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城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乙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节选自蒲松龄《促织》)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国之安者”的“安”是安定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沛公安在”的“安”不相同。
B.“人君当神器之重”的“当”有“掌握”之义,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的“当”相同。
C.跬步,古时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在本文中用来引申为一举一动。
D.恩荫,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在文中指抚臣等人沾光受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段以“固本浚源”为喻引出话题,生动形象地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B.甲文第②段称呼尊敬,多用“人君”“元首”等词语,突出对方地位,既表敬畏,也是提醒。
C.甲文第②段概括历代君主创业而不能守成的规律,对比分析“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与结果。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凸显人物命运,揭露官贪吏虐的黑暗,批判以虫致富的无情,讽刺当时社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5.《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其可忽乎”,《促织》中言天子“不可忽也”,请结合选文分析“不可忽”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述怀·出关
(唐)魏征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①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土恩。
季布er5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注】①请缨:出自《汉书·终军传》:“(汉武帝)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②季布:楚汉时人,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着称。
6.本诗多处运用了典故,有些典故最终演化为成语,请写出本诗中蕴含的两个成语。
7.后人认为魏征此诗雄浑古朴的气势注入南朝的绮丽工整之中,一扫六朝以宋柔靡轻艳之风的积弊。请从用词、用句、用典等三个角度来分析本诗“雄浑工整相融”的特点。
三、作文
8.《谏太宗十思疏》一课思路清晰,说理深入浅出。作者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出主题。请按照这样的写作思路,写一段文字,250字左右。
四、文言小题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闻求木之长者 则修文德以来之
B.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吾其还也
C.振之以威怒 以其无礼于晋
D.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0.下列对《谏太宗十思疏》中文化知识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字玄成,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以敢于直谏著称,史以“诤臣”称之。
B.唐太宗即李世民,太宗是李世民死后的庙号。庙号常用“祖”或“宗”,如汉高祖、唐玄宗等。
C.垂拱,垂衣拱手,古时比喻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
D.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1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
A.鸣琴垂拱
B.振之以威怒
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2.词类活用:
⑦择善而从之
⑧则思正身以黜恶
⑨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⑩居安思危
⑾智者尽其谋
⑿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4.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孙)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题目: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五、小阅读
15.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请说明这段话的论证角度。
16.本文的语言具有“骈散结合”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17.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赏析“十思”构思谋篇的技巧。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晩清。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是公正、有效之政治法律秩序得以实现的保障。从御史与谏官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秦汉时期形成了御史与谏官并存的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及至明清时期形成了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监察权本于天道,又以现实法律(惯例)为其依据体现了天下整体性价值,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记事史官)。秦统一后所建立的监察制度,虽然历经改造,但是监察官仍以天下治道作为最高职务原则,以报效社稷为己任。监察官对上级负责,对君主负责,更要对天下黎民和国家社稷的整体利益负责;不仅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监察官依据法律行使职权,无所恣意,亦无所屈从,被其监察的高官显贵不能凌驾于其上,纵然君主也不能干涉其对具体事件的处理。中国古代的盛世善治,大多是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例如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得益于君主奉法而治,监察官严明职守。
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的方式,使之具有超越被监察者的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御史和谏官大多是服务君主的近侍,逐渐发展成为职事宫,保留了侍从君主左右或奏章直达君主的特权。他们在监察朝官、京官或是巡察地方时,均为君主的代表,其官品虽低却独立行使职权,直接对君主负责。御史在行使纠弹权力时,奏章可以直达君主;对于重大事项,可以晋见君主,面陈奏章。为避免职务干涉,御史甚至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等御史台长官,直呈君主。御史台长官都在御史的监察范围内。御史为保护举报人,避免被纠举人以权势威胁举报人,甚至可以“风闻奏事”,其权威性足以纠察官邪、肃正纲纪。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实现良好的政治法律秩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监察制度不可能超越整个政治法律体制。皇权对监察制度有着构建之功,也有侵蚀的危险。以汉朝为代表的台谏分置监察体系,以唐朝为代表的台谏相辅监察体系,都对君主起到约束、规谏的作用,但约束最高权力的监察制度能否发挥功能,却深受君主个人的影响。此外,在复杂的政治权力环境中,少数监察官或依附权贵,或为利益所诱惑,制度虽称良善却难达预期。
(摘编自张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权威有效的成因》)
1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自西周始及至晚清,对国家吏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体现为由复合性体系到单一性体系的变化。
C.监察权本于天道,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天道是监察官行使监察权的依据。
D.监察官按照法律行使职权,被监察的高官显贵甚至君主都不能凌驾于其上。
1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及沿革说起,重在论述监察制度权威有效的成因。
B.“贞观之治”的事例说明要想监察制度行之有效,君主应奉法而治,监察官应严明职守。
C.文章第二段提出监察权具有最高权力属性,为后文论证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提供了论据。
D.文章第四段从皇权和监察官本身两个方面论证了监察制度的功能有被消解的可能性。
2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制度及其附属机构的设置,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公正的政治法律秩序。
B.无论是复合性体系,还是单一性体系,监察官监察都具有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
C.监察官行使权力时代表君主,如御史虽官品低却可以绕过御史台长官直接独立行使职权。
D.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若监察官依附权贵或为利益所惑,监察制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安石:无私交才显王道
王安石(1021~1086年)
个性名片: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奈何“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人物简介: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唐宋八大家之心为民力主改革,可惜天未亮,他起得太早。
著名的包公包青天难得立身处世一回,借着牡丹花开,风雅地置办了酒宴,请来同事小聚。作为主家,包公周全地一一请酒。平日里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碍于情面,勉力喝了几杯。轮到王安石时,包公嘴皮子都磨破了,一张黑脸都急白了,执拗的王安石仍岿然不动。最后,暴脾气的包公没脾气了,只得放弃。
此时的王安石,已至中年,并在官场浸泡二十余载,依然做不到官场上那种客套又俗套的应酬——酒肉吃进肚里,朋友挂在嘴上。他的人生信条简单得可怕,你走天桥,我走地下道,无私交才是王道。
碰王安石钉子的,不独有实力派的包公,还有权力派的仁宗。
按照帝国的规定,凡进士高第者,为官一任即三年后,便可回京述职,留在皇帝身边。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提拔方式,有宋一代,一直被视为仕途发达的最佳捷径,他人没有条件也想创造条件地上,王安石却一再矫情地拒绝,拿仁宗签发的入京圣旨当白纸。一来二去,连钦差都习惯了他的躲猫猫,直接把圣旨送到家门这一次,王安石竟然极富想象力地躲进了茅房。钦差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只好把圣旨放到桌上就走。得知消息的王安石从茅房里跳出来,抓起圣旨一路狂奔,硬生生将圣旨还了回去。
情商如此低下,又如此不识抬举,王安石的前途,本该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但1069年,政坛却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像一颗大彗星,拖着长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啸而来,官拜参知政事(宰相职),权倾朝野,政界为之变色。
没办法,他情商低自有低的活法,让别人无话可说。
当年,20岁的他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开封,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第二年,科举应试之日,王安石的锦绣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为状元卷子。他用甩开他人若干条街的才华,让人望尘莫及。
随后25年里,他从县令一级级地干到太守。其间,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而且,在此期间,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也就是后来的青苗法的雏形,全部大获成功。他靠真才实学挣得的官声与民望,让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点赞。
最绝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坏官,无非这两条,可他一条都不沾。
他终生不纳妾,这在风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几乎绝无仅有。他正经得连自己的夫人都觉得无趣,于是夫人亲自出面,为他物色了一个美貌女子。结果,他不仅退还了女子,还帮女子家还清了债务。
他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每次发官饷,总是拎了装钱的袋子回家,然后直接交给夫人。据说,他的宰相俸禄几乎已经变成了公款,任凭亲友甚至同事花费。而且,官居宰相高位那么些年,从未用此权力为自己及其亲族谋过私利。
如今,翻看官方修订的《宋史》,我们会赫然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最重要的支持者、参与者、助手、学生和继承人等,几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只有他这位高举变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无恙——他活得如此低调又本分,人品和文品一样无可挑剔,即便是他最强劲的政敌,也很难找出他的破绽。至于变法的完败,真是怨不得他,悲剧在于,天还没亮,而他起得太早了——超前,注定了他是孤独的伟大者。
(有删改)
2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个性名片”中介绍王安石“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表明在当时王安石变法孤立无助,注定失败;其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王安石是伟大的改革家。
B.包公难得置办酒席宴请同僚,连不喜应酬、滴酒不沾的司马光都勉力喝了几杯;王安石却是执拗不喝,表现出王安石的目中无人和固执己见。
C.由于不满宋仁宗的统治,不愿意留在皇帝身边,王安石一再拒绝入京任职的圣旨,不识抬举的王安石前途一片漆黑。
D.在地方任职的25年里,王安石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这不仅使他赢得了官声与民望,而且也为他后来推行新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22.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3.王安石能“官拜参知政事(宰相职)”,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七、名句名篇默写
24.在横线处写出作品的原句。
(1)鼓瑟希,铿尔, ,对曰:“ 。”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咏而归。
(3)“夫子何哂由也?”曰:“ , ,是故哂之。”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
(5)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
(6)不念 ,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7)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 。
(8)念高危则思 ,惧满溢则思 。
(9)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
(10)忧懈怠则思 ;虑壅蔽则思 。
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 ”,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3)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 “ ”;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 ”。
八、语言文字运用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宗庙之事,如会同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_________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____________,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为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________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2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2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秉承 关键期 交织 扬长避短
B.保持 有效期 结合 相得益彰
C.保持 关键期 交织 扬长避短
D.秉承 有效期 结合 相得益彰
2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30.生字注音:
游处( ) 重念( ) 辟邪说( )
盘庚( ) 胥怨( ) 膏泽( )
会晤( ) 度义( ) 汹汹然( )
不恤国事( )
3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臣子上疏劝谏帝王确非易事。历史上比干挖心就是千古明证。然而,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① ,还因此获得唐太宗的盛赞。这说明,他不光有过人的勇气,② 。魏征劝谏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此,③ ,还获得了“诤臣”的美誉。这不得不归功于他高超的劝谏艺术。魏征进谏,语言真诚谦虚,委婉通达,入情入理,分寸有度。
九、名著阅读
32.品·国学
(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
(2)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荀况
(3)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翟
(4)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欧阳修
(5)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习近平
我来积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JM 2.B 3.D 4.(1)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他们,用盛怒来威吓他们,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外表恭顺但心里并不顺从。
(2)唯独这个成名因为胥吏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马车,得意洋洋。 5.《促织》:天子一时的嗜好会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要审慎从事。
《谏太宗十思疏》:要保持对自身的反思,时时殷忧;要警惕民心向背,不能劳民伤财。
6.逐鹿中原、投笔从戎、终军请缨、季布一诺(一诺于金)。 7.①使用“中原“关门”“千里”等词展现了宏大的气势(或“纵横”“慷慨”“不惮”等词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②句式整齐,如“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既显工整,又可看出诗人报效国家的意志与决心。③运用了多个典故,以历史人物为榜样,表现了魏征在政治上的过人才识及心忧时世、勇担重任、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
8.(示例)还记得蝴蝶化茧成蝶的过程吗 要想成蝶,必须独自经历艰难痛苦的过程。自然选择在达尔文眼中就是“独自进化”的意义。有许多背包客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放弃旅行社量身定制的舒适的旅程,放弃众人相伴的热闹与扶持,只带上一个轻便的行囊,独自向前。因为这样,他们看到了更多的景色。在独自旅行的寂寞中,他们得以与灵魂直接而纯粹地相遇。旅行是这样的,学术亦然。一些大师不都是在文学中独舞时,迸发出了思想的火花吗 想要真正地寻求自我本真或是完成生命的蜕变,就必须敢于独自面对困难。
9.D
10.C
11.B
12.⑦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⑧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小人。⑧形容词作名词,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⑩形容词作名词,安全的环境;危险的可能。⑾形容词作动词,用尽。⑿形容词作动词,远长。
13.(1)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止境的福禄。
(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在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3)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臣下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灵敏的耳朵、明亮的眼睛,违背无为而治的方针呢
14.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15.此“两思”为戒纵欲。从生活和为政方面规劝唐太宗不要放任纵欲,不要盘游懈怠,要勤勉于政事。
16.这篇奏疏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具有骈文的整齐美。作者大量运用骈偶句的同时,有机地穿插了一些散句,句法既整齐又富于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别有一番情趣。如“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等,这些散句的插入,使得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
17.“十思”的角度不同,但都贯穿着“积其德义”的主线。文章前后呼应,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的统一体。
18.B 19.C 20.C
21.D 22.①通过鲜明对照,高度评价王安石,低调又本分,文品与人品无可挑剔。②赞美王安石卓尔不群,对其变法失败深表理解与无奈。③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3.①皇帝支持。神宗主张改革,信任王安石,使其官拜参知政事(宰相职),权倾朝野。②文品卓著。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等,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③政绩斐然。25年里,王安石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全部大获成功。④人品可贵。他不贪色不爱财,为人低调又本分。
24. 舍瑟而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 浴乎沂 风乎舞雩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谦冲而自牧 江海下百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慎始而敬终 虚心以纳下
25.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26.C
27.D 28.C 29.B
30. chǔ chóng pì gēng xū gāo wù duó xiōng xù
31. 不仅没有招致杀身之祸 更有高超的劝谏智慧(艺术) 他不仅没有触怒龙颜
3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