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双城区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年4月8日凌晨,今年最大的“超级月亮”现身夜空。“超级月亮”指的是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时的满月,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更圆(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超级月亮”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2、相对于地球来说,月球更易遭受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
A.公转速度快 B.离小行星带更近 C.宇宙环境不安全 D.表面无大气层
3、凌日是指内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小黑点缓慢移动。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金星凌日的是( )
A. B. C. D.
4、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 )
A.恒星和星云 B.行星和卫星 C.恒星和行星 D.恒星和彗星
5、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
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形成了地转偏向力
6、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恒星 B.彗星 C.高空飞行的飞机 D.流星体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重力势能 B.生物能 C.太阳辐射能 D.风能
8、下列能源中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 )
A.水能和风能 B.煤和石油
C.生物能和核能 D.潮汐能和地热能
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太阳黑子出现在(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太阳内部
10、下列年份中在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1957年 B.1975年 C.1985年 D.1995年
11、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
B.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21年
C.太阳活动强烈会产生磁暴、极光、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等
D.目前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活动
12、下列地区中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
A.南方水乡 B.西北戈壁 C.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
13、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地球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B.耀斑爆发释放的高能粒子产生磁暴现象
C.黑子变多时,降水趋于增加
D.太阳风使地球中纬度地区多见极光景观
14、五大连池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1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06月24日10时53分在印尼班达海(南纬6.36度,东经129.24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2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
17、地震发生时,合理避灾的方法是( )
A.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 B.通过电梯及时转移
C.跳楼逃生 D.有序撤到空旷地带
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关于地震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地球内部放置测速仪,测出各深度速度变化
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两次明显突变
C.纵波在2900千米传播速度加快
D.横波在33千米速度变慢
19、在地下2000千米处,纵波与横波传播速度之差约为( )
A.4千米/秒 B.6千米/秒 C.8千米/秒 D.13千米/秒
20、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21、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 三叶虫 B.中生代 恐龙
C.新生代 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 第四纪人类
23、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温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温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在河谷两侧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大江大河的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最先形成的是( )
A.河漫滩 B.一级阶地 C.二级阶地 D.三级阶地
25、图中河流阶地( )
A.位置越高,地形越平坦 B.组成颗粒物较粗
C.土质较为肥沃 D.洪水期被水淹没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27、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28、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29、河流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但也时常发生灾害。图中为某河流、湖泊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图示河段,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阶段是( )
A. B. C. D.
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下列关于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1、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
②波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2、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甲—a—侵蚀 B.乙—a—沉积 C.甲—c—沉积 D.乙—c—侵蚀
33、正确表示河流上游河谷形态的是( )
①河床深而窄
②河谷宽而浅
③多槽形河谷
④多“V”形河谷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读“河谷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河谷演变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35、河谷发育到阶段④后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 D.流水堆积
二、综合读图题
36、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八大行星中,和地球同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____和____(填字母)之间。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____性、轨道面具有____性、轨道形状具有____性。
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37、结合上图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B为_______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________,________。
38、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为___,D+E为_____,F+G为_____。
39、岩石圈的范围________。
40、地壳厚度特征________;我国地壳最厚的地区________。
41、甲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乙图为该河流某处干流河谷横剖面形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A、C两处的哪一处 请说明判断依据。
(2)指出甲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古代人在M附近河段河岸建设聚落,最可能选择南岸还是北岸 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天体系统由高到低依次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所以超级月亮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故A正确,BCD错误。
2、答案:D
解析:地球周围有厚厚的大气层,它能够很好的保护地球。宇宙间的天体脱离轨道掉入地球大气层,在下落的过程中与大气层发生摩擦、燃烧,大部分会烧掉,可能剩下很少的部分落到地面上。因此地球被大型陨石撞击的可能性很小。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月球更容易被陨石袭击,故D选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金星凌日,必须金星、地球、太阳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金星和地球位于同侧。金星在内,地球靠外。读图,结合图例可知,A符合,故选A。
4、答案:A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的基础知识可知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为恒星和星云,可知BCD错误,A正确。故选A。
5、答案:D
解析: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湿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A有关;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B、C有关;地转偏向力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C
解析: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A.恒星是银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天体。故A错误。B.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故B错误。C.高空飞行的飞机,没有进入宇宙,属于地球的一部分。故C正确。D.流星体是太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天体。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7、答案:C
解析: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能。故选:C。
8、答案:B
解析:A、水能和风能是随时产生的,不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不符合题意。B、煤、石油等能源是在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故正确。C、核能和太阳能无关,故错误。D、潮汐能是天体引潮力形成的,地热能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和太阳能无关,故错误。故选:B。
9、答案:A
解析: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①光球层、②色球层、③日冕层三部分,光球层上太阳活动是黑子,色球层上太阳活动是耀斑,日冕层上太阳活动为太阳风,A正确;故选A。
10、答案:A
解析:极光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数越多,太阳活动越明,极光现象越普遍;结合图表信息,B、C、D选项所示年份1975年、1985年、1995年的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少于1957年的太阳黑子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答案:C
解析: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A错误;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B错误;太阳活动强烈会产生磁暴、极光、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等,C正确;目前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光伏高速公路发电效能最高的地区应是太阳能最为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加上纬度较低,因此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光伏高速公路发电效能最高,C符合题意;南方水乡和东南丘陵,气候湿润,云雨天气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不太丰富,因此不是光伏高速公路发电效能最高的,排除A、D;与青藏高原相比,西北戈壁晴天数量相似,但空气密度较大,且纬度较高,因此太阳辐射强度不如青藏高原,因此不是光伏高速公路发电效能最高的,排除B。故选C。
13、答案:B
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A错误;耀斑爆发释放的粒子流,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为磁暴现象,B正确;黑子数量变化与地区气候具有相关性,但不一定是黑子数目增加,降水增加,C错误;太阳风会使得高纬度地区发生极光现象,而中纬度地区不会出现,D错误。故选:B。
14、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上地幔中有软流层。故选:B。
15、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D为大气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A为生物圈,四个圆层中水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把大气图,水画,岩石图,生物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故答案为:D。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震发生在印尼班达海,震源深度210千米,而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左右,说明该震源发生在地幔中,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答案:D
解析:地震发生时,不能躲在高大建筑物下,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坍塌,应尽快远离高大建筑物,故A错,电梯会因断电而停运,故B错,跳楼逃生会造成伤亡,故C错,快速有序地撤离到空旷地是最安全可行的,故D正确。故选D。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B
解析: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B
解析: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古生代末期(二叠纪大灭绝,超过96%的地球生物灭绝)和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大灭绝,又称为恐龙大灭绝),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知该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而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恐龙最为繁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知,该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且煤炭是森林经过地质作用演变而成的,表明此地的古地理环境气候湿热,植被茂盛。草原、浅海和干旱的陆地环境不可能形成该煤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4、答案:D
解析: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图中三级阶地的位置最高,所以最先形成的是三级阶地。故D正确,ABC错误。
25、答案:C
解析:A.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河流阶地的地势不同,故A选项错误;B.河流沉积具有分选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流速慢颗粒物小,河流阶地组成颗粒物的粗细因该阶段河流流速不同而不同,故B选项错误;C.河流阶地土质较为肥沃,故C选项正确;D河流两岸洪水期被淹没的部分是河漫滩,而不是河流阶地,故D选项错误。
2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牛轭湖的形成过程。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东北平原,ACD错误,故选B。
27、答案:A
解析: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BCD错误故选A。
28、答案:D
解析: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排除AB,故选D。
29、答案:B
解析:甲丙丁阶段河道较平直,水流速度较快,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乙阶段河道最为弯曲,水流速度最慢,最易发生洪涝灾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答案:B
解析:洪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③④正确。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①②错误。故答案选B。
31、答案:C
解析: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②④正确。三角洲是河流在汇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而成的,所以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河流汊流较多,与气候温和无关,①③错误。故答案选C。
32、答案:B
解析:
33、答案:A
解析:
34、答案:C
解析:河谷的发育应由窄到宽、由直到弯的过程,根据图示河谷形状判断,③河谷窄,河床呈V型,属于早期河谷情况,随着时间推移,河谷宽度逐渐增大,河道变弯,①、②、④河段不断变宽,变弯,所以河谷演变由先到后的顺序是③①②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5、答案:D
解析:河谷发育到阶段④后,河道变宽,河流弯曲,河流流速缓慢,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淤积,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D正确;地壳上升、断裂下沉以及变质作用都属于内力作用,并不是河流发育过程中所能决定,ABC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6、答案:(1)A H F
(2)F E
(3)同向 共面 近圆
解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
(2)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点。
37、答案:莫霍面 古登堡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解析: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图示各字母的位置可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名称,A为莫霍面,划分地壳和地幔;B为古登堡面,划分地幔和地核;横波和纵波经过莫霍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在经过古登堡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8、答案:地壳 地幔 地核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C位于莫霍面以上,代表的圈层为地壳。D+E位于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代表的圈层为地幔;F+G代表的圈层为地核,F为外核,G为内核。
39、答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岩石组成的
解析:岩石圈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40、答案: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青藏高原
解析:地壳的厚度特征是厚薄不均,大陆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我国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壳厚度大。
41、答案:(1)C处。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形;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沉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
(2)P处地貌为冲积扇。形成过程: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3)南岸。南岸为凸岸,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一条河流,在上游侵蚀为主,形成峡谷地形,呈“V”字形;中游搬运,下游沉积为主,河道变宽,呈“U”字形,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的C处,依据是沉积作用较强,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沉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
(2)P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地貌。该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速、含沙量、地形等因素有关。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3)该题需要注意甲图中的方向指示标。根据甲图中的方向指示标可知,M处河道大致向北弯曲,该河流的南岸为凸岸,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较平坦,土层较厚,土壤肥沃,水流速度较缓,利于取水,最有利于古代聚落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