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
夕拾》,意思是:
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
取,晚年了,回忆起
少年时代的事。下列划线字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确凿( ) 菜畦( ) 桑椹( ) 轻捷( ) 油蛉( ) 斑蝥( ) 缠络( ) 攒 ( ) 珊瑚( ) 宿儒( ) 敛 ( ) 脑髓( ) 陌生( ) 觅食( ) 竹筛 ( ) 秕谷( ) 窦 ( ) 蝉蜕( ) 书塾( ) 渊博( ) 倜傥( ) 人声鼎沸( )豁( )人迹罕至( )záo qíshènjiélíngmáocháncuánshān hú huōliǎn suǐ mòmìshāibǐdòuhǎntuìshúyuāndǐngrútì tǎng1.默读5分钟,你看:鲁迅的童年精彩有趣?2、这些内容是如何衔接的?3、讨论至此,看看标题,你从中的到什么信息?一:初读4.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个部分?
1、朗读第2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描写的对象:写景的顺序:观察的角度:修辞手法的角度:遣词描写:二:精读 句式: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2)从写景顺序来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返回返回 (3)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视觉)有好看的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听觉)有好听的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触觉)有好玩的 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有好吃的(味觉) 有桑葚,有又 酸又甜的覆盆子。返回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有排比。 (6)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返回
再次朗读第2段:
尝试着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些关联词语模仿文章仿写一段话?练一练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何首乌的根覆盆子2:朗读第七自然段,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精读阅读7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上文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支短棒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便 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问题2: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2.第七段详写了冬天在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3、同理,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1、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 三味书屋的布置
入学礼节
教书先生
教学内容
同窗学友自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2、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3、 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到三味书屋后园贪玩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从这几个片段可以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这些地方充满着欢乐,天真的情调。 4找到文章中描写寿先生的句子,读一读。
思考:寿先生是怎样一位老师?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联系前面对百草园的描写,思考作者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主题升华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受约束,且令人多少有些反感。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这一部分流露出作者儿童时代热爱大自然、热爱新知识以及天真、欢乐、幼稚的儿童心理。1、“仁远乎哉我欲仁则斯仁至矣”出自《论语 · 述而》,应读作: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了”。 2、“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出自《幼学琼林·身体》,应读作: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意思是:“笑人家牙齿缺了,就说‘(那个缺口)就像一个狗洞大开着’。” 3、“上九潜龙勿用”出自《易经 · 乾卦》,由“初九潜龙勿用”和“上九亢龙有悔”二句爻辞杂糅而成。
“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君子应韬光隐晦以待时机”;
“上九亢龙有悔”意思是“人应以亢满为戒,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结束了本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了不少收获。是的,童年的种种都是人生中最美丽的珍珠,用你那生花妙笔写下来吧,别让这些珍珠埋没在沙子里,风化、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