考点解读: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展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的顶点;“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题技巧:
(1)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
(2)表述式概括。(适用于较短篇幅或试题)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内容概括的考查较为常见。
(3)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概括。(一般结构思路清晰的文章采用)①熟练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可以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②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
(4)抓住场面进行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5)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情节。
答题模式: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作用
考点解读: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情节往往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理解情节安排的作用,有助于理清小说结构、把握人物形象、领会小说主题。
答题思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体会某一情节的作用。
从结构(情节自身)方面:要结合某一情节的位置加以体会。一般来说,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在开头或中间,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在结尾,照应前文;其效果如“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等。
从内容方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③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答题模式: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表现了……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考点聚焦:鉴赏小说情节安排的妙处
考点解读: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小说情节组成部分通常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情节往往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答题思路:小说情节的安排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首尾呼应式,这样写的好处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使结构紧密、完整;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好处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好处是简洁利落,引人联想,含蓄隽永,意味深长。在分析具体试题时,要看清问题是针对全文还是开头和结尾,再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伏笔照应,设置悬念),表现了……(人物)性格,又使……故事引人入胜,增强感染力(结果出人意料,但又再情理之中,使故事留下不尽的余味)。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考点解读: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从而准确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和这一形象所反映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③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从而准确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和这一形象所反映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答题思路: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这一类题型答题的核心是结合具体文章进行分析,切忌架空文章来答题,不能远离文本,应以文解文分析人物形象,从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入手,借助侧面描写,补充人物性格。
答题格式:可按总分式回答,即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概括人物特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还可以按并列分点式来回答,即分几点来概括人物复杂的形象,每一点先概括,后结合语言进行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考点解读:人物是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每一篇小说的人物也都有主次之分。阅读小说,我们在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一起喜怒哀乐的同时,也要关注次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因为他对小说情节的推进、主要人物的刻画、主题的揭示等均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答题技巧: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侧面烘托,使主要人物个性鲜明。次要人物可以给原本单调的故事增光添彩,凸显主人公的品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2)全文的线索人物,牵线搭桥,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将故事的情节自然融合到一起,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渲染环境奠定感情基调。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的作用。(4)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也是为表现小说的主题服务的。(5)如果故事是通过次要人物之口进行讲述的,那么次要人物的存在还能增强真实感。
考点聚焦:体会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考点解读:心理变化是指在文章中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心理产生的不同状态。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变化能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不同的心理状态往往与人物不同的遭遇有关,梳理文章的情节有助于理清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坦露自己的心声,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答题技法:表现心理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①直接描写;②梦境虚幻;③神态显示;④动作表现;⑤环境衬托;⑥抒情独白。从相关语段中找出表现人物心理的描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答题模式:通过……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考点聚焦: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及作用
考点解读: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反映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
答题思路:首先,熟悉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其主要作用有: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其次,仔细阅读所给内容,确定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这是做好此题型的关键。最后,找出具体表现环境特点的词语,确定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按照其答题模式,分类概括回答即可。
答题模式:社会环境:此处为社会环境,具有交代……的作用。
考点聚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考点解读: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指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等。自然环境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考查得最频繁,应特别注意。
常见题型:①画线句属于哪种环境描写?有何作用?②此段的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③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结合内容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思路:
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答题模式:小说阅读分析景物描写作用的题目,解答时,应从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作用、情节的设置、主题的表达、营造的氛围等方面来考虑。这段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 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
考点解读: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小说是客观性的语言,作者有什么思想感情并不站出来说,而是让人物、让情节代作者说出来,我们就是要根据人物、情节的语言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精当的人物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还能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还可以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等。
答题思路:首先,判定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如果是正面描写,再判定是属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哪一种或哪几种。然后,根据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答题模式:体现了说话人……的身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通过……的语言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心理)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人物动作描写的作用
考点解读: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答题思路:动作描写主要作用有:(1)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2)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3)推动情节的发展。分析动作描写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时,先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指出是动作描写,再分析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品质,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答题模式:运用了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从……这几个动作(词)交代了……的心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性格特点(形象)。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人物神态描写的作用
考点解读: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分析神态描写的作用,就是分析人物此时的内心、性格等人物形象。
答题思路: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有:(1)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格。(2)展示人物的内心,反映人物的命运。答题时先指出本段运用了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再结合具体的词语说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和性格,从而突显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
答题模式:运用了神态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精神等。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考点解读: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精彩的心理描写能够深刻凸显人物的性格品质,反映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展露出无法言说却不能抑制的内心独白,使所塑的形象更丰满有致,使情感的表达更直达人心,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明晰。
常考题型:①简要分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②联系上下文,揣摩“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③补充某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题思路:①紧扣神态描写,揣摩人物心理。人物的神态许多时候就是人物心理的晴雨表,所以扣住神态描写不放,也可以弄清楚人物的心理,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与品质。②抓住动作描写,揣摩人物心理。人物的行为通常是受其心理支配的,所以通过抓取人物的动作描写,也可以来帮助我们还原人物的心理状况,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③注重环境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答题步骤:一要锁定场合,结合具体情境;二要整体感知,结合上下文;三要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表情动作。
答题模式:通过……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心理)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及作用
考点解读: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
答题思路: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显示人物性格。(2)推动情节发展。(3)揭示文章主题。(4)渲染气氛、创造典型环境。(5)标志时代的特点。(6)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理。(7)贯串全文,成为情节发展的纽带。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要联系上下文,突出了人或物的某个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答题模式:通过人物的细节,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的侧面描写及作用
考点解读: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答题模式:通过对……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或突出……效果。
考点聚焦:分析动词连用的表达效果
考点解读:小说中一系列动词的连用,是中考常考的考点。在小说中,作者按照一定的描写方式,在一句话或几句话中精选一系列动词,加以连贯性、演进性地表述,这就是动词的连用。动词的连用,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或事物的形象,都能收到淋漓尽致、形神兼备等独特的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动词,再现当时的情景画面,再通过这些动词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情感、人物特征等。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等动词准确传神的写出了……状态,再现了……情形,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②展现了人物……(动作、心理),进而表达了人物……(情感或思想),突出了人物……特征。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考点解读:对比是文学作品创作中的重要的表现手法,所谓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比较、对照,使所要表达的事物内容更加鲜明,突出,丰满,从而收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彰显事理的内在逻辑的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1)找出文中两个(两类)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人物),把它们进行比较;找出文中同一个事物(人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把它们进行比较。(2)分析对比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析对比对表达情感的作用:(4)分析对比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答题格式:(1)把人物的……和……进行对比,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把……和……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事物(人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事物(人物)的……情感。(3)……,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考点聚焦:分析小说中引用的作用
考点解读: 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传记中引用的作用。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②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③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答题模式:引用传主的话,直接展示了传主的……精神,增加了感染力。②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从侧面塑造了传主……的品质
考点聚焦:如何做感悟、启示、观点、评价等开放性试题
考点解读:感悟、启示、观点、评价等开放性试题往往是中考阅读中的最后一题,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创新、鉴赏、审美、批判的能力。这种题型有一个合理的自由度,注重考生的创见,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只要感情真挚,积极向上,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所以,一般不要求统一的答案。根据其题目特点,这些开放性主观题可分为感悟类、体验类、启示类、评价类等题型。
常见题型:①你是怎样看待这一做法的?②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等等。
答题思路:回答此题型,先要充分运用已掌握的散文知识,去疏通、理解所选散文的内容、特点、作者抒发的情感、主题等;其次要在深入理解、把握主题的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对文章内容、作者观点、情感、主题等进行再理解、再分析;最后再按照题目类型,进行知识的迁移、扩展、探究,或就叙事内容、人物的思想观点、文章的主题,结合考生的自身生活实际及有关材料等进行感悟、体验、观点、评价等。表述的语言要顺畅、简洁、有层次。
答题原则:一要紧扣话题不放松。一般是就某一方面进行,切不可随心所欲。②二要观点鲜明,积极向上,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尤其一些正反两面均可作答的题目,尽量选取主流观点。
第四部分 说明文阅读
考点聚焦:找准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考点解读:分辨说明对象,明确事物的特征是说明文阅读中最常见的考点之一。阅读说明文首先明确是事物还是事理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者名词短语。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这一标志或表现于形态、结构、功能,或表现于性质、成因、规律,或表现于操作步骤、方法、演变过程等,我们都应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
答题思路:找准说明对象:(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2)抓段首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首先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其次,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中心句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基本物征。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答题模式:本文(本选段)的说明对象是……说明的主要特征是……
考点聚焦: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考点解读:阅读一篇说明文,只有理清说明的顺序,才能更好地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弄清说明的内容。说明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抽象的事理。
答题思路:分析说明顺序一是要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二是要注意相关的语言标志。如运用时间顺序的说明文,必有标明时间的词语;运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必有标明空间的词语;运用逻辑顺序的说明文,往往会用一些表示因果关系、承启关系等方面的词语。
答题模式:本文使用了……顺序,对……加以说明,能更好地展示(说明)事物的……特点。
考点聚焦:筛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考点解读: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内容提取出来。这类的题型有时还需要将提取的分散性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最后进行表述。此考点属于信息提取及整合题型。其考查内容主要以按要求理解文章部分内容为主,其形式以简要题为主。
答题思路:(1)标志法:抓语言标志,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括或对照词语等,获得相关信息。(2)提取法:直接提取文中的关键语句。(3)合取法:从搜集到的有关信息中提取关键例句,适当地进行加工综合。(4)自撰法:根据文本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作出概括。
考点聚焦:分析说明文中列数字的作用
考点解读:列数字,在说明文中比较常见,也是中考常见的题型。列数字,为了让我们读者对事物有个更直观的印象,有个更直接的了解。列数字,其好处是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答题模式: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考点聚焦:分析说明文中打比方的作用
考点解读: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答题思路:打比方则是通过描写的方式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形象的感受,从而了解被说明对象的特征。辨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要注意文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定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简单、常见的事物来说明复杂、难懂的事物也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分析打比方说明方法的作用联系具体的句子,说出用什么来比作什么,突出了事物什么特点,最后答出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答题模式: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考点聚焦: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解读: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这是由说明文的科学性、知识性决定的。因为准确的语言才能反映说明对象的真实面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体会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是说明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答题思路:第一,关注一些关键词语。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1)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 (2)另一类是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3)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等。
第二,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主要分三步:(1)从加点词本意出发,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