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寒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会写生字“侯、素”等。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链接其它寒食节古诗张籍《寒食内宴二首 其一》,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想象画面,丰富诗句的内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4. 借助寒食节日习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习俗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谁能想起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呢?(《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今天我们就走进春天的长安城,看看唐代诗人韩翃笔下的另一个节日的景象——寒食节。
二、自主学习,认识生字。
1.学生自主认读生字。2.指导学生区分“侯”和“候”,可以组成词语“王侯”“时候”区分。
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诗,评价指导。2.了解古诗押韵,关注“斜”字读音。提出疑问:“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斜”字,是读xié还是xiá?为什么?教师明确:如果从押韵的角度上来说的话,应该读xiá。而现在的教材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读古代的韵,所以读xié也是可以的。3.请一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4.生配乐读诗,师点评。
四、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2.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
(1)春城:暮春的长安城。(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3)汉宫: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4)传蜡烛:有传赐新火的意思。(5)五侯:泛指豪门权贵。3.说说这首诗的大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五、丰富“寒食”,学习诗句。
1.补充资料,深入探究。资料一:张籍《寒食内宴二首 其一》,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感受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对比张籍《寒食内宴二首 其一》和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学生很容易发现:张籍的诗展现的是寒食节宫廷的闲暇和皇宫大宴群臣的隆重,而王维的诗里写到的寒食节百姓出游尤其是权贵豪门家的悠闲和快乐。
资料二:寒食节的来历。观看视频:“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而设立的。相传,在晋文公重耳逃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下腿上的肉,为晋文公充饥,后来厉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于是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不愿出山的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绵山的一棵柳树下,晋文公感念他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并修祠立庙。还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要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2.再读古诗,体会情感。(1)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一首《寒食》,让韩翃从此就官运亨通,那这首诗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魅力呢?(2)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感受韩翃《寒食》所蕴含的情感:一边是普天之下的家家禁火,一边则是皇宫权臣破例传赐新火。那不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对当时的豪门权贵这种腐败现象的讽刺。(3)一个好的文学作品,有时它不单单只有一种解读,所以其实对于这个韩翃写这首诗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历来有很大的争议。也有人认为:唐德宗在选这首诗的时候,他觉得韩翃在这首诗当中显示了皇帝的恩宠,提示臣子们要引起警醒。作为一个帝王,他也希望每个臣子都能够记住介子推的故事,能够更好地为朝廷服务。
六、总结学法,诵读全诗。
1.总结学法: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含义一定是非常非常丰富的。我们要学好像《寒食》这样含义丰富的诗,我们一定要通过结合作者的生平,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还可以拓展学习跟这首诗的题材相关的一些其它的诗句,来丰富了自己的理解,多角度地体会,才能真正领略这首古诗的内涵。2.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诗的感受,再次诵读这首诗吧!